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方正神色如常地接待一个亚裔客户。
另一个当事人穆罕默德也没来要求换货。
可是,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啊!
距离大会闭幕还有十来天呢,只要穆罕默德不签正式合同,那就随时有被人撬墙角的风险。
私下争抢客户的事情屡禁不止,连主办方都禁不住,他们就更看不住人了。
要想把心放进肚子里,最好的办法还是让客户尽快签下正式采购合同。
康健想出一个主意:“要不咱俩按照他留下的宾馆地址,上门拜访一下?”
“咱俩不会说阿拉伯语,到时候还得带着翻译,”叶满枝郁闷道,“再说,上门能说什么?催人家赶紧签正式合同吗?”
康健说:“他不是想买润滑脂么,最近肯定在化工展厅考察呢,要不咱们去那边跟他偶遇一下?”
叶满枝凝神想了想,半晌后点头说:“也行。”
化工展厅那么大,他们没时间守株待兔。
康健请省交易团的熟人帮忙,如果见到了采购润滑脂的中东客户,就给他们来个电话。
只不过,中东客户都长得差不多,叶满枝白跑了三次以后,终于在第四次见到了穆罕默德和波波夫。
她平复了呼吸后,上前与两人打招呼寒暄。
“波波夫先生,我们要在射击俱乐部组织一场汽枪试射活动,到时候可以邀请客户去射击场试用我们的新款汽枪,您跟穆罕默德先生愿意接受我的邀请吗?”
说着,她还像模像样地送上了一份俄文和一份阿拉伯语邀请函。
看起来特别正式。
邀请函上的活动时间是后天晚上。
外商们在晚上的消遣活动并不多,去俱乐部射击算是一项正经的娱乐活动,国际友人们应该不会拒绝。
穆罕默德对射击和枪支其实是有些兴趣的,看过邀请函后,笑着接受道:“叶,谢谢你的邀请,到时候我会准时出席的。”
“好的,后天晚上六点,有司机在宾馆门口等您。”
得到肯定的答复以后,叶满枝立即返回展厅,与组长汇报了情况。
组织外商参加射击活动其实是比较麻烦的,一是要由大会主任点头同意,二是要提升安保级别,以防出现意外事故。
轻工业品组最初提出活动方案时,上级领导并不想同意。
但是汽枪的销路问题摆在面前,自行车能试骑,缝纫机能试用,足球可以试踢,那汽枪怎么办?
不让客户试用的话,谁会冒然下单?
广交会进程过半,汽枪的订单却一个都没有!
清库存进度0%,到时候他回总公司要怎么交代?
许组长与领导谈了一晚上,最终艰难地拿到了五个客商邀请名额。
活动地点就在本地的射击俱乐部,他们只能邀请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叶满枝吴峥嵘》 200-210(第6/31页)
最有可能下单的五名客户参加活动。
叶满枝只提了穆罕默德和波波夫的名字,另外三人都是轻工业品进出口公司从往年的老客户里筛选出来的。
正式活动当天晚上,五名客商被大会专用车送到射击俱乐部门口。
为了保证安全,射击场内没准备酒精饮品,只备了茶水和饮料。
叶满枝热情招呼了自己的两名客户后,将两把4.5毫米口径的汽枪递给了两人。
波波夫瞄了一眼问:“这不是你那天展示的新产品吧?”
“对,这是射击俱乐部提供的汽枪。”
穆罕默德没什么废话,进入场地后,瞄准靶心便啪啪打出两枪。
远处的工作人员报数:“8环,7环!”
穆罕默德皱了皱眉,似乎对自己的成绩不太满意,调整了一下站姿,接连又打出几枪。
靶子上大多是8环和9环。
任谁都看得出来,这是位射击经验丰富的。
射击场里满是啪啪的破空声,两轮结束后,五名外商的比分渐渐拉开了差距。
穆罕默德和一位法国客商遥遥领先,两人的成绩你追我赶,咬得很紧。
本来只是一场娱乐放松的活动,因着出现了势均力敌的对手,让气氛变得莫名紧张了起来。
第三轮是移动靶射击。
穆罕默德和波波夫使用的仍是射击俱乐部准备的汽枪。
不知是换了移动靶的缘故,还是汽枪不顺手,穆罕默德的第一枪只打了4环,只这一枪就跟法国客商拉开了比分差距。
阿拉伯大袍气愤又懊恼地低咒了几句。
叶满枝觉得对方失误,八成还是场地的原因。
但她是想签单的,就只能按照自己的节奏来。
在对方打出第二枪之前,她将自家那把5.5毫米口径,最大射程110米的汽枪递了过去。
“穆罕默德先生,这把的准星比较适合狩猎和移动靶,您换上这把汽枪试一试吧?”叶满枝补充说,“马丁先生用的也是这款枪。”
马丁是那位法国客商。
闻言,穆罕默德接过新枪,不满道:“你应该早点把新枪给我的!”
叶满枝抱歉地笑笑,心说,要是早点给了你,还怎么让你感受到两把汽枪的差距啊?
射击俱乐部使用的是50米射程的低压汽枪,装弹的过程也比较麻烦。
所以,穆罕默德换上新枪以后,马上就察觉出了不同。
初速确实高,而且瞄准系统比之前那把好用太多了!
穆罕默德用新枪打了两次,第一枪只有5环,找到一点手感以后,第二枪就是7环了。
之后的几枪也发挥稳定,成绩一点点追上了隔壁的马丁先生。
叶满枝属于气氛组的,她跟翻译学习了阿拉伯语的“加油”,等到要打最后两枪的时候,就和康健一起高声为穆罕默德鼓掌助威。
“穆罕默德先生,加油啊!最后一枪了,再来个九环咱们就赢啦!”
马丁已经打完了最后一枪,此时便站到穆罕默德不远处,关注着他的成绩。
另外三名试枪的客商也放下装备走了过来。
气氛渲染到位了,穆罕默德本人也明显有些紧张。
擦了几次手心,呼出一口气后,他重新举枪瞄向了移动靶心。
砰的一声,铅弹飞射而出。
全场寂静中,叶满枝屏息等待几秒,而后便听到工作人员在前方喊道:“三号靶,9.1环!”
“哇——”
她的这声“哇”刚感叹出声,便被穆罕默德自己的欢呼声掩盖住了。
阿拉伯大袍表现得异常兴奋,双手将汽枪高举过头顶挥舞,口中还用母语高声吆喝着什么。
然后放声大笑着与周围的客商们握手拥抱,欢呼雀跃,哪还有半分之前的内敛样子!
叶满枝含笑鼓掌,脑子里却淡定地想,她其实可以理解穆罕默德先生。
在高度紧张的环境中,确实容易产生强烈的情绪刺激,她当年第一次跟吴峥嵘跳交谊舞的时候,脸红心热,还差点当众亲嘴呢!
小叶厂长分心思念着远在上海的吴峥嵘时,穆罕默德拿着那把枪走到她跟前,语气热切,叽哩哇啦地说了一长串母语。
叶满枝听不懂,便看向翻译同志。
翻译激动地脸色胀红,飞快地说:“穆罕默德先生要订购10000支这样的汽枪!”
“啊?”叶满枝大脑宕机一瞬,不可置信地问,“你是不是听错了?一千支吧?”
对方能采购一千把汽枪就不错了,咋可能买一万把?
“没听错,真的是一万!”
叶满枝抑制着心情,看向波波夫先生。
波波夫用俄文说:“穆罕默德先生很喜欢你们的新款汽枪,他想订购1万支!”
“我的天啊!”叶满枝睁大眼睛喃喃。
她要发财啦?
不对,曙光厂要发财啦?
1万支汽枪,售价高达上百万,这一单下来兴许能有对半的利润。
天啊,天啊,我的天啊!
叶满枝耳膜鼓噪,心跳加剧,愣怔在原地彻底懵了!
好在许组长是见过大场面的,立即握住穆罕默德的手,恭喜他在射击比赛中取得佳绩。
而后趁热打铁,拿出随身携带的合同和印章,跳过意向书,直接签了正式的采购合同!
看到采购合同的那一刻,叶满枝重新满血复活,走到波波夫身边,低声说:“波波夫先生,前几天有另外一个电风扇厂家的代表,单独联系了穆罕默德先生,承诺给他5%的佣金,让他采购其他牌子的电风扇……”
红星厂是否给过承诺,叶满枝不得而知,但这并不耽误她胡说八道。
阿拉伯大袍要是真的改变主意,拿到5%的优惠,那这单电风扇生意就跟波波夫没什么关系了。
叶满枝本可以单独与穆罕默德交涉,劝他尽快签署正式的采购合同。
可是波波夫是中间商,如果只是将客户带过来,就能赚到2.5%的佣金,那他这中间商当得也太省心了!
*
从射击俱乐部离开时,已经将近晚上十点了。
中方的组织人员将几位外商送上汽车,也分别返回了各自的住处。
叶满枝和康健跟着大部队回到招待所,快要走到门口时,两人在马路牙子上坐了下来。
一晚上拿到了两份正式采购合同,他俩都得缓缓。
康健用一种如梦似幻的语气说:“感觉今晚跟做梦似的,那中东人怎么突然就下单一万把汽枪呢?”
“热血上头了呗!”叶满枝笑。
她上头的时候还差点跟吴峥嵘当众亲嘴呢,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叶满枝吴峥嵘》 200-210(第7/31页)
人家有钱人一激动就买了一万把汽枪,也是可以理解的!
嘻嘻!
康健问:“我看合同上好像只给了2.5%的佣金,波波夫的佣金不用给吗?”
“不给。”叶满枝斩钉截铁道,“一单是一单,上次他将人介绍了过来,让穆罕默德采购了电风扇,但当天的汽枪并没成交。咱们今天邀请穆罕默德试枪,他又没出力,干嘛要给他佣金?这一单的佣金两万多块呢,咱能买两辆车了!”
康健也不想给,两人意见一致,他便没在纠结这个问题,坐在马路边兴奋得抖腿。
“一万把汽枪,交付期限又比较短,咱们厂得尽快增加设备,全力赶工才行。”康健担忧道,“万一咱们的生产能力不足,耽误了产品交付,总公司那边可能会将订单分给上海厂!”
他们用的设计图纸是上海厂的。
在此基础上,改变了汽枪口径,又帮助上海厂的汽枪增大了射程。
双方互惠互利,各取所需。但是曙光厂生产的这种新型汽枪,其实上海厂也能试产。
叶满枝从地上跳起来,催促道:“走走走,咱们现在给厂里打个电话!”
“现在打电话?太晚了吧?”
“不晚,晚上才好呢,长途电话费半价!”叶满枝拍拍屁股上的尘土,语气兴奋道,“就是不知道今天谁值班!”
两人的亢奋心情难以平复,一时半刻睡不着觉。
康健索性也跳起来,跟她一起去了最近的邮电所,拨打半价长途。
晚上的长途似乎比白天好打一些,两人只尝试着拨了三次,便顺利听到了对面的声音。
今天在厂里值班的是黄河。
对方好像已经睡了,嗓音含含糊糊的。
叶满枝抓紧时间说:“黄厂长,向你通报一个好消息!咱们厂今天拿到了一笔10000把汽枪的订单!折合人民币上百万!正式合同已经签了,你赶紧组织人手赶生产吧!”
“多少多少?”黄河瞬间清醒了。
“一万把!中东客户下的单!”叶满枝语调激昂,雀跃地笑道,“你先别管其他了,明天赶紧跟雷厂长说,抓紧时间搞设备,别管是买的还是借的,一定要快!”
“噢噢噢噢,”黄河握着话筒猛点头,对这个大消息还有点手足无措,“娘的,我得赶紧跟老雷说说啊,一万把汽枪的货款得上百万了吧?不但要买设备,原材料也得采购呀!”
“对对对,没钱就先跟省厅或是外贸局借!咱有订单,半年内就能还钱!明天赶紧跟雷厂长说一声啊!”
黄河哪还能等到明天!
家属院距离厂区不远,他跟门卫打声招呼,骑上自行车就呼呼往家属院里赶。
跑到雷万元家门口哐哐砸门。
“谁呀,这么晚了!”
“雷厂长,快起来!”黄河激动地直跺脚,“叶厂长和康健,在广交会上拿到一笔1万把汽枪的订单!催咱们抓紧时间赶工呢!”
闻言,雷家的大门被猛地拉开,同一时刻,附近很多人家的电灯也都亮了起来。
*
从远方传来的消息,搅得滨江这边兵荒马乱。
而留在广州的叶满枝和康健二人,则体会了一把穷人乍富的心情,彻底抖了起来。
有了汽枪订单兜底,他俩现在都无心工作,每天在展馆里到处闲逛。
骑骑自行车啦,踩踩缝纫机啦,听听收音机啦,看看电视机啦。
反正干啥都行,就是不想卖货工作。
被许组长不点名批评了一次,两人才有所收敛。
但是该玩还是要玩的。
他俩最近比较稀罕展厅里的电视机,每天都守在电视机前面,等着收看节目。
广州电视台比滨江电视台的节目丰富,播出时间也更长。
新闻和文艺演出特别多。
康健第一次看电视,比叶满枝还上瘾,中午吃饭的时候都要捧着饭盒,坐到电视机前面吃。
“人家712厂的厂长可真是省心啊,”康健羡慕道,“产品生产出来不愁销路,连柜台都没进就被抢购一空了。听说这玩意可贵了,17寸的电视机500多块!”
轻工业品展厅里,只摆放了三台黑白电视机。
两台14寸的,一台17寸的。
分别由天津712厂和上海广播器材厂生产。
国内的电视机产量不高,供不应求,所以这三台电视机并不出口。
摆在这里只起到一个展示的作用,向外宾们证明我们也有电视机!
叶满枝对人家的产品颇为羡慕,不过电视机的技术含量高,生产设备也挺贵的,他们羡慕不来。
“叶厂长,咱们厂要是资金充足,能转产电视不?”
到时候他们就等着别人上门求购,一台电视机卖四五百。
叶满枝笑道:“那得问你们啊,我哪懂技术这一块!”
康健不吱声了,继续盯着屏幕流口水。
人家这技术确实比较先进,他们见都没怎么见过,不敢随意上马。
午饭结束后,叶满枝内心蠢蠢欲动,下午见到712厂的厂长时,便笑着问:“郭厂长,广交会结束以后,你们这两台电视机还得运回天津吗?”
“那当然呀!”
“同样的东西,运来运去的多麻烦啊,咱两个厂换换咋样?电风扇和汽枪,你相中哪样都行,随便拿!”
第203章
叶满枝对712厂的电视机动了心思, 交谈时就显得特别真诚。
“郭厂长,我们一台电风扇的零售价是201块,如果按照市场价来算, 电视机的批零率比较低,一台17英寸电视机只能换两台半电风扇。所以, 咱就按照出厂价计算, 我们一台摇头扇的出厂价是145块, 电视机是多少?”
出厂价不是成本价, 郭厂长不怕告诉她,“14英寸的395元, 17英寸的470元。”
叶满枝豪气道:“那我们用四台电风扇, 换你一台电视机咋样?”
四台电风扇的出厂价总计580元, 比电视机高出110元。
郭厂长面上带出一丝惊讶, 笑着问:“叶厂长,这样换东西, 你不怕吃亏啊?”
要是去商店采购, 四台电风扇要八百多块了。
叶满枝真诚道:“亏不了, 咱们两厂直接交换, 省了商业部门赚差价的环节, 双方都划算。”
其实四台电风扇的成本只有四百来块, 而17英寸电视机的零售价高达528块, 市面上还未必买得到。
所以, 用四台电风扇跟人家换一台电视机还是划算的。
叶满枝将人请去电风扇展区,让他看看自家电风扇的质量。
“郭厂长, 不是我吹牛,我们以前跟712厂一样,也是有代号的。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叶满枝吴峥嵘》 200-210(第8/31页)
咱们这些有代号的工厂, 技术和质量都没得挑,一台电风扇至少使用三十年!”
康健顺手将一排电风扇都调成高速,让郭厂长切实感受一下曙光厂的质量。
郭厂长望着抖起来的电风扇们,心说难怪红星厂的厂长总过来盯梢呢。
这样搞着实不地道。
他背着手笑说:“把四台大家伙带回天津,比带一台电视机还麻烦呢。”
“那有啥,”叶满枝保证道,“你要是嫌麻烦,我们可以从滨江发货到天津,你在厂里收货就行啦!”
郭厂长瞟她一眼说:“反正要发货,要不你把那台14英寸的也换走吧?”
没想到还有这样的好事,叶满枝连忙说:“行啊,用三台电风扇换一台14寸的怎么样?到时候一起发七台!”
郭厂长突然转移话题问:“叶厂长,曙光厂以前既然是军工厂,那厂址应该在郊区吧?”
“对,在县城里。”
“郊区一般是接收不到电视信号的。”郭厂长说,“你们带这两台电视机回去,在厂里收看不到节目,分配给个人又不合适,你大费周章地搞两台电视机回去有什么用?”
叶满枝:“……”
当然有用呀!
她不是想让工程师拆开来研究研究嘛。
对上郭厂长仿佛洞悉一切的目光,叶满枝坦然道:“电视机属于技术含量比较高的电器,我想拿回厂里学习学习。”
她与康健对视一眼,心知这次交换可能要没戏了。
偷师的目的太明显,郭厂长恐怕不会愿意。
然而,郭厂长却出乎两人意料地点头说:“那就换吧,广交会结束以后,你们把这两台电视机带走,回头让你们厂里往712厂发7台电风扇。”
康健惊喜地问:“郭厂长,真换啊?”
“换!”
去商店采购七台电风扇要1400元,而两台电视机的成本顶多700元。
马上就要入夏了,正是需要使用电风扇的季节。
曙光厂的产品质量不错,不换的才是傻子。
至于偷师的事,他就更无所谓了。
712厂每年生产几千台电视机,科研单位和工厂采购的不在少数。
人家要是铁了心想研究,总能找到门路买到电视机。
……
确定以物易物以后,叶满枝和康健去看电视的次数就更多了。
有时候走着走着便来到了电视机跟前。
两人觉得这电视机已经是自家的了,所以就格外宝贝。
展台上一共有三台电视机,原本712厂的“北京牌”摆放在“上海牌”的前面。
可是,以防屏幕被人不小心磕到,两人偷偷摸摸给三台电视机调换了位置。
将“上海牌”放在了最前面展示。
郭厂长发现以后,好笑道:“你们迟早要把电视机拆开,这么小心干什么?”
“哈哈,好几百块的东西,当然得珍惜呀!”
叶满枝这几天经常找郭厂长聊天,跟人家套近乎,以期有机会去712厂观摩学习。
她笑着问:“郭厂长,你们的厂址不是在天津吗?为啥取名叫北京牌?”
郭厂长骄傲道:“我们厂生产了全国第一台电视机,当年给主席同志和中央献过礼,国家特许我们以北京牌冠名的。”
叶满枝竖起一个大拇指说:“那你们可太牛了!能搞出第一台电视机,当初没少费工夫吧?”
“确实挺艰难的,我们组织了试制小组,失败了很多次,反复尝试了一年多才把样机搞出来。不过,成果还是显著的,第一次试用的时候,试验大厅里摆着一台我们的,一台苏联的,接通电源以后,画面效果一样!”
叶满枝暗自咀嚼着对方话里的信息,第一台电视机兴许就是仿制的苏联电视机。
尝试了一年才成功,时间着实不短。
曙光厂如果想转产电视机,也要做好拉长战线的准备。
“我在厂里是分管经营的,技术什么的完全不懂,”叶满枝不好意思道,“郭厂长,你方不方便跟我透露一下,要是想组建一个电视机生产线,大概需要多少资金?”
郭厂长竖起三根手指。
“三十万?”叶满枝问。
三十万似乎还行,虽然比罐头生产线贵了三倍有余,但人家这个是实打实的高科技产品呀!
郭厂长说:“三百万!”
“多少?”叶满枝瞠目结舌道,“居然需要这么多钱啊?”
“准备两三百万吧。”郭厂长说,“国产电视机问世八年了,但是目前也只有712厂和上广厂投产了电视机,主要就是因为投入太高。我其实是非常乐于见到其他厂也能加入电视机行业的。”
叶满枝玩笑道:“不怕其他产品跟你们竞争啊?就像收音机似的。”
“不怕,”郭厂长感叹道,“国内生产的还是电子管黑白电视机,但是国外已经有晶体管彩色电视机了,咱们在这方面是比较落后的。行业的发展不能指望一两家企业,要有更多人加入进来才行。电视器材的相关产业太薄弱,也阻碍了712厂的发展。”
两三百万的投入,实在让人望而却步。
叶满枝那颗发热的脑袋,逐渐恢复了理智。
电视机虽好,投入却太高,不是曙光厂能轻易涉足的。
康健听了她的转述以后,也有点蔫了。
“我还想用汽枪那笔上百万的订单转产电视机呢,看样子完全不够啊!”
叶满枝说:“电视机的一次性投入高,但是回本的速度也挺快的,听郭厂长那个意思,如果年产量能达到一万台以上,那两三年就能把本钱赚回来了。再说,这种行业不能只依靠企业自行筹措资金,省内还没有能生产电视机的企业,如果咱们掌握了这方面的技术,到时候可以跟省里寻求资金支持。”
本以为销出去1万支汽枪就可以高枕无忧,他俩这几天都没怎么正经卖货。
可是,电视机生产线需要的资金,莫名给人很强的紧迫感。
散漫了几天的二人重新打起精神,准备抓住广交会最后的机会,为厂里再拉几笔大订单。
1万支汽枪已经达到了汽枪的生产极限,叶满枝不准备再接汽枪订单了。
玩具枪的单价太低,他俩现在有点飘,瞧不上几百上千英镑的订单。
所以,推销的着眼点,还得放在电风扇上。
最后的几天,是广交会的成交高峰期。
康健用他那套专业又高深的产品介绍,忽悠住了不少港岛和东南亚的客户。
几乎每天都能签下一两单。
尽管每单只有一两百台电风扇,但是架不住积少成多呀!
三四天的时间就卖出了九百多台。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叶满枝吴峥嵘》 200-210(第9/31页)
叶满枝觉得把电风扇业务交给康厂长完全没问题,于是就抽空溜达去了食品组,想再看看苹果酱的签单情况。
这几天食品组的全体交易员都忙成了陀螺,所有谈判圆桌都被占满了。
叶满枝进入展厅的时候,并没人理会她。
目光在场内快速睃巡,发现了好几张熟面孔。
她先去办公室跟人家打听,这几位熟面孔都是采购什么产品的,了解了情况后,又重新返回了大厅。
伊万诺夫似乎刚签了一笔大订单,正与交易员握手道别。
“伊万诺夫先生,好久不见了,”叶满枝笑着跟他打招呼,“今年的收获怎么样?需要的产品都买到了吗?”
“叶,”伊万诺夫热情地与她握手,亮出刚到手的意向书说,“任务已经完成了。”
“恭喜呀!”叶满枝问,“今年还是采购肉罐头吗?”
“对,主要还是肉罐头,另外搭配了一点水果罐头和果酱的配额。”
伊万诺夫感觉叶满枝是来给自己推销产品的。
但他已经将上半年需要的商品采购齐全了,只能遗憾地冲对方耸耸肩。
“我今年的工作任务也完成了,”叶满枝一脸兴奋地向他透露,“我前几天签了一笔价值15万英镑的订单,哈哈哈,有这一份订单,我们厂的工作就饱和了,无法再接其他订单。”
伊万诺夫笑着恭喜她,心里也跟着轻松了一些。
看来叶满枝来找自己,并不是推销产品的。
叶满枝看了眼手表说:“现在时间还早呢,伊万诺夫先生,咱们老朋友难得见面,要不要一起喝一杯?”
伊万诺夫欣然接受邀请。
两人没走远,陈列厅一楼的休息区就有餐饮服务。
他俩点了两杯啤酒和一盘香肠就聊开了。
在接触过的所有欧洲客商中,叶满枝最喜欢伊万诺夫。
主要是双方能用俄文交流,沟通无障碍,而且伊万诺夫是比较健谈的人,叶满枝能从他这里了解到不少欧美国家的消息。
聊得差不多时,她与对方碰了酒杯,指了指桌上的几份意向书问:“需要我帮你看一看吗?”
“看什么?”
叶满枝很不优雅地“啧”道:“当然是看看产品呀!你来了广交会这么多次,应该已经发现了吧?如果不指定厂家,每次发货的产品厂家其实是不同的。”
“嗯,”伊万诺夫随手将意向书递过去,“我今年采购的肉罐头,还是你们厂的方罐午餐肉,你可以放心。”
“哈哈,我已经不在那家工厂工作了,不过,滨江牌的产品确实是很好的。”
叶满枝翻看着他的采购意向书,停到一处说:“其实你这次不该采购苹果酱呀!应该等到秋季广交会的时候再来采购!”
“为什么?”
“果酱要按照水果成熟的时间安排生产任务。我国的苹果酱通常在每年11月至次年二月生产,等到开春以后,很多厂家就会转而生产草莓酱和桃子酱。所以,你现在采购的苹果酱,很可能是五六个月之前生产的。等到商品远渡重洋抵达英国,保质期也许只剩四五个月,而等到顾客去商店购买时,果酱可能已经临期了。”
伊万诺夫说:“我前年采购过一批草莓酱,也遇到过产品临期的问题,但是水果酱的保质期通常只有一年或18个月,这是没办法避免的。”
“也不是完全没办法避免。”叶满枝给他出主意,“如果你想在春季采购草莓酱,那就尽量选择南方的厂家,而采购苹果酱的话,就跟大会方要求由北方的果酱厂生产。我国北方水果成熟时间比较晚,在四五月份之前生产的几乎都是苹果酱。所以,从北方发来产品的日期,应该是比较新鲜的。”
伊万诺夫试探道:“叶,你有想推荐的厂家吗?”
叶满枝摆手说:“厂家我就不推荐了,我国所有出口产品的质量都是非常棒的!无论哪家的产品都不会让你失望,只是果酱的保质期比较短,你应该格外关注一下。”
闻言,苏联老大哥再次发出感叹:“哦,叶,谢谢你!你真是我见过的最真诚的交易员!”
“哈哈哈哈,咱们是老朋友嘛,”叶满枝将酒杯里的啤酒喝空,起身说,“伊万诺夫先生,我还得上班,不能离开展厅太久,必须赶紧回去了!”
伊万诺夫也将啤酒干掉,与她一起离开了休息区。
两人走上二楼,在楼梯口道别,叶满枝回了轻工业品展厅,而伊万诺夫则拿着那一沓意向书,前往食品展区。
他找到了之前接待自己的交易员,声称想要指定果酱的生产厂家。
年轻交易员笑着问:“伊万诺夫先生,您想指定哪个厂家呢?”
“没有具体的厂家,”伊万诺夫说,“但是草莓酱需要由南方工厂生产,而苹果酱需要由北方工厂生产。”
交易员一边帮他查阅,一边又忍不住在心里犯嘀咕。
南方的水果种植面积广,种类多,所以国内的大部分果酱厂都开办在南方,基本能保证全年生产。
而北方的果酱厂其实是很少的,有果酱设备又有出口资格的厂家,似乎只有一家。
他翻开名录,从上至下排查了一遍。
然后在客商的注视下,将备注内容写在了意向书和登记簿上。
4220英镑的草莓酱后面备注“选择南方工厂”。
3350英镑的苹果酱后面备注“滨江曙光果酱厂”。
*
帮果酱厂拉来一份订单以后,叶满枝没再去食品组转悠。
果酱厂处于起步阶段,规模不大,有一份三千多英镑的订单,再加上总公司分配过来的其他任务,就足够果酱厂忙活了。
大会正式闭幕的时候,曙光厂总计拿到了3220台电风扇,4570把玩具枪和10150支汽枪的出口任务。
电风扇的订单量并没有达到两人的心理预期。
可是凡事没有十全十美的,有了那1万支汽枪兜底,他俩算是圆满完成了本次的销售任务。
广交会结束,叶满枝上岛去看过自家公婆后,踏上了回家的旅途。
因着她跟康健中途转道,去天津参观了712厂的生产线,所以等他们正式返回滨江时,已经是五月末了。
厂里派了全厂仅有的一辆卡车来车站接人。
汽车将两人载回曙光厂的时候,留守在家的三位厂长,看热闹的职工,以及工会文艺队的骨干,都等在厂门口。
汽车刚刚停稳,文艺队就敲锣打鼓地热闹开了。
雷万元一边鼓掌一边热情笑道:“我们一起来门口迎接两位大功臣,这待遇不错吧?”
“哈哈哈哈,要是每次出差回来都能得到这样的贵宾待遇,那大家都要抢着去出差了!”
叶满枝从车上跳下来,与几位厂长握手,还跟工会曲主席和周如意拥抱了一下。
办公室的小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