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于西园寺公望的绝望,太平洋另一端的罗斯福总统,最近则正处于极大的喜悦之中。来自英法比等国的大笔订单,让他成功地摆脱了经济危机。他现在所要做的,就是仿照前辈威尔逊总统:前面假装中立,坐山观虎斗,然后在适当的时候翻脸下场,把小胡子和日本人彻底打垮 。
至于最后一个对世界格局具有极大影响力的国度,中国,此时新中国正处于全力整合国内力量,同时削平党内各种“山头势力”的内部斗争中。
而对外方面,欧洲开战后,缅北方向,一夜之间就有五万解放军越过边境线,涌入缅甸北,然后到处扩张地盘:他们走的依旧是占领山区、农村,暂时放过被英国殖民地部占领的缅北重镇密支那,实际上却是战略上进行挤压。
现在这个时期,整个缅北地区,英国能控制的地区,已被压迫得仅余是密支那一座城。而周边的农村山村地区,已在这个时候尽入中共之手——这种另类版的“农村包围城市”的作法,也只有中国这种人口众多的国家可以做到。而大英帝国在缅甸的兵力这个时期又实在是太拉垮,周边尽失后。密支那很快就变成了一座缅甸的山中孤岛,英国人随时都会被赶出缅北。
至于法国人那边,中共已经和法国人战而不宣地打了起来。1939年十一月分,波兰战役结束后不久,安南方向,十万解放军于当月十五日越过边境,正式进入老挝和越北地区——理由是剿灭李宗仁匪患。
面对着汹涌南下的解放军,法国人在越南的那点殖民地部队根本就不够看。在这过程中,解放军和法军发生了几次规模不大的交手,每次都打得法军大败。
面对着中共的“辱法”行为,法国人除了抗议外,毫无办法......
第329章黄克十日谈
1940年的一月的苏联,冰天雪地,又以西伯利亚地区最为寒冷。超过一千三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对应的,是一到冬季,就恶劣到极点的低温气候。
二战时,莫斯科的冬天冻死了德国人。但西伯利亚的冬天,却是连俄罗斯人都受不了——在这里,零下四五十度的低温是常有的事。苏联解体后,没有“计划”经济的强行限制和控制人口流动,整个西伯利亚地区的人口数量就一直以惊人的速度在不断地减少,诞生出鬼城无数。
一列由莫斯科开出,驶往远东蒙古乌兰巴托的火车,正穿梭在冰冻的世界里。历史上这个时期,西伯利亚铁路和乌兰巴托,并没有直接的铁路相连——主要原因是,这个时期蒙古名义上还是属于中国的。虽然他在苏联的策划下已经实际意义独立了,但是斯大林顾忌到国际舆论,还是假装承认蒙古属于中国。
蒙古彻底独立出去,却始于雅尔塔会议,以及常凯申后来的各种神操作卖国放出去的。等到中共击败常凯申匪帮执掌中国后,蒙古独立已大势难挽。
不过这个时空,1936年黄克剧透历史后,斯大林同意不再阻碍中共收回蒙古。而后为了抗战需要,苏联在第一时间开始修建穿越蒙古到达包头的铁路,该铁路于1938年二月后正式贯通,
蒙古现在已经正式回归中国,中共军队已入驻蒙古。由于中苏两家关系正处于蜜里调油的最亲密期。在蒙古地区接壤的边境线上,两边只有象征性的一些边境巡逻部队。
火车在乌兰乌德站停下加水时,已经坐了一个多星期火车的黄克从火车上跳了下来,和他一起下车的,还有随车一起回国的一百多名留苏学生,他们是第二批完成学业的归国学生。原本冷清的车站,很快因为大量的学生提着行李下车而热闹了起来。
在上个月,黄克因为在晶体管计算机的发明做出的开创性贡献,获得了自己的第二个诺贝尔物理学奖。当他走下火车站时,车站里几个听到消息的苏联同志都跑过来要求他合影。不过这次诺贝尔奖并不是发给他一个人的,而是被和英美两国的科学家们共享的——虽然英美苏三家开发出的计算机基本都是按照黄克拿出来的图纸和设计思路的制造的。但是洋人白皮们的鸟德性,他们不想看到一个中国人三年两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硬是把这说成是三大国的科学家团队合作的产品,黄克只是其中的“总设计师之一”,英美两国各有一人和他共享了这份荣誉。不过知道自己是“抄袭者”的黄克,在这事上倒也没有好抱怨的。如果他想继续不要脸,其实能拿到诺贝尔奖的发明有得是呢。
从乌兰乌德到包头的纵向铁路,皆是使用国际标准轨,众人要在这儿转车回国。和黄克一起下车的人,除了一百二十名中国留学生外,还有另外四十名年青的苏联学生——他们全是黄克在莫斯科大学的弟子,此次作为“交流生”被派往中国实习。
李润石主席和斯大林两次会面时,黄克和他们谈起过中国人和苏联人思维方式的不同,以及冷战时中苏关系破裂前后发生的那些事。
“中苏关系当年最终会走向破裂,原因很多。苏联这边,政治上意识形态上,各种修正,更干出彻底否定斯大林,自毁意识形态长城的蠢事,造成中苏两家从政治上到国际关系上逐渐分裂。”
“苏联这边,外交上一塌糊涂,苏联国内严重缺少了解中国文化的“中国问题”专家,很多事情都是想当然。有些事苏联人以为只是“无关紧要”的小事,甚至可能还认为对中国来说是“送上门的好事”,但实际上却是中国人最忌讳的大事。”
“而中国这边,也犯了很多错误。比如说当年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上级拍屁股指挥,前一年向苏联这边订购了大批设备,然后上级拍屁股提高指标换数据,然后前面订购的设备反悔就不要了。让苏联那边承受了大量的损失。(注:这事来自解密后的苏联情报,中苏分裂前我们两边都做过很多很操蛋的事。)”
当时黄克把中苏在冷战时期各自记录的资料能弄到的都尽可能地弄到给两边的最高首脑看了。
事后,为了增加彼此的互知互动,也就有了现在的交换生计划。斯大林下令专门在国内开设了中国班,每年定期培养一批年青人送往中国学习和实习。今天跟着黄克一起乘火车来中国的苏联学生是第一批——他们基本都是电子专业或机电专业出身,个个都是黄克的学生。
在乌兰乌德换了火车后,黄克一行人开始南下,两个小时后,火车穿过中苏边境,进入蒙古省境内。中国政府派出的接应回的留学生的火车是特派的。为了安全(此时两蒙间的匪患问题还未完全清除),还特地加派了一个连的战士随车护送。其中三节车厢是给留学生和交换生专车用厢,而其中一节作为餐车使用的车厢,来历则十分特别:其原本为常凯申的“委员长专用车厢”。解放后落入人民政府的手中,而后被改造成会议车厢。
以这个时代的车速,从蒙古到武汉,路上还要走好几天的时间。黄克此次特地乘火车回国,其实就是为了增加与这批中苏留学生的交流时间。
旅途无聊,这一路上黄克都给在给这些学生讲课。不过和学校时上的是“自然科学专业”课不同,火车上黄克讲的全是各国的历史、文化、人物典故。
火车在苏联境内时,连着好几天,黄克在火车上说的就是欧洲的历史,尤其是西欧这边正在玩静坐战争的英法德比四国间,最近这三四百年里彼此间的“恩恩怨怨”。
来自二十一世纪信息高速时代的黄克,对欧洲近代史典故的了解,其实不亚于这个时代的任何一个史学家。离开莫斯科时,第一天他先从大英帝国崛起“光荣革命”说起,第二天谈的就是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伦战争,第三天说的是上一次世界大战的起源地奥匈帝国。第四天讲的却是最近刚刚“灭亡”的国家,“平德镇露”大波波的作死之旅,告诉大家这是一个多么奇葩的国度。
在苏联境内时,黄克讲历史课时,使用了车内的广播系统,用的是俄语。来自二十一世纪的他,在讲述历史典故时,时不时还会用上现代人的语气各种吐糟,不光是他的学生,随车的苏联人也很喜欢。他从莫斯科一路讲到乌兰乌德。每天一讲就是好几个小时。在这过程中,自有专人录音和用纸笔记下——未来这些将会做为珍贵的“历史教材”,拿给国人使用。
在到达乌兰乌德的最后两天里,黄克方才特别地讲到了德国:比如,德意志其实不是国家,而是一个地区统称。所谓的德意志人,其实是个伪命题,和其他民族不同,是先有德意志人这个思想上精神上的认同后,才慢慢地有了德意志民族这个存在。黄克在学生们讲解三十年战争,拿破伦战争,以及七年战争这影响欧洲历史进程的三大著名战争时,很诙谐地在广播里道:在俾斯麦和威廉一世领导的普鲁士建立起“小德意志”之前,其实整个德意志地区就象波兰一样,也是欧洲各大强国的“擦脚布”和“游乐场”,一直在“棋子”和“棋盘”之间跳动。
“但是和波兰不同,同样当过棋盘,也当过擦脚布。但德意志文化和传统,相对波兰有着巨大优势。”
“首先,他们空前重视教育,尤其是普鲁士王国,近代时连着几任国王都是英主......”
那两天里,黄克告诉他们,德国是怎么从欧洲的擦脚布一步一步地崛起,最后变成两次欧洲大战的发起人的。
别看苏联现在和德国相互间敌意重重,但实际上欧洲最大的“德粉”就是俄罗斯人,没有之一——德国人的严谨,病态般的强迫症,病态般的讲究服从性,纪律性,以及“有国家的军队”的各种特质,在俄罗斯的那些知道自己国家“鸟德性”的“有识之士”眼中,这些特性简直是“馋得让人流口水”。在他们看来,俄罗斯每次最强大的时期,都是诞生了这样的领导人,比如彼德大帝,比如叶卡捷琳娜女皇——嗯,这一位其实是实打实的普鲁士人......
黄克每次在广播里给学生现场讲课,同时回答学生现场提问的时候,其所在的车厢里都挤满了大量的苏联乘客。
如今苏联已经开始了军事总动员,民间都很担心苏德之间未来会爆发大战。黄克在车上向苏联人解析德国,其实也是他和斯大林讨论后进行的战争准备宣传的一部分。他在这一路上讲课的内容,事后都会被记录,整理,修删,然后做成科普资料向苏联的国民进行宣传使用。
关于德国,黄克最后的总结:“未来的一年里,德国在希特勒的指挥下,会在西欧取得惊人的胜利,但这份胜利,不过是第三帝国灭亡前最后的闪光。”
“德国最大的问题,就是处于欧洲怪物房的正中心,所谓金角银边草肚皮,地理位置最差。身边全是强邻。希特勒拥有和拿破伦一样的野心,但是他最大问题,就是他的野心远远超过了他的实力,这个“有国家的军队”,在前期短暂的胜利过后,很快就会因为自己的疯狂贪婪而与全世界为敌,然后走向毁灭——时间不会很久,大概也就是在几年之内。”
穿越者,当神棍,站在后世的角度指点江山装逼的快感,黄克在这一路上也体会到了。
到达乌兰乌德前,黄克已经把德国篇讲完了,而在乌兰乌德转车,进入中国境内后,随着车上听众国藉的变化,黄克这时已经把讲述各国历史的方向,由德国变成了美国。
这个时期,在中国的知识份子中,除了苏联这个“共产主义乌托邦”国度外,美国同样是许多人“想象”中的完美国度。
这一波和黄克一起回国的留苏学生,其中不少人都出自北平的各大学院,其中不少人甚至还是燕京大学校长司徒雷登的学生。
黄克这次回国,主要的任务,就是要与徐特立、周树人交接,参予审定新中国第一批中小学生课本教材的工作。
“如何定性同时代”的西方各国,如何教育现在那些刚刚睁眼看世界的年青一代们,以及没有经历过被“三座大山”压迫的未来几代人,让他们真能看明白那些“外 表光鲜”资本主义强国背后的肮脏与龌龊,这是涉及到新中国百年大计的重大问题。
黄克从莫斯科出来,一路讲课时,其实也是通过这一过程,顺便理清自我思路,把从后世得到的史料根据未来的政治和教育工作需要,有机地将其结合起来。
小黄克回忆起自己在上初中和高中历史课时,涉及到关于的美国的部分,发现问题极多。他读书的时候,中国已经进入了二十一世纪。加入WTO后的中国,国那时中国的教育系统已经被各种自带干粮的精神美国人,以及美国的间谍机关各种渗透投毒,他印象中自己初高中的历史课本里,谈到美利坚“丑国”的两百多年的历史,几乎全是“正面”的,至于“感恩节”杀光“恩人”印地安人的美国人祖先,“游而不击拿金法郎造反的大奴隶主华盛顿”,“西进运动大规模屠杀印地安人”的“废奴英雄林肯”等等,丑国建国前后两百余年间的种种丑事恶事,历史课本提到的极少甚至大多都未提。
新中国的前三十年,冷战时期,中共对于美国的历史评价,倒是把其定性为邪恶的美帝国主义国家,但是对于美国的黑历史和黑暗面,说得还是太少太笼统。改开后的那些毒教材就更不必说了。在回到汉口的路上的那几天里,黄克借着“讲课”之机,把美国从大航海时代到现在这二百余年里发生的大事件,黑历史,各种丑事,一件一件的举出来,向全车的学生说得了个清楚,事后交由现场的学生帮忙整理,装订。
待火车到达汉口,下车时,这十五天的时间,负责记录的学生,已用掉了近百个记录本。由于有后世带来的数字化电子设备录音,这一路上他讲的大量内容,一个字都不会丢失。
事后数十名中央调过来的学生帮助,又用了半个月的时间,把这些资料全部整理完毕,黄克很恶趣味地为其命名为《十日谈》。(实际上他乘座的火车在路上走了十六天。)
第330章终末的常凯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