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节(1 / 2)

从1935到2020 半只青蛙 6197 字 2023-03-09

康泽走后,常凯申拿起桌上的一份电报,却是杨永泰发来的电文,上面大致是他已在近期替委员长在湖北成功筹款一千五百万银元。

这一千五百银元是怎么来的,常凯申当然明白,肯定是在当地刮地皮了。

“畅卿,你的苦,你挨的骂,我心里有数!若是党国中人,人人都像畅卿你这般一心为国,局势又何至恶化到如此局面!”

放下电报后,常凯申又想起了现在蹲战俘营的那些人。

“俊如,当初我若是听你的劝告就好了,让你吃苦了......”

四面楚歌,秋风萧瑟之时,常凯申难得的反思了三秒,然后眼中闪过一道杀气。

“不,一切皆是孙元良误我,此厮误我!坏我大计!若非此厮,我早已中心开花,八面围攻,全歼徐向前,生擒李润石!此狗贼坏我大事,我必杀之!”

一想到当初正是新一军在榆社行军磨蹭,没有及时向卫立煌部靠拢方才酿成惨剧。常凯申忍不住又拿起手中的朱笔,一连在纸上连续写了七个杀字。

七日后,南京陆军法庭以“临阵脱逃,丧军辱师”的罪名,将孙元良判处死刑。

而常凯申不知道的是,他正怀念的“俊如”卫立煌,目前的情况,并没有他想象中那么糟糕。

山西战役结束后,上至军长卫立煌,师长宋希濂、冷欣,外加四百多位黄埔生,都做了红军的俘虏,有的人甚至还是“二进宫”了。

双方打了这么多年,红军的俘虏政策卫立煌等人都很清楚,倒是没有害怕。但是这一回,对方的俘虏政策,却让他们看不懂了。

当红军大军还在包围太原、临汾的时候,红军这边就由众人的老熟人陈庚出面,管理他们这些战俘。

比起李克农在张群面前故意地趾高气昂,陈庚面对这些黄埔的师兄弟们,却相当地客气。

他过来的时候,身边也带着一堆红军的中下层军官,然后就拉着这些中央军的俘虏,开始讨教作战战术,评点双方的得失,一点都没有胜利者的傲慢。

其间,卫立煌等高级军官,还被他带着去参观红军的坦克和缴获的国民党坦克——黄克那辆当然不在这里。被红糖弄得发动机报废瘫痪的十辆国军坦克,“同类”型的四CV33经过拆卸保养,发动机已经被修复,恢复了行走能力。

现在八辆坦克分作两排停在那儿,卫立煌等人通过分辩悬挂,方才隐隐地意识到双方似乎是使用同一种车身。

处了几天后,卫立煌等人这时也习惯了俘虏的身份。看到那四辆被黄克魔改后的坦克,卫立煌想起了件事,苦笑地对陈庚道:

“庶康兄,这些就是你们打劫长沙的坦克吗?你们可把我害得好苦啊!”

卫立煌所说的事,当然是指去年黄克假卫立煌之名,在长沙零元购事件。一下子让原本名声不错的卫立煌,扣上了个“蝗虫将军”的恶名。

陈庚厚着脸皮回道: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贵军良莠不齐,害群之马如过江之鲫,所以世人皆信。”

长沙之事,具体是谁做的,目前是红军中的最高机密之一。陈庚也仅知道,是某个胆大包天的同志,带几十号人冒充中央军行此惊天之壮举。具体是何人,他却不知,但心里却是神往不止。

陈庚挥了挥手,站在坦克旁的几个坦克兵飞快地钻入坦克内,然后八辆CV33缓缓地开动了起来。

“你我皆知,此物是铁甲战车,西洋称之为坦克,却是日后你我在战场上必常遇之大敌。今天带你来观此物,却是要和诸君共同讨论研究,未来在战场上遇此物时,当如何与其对抗。”

卫立煌不解道:“此话何意?”

“俊如兄,还不明白吗?日本倭寇全面侵华之战,已近在眼前。日军手中,名为坦克之物,数百倍于此.....”

说到这里,卫立煌看着陈庚,脸色变了,半晌,他长叹道:

“好一个李润石啊......”

他是聪明人,一点就通。

那八辆坦克,身后跟着一群红军士兵,然后对着一处阵地开始进行冲锋突击演习。

一旁,超过五百名的国民党军的军官,站在搭建起来的高台上,观看了八辆坦克聚集在一起,风驰电掣,以无可阻挡的气势突破一道道步兵阵地防线的场面。

接下来的几天里,这些中央军嫡系部队的军官们,和红军这边的坦克兵以及军官混在一起,天天都在讨论战斗战术,如何对抗坦克,如何操纵坦克对抗步兵阵地等军事话题。

除此之外,陈庚这边还拿出了一堆早就准备好的军事文献——全是日军的步兵战术的教材,然后摊开来和这些中央军的黄埔高材生们一起进行战术对抗讨论。需要的时候,还会叫上红军的士兵和中央军的俘虏进行战术模拟演习试验。

一切一切的感觉,仿佛又回到了十多年前,国共合作,大家还在黄埔军校里,怀着一腔热血参加革命时的青葱岁月。

众人被关押的俘虏营,看守并不严密,但是这个时候,却没有一个黄埔军官想逃跑了,因为大家在不知不觉中,都忘记了自己俘虏的身份。

红军这边有意地避开一些敏感的话题,这些“白军军官”也有意地避开了双方立场问题。

一切,仅止于最纯粹的战术讨论。

没有讨论的时候,卫立煌等人就被送回自己的营地里,然后按讨论出来的心得,和红军的教官一起,给下面的士兵上军事课和进行训练。

如果不是双方服装不同,外人很难想象这曾经是一个多月前在战场上杀得你死我活的两支军队。

一切的气氛,皆是那么美好......

期间,卫立煌感叹地对部下道:

“这个李润石,好大的气魄!”

众人皆低头叹息不语。红军为何表现出如此态度,他们当然看得明白。

“这就是所谓的王者之师的气象吗?”

到了六月二十日,卫立煌等侯许久的李润石和伍主任终于出场。双方会面,握手,然后闲聊。

聊的都是未来的中日战争,合作抗战的话题,话题结束时,李润石告诉卫立煌,他们全体都被释放了。

和天水被释放的第一师、49师的官兵相同,被释放时,这些曾经的中央军,人人都壮实了不少——不光是吃得比从前好,在作俘虏的这段时间里,两边的军官,也把他们好好训练了一番。就战斗素质而言,肯定比从前涨了一大截。

分离的时候,气氛反而有些伤感。红军这边很大气地,将众人被缴获的手枪都发还了——当然,子弹是没有的,而后分道扬镳。

离开的路上,宋希濂对卫立煌道: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