190-200(1 / 2)

叶满枝吴峥嵘 鹿子草 44681 字 11天前

<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叶满枝吴峥嵘》 190-200(第1/31页)

第191章

于之江赶到曙光厂, 最先见到的不是厂领导,而是门卫。

作为二级保密单位,曙光厂的门卫并不是食品厂的临退休大爷能比的。

于之江被拦在外面, 不但要报上姓名、工作单位,还得说清楚是来拜访谁的, 要有厂里的人出来接应, 做过登记, 才被允许入内。

他不知道曙光厂其他厂领导的名字, 便报了叶满枝的名。

门卫给叶满枝的办公室拨电话,一直无人接听。

于之江就在外面等着, 足足等了一小时, 才见到小秘书周如意的身影。

“于厂长, 你怎么来啦?”

周如意接到门卫电话以后, 从办公楼一路小跑到厂大门,问话时还掐着腰喘气呢, 表现得特别着急。

“我来找叶厂长的。”于之江心里有气, 但他被冻得嘴都瓢了, 暂时说不出什么狠话。

“我们叶厂长去市里办事了, 这会儿不在厂里。”

“那其他厂长在吗?”

周如意继续摇头:“最近厂里在分家, 厂领导都在各处忙着呢, 说不准去哪个车间了。”

就在于之江以为她在找借口时, 周如意又热情地说:“于厂长, 外面怪冷的,要不你进来等等吧?”

于之江冒着大雪, 从市区跑来县城,总要跟曙光厂的领导见上一面才行。

他跟着周如意进入厂部办公楼,整个二楼都静悄悄的, 厂领导们似乎真的不在家。

周如意的家人都在食品厂工作,所以她接待这个于厂长时显得非常客气。

茶水添了一次又一次,还给他换了两次新茶。

于之江坐在会客室里,灌了一肚子水,头脑也渐渐冷静了下来。

出发来曙光厂之前,他先给省外贸局打了电话。

据说,省工业厅的罗厅长亲自与外贸局长谈过以后,局里已经同意将两条旧生产线交给曙光厂了。

他心里既生气又后悔。

早知如此,就该尽快派人去接收设备,否则哪会被人捷足先登!

两条旧的果酱生产线,对食品厂来说其实没那么重要,有或没有果酱业务,影响都不大。

但是,对于之江本人来说,影响就太大了。

板上钉钉的生产线,在他手里丢了,新官上任的三把火没烧起来,反而弄了一鼻子灰。

这个开局要是开不好,他以后在职工之间还有什么威信可言?

所以,他这次来曙光厂,主要目的不是兴师问罪,而是想继续谈谈合作的可能。

尽量修补一下之前的窟窿。

然而,曙光厂的领导像是提前商量好了一样,他在厂里等了一下午,一个能管事的领导都没见到。

“叶厂长什么时候能回来?”

周如意尴尬地挠挠脸:“我也不清楚,领导让我在家看家,其他的没交代。”

于之江没辙,只能先回去,第二天再来。

他心知自己与叶满枝没什么交情,与曙光厂的其他人就更搭不上话了。

因此,接连在曙光厂碰壁三天后,他派出了与叶满枝关系还不错的陈谦,让对方替自己去曙光厂探探口风。

陈谦比他明白多了,出发前跟叶满枝打电话约好了时间。

等他来到曙光厂的时候,是由叶满枝亲自接进去的。

“叶厂长,你这一把大动作,可真是给了我们一个措手不及呀!”

叶满枝给他倒了茶,无奈道:“我也没办法,我来曙光厂算是临危受命,厂里的情况很让省厅头疼。如果咱们双方能合作办厂,对食品厂和曙光厂都是好事,但是于厂长不同意呀!”

“咱就不管于厂长了,看在老同事的面子上,咱两厂之间还能不能谈一谈?”

食品厂的班子会议结束以后,陈谦给叶满枝打过电话,介绍了会议上的情况。

蒋文明、陈谦和王士虎都在会上投了赞成票。

但于之江、朱可海、新来的刘副厂长,以及新加入党委班子的团委书记,都不赞成与外厂合作。

在他们看来,曙光厂除了能拿出厂房,就没有其他优势了。

而占用人家厂房的代价是提供300个工作岗位。

现在的正式工编制多金贵啊,与其用编制换厂房,还不如暂时租用外厂的厂房呢。

以食品厂的实力完全能自己建分厂,没必要给外人分一杯羹。

最终投票三比四,少数服从多数,两厂合作行不通。

叶满枝接到陈谦的电话,大致了解了情况。

所以,投桃报李,得到省厅的肯定答复后,她让周如意给陈谦的秘书打了一个电话。

不但提前告诉了陈谦,也告知了蒋文明和王士虎。

虽然抢了生产线,但原单位的老关系,能维护还是要维护的。

叶满枝说:“陈厂长,我在食品厂当了两年副厂长,咱们厂是什么水平,我心里清楚,能合作的话,我当然是想合作的。食品厂的上下游供应链相当完整,内销和出口渠道也是现成的,甚至还能使用滨江牌的商标。曙光厂的主业不在轻工业,我不想将太多精力放到果酱厂上。”

陈谦放下茶杯说:“对呀,我在会上就说过,咱们双方合作能形成优势互补,人家曙光厂的主要精力不在这上面……”

“出于我的私心,我是非常想跟食品厂合作的,”叶满枝叹气道,“我寻思自己在咱厂干了两年,能有点面子,所以去找于之江之前,就跟我们雷厂长拍胸脯保证了,双方合作八九不离十。结果于之江不但不合作,还要租用我们的厂房!”

闻言,陈谦连忙摆手说:“在会上讨论的时候,只说找外单位租用场地,谁也没说这场地要租曙光厂的呀。”

833厂这样的单位一直是“高人一等”的,在人家军转民的当口,租用他们的厂房,多少带点趁火打劫的意思。

“如果没有租厂房这一茬,咱两边还有合作的可能。但我们雷厂长在833厂干了十年,对厂子的感情不一般,为人也比较耿直。现在曙光厂要转型,多少人想看我们的笑话呢,还有人说我们是落毛的凤凰不如鸡。于之江的要求也许是无心的,但是看在雷厂长眼里,那就是落井下石呀!”

叶满枝意兴阑珊道:“因为这件事,我里外不是人,果酱生产线已经由雷厂长亲自主抓了。”

“那我能不能跟雷厂长聊聊?”陈谦问。

“行吧,我帮你联系一下雷厂长。”

雷万元面对陈谦的时候还算客气,但他是个直脾气,当着他的面有什么说什么。

“有叶厂长的面子在,我是很想与食品厂合作的,食品厂有管理人才、有技术,咱们双方合作以后,能给我们省下不少麻烦。但是你们那个于厂长为人不行,明明是双方得利的事,放在他眼里,好像是我们曙光厂占了便宜。还拿租厂房的事,从门缝里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叶满枝吴峥嵘》 190-200(第2/31页)

看人!有他在食品厂当厂长,我就不跟食品厂合作!”

陈谦:“……”

这雷厂长也太嫉恶如仇了一点,这番话要是传回食品厂,于之江的面子可就丢大了!

他对这两条生产线的感觉比较复杂。

能搞果酱业务自然好,但果酱业务只能给食品厂锦上添花,没了果酱生产线,对厂里没什么太大影响,要是能因此让新来的厂长出个大丑,他也是乐于看笑话的。

陈谦尝试着争取,但是没什么结果,确定对方的态度以后,便回厂里交差去了。

集资盖房的窟窿还没堵上,三把火也没烧起来,这回又弄丢了果酱生产线,于大厂长有得头疼喽!

……

送别陈厂长,雷万元召集班子成员开了一个小会。

他工作追求效率,开会不用秘书通知,在走廊里喊了声“都来开个会”,在家的几个副厂长便全都聚到了他的办公室里。

连会议室都不用去。

五个人或坐或站地聊开了。

“果酱生产线已经放进咱自家厂房了,接下来咋弄?大家一起合计合计。”

生产副厂长田春山说:“果酱跟冰棍不一样,咱们国内的老百姓没有吃果酱的习惯,内销市场有限,估计还得走出口的路子。”

“对,那果酱瞧着似乎不复杂,其实生产工序有几十道呢,最好能找个有经验的人去果酱厂当厂长,把厂里的工作全都抓起来。”康健说到这里又叹气,“要是能跟食品厂合作,咱也就省了这些麻烦了,他们那边的人和技术都是现成的。要不咱再找个其他食品厂合作试试?”

他们主要是为了安置那300名职工才建新厂的,果酱厂的生产工作,大家都一窍不通。

黄河是设备副厂长,看向叶满枝问:“叶厂长是从食品行业出来的,有没有什么好办法?”

叶满枝笑说:“大家不要小看了果酱业务,果酱与罐头差不多,主要还是用于出口创汇的,而且利润很高。赚到外汇以后,外贸局能批给咱们一定的使用额度,以后如果有采购进口设备的需求,能为曙光厂减轻外汇压力。所以,既然要成立果酱厂,咱就好好干,除了安排家属工,也要将企业做大做强,尽量让它为咱们的主营业务输血。”

“叶厂长有没有推荐的厂长人选?”田春山说,“要不从食品厂那边调两个人也行。”

叶满枝意外地瞟他一眼,摇摇头说:“食品厂的技术骨干未必愿意来咱们这样的附属厂工作。但是我这边有一个其他推荐,就是不知对方是否愿意,我得找人联系一下。”

“重机厂曾经开过一家罐头厂,前几年省工业厅整顿小厂的时候,这家罐头厂被要求停产了。他们只有两套生产设备,人数不足一百人,但年产量非常高,厂长戚彩云其实还挺有水平的。”

她最初曾考虑过从食品厂的罐头车间挖个车间主任,再挖个技术员。

但这个主意吧,与于之江租厂房的主意差不多,不合作,还要挖人家的墙角,都有点羞辱人。

那就要彻底撕破脸了。

所以,厚道的小叶厂长决定不从老东家调人,转而注意到了重机厂的罐头厂。

这两年经济形势好转,要不是罐头设备都被食品厂接收了,人家那罐头厂也许能重新开工呢。

“果酱与水果罐头的生产工序差不多,出口产品对质量的要求也比较严格,所以,我还是建议找一位有相关经验的同志来当果酱厂的厂长。到时候让厂长放手去干,咱们就不用操心了。”

在场几人都没意识到这个果酱厂能有多赚钱。

附属厂对这些大企业来说,相当于职工福利厂,其实都没什么盈利,看看冰棍厂的情况就知道了。

所以,听说叶满枝有人选以后,雷万元像是松了口气似的说:“那叶厂长就跟这位戚同志联系一下,她如果愿意来果酱厂工作,就请来谈谈,合适就将人留下。”

*

果酱厂的建厂工作并不着急。

两条生产线已经运进了厂房,办厂招人是早晚的事。

军代表白荣五心里也清楚。

只要曙光厂有安置家属工的能力,他就可以跟上级有个交代了。

因着要给曙光厂留下一部分设备,833厂的搬家收尾工作轻松了不少,最终的撤离时间比原定的提早一日。

1月14号,小年这天,天刚蒙蒙亮,833厂的卡车就陆续开拔了。

许多职工一大早就赶到厂门口,抹着眼泪送别曾经的战友和工友。

通往县城的马路两旁,挥别亲人的家属队伍绵延了足足一公里。

军代表白荣五留在后面断后,临出发前,将一把有些岁月痕迹的军号递给了雷万元。

“老雷,保重啊!”

“我在滨江好得很,该保重的是你们吧!”

雷万元没接那把军号,挥挥手让民兵营长上前,双方正式进行了交接。

833厂彻底离开,热闹的厂区里空出了一大半。

虽然留下了一部分设备,但是工人们都有些迷茫。

原来的军用品不让生产了,大家以后生产什么啊?

“咱以后不会就生产这些五金配件吧?”机加工车间的工人问。

“那谁知道啊,还得看厂领导的意思。甭管生产什么,枪炮啥的就别想了。”另一人感叹道,“离了833厂,没有了军费,咱跟普通工厂也没啥区别了,人家不是说落毛的凤凰不如鸡嘛。”

雷万元大嗓门喊道:“都瞎嘀咕什么呢?各车间都回去整顿一下,现在只剩咱曙光厂的自己人了,下午开个全厂职工大会。”

“厂长,开会讲什么啊?”

“能讲啥?去年一年就白干了?先进个人和劳模的奖品都不要啦?”雷万元喊道,“下午颁奖,顺便给大家介绍一下新来的叶厂长!”

新厂长到任,应该在全体职工面前露个面,跟大家认识一下。

但叶满枝来的时候,厂里正在分家,不适合开大会。

这事便一直拖到了833厂彻底离开。

雷万元说:“叶厂长,你准备准备,下午给职工们讲个话。”

“行,那我就趁机跟大家认识一下。”

833厂的离开,对工人情绪的影响很大,下午开大会的时候,虽然给劳模和先进颁发了不少奖品,但是会议气氛比较沉闷,职工们的情绪并没被调动起来。

叶满枝上台发言的时候,笑着问:“大家怎么都愁眉苦脸的?中午那顿饺子不好吃啊?”

“不好吃!”有人接话喊,“肉放的太少了!”

“我也觉得肉有点少,回头我跟食堂提提意见。小年这顿就算了,年三十的饺子可得多放点肉!”

她这番话得到了一点稀稀拉拉的掌声,大多数人还是沉默的。

叶满枝笑着猜测:“外面有人说咱曙光厂脱离833厂以后,就是落毛的凤凰不如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叶满枝吴峥嵘》 190-200(第3/31页)

鸡,大家不会也是这么想的吧?”

“……”

这回就更没人接话了。

“我平时是个文明人,从来不说脏话,但是面对这种言论,我只想送给对方两个字——放屁!”

“哈哈哈哈!”

这回鼓掌的声音终于大了一些。

“不知道其他人是咋想的,但是对于我个人而言,甚至对我们全家而言,能来曙光厂工作,那绝对是值得庆祝的大喜事!”

“我与在座的很多同志一样,也是军工厂子弟,我父亲是656厂机修车间的工人,八级焊工,劳模,先进工作者!”叶满枝像聊家常似的介绍,“我家一共有六个兄弟姐妹,我在家里排行老六,是家里最小的闺女,也是我家唯一的大学生。”

“我父亲出身农村,进城给人当长工之前,是在农村种地的,小时候还帮地主放过牛。像我们这种出身的人家,能沾着国家的光,培养出一个大学生,应该算是祖坟冒青烟了吧?”

工人们不自觉颔首。

农村能培养出一个大学生,那就是十里八乡的骄傲了。

“我能考上大学,捧上国家的饭碗,让我父亲乐呵了很长时间,但他这个人比较有意思,他怕人家觉得他不谦虚,太轻狂了,所以很多时候都是在家里偷偷高兴的,很少在外人面前显摆。”

“我考上了省大的工业经济系,毕业后被分配到省工业厅,给厅领导当过秘书,之后又被调去滨江第一食品厂当了副厂长。”叶满枝笑道,“我的每一次进步他都很为我高兴,但是他就闷着,不跟外人炫耀,我以为老叶同志就是这样的人呢。不过,这回调任来到咱们曙光厂以后,我发现我错了。”

“听说我来咱们曙光厂当了副厂长,我家老叶同志简直一反常态,将我调职的喜讯在656厂家属院里宣扬的人尽皆知,恨不得昭告天下,他闺女去曙光厂当副厂长了!”

“有人要是不信,可以去656厂家属院打听一下,问一问叶守信家的小闺女是在哪里上班的。大家未必知道我在食品厂当过副厂长,但是十个人有八个人,会告诉你,我在滨江曙光机器厂当副厂长!”

“哈哈哈哈!”

大家觉得叶厂长的父亲还挺有意思的,纷纷鼓起了掌。

“所以啊,大家不要在意‘落毛的凤凰不如鸡’这类言论,能说出这种话的人,要么是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要么就是不懂行,真正懂行的人,听说自家闺女在曙光厂工作,那是要宣扬得人尽皆知的!下次大家如果再遇到说这种话的人,就送给对方两个字——”

台下工人们齐声喊:“放屁!”

叶满枝举着喇叭笑说:“咱们还是尽量讲文明懂礼貌吧,可以让对方玩儿去。”

“哈哈哈哈——”

“最近咱们两厂分家,曙光厂的领导班子暂时还没决定未来的产品定位,导致咱们内部的很多同志有些迷茫,心里也产生了动摇,不知道未来要何去何从。但是,与咱们相比,诸如我父亲和其他军工厂的同行,反而对咱们的未来非常有信心,大家有没有想过,这是为什么?”

有个老工人说:“咱们的技术牛呗。”

“对,咱们的技术牛!”叶满枝竖起一个大拇指,“厂子改名了,产品要变了,但是咱们的人没变!军工厂的工人,是全国技术最牛的工人,这是我来咱们厂上任第一天,雷厂长跟我说的话。”

“别的厂能有一两个这样的工人,就能乐开花了,而咱们厂有多少?足足1300人!以咱们现有的人马,甭管干什么,都一定能成功!”

叶满枝笑问:“有些同志是不是觉得我在喊口号,说客套话?”

台下有一批相对冷静理智的职工,竟然还真的微微点头了。

“其实,通过这次人事任命,大家就应该看出些端倪,省领导对曙光厂的发展其实是非常关心的,这样一批高素质工人转交地方政府,对哪里来说都是可喜可贺的大事。”

“省里重视和关心曙光厂的发展,所以才会将我派来咱们厂当第一副厂长。”

叶满枝拍了拍额头说:“以往到任的时候,都有组织部门的同志介绍新领导的履历,但是如今只有我一个人站在台上,就只能由我不谦虚地跟大家介绍一下我自己了。”

“刚刚大家已经了解了,我是从省大工业经济系毕业的大学生,在光明煤炉厂当过厂长,在省大华安机械厂和滨江第一食品厂当过副厂长,还是省工业厅培养的后备干部……”

说到这里,她停顿了很长时间,叹了口气说:“算了,就说这些吧,我实在是不好意思站在台上自夸,感兴趣的同志可以跟我原单位的同事打听打听叶满枝。”

观众席再次传出笑声。

工人们私下交换着消息:“叶厂长应该没说大话,咱们要成立的那个果酱厂就是她牵头办的,设备是她从省里要来的。”

“那她还挺有几把刷子的,刚来上任几天啊,就搞来一个果酱厂!”

“嗯,没有这个果酱厂,车间里的设备未必能留得下来。”

工人们嗡嗡议论了一阵,叶满枝摆摆手说:“我厚着脸皮自夸了这么多,就是想告诉大家一点,省里非常关心曙光厂的发展,而且对曙光厂的未来非常看好!”

“所以,咱们有技术工人,有科研小组,无论是上级领导,还是咱们的同行,都对曙光厂的前景充满信心。咱们曙光的自己人,也应该更加自信才是。”

“当然,企业的发展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有过高潮自然也会有低谷期,”叶满枝向大家介绍了食品厂罐头车间的重建经历,“咱们曙光厂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挑战,雷厂长号召咱们全厂,能昂得起头,也能躬得下身,能制造厉害的国防武器,也能生产最普通的五金零件,咱们能上就能下!”

“生产五金零件也好,汽车配件也罢,这都是为了上马大项目而进行的原始积累,只要资金充足,咱们立马就能实现转产!”

“转产的产品关乎咱们曙光厂全厂1300人的未来命运,并不是领导们一拍脑门就能决定的,这还需要一个调研市场和尝试的过程。因此,请大家不要着急,再给厂领导班子一些时间,争取让咱们曙光厂一次性转产成功!”

“好!”

职工们拍手鼓掌。

“下面我受厂党委委托,向大家介绍一下,同志们最关心的问题,也就是脱离833厂以后,大家的福利待遇问题。”

会场里瞬间安静了。

这确实是工人们最关心的。

全场都屏息看向台上的女厂长。

叶满枝伸出三根手指说:“厂党委可以向大家保证三个不变!”

“第一,工资定级不变!大家原来在833厂是什么工资定级,以后仍然是这样的定级,在工资这一块同志们可以放心。”

“第二,福利待遇不变!医疗报销,年节福利与原来一样,不会有任何改变。唯一改变的是,以后咱们归地方政府主管了,会增加一些劳模和先进的评选名目,也会增加去高校进修的推荐名额,所以在福利待遇这一块,会越来越好的!”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叶满枝吴峥嵘》 190-200(第4/31页)

“第三,车间工作制度不变。曙光厂脱胎于军工厂,咱们延续了部队的许多优良作风,令行禁止,思想觉悟高,极其有组织纪律性。这些是咱们不同于一般国营单位的突出优势,所以,即便咱们要独自发展了,仍要延续曾经的优良传统。”

叶满枝笑着说:“今天是1966年1月14号,腊月二十三,小年。这个日子对于国营滨江曙光机器厂来说,是个不一般的日子。从今天起,咱们要放下833厂,放下曾经的辉煌和荣誉,重新整装出发了!”

“也许有的同志会觉得我在说大话,但是,我还是想跟大家一起展望一下未来!咱们不跟别人比,就跟833厂比一比。三年后,咱们不会被833厂远远甩在后面吧?”

好多老工人喊道:“不会!”

“五年后能赶上他们吗?”叶满枝又问。

“能!”

“十年、十五年以后呢,咱能超越833厂吧?”

“能呗!哈哈哈哈——”

叶满枝笑道:“那行,咱就定个十年后追赶,甚至超越833厂的目标。让咱们的厂房早日被工人和机器重新填满!”

她冲台下的民兵营长招了招手。

“非军事单位是不能随意吹响军号的,但是军代表离开前,厂里将这把军号争取了下来,以后由民兵营负责吹号。”

民兵营长站到讲台上,在上千人面前举起军号,吹响了大家熟悉的上工号。

号声结束,雷万元挥手喊道:“同志们,开工了!”

第192章

过了小年, 转瞬便会迎来春节。

厂后勤已经开始发放年货了,而厂领导们还在为转产民用品挠头。

“为了给职工发过年福利,财务那边批了六千多的款子。833没给咱们留下多少资金, 转产的事得尽快拿出个章程了。”雷万元站在窗边说,“总这么拖着不是办法。”

田春山在他隔壁猛吸一口烟, “咱就转产自行车得了, 那玩意技术难度不高, 但售价高, 肯定有搞头。”

“自行车的车架、零部件需要大量钢材?哪个钢厂愿意赊给咱们?”黄河也叼着烟说,“其实生产收音机挺不错的, 技术含量高才能显出曙光厂的能耐。”

康健呵道:“太好高骛远了, 你们说的这两样半年内不可能投产。我提一个大家之前都没提过的。你们觉得生产电风扇怎么样?电风扇也不便宜!咱县里有电机厂, 到时候从那边赊点电机。”

“……”

“或者刀具量具也可以试试。”

“咱们市里有个量具厂, 人家那生产设备都是专业的,产量很高, 咱现有的设备不合适, 跟人家一比没有竞争力。”

雷万元沉默地抽着烟。

他觉得这三人的主意都不怎么靠谱。

以前在833厂, 采购原料有军费, 卖产品有部队包销, 大家一心只管生产。

比计划经济更加计划经济, 封闭又单一。

他们这些人搞生产、搞技术都挺在行, 但是谁也没真的搞过经济。

要是一拍脑袋决定转产, 万一失败了,对曙光厂的打击将是毁灭性的。

雷万元心想, 幸好省里给他们派来了一个科班出身,懂经济的副厂长,不至于全军覆没。

“叶厂长, 你有什么想法?”

叶满枝裹着军大衣,缩在办公室另一边的沙发上。

她向窗边的四个男同志看去,很想说,要不你们关上窗抽烟吧,我快被冷风冻死了。

她是班子里唯一的女同志,而且由于833厂的产品特殊,厂领导班子里从没出现过女的。

刚开始跟她一起开会的时候,雷万元等人还会照顾女同志,憋着不在办公室里抽烟。可他们都是老烟枪,尤其思考问题的时候下意识想抽烟。

最近几次开会,几人实在憋不住了,就跑去窗边开着窗抽。

叶满枝被三九天的冷风吹得脑瓜子都木了。

见她半天没动静,雷万元以为距离太远,她没听见,不禁提高音量又问了一次。

叶满枝捧着热水喝了一口,回道:“我想到的产品,跟大家的不能比,技术含量不高,价格也不高,优点在于能快速投产。”

“叶厂长,你想到哪种产品了?”

面对大家的询问目光,叶满枝有点不好意思地说:“玩具枪。”

与人家那些高技术含量的产品相比,她说的这个就没那么高级了。

果然,窗边的四个男的,同时露出“就这?”的表情,显然也觉得玩具枪的主意太小儿科了。

叶满枝有这个想法确实是从小朋友那里受到的启发。

她家吴玉琢放哨时有了新枪,在儿童团和幼儿园显摆了好几天。

导致好多小孩回家让父母帮忙做枪,有个胆子大的小男孩,还跑来家里问吴峥嵘,能不能帮他也做一把,可以把他攒的四毛钱零花钱交给吴博士。

吴峥嵘还记着这小子去年揪过有言的小辫儿,所以毫不留情地将臭小子撵走了。

小朋友们大量的用“枪”需求,让叶满枝想到了生产玩具枪的主意。

“大家说的那几种产品挺好,但是都需要上马新设备才能实现量产。”叶满枝解释说,“咱们还在积累资金的阶段,目前最好的选择就是充分利用833厂留下的这些设备。”

“咱们有锻压设备台和金属切削机床,能打造玩具枪外形,而且与市面上的玩具枪相比,咱们的外形更逼真,也许会受到一部分小朋友或是枪械爱好者的青睐。”

田春山怀疑地问:“啥家庭条件才会给孩子买这种玩具枪啊?这样的玩具枪生产出来,定价可不止一两块。”

有这个钱,干点啥不好?

他觉得没有哪个家长会花钱给孩子买这种华而不实的东西。

叶满枝说:“百货商店有个专门的玩具柜台,其中就有两款玩具枪,一款手枪,一款稍微长一点的。既然柜台里有货,就说明这种玩具是有人在消费的。”

能亲手给孩子做枪的家长毕竟是少数。

“有人消费,但市场有限吧?”田春山不理解地摇头,“反正我不买。”

叶满枝说:“国内消费市场确实有限,而且这种产品是一次性消费,一个玩具能用很长时间,所以咱们的玩具枪可以定位为出口产品。我在广交会上见过玩具厂签单,那签单量都是很大的。上海那边有个玩具厂生产的铁质手枪,就是用于出口的。”

几个男同志相互瞅瞅,对这个决定都有些犹疑。

隔了两分钟,雷万元捻灭烟头说:“咱们现在就是不断尝试的阶段,积累到了资金才能搞大项目。凡是能用现有设备搞出来的产品,咱都尝试一下。先组织一个玩具枪生产小组,一个电风扇生产小组,少量试生产一批产品,看看市场行情,如果能接到上级的生产任务,咱们再量产。”

康健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叶满枝吴峥嵘》 190-200(第5/31页)

和黄河两位副厂长都是搞技术出身的。

雷万元让他俩一人主抓一个小组。

二人对这个安排没意见,但是在分配任务的时候出现了分歧。

双方都想去搞电风扇,谁也不想去弄玩具枪。

叶满枝:“……”

嫌弃得太明显了。

*

同事们的反应让小叶厂长有点没面子,暗暗腹诽这些男的没眼光。

玩具枪怎么啦?

等厂里用这些玩具赚到外汇以后,让你们统统傻眼!

叶满枝端着茶缸返回自己的办公室,发现周如意正提着暖瓶,站在窗边张望。

“如意,你看什么呢?”

“厂长,你快来看!”周如意指向窗外,语气激动道,“外面全是鸡!”

“啥?”

“鸡!厂里要发的年货!”

叶满枝赶紧跑到窗边观望:“怎么那么多鸡笼子?这是把养鸡场搬来了吧?”

“陈宣说,这批活鸡是膳食科跟养鸡场订的,本来想在833厂离开之前,让食堂做一顿好的。但是他们提前一天开拔了,这顿鸡就没吃上。雷厂长说,杀鸡的工作量太大了,不让食堂炖鸡,转而给职工每人发一只,当过年福利。”

叶满枝:“……”

街道办、工业厅和食品厂的福利待遇都不错。

但过年发活鸡的单位,她还是第一次遇见。

一只活鸡至少两块钱呢。

不过,雷万元这办法挺好的,大家在食堂吃一顿鸡肉顶多乐呵半天,但是提一只活鸡回家,能乐呵一整个春节。

而且曙光厂的过年福利是按照每人5块钱的标准发放的,食堂伙食变成过年福利,一下子给厂里省下了两三千块。

周如意问:“厂长,咱俩刚来曙光厂,能领过年福利吗?”

去年朱可海在食品厂领了年货,就被好多职工在背地里嘀咕过。

“能啊,咱给厂里弄来一个果酱厂,为厂里做过贡献,为啥不能领?”叶满枝挥手说,“走,咱俩下楼挑鸡去!”

……

吴峥嵘在单位接到叶厂长的电话后,接完孩子又赶来车站接媳妇。

一群乘客鱼贯下车,叶来芽排在最后一个,人还没下来,先从车里递出一只鸡笼子。

“快帮我拿这个,棉被带了吗?”

“带了。”吴峥嵘将鸡笼子接过来,又把一件破旧的军大衣盖在上面给鸡保暖,“咱家的鸡窝都拆了,哪还有地方养鸡?”

他们家只在有言刚出生那两年养过鸡,平时由他老丈人和丈母娘帮忙喂鸡。

自打他们搬来军事学院,夫妻俩都忙着上班,梨花和葵花又指望不上,养鸡的事就彻底告吹了。

“养不了太久,过年的时候就吃了。”

叶满枝从车上跳下来,左手提着一条猪肉,右手提着半斤水果糖和一兜冻梨冻柿子。

“我还以为后勤能采购点苹果和鲤鱼,结果今年没发。”

“我们单位发了。”吴峥嵘接过她手上的东西走在前面,“今年还有一小捆刀鱼,我刚扔到院子里就被梨花舔了一口。”

“哈哈,过年了,得单独给梨花开个小灶。”

夫妻俩聊着过年的安排,顶着寒风走进了家属院。

经过岗哨以后,迎面碰上一列娃娃兵,正背着枪从里面走出来。

叶满枝还没见到人,只听那喊着“一二一”的清脆口令,就知道是她家吴玉琢。

她往队伍里望了一眼,目光没在前面逗留,直接往最后张望。

果然瞧见她闺女背着新枪走在队伍最后一个,口中卖力喊着口令。

“这孩子不怕戗风啊?”叶满枝挑剔道,“走在队列旁边的男孩是不是小队长之类的?他怎么不负责喊口令呢?”

闻言,吴峥嵘将目光放到那男孩身上,看了两秒,突然喊道:“陆跃进,你过来!”

“……”

叶满枝扯了扯他的袖子,“孩子之间的事,咱们别管,有言愿意喊口令就让她喊吧,咱们别替她打抱不平。”

“你不是觉得有言被欺负了吗?”吴峥嵘笑看向她。

“……”叶满枝用力拉住他的胳膊,“哎呀,反正你少管孩子的闲事。”

家长要是真的掺和了孩子的事,那她家有言在小朋友面前多丢脸啊!

她小时候愿意让她几个哥哥替自己出头,却从来不乐意让老叶出面。

吴峥嵘立在原地岿然不动。

而被他点到名字的陆跃进已经让执勤小队“立定”了,自己颠颠儿地跑了过来。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