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一口气灭赵虽好,不能灭也不亏啊!
他们继续看去——
‘赵国虽击退秦国,自身损失却非常惨重。
只能固守领土,一时间也没有了再去支援其他国家的能力。
至此开始,赵的灭亡已成定局,不过是时间问题。
而秦国虽然损失也十分惨烈,
可对于财大气粗、战备积蓄甚是充足的秦来说,
这点战损互换,完全吃得消,他还能继续灭六国!
用一句话来形容彼时的秦国与其他国家相比的优势再好不过——
你们只能输一次,可我却能输无数次!
削弱赵国的目的已经达成,那么接下来便是灭韩了!’
灭韩!!!
当这两个字映入人们眼中,
不少人又感觉心潮澎湃起来的。
人们甚至能幻想出,秦突然攻韩,韩国全国上下会有多么鸡飞狗跳、恐慌、惊惧了。
韩国:这太突然啦!你不要过来啊!tvt!
‘公元前233年,
韩王安意识到了不妙。
虽然没有人直接告诉他,
接下来秦的目标就会换成韩国,
可他仍敏锐地察觉到了,此时韩国正处于无比危险的境地。
为了活命,他向秦国俯首称臣,
公元231年,秦国停止攻打赵国后,韩王安就更加心慌了。
不过——
这份危机中却出现了一分转机。
事情却还要从一位韩国公子说起……’
转机?
不会韩国也灭不成了吧?
人们看到这有些憋屈地想到。
灭六国的道路上并不是很顺利的,
总是会出现新的阻挠,弄得人不上不下的。
可现在万事俱备,还有什么是,除了让嬴政自己放弃灭韩,还能阻挠秦灭韩的呢?
想到这人们都不由摇摇头的,
他们丝毫不会怀疑嬴政灭韩的决心,这就更让他们感到奇怪了,接下来到底是发生了什么?
又怎么会和一位韩国公子扯上关系了。
而在接着看下去后,人们很快就知晓了这位关键性人物韩国公子的名字——
韩非子!
‘韩国有个公子,名为韩非。
自幼聪明好学,后拜师荀子,学系各种经纶。
他博学多能、才学超人,文章也写得非常好,常常让自己的同学李斯自愧不如。
韩非虽师从儒家荀子,但思想却与其大不相同。
他没有继承老师的学术思想,
而是在当时的历史形势下,顺应时代发展需求,喜刑名法术之学,
并归本于黄、老,继承并发展了发家思想,
成为了当时的法家之集大成者,因而才被人们尊称为韩非子。
彼时——
在很早的时候,韩非子就看出了,
韩国是战国七雄中最弱小的国家,
邻近的秦国又十分强大,
为此韩饱受秦国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