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8章 枭雄末路,机关算尽(1 / 2)

第578章 枭雄末路,机关算尽

耶律大石呆呆地望着前方黑压压兵马,只见盔明甲亮,杀气凛然,无边无际,仿佛没有尽头。

他用力揉了揉眼睛,将拳头凑到口边,狠狠咬下,顿时钻心疼痛传来,鲜血直流。

他立刻面如死灰,神情呆槁,并没有在做梦,眼前看到的一切都是真的。

但这又怎么可能?

他谋算了许久的出逃之路,甚至后续还有一些要必然实行的计划,怎么就突然会变为梦幻泡影,将要折戟覆灭?

这是哪里来的大军?

这不应当啊,他计算千次万次,甚至从燕京还未被围时就开始谋划退路,绝对不该出现任何纰漏才对啊!

难道真应了那句话,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他计算中此处不会出现任何兵马,这是个三不管的地界,日常根本无各国军兵来临,哪怕就算真的出乎意料,有一支兵马路过,但也绝不会有眼前这么多,足足数万!

他现在麾下二百八十骑,这二百八十骑可不是普通的骑兵,几乎全是骑将,并非精兵精锐可以相比,这些人都是军中的将官,一人至少可抵四五个精兵,而一个精兵又可低四五个普通兵卒,他这二百八十人真正冲杀起来,可突破七八千甚至近万人的封锁。

没有这般的战力,也不可能在燕京城破后突围而出,那可是金宋联军,他带五百人出城,余二百八十人脱困,已是足够自傲,当写入史书了。

倘若路过的兵马只有几千,哪怕上万,那么此刻也能冲杀开去,可对面的人实在是太多,远不止万,应该有几万之数,怎么会有这么多?这究竟是哪里的兵?难道真是天要亡他,要亡大辽不成!

后又任泰州刺史、祥州刺史,辽兴军节度使,镇守南京道。

耶律大石微微阖目,复又睁开,发出一声悲鸣:“列阵,备战!”

耶律大石神色凄然地回头看向麾下部将,这些都是他的亲厚手下,是多年以来他一点点培养出来的嫡系,他曾任翰林承旨,学士院之长,职权尤重,俗称内相。

赵柽摇头,耶律大石终还是走上了西行的道路,但很可惜,他此番到来天山,本就有着搂草打兔子,捎带活的意图。

却不知,这二百余骑就算再威猛善战,再骁勇强悍,但如此少的人数,哪里能够让西方各番,包括回鹘、东喀拉汗都低头称臣?

这并不可能。

耶律大石虽然身形依旧挺拔,但是明显脸上皱纹堆积,胡须一把,里面还夹杂着花白颜色。

战马不行,便代表着想要掉头逃跑很难,因为势必会被对方给赶上,若不能冲杀而过,也不要想着转头逃命,都是无用之功。

他这支队伍的战马并非人所一匹,是要多出些数,可都同样自燕京跑来,跋涉不堪,换不换乘意义并不太大。

后世大多传闻辽国覆灭后,耶律大石率二百余骑,赴西而走,征服西域北漠,创下偌大西辽江山,延续了辽之国祚。

“重德兄憔悴,见老了啊……”赵柽自言自语,颇为感慨。

明明中年壮岁,却仿佛已不惑而知天命。

看着他们衣甲残破,战袍坏损,就是兵刃都有豁口卷刃之处,耶律大石不由长叹一声。

对面赵柽在中军之内,手持望远镜观看远处的那支队伍,确实只有二三百人,确实都是辽兵,也确实正是向西溃逃的耶律大石!

后面的二百八十骑将此刻都望向他,个个土尘蒙面,眼中布满血丝,同样是凄切悲怆神色。

赵柽将望远镜的镜头对准耶律大石,虽然不甚清晰,但能辨认出对方何人。

他若远去了西北,那便是龙归大海虎归山,再想杀他可难。

他这個节度使,乃是实权节度使,掌有兵权,自五代以后,实权节度使便极为罕见,几乎没有,哪怕封了下去,也尽为虚名虚衔,都是吸取唐之教训,几乎没有军权。

燕京城破了啊!终是破了,就不知是宋军独自打下,还是借助了女真的力量?

已经是疲兵了,自燕京杀出重围,一路西来,根本都未怎么太过停歇,这时哪怕人的精神还在,依旧能战,可马恐怕不行了。

燕京岌岌可危,已经围城大半年,随时可能城破,若耶律大石突围西行,十有八九要走这三不管的地界,他此番来碰不见也就罢了,若真是凑巧遇到,必然阻住,就地擒杀,不能让他继续往西北去。

所以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不但权利滔天,地位也超然,可比王侯,所以他才能培育亲信,训练精兵,一心图治,但大势之下,天崩地裂,根本无力回天,便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帝国崩塌,辉煌不再,突围逃离,继图他谋。

只是世人捧英雄,只传其一,不说其二。

大辽国,在西北极为遥远处,还有两万人马,那是两万精骑!

耶律大石此行就是要前往那里,那里有个地方叫做可敦城。

此乃辽国西北边境的最远处,大辽西北路招讨司的边界,从来都驻扎着两万精锐骑兵的军队。

那是契丹的一块后备重地,哪怕龙兴上京,但一直以来那里都还有不少部落存在。

那个地方的存在,还有一项特殊使命,就是提防看守草原鞑靼,从辽太祖时起,就看出鞑靼的不轨野心,立此一地,伏以精兵,世代不变。

而且辽太祖耶律阿保机还下过一道重令,就是这支部队不论将来国家到了什么地步,哪怕就是亡国了,也绝对不许南下。

此令载于《辽史》,闻见于后世。

这是辽太祖给后人留下的一条退路,如雄才大略,一代雄主的耶律阿保机早就看明白,哪里有什么千秋万代,帝国也会腐朽,一但大厦坍塌,那么必将万劫不复,留此精兵,不得再往失国送去,大势不在,送去怕也难逃全军覆没,只为能保留一丝香火,再谋他求。

可敦城这两万精骑,才是耶律大石建立西辽的基础力量,才是他横扫漠西漠南漠北的本钱。

而这两万精骑,也不是轻易就得的,毕竟此前并非归他管辖,何况太祖之令哪怕灭国,此军都不许南下,这兵必然不能作为攻金之用。

不过耶律大石是宗室,到达可敦城后,引起了众多部落和可敦城将领的重视。

虽然辽国宗室很多,但国破家灭,不知道亡故多少,剩下的又散落何方,至少这可敦城就他一个近宗,且还身为朝堂重臣。

辽史记载,耶律大石到达可敦城后,积极联络各处,召开首领大会,并慷慨陈词:“我祖宗艰难创业,历世九主,历年二百。金以臣属,逼我国家,残我黎庶,屠剪我州邑,使我天祚皇帝蒙尘于外,日夜痛心疾首。我今仗义而西,欲借力诸番,剪我仇敌,复我疆宇。惟尔众亦有轸我国家,忧我社稷,思共救君父,济生民于难者乎?”

通过这一番活动话语,耶律大石得到可敦城将领和各部头领支持,就地称王,整顿兵马,在可敦城建立了根据地,随后积攒实力,不断派使者联络白鞑靼、西夏以及南宋,在外交上孤立金国。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