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节(2 / 2)

从1935到2020 半只青蛙 5895 字 2023-03-09

伍成仁的49师士兵的素质,哪里能和一战时那些经历了堑壕血战的二德子大兵比。那辆坦克一出场,仅仅只是在后卫团的防线上“转了一圈”,就搅得整条防线的士兵直接崩溃,四散而逃。

M2A3美制步兵战车,乘员3人,载员七人,先进无比,没经过训练的人根本开不了。

所以,它现在是由唯一的“女司机”驾驶的,黄克担任机电员,控制各种电子设备,至于车长则由刘帅担任——身为红军军事学历最高的将领,他不可能放过这种难得地在实战中“过瘾”的机会。

作为伊拉克城市治安战的特战型,M2A3和其他型号不同的地方,在于车身加装了大量的防RPG爆破反应装甲,两侧增设了各三个对外射击口,车尾还加装了空调。

这是其被艾琳娜拿到时的状态。

被黄克从“锁死空间”里取出后,爆破反应装甲上多余的钝感炸药自然全被取出,空调也被拆除,一些昂贵易损,且珍贵无比,无法在这个时空补充的电子原件,也是拆个精光——比如热成像仪等。

除了三人外,车上还有七名突击队员。他们的任务,就是拿着短柄的花机关枪通过射击孔向外设击——黄克拿到坦克后,对其做的最大“改进”,就是在后舱门上开了一个射击孔。

对手只是一群中了埋伏,斗志全失,且毫无反装甲能力的步兵,所以无论是担任车长的刘帅还是车上的其他红军战士,都不是想大杀人。

众人驾车参战的目标,仅仅只是催毁敌军抵抗的士气:也就是攻击还在抵抗的白军。

突击、碾压,其实都是为了“驱散”,让白军无法形成成建制的有序抵抗——只要逃跑,我们就不杀人。无论并列机枪在停下时的射击,车身两侧的射击孔,射出的子弹都是针对还敢反击的。

事实上,当坦克出现时,还在抵抗的白军士兵,只要看他坦克冲过来,直接就转身跑了。哪怕是机枪组,也是扔下机枪直接一哄而散。

所以初次参战的M2A3车组,从战初到战末,不过打死十几人,威慑作用远胜杀敌。但是,面对着这个“全身刀枪不入还能喷火”的铁家伙,没有任何反坦克作战经验的49师后卫团直接现场炸营,丢下阵地。

成百成千的士兵,被一辆坦克象赶羊一般地往伍成仁所在的中军方向逃窜。

——而这个时候,最近的红军士兵,其实离他们还有三四百米远呢。整个场面,就好象一头霸王龙带着一群猛虎扑向一群羔羊。

炸营和溃散,都是会传染的。

后卫团一崩,伍成仁所在的中军也是一片大乱。伍成仁正要命令督战队扫射强令这些溃兵停下,刺耳的炮弹呼啸声再度响起。

这一回,声音越来越近。

“炮击,卧倒!”

在伍成仁师部所在的位置为中心,五发炮弹几乎同时落下,炸开一片。

红军本来不会如此奢侈地使用炮弹的。

要怪就先怪胡长官给包座的守军配得太好了:留了三门迫击炮和大量的炮弹,加上红军自己的炮,一次就赏了他所在位置五发。

其次则是要怪黄克带过来的美制望远镜质量太好,在阳光明媚的下午,附近的观测哨观测战场时看得太清楚:伍成仁长官这边,又是高头大马,又是电台,又是一大片军官服的随从,傻子都知道这里是大目标啊!

而这里是红军预设的战场,早就被提前作好炮击测量,做好炮击预设标记——而如此先进的测绘装置,则来自那辆M2A3坦克上的测绘装置。

观察哨这里,拥有黄克提供的21世纪最先进的无线电通讯设备,直接连通附近的火炮阵地,只要目标位置坐标报过去,十几秒后,炮弹就离开炮膛发射。

炮击过后,整个49师的师指挥部被重创,和常凯申联系的电台组在炮击中灰飞烟灭,这下子伍成仁永远不必担心委座的“千里微操”了。

“咳咳咳!”

幸运的伍成仁在炮击过后神奇地毫发未伤,好不容易从一片伤亡惨重的师部参谋人员的人肉堆里爬起来,却发现整个中军的人都在疯狂地向后溃逃——也就是包座所在的方向。

而他的目光所见之地,那辆车身还残留着美军标志没有擦掉的坦克,此时象猎犬赶羊一般地,疯狂地在后面驱赶着溃逃的“中军”的士兵,基本不主动攻击、但若有人谁敢停下抵抗,则会毫不犹豫地冲过去,碾压,开火。

49师全军大崩溃的局面已经形成。

很快前锋团也被崩溃的后卫团和中部团带动着,挟裹着,在一辆坦克有意放慢速度地追赶下,以及“左、右、后”三个方向拥来的红军的挤压下,疯狂地向包座方向逃去。

"弟兄们,往庙的方向跑,往庙的方向跑!"

起初,只是挤压过来的红军故意“瞎喊”的,但混乱中全面溃逃的49师官兵哪里分得清敌我,很快就有人跟着瞎喊。

庙就是大戒寺,包座方向,非常明显的一座标志性建筑,而且只有“一箭之地”,三里远而已!国军在那里布设好了阵地,那里有吃有喝还在山上,钢铁怪物再强,它总不能上山吧?

包括师长伍成仁在内,所有人都是这样的想的——不这么想,往其他方向跑的,根本没有,因为不往那个方向跑,就等于直接往冲锋的红军大军队伍里跳。

一箭之地,三里之远,丢掉枪械负重,全力奔跑,再慢的人,十分钟也够了!

位置最前的余程万所在的团,是最快冲到包座山下的,然后顺着山腰山道往山上跑,很快就冲到守军在半山腰的第一道防线前不足两百米之处。

然后在见到希望的这一刻,整个包座山腰防线上,突然升起多面红旗,随后就象戏文里常有的画面:城头大旗忽变,顿时弹如雨下,瞬间击倒冲得最快,毫无防备的第一批人。

而后,高分贝的劝降喇叭声,就在49师官兵目瞪口呆的绝望眼光下响起。

“49师的官兵们,包座早就被红军拿下,你们已经被完全包围,走投无路了,只有投降才是你们唯一的出路......”

八月六日早,远在成都的常委员要求49师务必在日落前赶到包座与守军会合,否则军法处置。

结果伍成仁达成了他的指示:天黑之前的时候,他和王天元在大觉寺的军官俘虏营里顺利完成了“会师”。

除去开头被洋粪惊天一炸和收尾时的红军亮旗一阵狂扫外,其所部伤亡并不大。

当晚七点,夕阳还未完全被地平线吞没时,常委员长接到了伍成仁发过来的“喜报”。

他告知他所部在包座附近遭遇匪拦截,一番苦战之后突破拦截,已成功地和王天远部会师。不过大战中部队损失较大,电台受损,机电员被炸死,所幸还可用王天元的电台联络常总裁。

而常委员长通过电报得知会师后的两军总兵力还有近四千余后,先是大惑不解:你部战前有万人,为何合军之后不足四千?

而后一干众人纷纷解释:49师在北川编制仅有七千人,而出兵时仅有五千余人。后面的话,不解释委员长也明白了:这帮孙子又吃空饷了吧!

其实在未来,他叫嚷八十万对六十万,优势在我时。那八十万大军,其实也有着百分二十的空饷率......

明白是乍回事的他,在心里大骂过后,还是在电报里对伍成仁一番嘉奖鼓励。

随后脸色一变,急电胡宗南的“天下第一旅”加速行军——原因是守军不足四千,在他看来还是太少。

“娘希匹,这帮吃空饷喝兵血的桥头阿三,险些误我大事!”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