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玉琢脑袋瓜好使,张望几眼,便将报名的人数记在了心里。
把雪糕钱一一收好,她喊上两个小伙伴,一起去冷饮门市部买雪糕。
这种威化雪糕,就是她妈妈单位的冰棍厂生产的。
这个月才出现在军事学院的冷饮门市部里。
由于售价一骑绝尘,刚一上市就在大院里引起了轰动。
门市部里最便宜的冰棍一分钱,中等价位的小豆冰棍、山楂冰棍和麻酱冰棍五分钱,再贵一点的奶油冰棍一毛钱。
但是,这种威化雪糕的零售价是一毛八,批发价也高达一毛六。
因其奶味十足,口感层次丰富,价格高昂且供应少,上市不到一个月就成了小学生们的新宠。
三人抱着装备跑进冷饮门市部,吴玉琢掏出一把毛票放到柜台上,在其他人艳羡的目光中,大手笔地批发了15个威化雪糕。
伊伊配合默契地拿出网兜,将雪糕全部装进去以后,又由周墨用棉被捂住,牢牢抱进怀里。
三人的动作一气呵成,以防雪糕融化,快速跑回了他们那条胡同。
吴玉琢带着自己的五个雪糕回家,分给四舅五舅,以及刚回家就跳进坑里干活的亲爹。
她蹲在旁边吃雪糕,还不忘跟大人聊天。
“四舅,让我球哥来我家住几天行不?”
“我前天送他回农村老家种地去了,要不他一放假就在大院里乱窜。”叶满桂咬了一口雪糕,感觉味道还怪好的,“你找他有啥事?”
吴玉琢跑回屋,从数学书里抽出一张相片。
“我昨天刚收到车哥的来信,他给我寄了一张相片,还让我跟球哥也拍个相片寄给他。我想跟球哥再拍一张合影。”
闻言,两个舅舅都凑过去,一起看那张相片。
五舅笑说:“这小子给你寄相片,应该是想显摆他变瘦了吧?”
“肯定是,我记得你跟起球在过年之前刚拍了一张合影寄去三线,这才过了半年多,样子能有多大变化?”
“但我车哥变化挺大的,一下子居然瘦了那么多!”吴玉琢郁闷道,“他说他现在能比我高出大半头呢!”
五舅安慰她说:“你长个儿慢是遗传了你妈,你妈小时候就干啥都晚,长牙晚,换牙晚,长个子也晚。甭担心,等你上了中学就能长成大高个了!”
叶满枝:“……”
她没觉得自己发育晚啊,闺女长不高可不能怪她!
*
防空洞并没能在当晚竣工,第二天,四哥五哥下班后又直接来妹妹家里干活了。
四哥还把大儿子麦多喊了过来。
四个壮劳力的效率奇高,在叶满枝和吴玉琢当甩手掌柜的情况下,一晚上便将防空洞弄好了。
吴玉琢好奇住进防空洞是啥感觉,等到水泥彻底晾干以后,她就想拉着爹妈在防空洞里睡觉。
吴峥嵘早年间住过防空洞,对这玩意一点没兴趣。
他满足了闺女的好奇心,但并不打算加入。
“防空洞的空间太小,我就不跟你挤了。”吴峥嵘顺手拉走跃跃欲试的叶来芽,“你跟伊伊一起睡吧。”
吴玉琢去隔壁找伊伊商量,小姐俩一拍即合。
由奢入俭难,所以今晚先睡有言家的小防空洞,明晚再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叶满枝吴峥嵘》 210-220(第6/33页)
去伊伊家里睡那个大的!
两家的大人都以为她俩睡两晚就差不多了。
然而,睡了两晚以后,俩小姑娘觉得不满足,又联系了其他女同学,花费半个月的时间,把大院里刚修好的十多个防空洞挨个睡了一遍。
除了铺盖和枕头,渐渐还把各家的收音机带进了防空洞里。
好几个小姑娘一起听广播、聊天、睡觉,每天都有新花样。
叶满枝和吴峥嵘:“::::::”
全市统一的人防工程干了好几个月,大院里面每天都有人挥锄头、挑扁担。
尽管外面纷纷扰扰,叶满枝却度过了一段很平静的时光。
王造福每月只回厂里一两次,其余时间都在指挥部那边工作。
除了日常生产和思想政治动员,叶满枝几乎没什么需要操心的事情。
她摩拳擦掌,只等着生产线到位以后,就可以大干一场了!
四机部那边已经给了准信,年底便能交付黑白电视机生产线。
然而,在十月末的一天,田春山脚步匆匆地跑进了她的办公室。
不等她询问,田春山就语速飞快地说:“厂长,我昨天从市革委会拿回了电视机配件的报价表,我感觉不太对劲呀!”
“怎么回事?你慢慢说!”
叶满枝倒了杯温水递给他。
田春山将一沓资料推过去,尽量控制着怦怦的心跳,说出了自己的发现。
“计划办公室预计要采购的所有配件,都比咱们预期的报价高出不少,”他往那份资料上点了点,“要是按照这份报价采购物资,以14寸的黑白电视机为例,成本价至少要530元!而根据天津712厂的定价,他们14寸电视机的出厂价只有395元,咱们的成本比人家的出厂价还高呢,那还怎么卖?”
这样搞下去,曙光厂卖一台赔一台,产量越高赔得越多!
叶满枝翻看着那份报价表,心里也有些慌乱。
生产电视机是赔钱赚吆喝的,她早在几年前就有心理准备。
但是为啥各厂明知赔钱,还要争着上马电视机项目呢?
因为电视机有宣传和动员的功能,有一定的政治意义,是国家批准可以赔钱经营的产品。
也就是说,企业亏损以后,将会由国家进行补贴。
随着电子工业的发展,生产电视机的成本已经在逐年降低了。
十年前,712厂生产一台电视机的成本价在一千元左右,但零售价只卖四百多块。
而今年712厂的电视机成本价已经能控制在400元以内了。
712厂是军工厂,生产民用电视机的同时,还有军方的生产任务,所以他们的产量一直不高,每年生产的电视机不超过一万台。
按照潘主任的分析,如果曙光厂能提高产量,那完全可以将每台的成本控制在360元以内,薄利多销,再有国家的特殊补贴,那么只需要两三年时间,就能将采购生产线的开销赚回来。
可是……
叶满枝死死盯住面前的报价表。
平均每台530元的成本价是怎么回事?
田春山愤愤不平地嘟囔:“市革委会那些人就是胡搞!在这份报价表里,好多配件都是从外地采购的,高频头、接插件、显像管甚至是从湖南、湖北、四川调来的!光是运输成本就不是小数目。咱们省内的电子厂也不在少数,为什么要不远千里从外地调配物资?”
曙光厂明知电视机要依靠国家补贴,还要不遗余力地争取生产线,主要是因为这两年电子工业的行情好转了。
去年国防科工委提出“大办电子工业”,省里响应上级号召,仅用一年时间就新办了几十家电子工厂。
曙光厂提前做过相关调研,用于组装电视机的元器件,至少有一半可以在省内采购。
另一半也可以在相邻省份解决。
但是市革委会给他们的这个报价表上,大部分的采购地点都在南方省市,这不是舍近求远吗?
叶满枝拿起那沓资料,起身说:“走,咱俩去市里问问到底怎么回事。”
企业的生产计划和物资分配,目前正由生产指挥部的计划办公室负责。
相当于前些年的市计委。
他俩怒气冲冲地直奔市革委会,可是进了计划办以后,还得好声好气地跟人家商量。
“贾主任,组装电视机的很多配件,其实可以在咱们省内采购齐全,没必要从外省市调配吧?”
贾主任说:“要是能在省内解决,谁想千里迢迢跑去外地采购,这不是条件不允许嘛!”
田春山递了支烟给他,赔笑道:“贾主任,条件为什么不允许啊?咱们省里不是新建了好几十家电子厂吗?”
“呵呵,新建了电子厂是不错,但你也得看看那些工厂是建在哪里,由哪个部门主管的。”贾主任解释道,“这些厂子大部分建在小三线,除了对外的厂名,有的还有军工代号。他们有四机部和部队的生产任务,而你们要生产的是民用电视机,省内暂时没有工厂能接单,那就只能从省外调拨了。”
叶满枝和田春山:“::::::”
两人在计划办缠磨了半个多小时,但贾主任一直摇头,报价表上的价格就是最低价了。
这些都是技术含量高的稀缺物资,采购价要按照人家工厂的报价走。
至于他们所说的712厂,对方能将成本控制下来,是因为他们是军工厂,调配物资比地方国营企业更方便。
从革委会的办公楼里走出来,田春山问:“怎么办?”
叶满枝感觉自己像是被人打了一闷棍,叹气说:“先回去再商量吧。”
她回厂组织班子会议,跟大家说明了当下的情况。
众人听后都傻了眼,康健挠头道:“咱们已经下放到滨江市了,电视机的亏损补贴要由滨江的财政出资,市里正在搞人防工程,财政支出跟流水似的哗哗流,市里真能给咱们补贴那么多吗?”
他们的产量要是达到一万台,那每年就要补贴一百多万。
黄河说:“这条生产线是市里主动争取过来的,电视机赔钱经营的情况,领导心里都有数。但是每年补贴四五十万还差不多,上百万就有点悬了。”
叶满枝询问几位副厂长:“以咱们现有的技术,可不可以自行生产一部分配件?”
康健认真解释:“偏转线圈和接插件之类的,咱们可以自己搞。但是主要的几个元器件,比如显像管,咱们暂时搞不了。曙光厂比较擅长制造金属类的制品,而显像管是玻璃的,咱们之前没有这方面的经验。”
“……”
室内沉寂了很长时间,几个男同志站在窗口不断抽着烟。
窗外乌鸦嘎嘎的叫声,徒增了一丝悲凉的气氛。
不知过了多久,另一个从车间提拔上来的副主任梁浩,突然说:“要不咱们就放弃这条生产线吧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叶满枝吴峥嵘》 210-220(第7/33页)
?现在生产线还没到位,给电视台的钱也没拨过去,还可以及时止损。”
幸好当时留了心眼,以防市里出尔反尔,他们还没往电视台打款,一切等生产线到位再说。
田春山说:“现在反悔的话,咱们不好跟上面交代,而且困难只是暂时的,将眼光放长远一点。十年前一台电视机的成本价一千块,今年就是四百左右,再过一两年也许会更低。总有扭亏为盈的时候,届时再想以100万采购生产线就不可能了。”
叶满枝颔首道:“我听说,除了咱们滨江,今年全国有十多个城市成立了工厂,准备生产电视机。这个行业很快就能发展起来,困难只是暂时的,咱们再想想办法。”
话虽如此,配件采购价格居高不下是客观现实。
暂时没什么好办法解决。
叶满枝之前还天天盼着四机部赶紧把生产线交给曙光厂,现在却开始暗暗祈祷了,能拖一天是一天,生产线千万别来得太快。
晚一天上马,能晚一天赔钱。
厂领导班子的头顶被乌云笼罩了好几天。
叶满枝一向很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耐心,但是这次面对困难时,她也有些麻爪了。
接连几天睡不着觉,影响得吴峥嵘也休息不好。
在她又一次辗转反侧,将吴峥嵘吵醒后,小声对搂住自己的男人说:“要不我去防空洞里睡吧?省得又影响你!”
“睡什么防空洞……”吴峥嵘含糊地嘟哝,“睡不着就把你大学物理书找出来,两分钟就睡熟了。”
叶满枝在他胸前捶了一记铁拳,“这种时候还不忘讽刺我是吧?”
“又不是什么生死攸关的大事,哪值当你睡不着觉!”
“你不懂,”叶满枝挣脱他的怀抱,从床上爬起来,“这对曙光厂来说,就是生死攸关的大事!我去做物理题了,你先睡吧。”
披着衣服来到书房,她当然不会去做劳什子的物理题。
在屋里闲逛了好几圈,实在无事可做,就从柜子里找出了她从前的工作笔记。
看看过去的工作,也许马上就有睡意了。
她抽出的这本是当初在滨江第一食品厂的工作笔记。
好几页上的内容,全是大骂牛恩久一言堂和法西斯的情绪宣泄。
时隔多年,再次记起在食品厂的那段时光,让叶满枝的唇角情不自禁勾了起来。
她看得津津有味,越看越精神。
一本看完了,又抽出下一本。
这本的内容比较少,开篇就是三个大字“牛恩久”。
这是她当初为了摸透老牛厂长的脾气,特意给他做的“人物小传”。
她也因此发现,老牛厂长是个喜欢开疆拓土的厂长,要想安心在厂里推行《鞍钢宪法》,得先把老牛支出去。
她当时想出了一个办法,建议老牛去争取市里的食用薄膜厂。
盯着“开疆拓土”四个字,叶满枝怔怔发呆许久。
回过神以后,她从抽屉里翻出一本联络簿。
这本联络簿是市里统一发的,滨江各大企业的联系方式都囊括其中。
她从第一页开始翻,手指顺着那些或熟悉或陌生的名称一点点下滑。
越过钢厂、机械厂、纺织厂等大厂,手指缓缓下移,又跳过玻璃厂、制钉厂、制帽厂……
她紧盯着一个个厂名,翻动了四五页后,目光最终定格在新一页的第一行——国营滨江灯泡厂。
叶满枝拿出铅笔,在厂名下面画了一条波浪线,又在空白处写道:【显像管?】
第213章
叶满枝轻手轻脚爬上床, 给自己盖好被子,又贤惠地帮男人掖了掖被角。
过了不到一分钟,她没忍住, 试探地轻念:“吴峥嵘?”
身旁的男人呼吸清浅,胸膛微微起伏, 并没给出回应。
叶满枝安静地躺了一会儿, 又稍稍提高音量喊了一声, 可惜隔壁还是没动静。
她支起上半身, 一边凑近男人观察,一边嘀咕:“装得还挺像。”
吴峥嵘警惕性高, 睡眠浅, 她偶尔起夜上个厕所, 都能让他睁开一只眼睛观察情况。
刚才那两声的音量不算小了, 他能听不到?
借着窗外的月光,叶满枝俯身在他嘴唇上吧唧了一口, 等了几秒, 对方仍然无动于衷。
她叹口气, 伸出邪恶的右手, 轻轻捏住了吴博士那只精致光洁的鼻子。
被阻住呼吸的吴峥嵘倏地笑出声, 推开她作乱的手, 嗓音很清晰地问:“大半夜不睡觉, 你又折腾什么?”
“明明没睡着, 你还装!”
“我要是接了你的茬,不知又要陪你聊到几点。”
“咱俩聊一会儿呗, ”叶满枝扑过去,抱着他说,“我有个重大发现想跟你分享!”
“嗯, 说吧,说完睡觉。”吴峥嵘将被子拉上来,遮住她露在外面的肩膀。
“我们兼并一个灯泡厂咋样?让灯泡厂研制显像管,补足曙光厂的短板,”叶满枝补充说,“国产的第一个黑白电视显像管就是南京灯泡厂仿制的,说明让灯泡厂转产显像管是可行的!”
这种事其实可以跟潘昆仑商量,但潘主任和几位老师都在天津参加彩电攻关大会战呢。
她现在倾诉欲旺盛,还是跟吴峥嵘商量更方便。
吴峥嵘回忆了南京灯泡厂的背景,沉吟片刻说:“南京灯泡厂不是突然仿制成功的,在仿制显像管之前,他们生产过军用特种灯泡、示波管和光电管,在真空电子领域已经有一定基础了。”
“但是电灯泡也是抽真空再注入惰性气体的,滨江灯泡厂应该也是有一定基础的吧?”
吴峥嵘沉默的时间更长了,叶满枝耐心等待,给他组织措辞的时间。
过了一会儿,房间里再次响起吴峥嵘的声音:“玻璃的电真空性质只是一方面,还要考察玻璃的电学、热学、机械、化学性质等等。尤其是化学的稳定性非常重要,在涂抹荧光粉之前,显像管外面那层玻屏要经过严格清洗,如果玻屏在清洗时受到酸碱溶液的腐蚀,会影响显像管的性能。而且……”
机会难得,叶满枝认真听着吴所长的科普。
要知道,吴峥嵘当了1062研究所的所长以后,只给研究生,以及小学生吴玉琢讲过课,不是什么人都能听到吴所科普的。
“让滨江灯泡厂转产显像管到底可不可行?”叶满枝只关心这个。
“上海灯泡厂也开始生产黑白电视显像管了,”吴峥嵘肯定地说,“如果滨江灯泡厂的玻璃性质稳定,又有相关的技术资料,转产还是有希望的。”
叶满枝一下子来了精神,下意识搂紧他的肩膀说:“技术资料应该没问题吧?南京厂是第一个研制的,所以过程比较艰辛,但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其他厂可以跟南京厂或是上海厂学习呀!”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叶满枝吴峥嵘》 210-220(第8/33页)
每到这种时候,就能显出公有制的好处,看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了。
只要不是涉及国防安全的技术资料,国营工厂之间其实是可以互通有无的。
就像前些年全国都去“学上海、赶上海”,上海毫无保留地将先进经验分享给了全国的国营工厂。
叶满枝心里有了底,心情也跟着轻松了起来,她从吴峥嵘身上翻下来,双手交握放在小腹上,一脸恬静地闭上眼睛。
只三五秒的功夫,呼吸就变得平稳绵长了。
被闹得双眼锃亮的吴峥嵘:“……”
捏人鼻子这种幼稚行为,他是不屑做的。
*
叶满枝对吴所的判断盲目信任,在吴所那里得到肯定答复后,翌日一上班就跟几位副主任透露了自己的想法。
显像管是玻璃的,长途运输很容易产生损耗,要是能在本地解决,当然是最好的办法。
但是……
黄河踯躅道:“灯泡厂能愿意跟咱们合并吗?”
他还不了解灯泡厂的情况,可是这种工厂的规模一般都不大,有两三百名职工就算是大厂了。
而曙光厂有将近两千职工,合并到曙光厂以后,灯泡厂原来的革委会主任顶多能当个车间主任。
人家在灯泡厂能当一把手,为什么要来曙光厂被人管理啊?
田春山也觉得合并灯泡厂的前景不太乐观,“请灯泡厂生产显像管,咱们再从灯泡厂采购,也许更行得通。”
几人中只有苗素芬举双手支持叶满枝。
“人家灯泡厂经营得好好的,咋可能轻易就同意转产显像管?到时候咱不得出人出力求着人家帮忙生产啊?定价也是人家说的算!与其那样,还不如将灯泡厂吸纳进来呢!”
叶满枝颔首道:“苗主任说得对,咱们面临的问题是电视机成本太高,必须想办法极致压缩成本。从外厂采购显像管的话,出厂价要在成本价的基础上增加15%至20%的利润。如果咱们有一个自己的显像管车间,不但能省下15%至20%的开销,还能节省人力和运输成本。”
她也考虑过只合作不合并的可能。
但是直觉告诉她,合并才是更有利的。
曙光厂情报科订购了《电子技术》,叶满枝偶尔会从情报科借阅杂志。
那上面曾经介绍过日本电视机制造厂商的情况。
东芝公司、日立公司、日本电器公司,都是既生产电视机又生产显像管的厂商。
这样的厂商在日本电视行业的占比高达67%!
日本的电视机产量已经跃居世界首位了,人家的电视机公司都有自己的显像管工厂,那她给曙光厂也弄个显像管车间过分吗?
不过分呀!
田春山等人也知道有个自己的车间好办事,但是这个兼并的过程,难度着实不低!
叶满枝洒脱地摆手说:“年末正是冲刺赶生产的关键阶段,其他人在厂里跟进生产进度,灯泡厂的事,让康主任跟我一起跑一跑。有什么进展,咱们随时开会讨论。”
几人都点点头,这样也行。
……
滨江灯泡厂的名声不显,叶满枝和康健都对其不甚了解。
去市里开会的时候,也没接触过灯泡厂的领导。
康健跟熟人打听了这个厂,而后对叶满枝说:“情况还是比较乐观的,灯泡厂也是市属企业,两厂合并的话,能避免主管单位之间的扯皮。”
“咱先去灯泡厂看看吧。”
两人带着一位工程师,按照联络簿上的地址,找到滨江灯泡厂。
望着连成一片的平房区,叶满枝不可思议地问:“灯泡厂以前不是一机部主管的企业吗?怎么建在这里了?咱们不会是找错地方了吧?”
康健又确认了一下地址,“没错呀!”
瞄一眼被居民区包围的“滨江灯泡厂”,他心里也有点纳闷。
滨江灯泡厂曾经煊赫一时,刚解放那几年,电灯泡算是技术含量很高的产品,所以滨江灯泡厂归一机部管理。
后来国产钨丝试制成功,灯泡不算技术难度特别高的产品,灯泡厂便被逐级下放,最终落到滨江手里。
按理说,像灯泡厂这样发展了十几年的工厂,厂区应该是很气派的。
没想到他们的厂区居然是窝在居民区里的!
临行前,叶满枝给灯泡厂打过电话,想以交流学习的名义进行参观。
三人在门卫室报上姓名后,很快就迎来了一个四十多岁的黑瘦男人,正是灯泡厂的革委会主任孟平。
孟平将客人请进自己的办公室,笑着说:“叶主任,康主任,你们可是稀客,欢迎欢迎!”
他对曙光厂的突然造访有些摸不着头脑。
灯泡厂是个只有一百多人的工厂,规模其实不算小,但是与曙光厂这样的大厂放在一起,就很不够看了。
他这个厂革委会主任只是副科级干部,平时跟这二位几乎没有交集。
如果是采购灯泡的话,让对方的供销科出面就可以了。
叶满枝笑着道明来意:“孟主任,不瞒你说,我们今天上门是有事相求的。”
“呵呵,大家都是兄弟单位,没什么求不求的。叶主任,有什么事你尽管说。”
“不知你听说没有?”叶满枝笑道,“有一条黑白电视机生产线即将落户曙光厂,我们马上要开展电视机业务了。”
“这么大的喜事,当然听说了!”
叶满枝大致介绍了采购元器件的困境,而后说:“显像管是玻璃质地的真空电子产品,而电灯泡也是要抽真空的,灯泡厂在这方面有一定的技术基础。所以,我就想来问问,灯泡厂是否有可能生产显像管,为我们曙光厂供货?”
孟平诧异道:“让我们生产显像管?那跨度有点大吧?”
“呵呵,南京灯泡厂和上海灯泡厂都能生产显像管,滨江灯泡厂也有十几年的历史了,我相信咱们在技术水平上不差什么!”
孟平闻言并没急着拒绝。
灯泡厂刚建厂那两年,跟现在的钢厂和机械厂差不多,职工能在市里横着走。
可是,后来灯泡厂被上级单位层层下放,待遇早已大不如前。
66年的时候,市里想新建电子管厂,当时的老厂长也想像其他城市的灯泡厂一样,上马高技术项目。
可是,没过多久这个项目就不了了之了,老厂长也被下放去了农场。
这几年厂里的一把手换了好几个,生产也受到了影响。
今年他转正当了厂革委会主任,才让灯泡厂渐渐恢复生产,提高了产量。
但是耽误的这几年,又让他们跟上海、南京的兄弟单位拉开了差距。
要是能借着给曙光厂供货的机会,生产显像管这种高技术器件,说不定能让灯泡厂打个翻身仗!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叶满枝吴峥嵘》 210-220(第9/33页)
孟平没能当场给出准话,还得跟其他厂领导开会商量。
带三人参观了车间后,他便返回办公室召开了班子会议。
听了他的介绍,副主任董建斌一拍桌子,反对道:“绝对不能答应!”
孟平说:“曙光厂可以联系研究所和其他显像管厂,帮咱们进行转产。”
董建斌不信任地摇头:“他们凭啥那么好心?孟主任,你可别忘了江北汽车厂的教训!前几年,江北汽车厂也跟曙光厂一样好心!”
经他提醒,其他人也说:“对,之前的教训还没吃够吗?这次要是应承了,咱可未必还能那么幸运!”
提起江北汽车厂,孟平也有些不确定了。
前几年江北汽车厂想在滨江本地采购汽车大灯,也跑来灯泡厂要求合作。
那时候老厂长没防备,还以为人家是真心想采购车灯的,带着全厂上下忙前忙后研制新产品。
结果人家图穷匕见,根本就不是想采购车灯,而是想把灯泡厂并入汽车厂,专门为他们生产汽车大灯。
江北汽车厂是国营大厂,比灯泡厂的规模大出十倍不止,福利待遇也是数一数二的。
很多基层工人都对汽车厂的大饼动了心,要求把厂子并过去。
而领导层几乎没有一个人愿意与汽车厂合并。
宁做鸡头不当凤尾,在灯泡厂,他们能当厂长副厂长,但是去了汽车厂,他们连个屁都不是。
当时职工闹得很凶,领导层又没有特别合适的理由拒绝,就只能先拖着。
幸好汽车厂突然改了口风,只想要一半的车间工人,另一半工人和领导层还归灯泡厂。
少一半工人会影响灯泡厂的日常生产,老厂长将官司打到市领导跟前,才让灯泡厂免于并入汽车厂。
这回主动送上门的曙光厂,在规模上与汽车厂差不多。
要是也动了兼并他们的心思,那灯泡厂还能如上次那般幸运吗?
几人相互交换个眼神,再没人提转产显像管的话了。
*
无论是合作还是合并,都得是双方自愿的,强扭的瓜不甜,叶满枝不想做强人所难的事。
所以,她这次跟康健去灯泡厂考察,主要还是看看灯泡厂是否有转产意愿。
只要对方愿意转产,那之后再谈合并就会容易许多。
曙光厂的福利待遇在市里能排进前五名,与中央和部委主管的企业相比也不逊色。
背靠大树好乘凉,对那一百多名基层职工来说,曙光厂应该是很有吸引力的。
叶满枝感觉灯泡厂的基础不错,也觉得自家的条件很好。
只等孟平那边的回信了。
然而,她左等右等,一直没接到孟平的电话。
时间进入十二月时,她主动拨了过去,对面是孟平本人接的。
据说厂里还在讨论,毕竟显像管的技术含量很高,难度太大,不是轻易能下决定的。
叶满枝不疑有他,信了。
放下电话后,董建斌略有些担忧地问:“咱们要是迟迟不同意,曙光厂会不会找市领导出面啊?”
双方都是市属国营工厂,将相关企业合并到一起,在前几年是很常见的事。
孟平自信地摇头:“我最近找人打听过,电视机是国家特许赔钱经营的产品,曙光厂生产一台,市财政就得补贴一台。但咱们灯泡厂是盈利的单位,每年能贡献不少利税。市领导不可能把咱们这种赚钱的企业,填进电视机的窟窿里!”
董建斌稍稍放了心,出主意道:“咱们别跟对方撕破脸,毕竟人家还没提合并的话呢,再接到电话的时候,就说咱们要派人去南方考察。等曙光厂的生产线到位以后,有可能已经找到其他货源了,到时候未必还能想到咱们!”
……
叶满枝再给灯泡厂打电话时,听说对方派人去上海考察了。
这个操作是符合常理的,她没怀疑,放下电话就下班回了家。
她这边的工作迟迟没有进展,但她家吴玉琢却在事业上取得了巨大进步。
这学期开学以后,吴玉琢从普通群众,变成了他们班的副班长。
这可把吴班长激动坏了,这几天一直邀请同学们来她家洗衣服。
是的,洗衣服。
叶满枝进门时,院子里围着好几个小学生,洗衣机插着电,呼呼地忙碌着。
她要维持“温柔又漂亮的同学妈妈”形象,笑着与同学们打了招呼,欢迎大家的到来。
然后,对小吴班长说:“有言,你一会儿再忙,先进来帮妈妈干点活。”
吴玉琢亦步亦趋地跟进了家门。
房门刚合上,叶满枝就在她脑门上点了点,“你怎么又把同学弄到家里来洗衣服了?等你爸回来又得收拾你!”
吴峥嵘最近快被家里的洗衣机烦死了,下班都比平时晚了两个小时。
吴玉琢苦恼道:“我当时都答应同学们来咱家参观和使用洗衣机了,不能不守信用啊!”
叶满枝:“……”
她闺女当个副班长,付出的代价也太大了点。
小吴班长从小就是很进步的小朋友,五岁就当了儿童团的会计。
但是上小学以后,正赶上特殊时期,儿童团和少先队组织都停摆了,取而代之的是红小兵。
吴峥嵘不想让闺女跟着红小兵到处乱窜,就没同意她加入组织。
小吴班长在大事上还是很听话的,主要是被爹妈掐住了经济命脉,还指望让爹妈给她买好吃的呢。所以,她听话地没有加入红小兵。
像她这样不向组织靠拢的小学生,自然是当不上班干部的。
上了好几年学,一直是普通群众,被别人管着。
不过,这学期开学以后,入学两年以上的学生自动加入红小兵。
除了一二年级的小豆包,其他人全加入组织了。
吴玉琢被动地进入了组织,同时也拥有了当选班干部的资格。
开学竞选班干部时,她先背了一段主席语录,然后又自由发挥,向同学们介绍了她暑假跟太爷爷一起动手制作的简易版洗衣机,欢迎大家来她家参观和试用洗衣机,解放劳动人民的双手。
他们这个年纪的小学生,都要自己洗衣服,有的同学还得洗家里大人的衣服。
天气转凉以后,每次洗衣服都要把手指头冻得通红。
吴玉琢平时在班里的人缘就不错,再加上“解放劳动人民双手”的口号,很快就以高票当选副班长了。
叶满枝在闺女的嫩脸蛋上捏了一把,“大家来咱家洗衣服,吵得你爸都不想回家了,你赶紧想想办法!”
“我们班一共37人,已经有16人来洗过衣服了,估计再有几天就差不多了。我当初跟大家说好啦,每人只能体验一次,要不然我的零花钱不够交电费的。”吴玉琢挺冤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