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叶满枝吴峥嵘》 210-220(第1/33页)
第211章
叶满枝的发言结束后, 会场里顿时鸦雀无声,所有人都将目光投向曙光厂的方向。
白给电视台一百万?
曙光厂莫不是疯了?
无线电二厂的领导们简直瞠目结舌。
严格意义上来说,国有企业的所有资产都是国家的, 归全民所有。
因此,在必要的时候, 国家可以在国营单位之间进行调剂。
但是调剂的大多是生产设备和人员, 从不会将一个单位的资金调去另一个单位。
市革委会的几位领导也对曙光厂的应对感到意外, 交头接耳商量一番后, 方主任代为出面询问。
“叶主任,拿出一百万的资金建设电视台, 确实有利于行业发展, 但是一百万不是小数目, 不是一两个领导能拍脑袋决定的。你们厂里经过集体决议了吗?”
叶满枝颔首说:“今天我们曙光厂革委会的班子成员, 全员到齐,刚刚已经进行集体表决了, 七票全票通过!拿到这条黑白电视生产线以后, 我们将尽最大努力, 支持滨江电视台的发展!”
对于这种局面, 市领导当然是乐见其成的, 赵副主任看向无线电二厂, 主动问:“无线电二厂有什么要补充的吗?”
无线电二厂的几人面面相觑, 一把手李主任不可思议地喃喃道:“为了一条生产线, 曙光厂这是拼了呀!”
在场的大多数人都不太理解曙光厂的做法。
两家企业之所以会使尽浑身解数争取生产线,主要是因为免费!
白给的东西当然要尽力争取!
可是, 为了这条生产线,要加码一百万,那就得好好斟酌斟酌了。
无线电二厂是生产收音机的, 日子过得非常滋润。
此前从未考虑过转产电视机,自然也就没有这笔采购生产线的预算。
李主任定了定神说:“曙光厂提出的这个条件太突然了,而且一百万对任何企业来说都不是小数目,本着对国家财产和工人负责的原则,我希望市里能给我们宽容几天,让我们回去集体讨论一下。”
他这个要求是合理的。
上百万的资金调配,哪能如此仓促做决定?
方主任与其他市领导交换了意见以后,同意道:“那今天就暂时散会,两家企业的同志都回去仔细考虑考虑!”
……
走出市革委会的办公楼,田春山有些担忧地问:“无线电二厂不会也拿出一百万吧?”
事情拖得越久,变数越大。
无线电二厂的领导现在还没转过弯来,看样子不想出钱,但是回去仔细权衡以后,未必不会改变主意。
收音机是时下的大件,无线电二厂的产品不愁销路,拿出100万还是比较轻松的。
叶满枝呵呵笑:“他们确实能拿出100万,但大家别忘了,他们已经跟无线电一厂捆绑了。拿到电视机生产线以后,二厂要将原有的收音机业务转交给一厂。”
如果二厂拿了免费生产线,再将原有的老设备免费送给一厂,双方皆大欢喜。
可是,出资100万以后,二厂还能让一厂免费占便宜吗?
不让一厂占便宜的话,二厂的收音机业务无人接手,厂区里没有空间,那电视机生产线要如何安置?
王造福走在旁边,领导派头十足,背着手说:“一厂和二厂肯定谈不拢,我觉得咱们这100万给多了,其实给个50万就差不多。”
康健反驳道:“50万不足以升级电视信号,对市领导也没什么冲击力。如果一厂和二厂每家拿出25万,凑足50万,这件事就再次回到原点了。”
“先回去等无线电二厂的消息吧。”叶满枝招呼大家回家。
之前两厂的实力旗鼓相当,最终结果如何,要看市领导的态度。
但是曙光厂拿出100万以后,结果就不再取决于领导的个人偏好了。
当下的情况就是,谁能掏出更多钱,谁就能拿到这条黑白电视机生产线!
无线电二厂被曙光厂的临时加码打个措手不及。
返回单位以后,陈副主任恨声说:“曙光厂之前肯定没想过追加100万,这是发现咱们更有优势以后,临时追加的!”
“曙光厂讨论的时候我专门留意过,应该是他们那个叶主任提议的。”
不知是谁嘀咕了一句:“那姓叶的娘们也太狠了!说拿100万就拿100万,曙光厂的日子不过了?”
“咳咳,叶主任是个比较有魄力的女同志。”李主任挥手说,“言归正传,这100万,咱们到底跟不跟?”
叶满枝从前名气不显,但这几年连续在两家大型国营工厂担任副厂长,今年又转正曙光厂一把手,在市里也算是很有名的女干部。
全市范围内,由女同志担任一把手的大型国营工厂,一只手就能数得过来。
叶满枝能从一众男同志中突出重围,必然是有几把刷子的。
否则赵副主任也不会让自己的女婿,去曙光厂跟她搭班子了。
“100万,咱们厂也掏得起,要不然咱就拼一把!”陈副主任建议。
“依我看,完全没必要继续争取了。如果有免费的生产线,那咱们转产电视机是行得通的。但是如今收音机业务蒸蒸日上,广播电台的信号能覆盖到农村,比电视机的市场广阔多了。花100万转产电视机,就是丢了西瓜捡芝麻。”
“我同意老许的观点,咱们花100万换成电视机生产线,再把原本的设备送给无线电一厂,那咱忙活这一遭,不就是为一厂忙活的嘛!”
人家啥代价都没付出,生产规模就能平白扩大一倍。
凭什么啊!
李主任提议:“要不咱们跟一厂联系一下,每家出50万,把这条生产线搞过来?”
“也行,问问一厂吧。”
然而,人家一厂也不想出50万。
50万花出去,相当于购买二厂那些老设备的费用。
二手设备折旧以后,哪值50万啊?
25万还勉强凑合,50万可不行。
*
叶满枝很快就听说,因为曙光厂的突然加码,无线电一厂和二厂起了内讧。
拧紧的一股绳又散开了。
一厂只肯出30万,剩下的70万缺口由二厂补足。
但二厂觉得如此便被一厂占了便宜。
所以,双方共同出资的计划,就这样搁浅了。
无线电二厂的领导又往省革委会和市革委会跑了几次,似乎还要走上层路线,不想跟曙光厂硬碰硬。
叶满枝以为,生产线的事也许还要拉扯一段时间,已经做好了迎战的准备。
可是,市里发生的一件大事,让市领导无暇顾及一条电视生产线,没多久就做出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叶满枝吴峥嵘》 210-220(第2/33页)
了决定——
这条由四机部拨付的黑白电视机生产线,将落户滨江曙光机器厂!
同时,曙光厂要在两年内拿出100万元,协助滨江电视台完成扩容工作。
接到市里的通知以后,叶满枝于第一时间在厂里宣布了这个好消息,还让广播站在广播里连播了三遍。
即将转产电视机的喜讯,迅速在厂里扩散,让全厂职工沸腾了!
电视机可是高科技产品,全国能生产电视机的工厂不超过五家!
而他们曙光厂马上就要成为其中的一员啦!
尽管生产线还没正式到位,但大家的激动和欣喜溢于言表,当天就有工人在厂门口和家属院里放起了鞭炮。
其他单位的人发现后,惊讶地问:“你们厂怎么又放鞭炮了?上次洗衣服务站开张,不是已经放过了吗?”
“嘿嘿,我们厂总有喜事,当然要放鞭炮啊!”年轻工人喜气洋洋地炫耀,“我们曙光厂马上就要生产电视机了!电视机你知道是啥不?”
对方摇头。
“电视机比收音机还高级呢!连主席同志都要看电视!”
曙光厂用100万从无线电二厂手里抢来一条生产线的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在兄弟单位之间传播开来。
也让更多的同行认识了叶满枝。
叶主任接到了好几通贺喜电话,其中以雷万元在通话中最为激动。
“叶厂长,这件事办得太像样了!我离开曙光厂的时候,就对电视机心存遗憾,咱们通过出口商品,攒了好几年的钱,结果电视机生产线迟迟无法上马。看着曙光厂越来越好,我也就放心了!”
叶满枝被他说得鼻子酸酸的。
电视机项目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一拖再拖,换了两任厂长,才让曙光厂见到了曙光。
她也喊着从前的称呼,“厂长,幸亏你当初给我留下的家底丰厚,否则咱哪能有底气拿出100万!哈哈哈哈,你是没看到,我在商讨会上说出100万这个数字时,无线电二厂李主任的眼睛都直了!”
雷万元在电话中朗声笑道:“咱曙光厂以前可是军工厂,就是要有这种当机立断的魄力!”
两人的精神都很振奋,叶满枝还与对方约定,等到电视机正式投产的时候,要邀请老厂长回厂里剪彩!
曙光厂当初一穷二白,买一辆卡车都要抠抠搜搜地到处筹措资金,如今即将上马电视机项目了,军功章里也有老雷的一半!
她放下电话走出办公室,碰上了刚从市里开会回来的王造福。
王副主任这几天容光焕发,虽然100万加码才是拿到生产线的关键,但叶满枝没故意弱化他的功劳,在厂里肯定了他对此事的贡献。
王造福终于从被女人围殴的阴霾中走出来,重新在厂里树立起威信。
这新官上任的三把火算是烧起来了!
见他像只精神抖擞的大公鸡,叶满枝觉得好笑,又有些理解。
王造福是新官上任,她也是新官上任。
通过这条电视机生产线,两人都完成了烧三把火的指标。
她心情好,语气便愈加温和了,“王主任,今天市里的会议有什么重要内容吗?”
“我正要跟你说呢!市里给了咱们厂三个工农兵大学生名额,可以推荐职工去上大学!”
叶满枝意外地问:“只是推荐吗?不用参加高考?”
66年以后高考停止,大学里好几年没进过新生。
没想到今年又开始招生了。
“不用考试,”王造福说,“主要依靠群众推荐、领导批准的办法。但是候选人必须思想政治好,年龄在20岁左右,初中以上学历,政审合格就能去上大学。”
叶满枝接过他的笔记本,快速浏览了推荐要求。
“王主任,我看这上面说青年干部也在推荐范围内,你要不要报名?要是想去的话,厂里可以给你一个名额。”
王造福26岁,初中学历,工人阶级出身,思想政治当然也是很好的。
让他脱产去大学读两年书,毕业后再返岗工作,能让厂里的所有人都轻松一些。
而且像他这种情况去学习,工作岗位是保留的,还不用担心有另一个搅屎棍子顶替他。
王造福犹豫一阵后,摇头道:“算了,难得有上大学的机会,还是将这三个名额留给车间工人吧。”
他最初也动了上大学的心思,可是想想叶满枝,他又打消了这个念头。
倒不是他对这个年轻漂亮的一把手有什么非分之想,主要是叶满枝被提拔的速度太快了。
万一在他去上学的时候,叶满枝又被上级调走了,那他这几年在曙光厂毫无作为,肯定是无法接替叶满枝的。
反正上大学的目的就是为了工作,他现在工作挺好的,那大学上或不上都没什么打紧。
见他拒绝了,叶满枝遗憾地在心里叹口气,转而说:“人事工作由厂党委负责,王主任,推荐上大学的事情,你在厂里组织一下吧。”
王造福对车间的生产工作不熟悉,也不怎么懂企业管理,要是让他闲下来,说不定什么时候又开始搅风搅雨了。
把推荐工农兵大学生的任务交给他,能给他找点事干。
……
没几天,推荐上大学的消息,就在厂里迅速传开了。
“只靠单位推荐就能上大学?”车间工人们惊讶地问,“不用考试啊?”
“不用,平时表现好就行!下午先在车间开个会,咱们在车间里先推举出两人,然后由厂部汇总,哈哈,咱们厂最近全是好消息!”另一人拉着他说,“下午开会的时候,咱俩相互推荐一下啊!”
“行。”
车间里轰轰烈烈地搞起了推荐,但事情只过了几天,康健就跟叶满枝透露:“这几天王主任家里门庭若市,职工们大晚上不睡觉,偷偷摸摸去王主任家里做客呢。”
叶满枝直白地问:“有人给他送礼了?王主任收了么?”
“登门的人挺多,大部分人都是提着东西进去,又提着东西出来的,但这种事不好说……”
厂领导都住在一栋楼里,谁家有什么事,大家都心知肚明。
叶满枝心说,王造福应该不至于明目张胆地收礼,先看看推荐结果再说吧。
王主任这次的工作效率还挺高的,不到一个礼拜,就将推荐名单交给了她。
名单上总共有5个人,而曙光厂有3个推荐名额。
叶满枝要在他圈定的这5个人中,选择3人。
她定睛浏览着名单上的名字,五个人她都能对得上号。
其中两人确实是车间里比较活跃的年轻工人,技术水平在同龄人中算是比较高的。
另三人都是“思想政治比较好的”,其中陈解放和胡德庆还差点被怂恿着将洗衣机砸了。
让她推荐这样的人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叶满枝吴峥嵘》 210-220(第3/33页)
去上大学?
读书的机会多宝贵啊,即使是推荐的,也要推荐真正优秀的同志。
叶满枝感觉这三人能被选上来有些猫腻,但她没挑这三人的毛病,只是拧眉问:“王主任,一份五人的名单里,怎么全是男同志?厂里那么多年轻女同志中,就没有一个值得被推荐的?”
“我是按照各车间的推荐情况汇总的。”
叶满枝怀疑地问:“每个车间推荐两人,十几个车间里,总不至于一个女同志都没有吧?王主任,咱们常说妇女能顶半边天,让女同志做贡献的同时,福利待遇也不能落下呀!厂党委必须硬性规定,五个候选人中,至少要有两名女同志!这份名单你再斟酌一下吧。”
王造福:“……”
将推荐名单打回去以后,叶满枝在当天下午临时组织了一次班子会议。
“最近咱们厂里遇上了好几件大事和喜事,电视机生产线即将落户,还拿到了三个工农兵大学生的推荐名额。”
“因着这两件事,我特意让人事科的同志,在职工间进行了一次学历和技术评级摸底。但摸底结果还挺让人意外的。”
在她的授意下,厂办丁主任将几张纸分别发给了各位厂领导。
叶满枝接着说:“我记得咱们刚刚军转民那年,高中以上学历的职工和4级以上技术工人的人数,占全厂总人数的54%。但是今年再看这个数字的时候,已经降到49%了。”
黄河叹息道:“这也是没办法的事,五年的时间,有些定级比较高的老职工退休了,而新招进来的年轻工人,普遍学历比较低,技术也没修炼到家。”
这几年每年都动员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有些厂子弟为了不去下乡,遇上厂里招工的时候,就从高中辍学,以初中学历进厂工作。
这个比例被拉低是很正常的。
叶满枝摇头道:“我觉得不能让高学历和高技术水平的工人继续流失了,否则过不了几年,咱们曙光厂就会出现人才断层。大家不要忘了,曙光厂最大的优势就是普通工厂无法替代的精工细作,军工质量!”
“我同意叶主任的观点!”康健认同道,“这个问题确实要引起厂里的重视,如果不及时培养新人,等到几年以后,这批老工人退休,谁能接替他们的位置?”
“对,最近厂里喜事不断,但咱们也要看到其中的隐患,”叶满枝对众人说,“电视机生产线到位以后,要将最优秀的一批工人调去电视机车间。但是咱们已经整整五年没生产过雷达了,大部分职工都需要接受培训。因此,我建议,借着这次机会,咱们可以在工人之间组织一次技术大比武,挑选出100至150名工人加入电视机车间。技术特别突出的,可以重新拟定工资定级。”
“另外,咱们厂的年轻工人在思想政治上都比较进步,很难拉开差距。所以,咱们这次推荐大学生,不但要求政治素质必须过硬,还应该在技术大比武中,处于中上游位置。”
苗素芬举双手赞成:“早就应该这样了!即使是推荐的大学生,也要让大家心服口服!”
“那行,这次大比武就辛苦康主任和苗主任负责组织,”叶满枝对苗素芬笑道,“推荐的工农兵大学生里必须有女同志,苗主任也用心留意一下。”
王造福实在不让人省心,还是得让苗大姐盯着他!
*
总的来说,叶满枝最近的心情还是很明媚的,等到生产线到位以后,曙光厂就可以大干一场了!
每次想起这些,都让她激动得在脑子里翻跟头。
下班以后,叶满枝在冷饮门市部买了一根奶油冰棍,坐在车上一边欣赏街景,一边消灭冰棍。
等她到家时,冰棍早已被她毁尸灭迹了。
居委会主任正拿着大喇叭在大院里喊着什么,叶满枝没听清,见到自家岔路外面围着一群人,她便快步跑了过去。
“有言,出什么事了?”她在人群里轻易找到了自家的小矮子闺女。
吴玉琢小脸红扑扑的,钻出人群,拉住妈妈的手说:“妈妈,我刚才代表咱家去居委会开会啦!”
“哦哦,辛苦小吴同学了,”叶满枝抬手擦掉她额上的汗,又问,“开会说什么事了?”
“赵奶奶说,所有人家都要挖防空洞,”吴玉琢学着居委会主任的原话,“备战备荒为人民,必须做到人人有洞!”
“……”叶满枝愕然道,“去哪挖防空洞啊?”
“就在咱家房子下面呀!”小吴同学拉着妈妈的手回家,“住平房的就在自家房子的下面挖,住楼房的人另有其他安排。”
叶满枝恍然记起前段时间听说的消息。
市里之所以会痛快地将电视机生产线交给曙光厂,主要是因为有了更重要的任务。
滨江要响应上级的号召,建设人民防空工程。
要挖防空洞,那钢材、木材、水泥、沙子、石料的消耗量是巨大的,费用支出也是巨大的。
曙光厂能拿出100万元建设电视台,相当于减轻了市里的财政压力。
所以,无线电二厂说什么都没用,市里最终将生产线交给了能拿出真金白银的曙光厂。
母女俩回家的时候,吴峥嵘和周所正在院子里比比画画,还搞了一个图纸。
看起来对挖防空洞的工作非常重视。
叶满枝与周所打了招呼,站在旁边听了一会儿。
防空洞都是各家挖各家的,为了保证防空洞足够结实,还得使用水泥和钢材。
但居委会只从公社分到了十袋水泥,其他材料需要个人自己想办法克服困难。
周所离开后,叶满枝小声问:“真的要挖防空洞啊?咱家挖在哪里?”
“任务都安排下来了,咱就响应号召吧。”吴峥嵘往院子里指了指,“就在外面挖一个,空间能容得下咱们三个就行,以后还可以当地窖用。”
“周所家里的人数是咱们的两倍,”叶满枝笑道,“那他家的工程量不小啊。”
吴玉琢眸子澄亮,兴致勃勃地建议:“爸爸,咱们能不能像《地道战》里那样,把防空洞的入口放在屋里,然后跟周伯伯家的防空洞打通?”
这样她就可以走地道去隔壁找伊伊啦!
面对她的过分要求,吴峥嵘竟然很好说话地应承道:“可以,把你存折上的钱拿出来采购建筑材料,我能帮你把地道开到大院门口。”
吴玉琢下意识捂住口袋,不作声了。
她的存折上向来只有进账,没有出账。
“我找伊伊玩去了。”
像是生怕亲爹惦记自己的存款,吴玉琢脚底抹油跑得飞快。
叶满枝瞅瞅外面的院子,“咱们哪天开始挖防空洞啊?”
“今晚就开始吧,”吴峥嵘去院子里找出当年种菜用的铁锹和锄头,“咱家的工程量不大,先把洞挖出来,明天我想办法买点水泥。”
一家三口特别响应上级号召,当天就在院子里动工了。
吴峥嵘负责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叶满枝吴峥嵘》 210-220(第4/33页)
挖坑,叶满枝和闺女负责运输泥土和石块。
一口气干到晚上十点多,次日起床的时候,母女俩腰酸背疼,手臂跟软面条似的。
小崽还能在家放暑假,叶满枝却要挣扎着出门上班了。
上午在市革委会有个动员会,也是跟人防工程有关的。
市人防工程指挥部要从各单位抽调人手,去市里支援防空洞的建设,预计要抽调一两万人。
曙光厂也接到了支援任务。
厂里得派40名工人和1名厨师,去市里挖防空洞。
另外还得派一名厂领导去人防工程指挥部跟进工作。
叶满枝返回厂里,宣布了这个最新消息。
“挖防空洞是一项政治任务,派出去的同志必须是年轻、体力好、政治可靠的!”叶满枝第一个举手,“我是革委会主任,我先带头报个名!”
她是女同志,连她都报名了,那班子里的男同志肯定也要踊跃报名呀!
去市里挖防空洞确实是重要又艰巨的任务,能去指挥部跟进工作,其实是很光荣的!
在场无论男女都举了手,王造福看看其他人,一咬牙也将手臂举了起来。
叶满枝赞道:“大家不惧困难,勇于奉献的精神十分值得鼓励,但这次只需要从领导班子里选择一名同志去市里。这样吧,咱们投票表决一下。丁主任,你帮大家记录一下票数。”
厂办丁主任点点头。
“好,那咱们开始投票,一个一个来啊,”叶满枝先望向左手边的王造福,“赞成让王主任接下这份光荣任务的同志,请举手!”
苗素芬第一个举手。
把王造福弄到市里去挖防空洞,厂里就能清静一段时间了。
她整天盯着姓王的,也有点累。
康健和田春山似乎有些犹豫,康健说:“王主任在这方面没什么可挑剔的。”
然后也举了手。
紧接着又有几只手缓缓举了起来。
革委会班子总共七个人,已经有五人举手了。
叶满枝扭头望向王造福,一边举手一边肯定地说:“王主任确实政治过硬。”
王造福:“……”
第212章
曙光厂广播站播报的一则通知, 又让职工们蠢蠢欲动了。
“老陈,去市里挖防空洞的任务,你去不去?”
“去啊!我刚才已经报名了!不过, 听说报名的人挺多,未必能轮得到咱们。”
挖防空洞是光荣的政治任务, 政审不过关的人, 连挖洞资格都没有, 厂里的职工大多积极踊跃地报了名。
当然, 除了光荣,丰厚的补贴也是大家报名的动力之一。
挖防空洞是重体力活, 在每月的基础工资之外, 被选中的职工还能拿到25元的补贴。
对年轻职工来说, 相当于干一份活, 赚两份工资。
而且工地那边的伙食很好,顿顿能吃肉, 厂里把食堂大厨都支援出去了。
所以, 报名的年轻工人特别多。
“这防空洞得挖好几个月呢, 要是能挖到年底, 最起码能多赚上百块。”老陈低声道, “听说选人的工作由王副主任负责, 要不咱一起去王主任家看看?”
“算了吧, 昨晚有人去王主任家, 连门都没敲开。”
经过厂革委会班子投票以后,王造福已经被推举为曙光厂驻市人防工程指挥部的总代表了。
头衔听上去挺唬人, 其实就是带领大家干活的。
自打在班子会议上全票通过以后,王造福一直很郁闷,回家之后门窗紧锁, 把所有送礼的人都挡在了外面。
王大娘不太能理解儿子的低气压,见他阴沉着脸,便劝道:“我看大院里那些小伙子都蹦着高想去挖防空洞呢,这事多光荣啊!每个月还能多得25块钱,我一个月工资才十块呢。”
“妈,你不懂就别添乱了。”
“我有啥不懂的?你不是自己举手报名的吗,报了名你就好好干,在市领导面前露露脸!”
王造福心烦地摆手,拧眉关上了房门。
七个人的投票,六个人都举了手,他明显是被人针对了!
集体通过的决议,基本没有反悔的余地。
事情已成定局,他自己给自己投上一票,至少能让事情看起来漂亮点。
赵卫红温声开解他:“咱妈说得没错,你去了市里能在市领导面前露脸。别管他们投票让你去指挥部的目的是什么,反正挖防空洞是重要的政治任务,你身先士卒冲在第一线。虽然这段时间不在厂里工作,但你政治十分过硬,从市里回来以后,地位说不定就更稳了呢!”
王造福嘴角抽搐,强笑着点点头。
大道理他都懂,去市里挖防空洞,可以看作是一次镀金机会。
可是,他没干过那么重的体力活呀!
指挥部的领导不是坐办公室的,各单位有包干的工段,为了尽快完成任务,带队领导必须冲在大家前面。
王家是个大家庭,他几个伯父家的堂兄弟特别多,王造福算是年纪小的,从小到大都没怎么干过重体力活。
这次去挖防空洞,对他而言算是体力和耐力的挑战了。
他在床上放空了半小时,突然跳下床,拉开房门喊道:“妈,你明天去市场买个肘子,咱家这几天改善一下伙食!”
他得抓紧时间好好补补!
然而,叶满枝并没让他在厂里磨蹭太久。
挖防空洞是重要的政治任务,各单位的队伍都已经去市里报到了,曙光厂当然不能落于人后。
四十个工人外加一名厨师的人选敲定以后,叶满枝便举办了一场热闹的欢送大会,为42名同志送行。
王造福要带队去市里干活,当然想挑选身体素质好的年轻人。
他自己拟定的名单里,几乎全是二十多岁的小伙子。
但叶满枝觉得这个年纪的男同志容易被人鼓动,尤其名单里还有陈解放和胡德庆之流。
要是跟王造福同吃同住几个月,再回厂里的时候八成就要变成王造福的铁杆了。
因此,厂革委会听取了工会的建议,尽量选择家庭困难的同志,每月25元的额外补贴,能缓解一下大家的经济压力。
最终选出的四十个人,全是三四十岁的男女,上有老下有小,平日追求稳定,不是喜欢闹事的人。
而那几个与王造福走得比较近的年轻工人,全被叶满枝留在了厂里。
算是在空间上将双方隔离了。
四十多名同志的胸前,戴着用皱纹纸做成的大红花。
厂工会文艺队敲锣打鼓,将大家送出了厂大门。
叶满枝握着王造福的手上下摇晃,言辞恳切道:“王主任,这次就辛苦你了!带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叶满枝吴峥嵘》 210-220(第5/33页)
领大家突击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安全,保重身体。等同志们凯旋的那天,厂里为大家庆功!”
王造福早已调整好了情绪,高声做了一番保证以后,左手拿着铁锹,右手拎着锄头,带领大家爬进了卡车厢。
遥望两辆卡车快速远离,厂革委会的几人,不约而同在心里松了一口气。
艾玛,这个搅屎棍子可算是走啦!
厂里能消停一阵子了!
田春山神情轻松,与叶满枝一起返回车间时,提起了电视机业务。
“虽说生产线还没到位,但组装电视机的一些重要配件需要跟市革委会的生产指挥部申请,提前把咱们的用料放进计划内。”
叶满枝颔首说:“需要用到什么,你跟黄主任一起商量着做个计划吧,咱尽快提交给市里。”
*
王造福离开后,厂里的空气似乎都清新了。
叶满枝心旷神怡,下班就去副食商店买了一块带奶油的小蛋糕,准备回家跟闺女一起分享。
这几天他们一家三口被防空洞累惨了。
每逢这种需要干活的时候,就显出了人口少的劣势。
隔壁周所家要挖的防空洞,比他家大一倍。
但人家有三位男同志,除了周所这个壮劳力,已经成年的周武和中学生周墨,也是能挥锄头的。
那么大一个坑,三四天就挖完了。
反观自家这边,能下去挖洞的只有吴峥嵘一个,工程进度比隔壁还慢一点。
这种工程都是各家挖各家的,吴峥嵘的通信员想来家里帮忙干活,都被他拒绝了。
巨大的工作量,累得小学生吴玉琢整天唉声叹气。
叶满枝带着蛋糕回家,准备犒劳一下这个小劳力。
她推门进院子时,发现小学生正坐在大坑边缘,连忙喊道:“有言,不许坐在那边!小心掉下去!”
“没事,我四舅和五舅在坑里呢!”吴玉琢坐在大坑上晃腿,“我五舅能把我推上来!”
叶满枝快步走过去,惊喜地问:“四哥、五哥,你俩咋来了?”
四哥一边铲土,一边抱怨:“我外甥女给我打电话了,我能不来吗?刚下班就跑你家来干活,一会儿给我弄几个肉菜啊!”
五哥抹了把汗,笑道:“有言说她每天晚上跟你们一起运土,白天要在床上躺一天才能缓过来,然后晚上又继续干活。”
“人少就得人尽其用呀!”叶满枝从兜里摸出两块钱,塞进闺女手里,“天气太热了,去冷饮门市部买几个冰棍,再用暖瓶打一壶冰镇啤酒回来。”
吴玉琢拍了拍短裤上的灰,先进屋抱起一个空暖瓶,而后跑出家门,站在胡同里。
她深吸一口气,气沉丹田喊道:“买冰棍啦!有谁想吃冰棍?十个起批啊!”
闻言,附近的好几扇窗户里都探出了小脑袋。
伊伊扯着嗓子问:“有言,你要买哪种冰棍啊?能买山楂冰棍吗?”
吴玉琢还没答话,对面的后窗便有个男生喊道:“周伊你土不土啊?山楂冰棍有啥好吃的?要买就买奶油冰棍!”
“你才是老土呢!”伊伊将半个身子探出窗户,“奶油冰棍也没什么好吃的,我要吃威化雪糕!”
吴玉琢还着急去门市部呢,出言维持了一下纪律,“都不要吵啦!我下午看到有车给门市部送货了,今天有威化雪糕!先吃威化雪糕吧,谁要一起买?”
胡同里立即响起好几个小学生的应和声,间或夹杂着一两个大人跟着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