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倒是有点像是长安的传统摆汤面。”
听到苏云这么说,胖子也是有些疑惑。
这摆汤面来这里一直都没有听说过啊。
他听说过这里的油泼面,肉臊面,芥麦面、biangbiang面。
但是就是没有听说过什么摆汤面。
王导和副导演在一旁听到苏云说出正确答案也是笑了笑。
都表示苏云说的没错,这确实就是摆汤面。
如果说上边提到的biangbiang面是长安面食代表的话,那么这摆汤面就是长安面食的传承。
这摆汤面可以说是长安地界出现最早的面食做法,有着几千年的历史了,曾经获得过华夏名小吃的美称。
这摆汤面与一般面的吃法不同,一碗上好的摆汤面需要一碗与之搭配的臊子汤,可以说这臊子汤就是这碗摆汤面的精髓所在。
而一碗上好的臊子汤,必须配有黄花、木耳、油豆腐丁、西红柿、蒜苗、韭菜、葱花和肥瘦相间的臊子肉。
而刚才老孟就是在准备这些材料。
说的时候,老孟已经把炒鸡蛋的锅加入了菜花油。
热锅入油,将刚刚切好的肉臊丁、姜片下锅炒香。
香味出来之后,在锅里加水,一直加到半锅左右。
再放入准备好的大料、切碎的木耳、豆腐干。
剩下的这些西红柿,蒜苗,韭菜因为熟的比较快,所以先不用放,等到最后才开始放。
大火煮开,开锅后加入适量酱油、醋、盐调味。
接着切成小火煨,可不放盐,需要靠摆汤汁水入味。
另外再起一锅,加水煮面。
选用韭叶宽的面条最合适不过。
等冷水滚开之后,将韭叶宽的面条下到里面。
面条煮好后。
将剩下的西红柿、蒜苗、韭菜倒入摆汤汁中直接一起煮开。
这样一锅面条,一锅摆汤汁就这样做好了。
拿来两个碗,将面条与煮面的汤一起出锅,取小碗盛摆汤汁。
这样一份摆汤面就做好了。
这样一碗面一碗摆汤汁端道桌上。
所有在店里的伙计坐在这里,包括来这里的学徒。
虽然以前的学徒是没法上桌和师傅一起吃饭的。
但是现在早就没有这规矩了。
你要是不好好对待学徒,人家随时都能走。
老孟虽然也是从以前那个时候走出来的,但是他对待自己的员工还是都挺好的。
毕竟有几个老板(吗了好)会自己动手做夜宵给员工吃。
这并不是因为今天王导在这里拍摄会这样。
而是这就是小店的日常。
这点王导也是知道的。
好几次他和副导演喝醉了,来这里吃醒酒面,一直吃到人家打烊。
老孟都会自己做夜宵给员工们吃。
此时大大小小的碗全都端到外面的桌上。
大家坐在一起,有的还有闲心开点玩笑。
就算知道摄影组的摄影师在拍摄,他们也很自然。
因为这就是他们一天的生活。
这些人看着桌子上的摆汤面,都拿起筷子。
大晚上的吃其他的不得劲,果然还是来点汤汤水水的才好下肚子。
不少人都夹起一筷面条,蘸着汤汁,趁着热乎劲送入口中。
呼伪。
不少人脸上都露出笑意。
爽滑筋道,老板的手艺还是那么的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