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49章竖子不足以谋 --------------------
九月三日起,前线的日军不断地逼近南京的同时,来自最前线的最后一波溃军,也在这个时候抵达南京。
彭石穿正式接收南京城防后,比他还早南下的郭汝瑰就开始公开行动,主要的任务,就是接应、收拢从前线退回的国民党败兵。他在距离东面二十里地处,遇上了从前线撤回的国民党第十四军军长卫立煌,只是几天的时间,卫立煌的头发就花白了一半。
这几年卫立煌是流年不利,山西战役之后,就一败再败,从淞沪前线败回的他,现在身边残余的部队仅有千余人,武器也丢失严重。
“俊如兄,我也不瞒你。我这次南下,是不准备再过江的。主席交给我的任务有二,一是帮助南京政府组织撤退,二来就在这里收拾残兵,建立阻击线,抵挡日军,为南京城的撤退争取更多的时间。你的部队,要加入我们,我们无限欢迎。如果需要后撤休整,我们优先为你安排船只。”
当郭汝瑰和卫立煌交涉的时候,大量进入南京郊外接手防线红军部队,这时也在不断地拦截着从前方退回的国民党溃兵。愿意留下抵抗日本人的,红军接收,不愿意想走的,武器弹药留下,人放行送上船走人。
陈济棠的在江浙地区的部队,大半都是常凯申的旧部,与陈济棠的粤军不同,其中江浙本土地人的比例相当地高,“保家”意识十分地强烈。陈济棠对他们不好,这些人是心里有数的,红军愿意接收,不少人都直接留了下来。
郭汝瑰在南京当地待了多年,对于这一带的地型更是熟悉得不能再熟悉。而为了这一天,黄克很早就在周围埋下的暗子。现在都在发挥作用——郭汝瑰带过来的部队,大量都是从前在当地征召的本地兵,现在他们都回到附近的家乡村落,动员民众,开始作决战准备。
而丘清泉从前线败退的坦克团,也在南京城外外被拦了下来,和他交涉的是老朋友陈庚,他拿出了陈济棠的指令,要求把他的部队手中的重装备,包括坦克在内全部转交给红军。前面的大败后,丘清泉这个坦克团长,现在手中的坦克就仅余下十二辆,三分之二的坦克都随着溃败丢光了。
丘清泉问道:“你们共产党在这个时候过江南下,准备做什么?”
陈庚答道:“打南京保卫战!”
丘清泉:“对面有十万日军,以后会更多......”
“主席交给我们的任务,是尽可能久地把日本人吸引在南京城下,为其他城市做好战争准备争取时间。即使未来南京守不住了,我们也会是最后撤离南京城的。愿意一起抵抗日本人,无限欢迎,要走,我们不阻拦,但坦克得留下。”
丘清泉在沉默了三秒后,伸出了右手,回答道:“我已经被你们从坦克上赶下过一次了,我不想再第二次再被你们从坦克上赶下来!”
陈庚笑了,伸出了右手:“欢迎加入!”
而差不多在同一时间,卫立煌也和郭汝瑰的右手紧紧地握在一起。
九月三日到九月四日,红军从前线收拢了大概六千多名溃退回来的国民党败兵。在这程中发现,这些溃兵几乎都是常凯申的旧部。
当时伍豪评价道:“陈济棠的格局,也就到这种程度了。”
而差不多在同一时间,身在南昌的桂系首领李宗仁,在得知陈济棠居然搞出了把南京丢给红军防守的神操作后,也是目瞪口呆了半天,然后他也说了和伍豪相似的话。
白崇禧在看着报纸上登出的报道里的,彭石穿的那篇著名演讲稿原文时,哼道:“李润石有些得意妄行了。”
他这时已经得到情报,无数的木船和火轮,正日夜不歇地来回于长江两岸:运走难民,运来军队。为了截断这条水道,日军出动飞机正不断地轰炸长江上的船只。而作为回应,中共、苏联、陈济棠甚至包括张学良,四家所有的战斗机,也正集中于长江上。
北面的红军已经向桂系、粤系发出请示:为了能在短时间内将更多部队运往南岸,他们将从安庆地区的长江运兵南下,要求南岸的桂系、粤军给予放行。在全国抗战的大前提下,无论是陈济棠还是有李宗仁都同意了。今天第一批红军已经能过安庆场进入了江南,然后东进支援南京。
如今,整个中国的目光都盯在了南京。李宗仁叹息道:
“这一次李润石如果果守住了南京,这天下......就一定是李润石的!”
白崇禧问道:“我们也要和李润石一起东进吗?”
在心里,其实他并不是太乐意,原因是过去的半年里,北面的共产党在抵抗日军侵略上的表现,实在是太让人惊艳,甚至惊艳到让国内的各路军阀“恐惧”。就象是李宗仁说的,如果他这次再打赢的话,这天下的人心人气,都将是李润石的。
李宗仁答道:“如果我们不跟着李润石一起去守南京,未来连和他争天下的资格都没有了。陈济棠那个蠢材,他为了不背负不战而弃南京的骂名,却走了一步不能再臭的臭棋!”
——————————
“告诉我,帝国现在到底能动员多少部队!国内正在动员组建的十个师团情况怎么样了!”
秩父宫时,雍仁天皇已经知道了共产党部队南下,代替陈济棠保卫南京的情报。从百灵庙战役到刚结束的七月攻势,整个蝗国大军在东北华北两路红军的围攻下收到的全是坏消息情报的结果,让今天雍仁天皇,已经开始对蝗国的军队失去信心,比起这个,他更加不信任的,却是站在台下这大群装成为“蝗国千秋大计”奉献一切,实则却是蝇蝇苟苟的“诸公良臣们”。
“为什么彭石穿对蝗军购买德意志军火的机密如此了解?”
“为什么他知道帝国极为机密的财政收入数据?”
“为什么他对帝国能动员的兵力了如指掌?”
他一口气问了一堆的为什么,可是下面高官全体板着脸, 一个劲地对他鞠躬请罪,但一个有用的建议回复都没有。特高科的人信誓旦旦地表示一定会揪出隐藏在军部、大藏省(财政部)里的共产党奸细。日本高层确实有共产党奸细,不过他不在大藏省和军部,而是在外交大臣身边。
南进计划,雍仁其实一直是在犹豫不决的。可是却因为连罗斯福都看透的原因不得不同意:战争开始后,连续战败的日本损失惨重,不但入不敷出还大赔特赔。如果不能在冬天来临之前在中国大抢一票,这个年根本就没法过了。
雍仁一阵咆哮过后,还是没法从下面这帮马鹿嘴里,获得日本军队真实的情报资料。
到1937年九月为止,日本国内已经动员出了45个师团,另外还有五个师团正在组建中,总兵力当真象彭石穿说的那般,约有120万左右。但是日本孱弱的国力,短时间内根本无法提供足够的军火武装这些部队,一切的情况几乎和彭石穿说的一模一样,有些甚至更糟糕。
现在日本在东北华北,总共扔了三十五个师团。数字看起来好象极其强大。但其中十二个师团,都是被打残的空壳或半空壳,最惨的就是在通州城下被全歼的第五师团,现在其完完全全就是为了遮羞,还勉强挂着其招牌没有撤消的纸面师团。
东北华北地区,能战之师仅有二十三个师团,而苏联人发动的九月秋收攻势,根据从前的经验,这一仗打完,最少也会损失三到四个师团的兵力。日本发动南进计划时,国内能抽调出来的,当真只有十个师团的兵力。其中甲种师团,仅有第三、第四两个师团,余下的皆是乙等或丙等师团,后两者从武器装备到人员素质都差了一大截。
而这十个师团师,还要抽出一个留在本土以防万一,另一个则是长驻台湾。至于朝鲜,现在日本在在那儿已经没有完整的成建制师团,那儿的治安其实是由先前被打残的退下来的部队负责。真正能用于参与南进计划的,仅有八个师团,加起来约二十万人马的鬼子兵。
至于国内正在组建的五个新增师团,因为缺少足够的武器,这个五个师团全是花架子,士兵很多都是在使用木制的道具枪在进行站队操练,其中的军官数量素质也十分低下。
正如彭石穿所说:经历了半年的连续大败,无法以战养战的日本,动员力已到极限,有人而无装备,已无更多的可战之兵。
而大本营的计划里,在江浙地区发动进攻的日军,名义上的五个师团,其是由两个满编的甲种师团加上两个乙种师团以及一个丙种师团组成,总兵力十一万人。按作战部制定的计划,在进攻南京的同时,余下的三个师团,其中两个会被派往福建,最后一个则会在十月份配合其他新动员的部队进攻山东和苏北,兵力运用堪称到了捉襟见肘的地步。
以上这些都是建立在李润石红军对南方变局“见死不救”的基础上,根本就没有考虑过李润石红军居然不惜调动主力大军南渡南京准备在这儿和日本人决一死战到底。
座下,冈村宁次咬咬牙,站出来报告道:
“陛下,情况变化了,要拿下南京城,现有的五个师团的方案,已经兵力不足了!必须把进攻福建的两个师团也加进去!预备师团也要投入进去!”
“七个师团,在南京城下歼灭李润石部队的需要这么多兵吗?还要再用上预备师团?用八个师团进攻一座城市,真亏你想得出来!”
即使是雍仁也觉得太多了。目前共产党军在南京周边的部队并不多,不需要这么多的部队。
“不,这只是刚开始!”
冈村宁次抬头道。然后他递上了自己昨夜做的全新的作战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