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节(2 / 2)

从1935到2020 半只青蛙 7904 字 2023-03-09

战死的战士最少超过了十一万!受伤二十余万,从北方调下来的老兵也几乎打光。和对面气喘吁吁的日军相同,彭石穿部同样也到了强弩之末:每天打过去的炮弹数量,也在急剧减少。目前正在淞沪日军后骚扰补给线的粟裕红军,如今又恢复了大量使用“大黄弩”发射臭粪弹的常态,原因也是手中的烈性炸药数量不足。

缺乏足够的工业基础,无论是日军还是共产党军,战争进入第二阶段后,两边都由“比强”进入了“比烂”的节奏。

彭石穿明白,日本和红军打“比烂”的烂仗,那简直就是自寻死路。他在发给李润石主席的电报里,提出了下一阶段的战役里“关门打狗”的战略方针。

具体的作法就是,故意放弃一些防线,让日军得以在局部战场获得“突破”,把他们引进来,引入南京内城,然后在城内继续打巷战、烂仗,缠住它,粘住它,磨死他们。

李润石主席批准了彭石穿的战术设想,却没有想到日军前线的部队此时也打得斗志尽丧,玩起消极作战。而苏联驻日军的情报机构在这时传来消息,雍仁在拿到了李润石的“战书”后,深感受辱的他已强令国内将新征的五个师团调到淞沪来参战。

“那是五个训练时间不到一个月的纯新兵师团,用的武器还是春田!”

李润石把这份情报转发给彭石穿后,彭大将和曾中生相对哈哈大笑,倭酋果然已无可用之兵了。

十一月初,雨花台外,第四师团与守军的“假打”战争还在继续。

每天,第四师团这边早、中、晚朝雨花台红军的阵地象征性地发射百来发炮弹,目标主要是为了扫清阵地前的那一大片恶心到极致的“大慈大悲只残不杀臭粪地雷”。

红军这边,则在晚上摸过去,用大黄弩朝日军对峙的前沿阵地发射一堆的臭屎弹恶心对方一番予以报复。战争打到现在,随着工艺水平的提高和改进,红军这儿一些后方“制式”生产的臭粪弹,也发明了黑火药空中点燃,二段助推的加程版,最大射程可达三百余米——当然,命中完全靠信仰,基本上就是袭扰恶心人的玩意。整整半个月,两军都在进行这种“意义”不大的互相伤害。双方间最大的损失,皆是彼此搞出来的冷枪冷炮

南京城内的彭石穿,是最喜欢这种烂仗了,因为日军占不到任何便宜。

比起对面共产党军的冷枪冷炮臭粪弹,和其对峙的井命,真正头痛的不是对方的子弹和炮弹,而是架在雨花台隐蔽阵地上,早、中、晚一到吃饭时间,就播个不停的高音喇叭,日语广播。

对面的共产党,找了好几个“非国民”的日奸,只要有机会就在那儿对着日军进行各种宣传。

如果只是“老掉牙老一套”的反战广播也就罢了,问题是对面的那帮日奸非国民们,也不知道哪里找来的高手,每天的广播内容都花样翻新。除了传统的“共产主义”式的反天皇反财阀反战争宣传外,还有大量的日本历史的扫盲和阶级分析论,作为偷偷阅读禁书的惯犯,第四师团长井命一听就知道大量的内容都是翻炒黄克的名著《明治维新六十八年祭》里的资料。

枯燥而血腥,且看不到尽头的战争令人厌倦。没打仗了,好不容易歇下来了,一歇下面的部队气就散了,气一散,什么军国主义疯狂八纮一宇之类的,一般的兵也就不当回事了——这帮训练时间仅有三个月新兵,也来不及被上面的人洗脑,上了战场,炮弹一炸,地雷一响,看到肠子满天飞,其实也会怕会惧会当逃兵。第四师团上下,其实没有多少人想真地再投到前面的那座新的血肉磨坊里的。

消极作战等候援军期间,第四师团上下,怀着“津津有味”的心情,听着对面的“对日评书广播”,每个参战日本兵,对日本的近代史的了解,都在十几天里涨了一大截。

更让井命想吐血的是,自己的这帮手下,特别爱听的,除了评书外,却是对面的嗽叭里放出来的各种“糜糜之音”。

对面的共产党宣传员,不知从哪里弄来了一堆日语歌,整天对着日军阵地播个不停。

早上七点,天亮,日军起床吃饭,对面的共产党喇叭就开始播放《昭和维新之歌》作为对面日军的起床曲——因为播的次数太多,连守雨花台的李大年的部下,都会跟着调子用标准的日语哼上一句“汨罗(べきら)の渕(ふち)に波騒ぎ”了。

“三上卓,非国民,国贼,罪该万死!”(此歌作者)

早饭的时候,就着《千本樱》下饭。中午听《明治维新六十年祭》前,再听听诸如《望乡》,《晓之车》。晚上天黑后,那歌曲就是五花八门,啥玩意都有。

《桜の木になろう》、《明日、仆は君に会いに行》、《空も飞べるはず》,各种情情爱爱,被井命大骂是“糜糜之音”的情爱歌曲是一首接一首换着花样翻新,偏偏还非常地动人好听,让手下这里嗅着臭粪弹臭味的“陆军马粪们”纷纷在私下里偷问这是谁在唱的。

不光是雨花台,对峙期间,围绕着南京东、西、南三个方向,所有的红军与日军对峙阵地上,都在回荡着类似的声音。

这些歌曲录音带,都是在苏联灌制的,原创者(抄袭者)小黄克抄袭的21世纪经典,演唱者却是艾琳娜,伴音伴奏,却是苏联莫斯科歌舞团的音乐大师,水平那是杠杠的。

播了半个月后,对峙前线的几个日军师团长发现手下个个士气大丧,十一月十五日,随着两个本土师团援军赶到,拆散了补充进前线各部后,前期一直消极避战的南京前线各师团,在囤积了足够的炮弹后,终于这一天发动了猛烈的攻势。

两天后,光华门、中山门先后失守,日军“轻松”攻入南京城内。但是靠近雨花台的中华门,始终岿然不动——雨花台也一直都在红军手中

远在东京的雍仁,收到前线报捷,大喜。

而位于最前线的井命和安藤,则在这时看着城墙后面,早就准备好,修得密如蛛网的街垒、炮台,还有在街里游动的坦克堡垒,同时头皮发麻......

两人皆心里有数。

“共产党是故意放弃这两座城门的!”

而同一时间,彭石穿对曾中生道:门已开,狗放进来了,想办法让他们进得更深一点!

-------------------- 第256章接盘侠土肥原 --------------------

十一月十七日,日军由中山门方向攻入南京主城后,以此为突破口,向城内其他方向发动猛攻,妄想借机扩大突破面,激烈的城市巷战由此展开。

攻破中山门的日军第四师团,却在二十日撤离南京退到后方“休整”,井命师团长将下一阶段的攻击任务,让给了接班的第十四师团。两天后,同样在前期作战也损失惨重的第二师团也退了下来。

二战历史上,打到终局,日军最初的十七个甲等师团,唯有第四师团结局可以说是相对最好的。无他,因为大阪优良的“商业传统”,第四师团从上到下,集体早就养成了“不头铁”,“用脑子打仗”,看到大势不妙,就从上到下集抗命绝对不明知是坑还往下跳。

轻易地攻破中山门后,第四师团长井命在当时就闻到了不对劲的味道,而在看到城门后方,修得密密麻麻的城防工事,再看看中山门东面的紫金山方向,依旧在日军围攻下岿然如山的共产党阵地,井命第一时间就明白了:对方是故意的。

“南京战役打到这种程度,皇国就已经输了呀!”

私底下,井命对一干大阪出身的部下同僚叹息道,引来的不是的“天诛国贼”的叫叫嚣,而是部下心有凄凄的共鸣的齐点头。

富士九头蛇,地上大阪佬。

我们大阪人向来审时度势,绝对不头铁。

于是乎,在接下来两天里,第四师上下一齐向上级哭惨,强烈要求后撤休整,上报给上级的攻破中山门的损失报告,更是被人为地加了一个零。

而这个时期,华东方面军西尾寺造,因为南京战役作战不力,执行不力,尤其是十一月上个半月神奇的“静坐战争”终于东窗事发,西尾寺造被撤职,调回东京,上级换了个新指挥官松井石根来接班。

作为一个快六十岁老鬼子,松井石根被派到淞沪来,其实也是上面各种推锅,最后被赶鸭子上轿硬逼过来的。他来到淞沪时,一起跟过来的是国内刚刚征召的,足足五个师团,十二万人的“生力军”(新兵)鬼子兵。看似数量庞大,实则九成菜鸟。

新司令上任,最初参战的,在南京周边打了三个月血战的七个师团的鬼子师团长,集体联手向松井石根施压要求后撤换防休整——这事正是第四师团带头的。

七个师团长个个拿着自己部队这三个月的伤亡数据在松井石根面前哭惨,七个师团长联手下,松井石根也压迫不得,被同意了轮换——把正在后方陪着粟裕红军打治安战的部队调到南京前线去,而前面进攻南京的七个师团,除了留下重武器外,大部分则撤到后方。

十一月最后十几天的南京攻防战,其实并不像想象中那般激烈,日军忙着在换防调整,进攻欲望不强,红军这边则在慢慢积蓄反攻兵力和弹药,调整军队布局,同时等着日军更加深入以便关门打狗。

在这“不激烈”的战斗中,松井石根在没有拿下紫金山的前提下,采取了一种很奇葩的战术:留下一个师团监控紫金山方向的红军,余下的从中山门攻入的日军,以中山门为突破口,向西、向北、向南三个方向发动进攻。

向南进攻,是为了配合雨花台方向的日军,前后夹击,夺取光华门。

向西进攻,则是为了从内部东侧夺取中华门。向北进攻,自然是为了打到长江边。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