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节(2 / 2)

从1935到2020 半只青蛙 7814 字 2023-03-09

雍仁接过一看,顿时大吃一惊。

“这就是你的新计划?”

“是的......”

雍仁强忍着才没有把方案甩回去。

“太荒唐了!”

“李润石看到了皇国的极限!他现在的战略目标很简单:就是把南京当成了磨盘,要在这儿和皇国打一场人命的消耗战!十万人,二十万人,五十万人,在这儿无论损失多大,他都不会在乎!他现在手握整个北中国的人口与物资,高调地喊出保卫南京的口号后,又集整个支那的气运人望于一身!在这保卫的南京的大旗下,其他各系的势力,都不得不派出人马,投入南京这个血肉到磨坊里来......”

冈村宁次低下头,最后一次努力地规劝道:“如果我们不能在接下来的一星期到半个月的时间里,闪击拿下南京。那么这里就会在李润石的经营下,变成象凡尔登一般的血肉磨坊,把蝗国的最后一点机动兵力耗尽!”

“所以你就提出了从北满调兵到浙江,在这里集中十二到十五个师团,和李润石打一场大决战的计划?满蒙是帝国的生命线,你知道你在做什么吗?你知道这样可怕的后果吗?”

“冀东必须放弃!那里已经完全糜烂,毫无价值收益!冀东战场的五个师团退出山海关,留下一个师团和26师团一起守卫热河,余下的四个师团可以做为机动兵力......”

冈村宁次说出这话时,心里却骂道:“为了蝗国,冀东这个脓疮,就让我来捅破吧......”

其实在心理上,秩父宫里的这帮鬼子们,早就想着放弃冀东这根鸡肋了,缩短战线,只是一直没等到有人站出来捅破这个脓胞疮,今天他们很开心地看到冈村宁次当了回出头鸟。

雍仁脸色变了变,沉默了数秒后,又问道:“你的第二份建议又是怎么回事?”

“他打他的,我们打我们的!李润石的战略目的,是要在南京和我们决战,确切地说,是打一场长期的消耗战。如果我们不能在未来的半个月内拿下南京,这里就会陷入蝗国最不愿意看到的消耗战的局面......但是......”

冈村宁次来了精神,指着御桌上中国地图里的山东、江苏、福建、广东,一连串下来的沿海诸省对雍仁道:“支那的弱点其实很明显,除了李润石的部队,余下的皆是土鸡瓦狗之辈。陈济棠的部队就空军能看,现在全被牵制在淞 沪。”

“山东韩复渠,不过是张学良般的土鸡瓦狗,苏北的张学良自不必多说,而且现在他为了洗去不抵抗将军的罪名,正要调兵南下支援南京!最后的李宗仁部,和粤军相同,这两家过去半年,因为抢占的地盘太多,主力在外,无论广西还是广东,两地都兵力空虚。”

冈村宁次说到这儿挺直腰,怀着最后一点期望看着雍仁道:“我的第二个方案,就是不打南京,攻击南京只是姿态掩护,吸引李润石和支那其他各路军阀把部队集中在南京地区,造成别处防线异常空虚。相对于支那军,蝗国有海运之便,可以在中国沿海任何任何一个省份快速投入大量兵力。而粤、桂两家主力都在长江南岸,两广空虚......”

冈村宁次的第二套方案,说穿了很简单,进攻南京只是一个幌子,进入淞沪的五个师团,现在就可以停止进兵,然后专心横扫浙北诸多富饶县市周边。南京政治意义远大于经济收益,常凯申倒台前,黄克勾结军统中统一阵收刮,常凯申家中在南京城周围最值钱的那点东西都被掏得七七八八——现在那里最值钱的是黄金药业的工厂,但这是百分百的美国资产,日本人虽然馋,却因为需要美国支持,毫无办法。

冈村宁次设想的核心,其实就是劫掠战术。现在是九月,秋收之季,在淞沪浙地区抢一波就收缩,而同一时间,利用海运调兵快的优势,轮番袭击中国沿海诸省,尤其是江南的闽、粤、桂三省。(广西这时虽然无出海口,但是可以从广东交界处进入)

不求占领,只为劫掠。以消灭国民党军有生力量为战役目标,打完了就抢,抢完了就走。

在冈村宁次交给雍仁的报告书里,他明确地说明了自己的设想:蝗国军队现在其实很缺乏武器装备了,打这些弱鸡,获得的大量缴获,足够在短期内帮国内武装起五个师团。现在是九月秋收之季的开始,按他的设想这一波流抢过去,抢完后就走不多磨叽,既可以避开治安烂战,又可以避免分兵导致日军主力分散,同时发挥出拥有制海权的海运优势。

雍仁、近卫文麿、寿内寺一,一干的老鬼子们看着冈村宁次交上来的建议,一起牙根紧咬齐吸了一口凉气,竟不约而同的心动了。

这第二份建议,好就好在可以避免和日军最头痛的对手李润石交战,最大限度地保存皇军元气,同时可以尽可能地从中国身上吸血。六个月的连续战败,在中国一无所获倒赔不少,日本国内的压力已经大到快要爆炸了,在看到了他的第二份作战方案后,雍仁御前所有的鬼子高官全心动了。

雍仁想了想,问道:“你的两份提案都很棒,但蝗国现在需要一场大胜利来提升国民的士气,南京很重要,不能就这样放弃。你看能不能把这两份方案结合起来.....”

冈村宁次的脸皮抖了抖,右手按着胸口,那里藏着他准备好的辞职报告。

竖子不足以谋!

这就是他此刻的想法!

-------------------- 第250章两个失意者的闷酒 --------------------

作为六朝古都,南京的地理位置相当地好。

从内线防御的角度上来看,南京似乎是一座无可挑剔的城市。

其西北面背靠长江,有水路凭依,天然无法被围死。

在陆路上,南京也并非如一般的江南城市一般周边一马平川。在南京城的东面,由北向南依次有幕府山、钟山、雨花台等丘陵地带,有利于居高临下打击正在穿越平地的敌军。再外围,则有栖霞山、汤山等连绵的山地,是陆军隐蔽防御的自然屏障。

而在这些山间的平地上,也有发达的秦淮河水系予以阻拦,能够减慢行军速度,增加防御力。

“虎踞龙盘,山水相依”就是对这里最好的总结。

黄克初临南京,巡视周边时,当时他的评价是:常凯申真是个败家子废物。这么好的地形,即使是淞沪会战后期被日军杭州湾登陆成功抄了后路大败。只要指挥得当,后撤有序,根本就不该打成那样全线溃败,最后被人堵在城内屠杀的惨状。

实在是这个政权太过无能腐败到极致。

北面的李润石红军,很早就提防日军南进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发动猛攻。早在平津大战之时,就一直囤积大军于南京城隔江相对的滁州地区——这支部队正是郭汝瑰的起义部队为核心组建的第42军。

不光在桥林、浦口两地集结重兵和船只,周边庇护南京的东北面的卫星城市镇江北岸的仪征-瓜洲地区,也放置了一个师红军部队。而红军在长江江口北面三角洲地区最重要盟友军,东北军的部队也长期也在这儿集结了重兵。通州战役打到最激烈的时候,张学良不止一次地向李润石主动提出调东北军北上支援,但李润石连空军支援都拒绝,原因就是为了提防日军在这个时期突袭淞沪。通州战役结束后,打出信心的李润石,已经完全相信可以将日军堵在河北地区。但两淮和长江流域却是鞭长莫及。

通州战役后,北面的红军将大量参加过通州战役,有过和日军交手经验的老兵南调,加入郭汝瑰的部队混编,而后不断填充扩军后,到当年八月时,郭汝瑰的42军总兵力已经突破了两万三千人。

不过也因为长江北岸长期“趴”着这么一条红色巨龙,定都南京的陈济棠心里也是非常难受。

42军是第一支南渡的红军部队,而后以前红四主力为核心的另外几个军的红军部队,也在未来几天里,不断地在南京上游的长江段过河,到了九月六日时,整个南京地区,光是红军主力就超过了十万人。

而红军与进攻江南的日军第一次交手的时间,正是陈济棠向红军求援的同一天,这一天镇江失守——当时守军不战而逃。

镇江的北面是仪征-瓜洲地区,守军却是前红九军军长孙玉清的部队,其早就做好了随时渡江南下的准备。日军在淞沪一开战,孙玉清的部队就在第一时间动员起来,而镇江守军准备不战而逃前,一直和对方“保持联系”,有着生意来往的孙玉清部就提前渡江,接收镇江。

当时孙玉清根据中央指示,渡江任务有三:一是尽可能地接走疏散镇江城内的平民,其次运走物资,第三却是对日军进行迟滞行动的阻击攻势:主要任务是炸桥和在要道上埋雷。

孙玉清部渡江六千人的部队,面对着的是杀气腾腾冲在最前面的日军精锐第二师团。由于实力相差巨大,孙玉清部只是且战且退,由于不是死战只是阻击扰动战,双方损失都不大。迟滞了一天后,就按上级指示把三千多人的部队主动分散开来,避开气势汹汹的日军主力,以团、营为单位潜入敌后,伺机而动,而余部则撤向南京方向。

进入不设防的镇江城后,日军继续前面的杀烧抢掠了一天。到了九月五日方才东京大营的强令下向西南方向进攻,妄想从这儿打开通往南京的大门。

但是,他们首先要拿下的是宝华山,然后是栖霞山、汤山,再然后则是幕府山和钟山,最后还要攻下雨花台后才可以看到南京城门——顺着这条线路进攻南京,看似不足百公里,开车三小时可至南京,实则一座座山头要拿下来,简直可以让人吐血。

第二师团看到红军已经提前占领宝华山,并修好防御阵地后立刻就绕道宝华山这一大片的丘陵山区,准备和杭州湾登陆的另一支日军会师,从南京南边,顺着秦淮河北上攻击南京。(注:历史上他们也是如此)

九月六日,从杭州湾登陆的另一支日军先后拿下已被撤空的句容和溧水,绕开丘陵山区开始从南面进攻南京城。

东京军部会时,冈村宁次对上层说过:如果不能在半个月内拿下南京,整场淞沪会战就会打成可怕的绞肉机消耗战,最后拖死日本。为了避免这一局面,日军必须在淞沪集结十二到十五个师团,闪击拿下淞沪。

“其实我当时交上两份预案,第一份预案是有一个巨大的破绽的。”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