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节(1 / 2)

从1935到2020 半只青蛙 8430 字 2023-03-09

“是的,他们看到中共在安南大口吃肉,现在眼睛全红了——对了,上星期,苏联那儿和皇国签定了秘密协议,他们愿意用军火和皇国交换对等物资——主要是橡胶!为表明诚意,斯大林又运过来了一船的军火——都是战争中被缴获的.....以中苏两家在南洋的影响力,其实拿下安南地区已是极限。他们这是想借皇国的海军替他们火中取栗啊!”

日本不产橡胶,军火换橡胶,他们这是要日本干什么?中苏两家玩的那套把戏,根本就是连傻子都能看得明白的“阳谋”,但是日本这边照样有一群饿死鬼急着要主动上当啊!

西原寺公一黑着脸,恨恨地道:“近卫那家伙,最近正准备进行第四次辞职,这头虫豸真是不要脸!皇国上下尽是.......爷爷,爷爷.....爷爷你怎么了?”

公一这时才注意到,躺在病床上吸氧的西原寺公望,此时已眼珠泛白,胸口不再起伏——实在太过老朽的他,阳寿已尽,最后怀着极度的不甘在床上咽气了。老狐狸住院期间,雍仁只过来见了他一次,问了和战争有关的话题,然后就再也没过来了。

西园寺公望病逝的消息,在第二天传遍了全世界。

“日本国内最后一个能拉住战争缰绳的老家伙终于也死了吗?”

得到这个消息的罗斯福,在白宫的总统办公室里微笑地敲着桌子,心情更加愉悦。他的桌面上正放着一份电报,电报来自菲律宾,他最讨厌的菲律宾的太上皇麦克阿瑟向他发来加急电报,要求国内支援,加强对菲律宾的军事投入:日本的蠢蠢欲动,中共对法国在安南殖民地的出手,已经让麦克阿瑟感觉到了强烈的威胁。

尽管过去的大半年里,作秀王麦克阿瑟向华盛顿发出的求救电报堆得老高,实际上他收到的国内的支援,也就是运了一批老掉牙的春田步枪,以及一堆水牛式战斗机。援助援不能说没有,大概也就是洒点胡椒粉的效果。美国在菲律宾的驻军战斗力增强得极有限。

赫尔利警告罗斯福道:“过去几个月,英法两国在东南亚的表现实在太过软弱了。中共进入安南的部队,已经和法国驻安南军队激烈交火,强行夺取了大片土地,但高卢人除了不停地抗议外,任何针对中国有效的制裁都没有。英国人也一样,无论是达拉弟还是丘吉尔,现在注意力全放在欧洲了......日本人,中国人,现在都把注意力放在了南洋,这两家随时都会南下.......实际上中共已经在动手了。”

罗斯福问道:“我们在南海的军舰,都撤回来了吗?”

“是的,基本都撤回来了。”

“那有什么好担心的,那里不是英国人和荷兰人的地盘吗?”

“可是还有菲律宾......”

"那是麦克阿瑟的地盘!"

赫尔利:“.,....”

____________

“都什么时候了,为什么我半年前申请的军火,现在还没到。国内的军火只顾卖欧洲了吗?”

几乎同一时间,菲律宾马尼拉的某个高级官邸里,麦克阿拉瑟拍着放在桌上的照片,正骂得惊天响。

照片是美国侦察机从海南岛的港口拍摄而得的。洗出来的相片上大批军舰沥沥在目。在麦克阿瑟看来,南海地区正在变成一个大型火药桶,而天杀的罗斯福,在这个时期却想玩借刀杀人之计.......

第332章司徒雷登在行动

“等到三年后这个时候,整个北平,就只余下北大一所大学了!”

行走在燕京大学的校园里,新任的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看着周围的明清古式建筑,心里感叹着。

他从1919年起,就担任燕京大学的校长,在这个位置上,一坐就是整整18年,直到新中国成立前昔,职位才被其他人代替,但头上仍然挂着校务长的头衔。去年美国和中国建交后,他取代前美国驻中国民国大使詹森,被罗斯福任命为美国驻新中国的第一任大使。

司徒雷登之所以会生出这样的感叹,那是因为新中国,正准备将北平城内的三所著名大学中的燕大和清华大学先后搬走——燕大明年九月将会被搬迁到河北省会常山(石家庄),清华原计划会被搬到武汉,但后来被改迁到郑州,时间是稍迟些,三年后。

过去的五百年里,北平长期是中国政治中心,新生的中共政权,在定都武汉的同时,还故意将北平教育资源拆散,转移,其背后暗含的政治意味,非常地耐人寻味。

民国时期,中国共有十三座顶级学府,这里也是旧时代的从蒙昧中被洋枪洋炮惊醒的中国人,睁眼看世界的最重要的窗口。从辛亥前夜到五四运动再到后来的北伐,抗战,无数的革命志士都是从这里走出来的——中共的建立者,如李大钊,李润石(旁听生、图书管理员助理),就出自隔壁的北大。

燕京大学,是美国对中国影响最深的几所大学之一,和隔壁的清华、北大类似,其建立之初,很长一段时间是作为“留美预备校”存在。

司徒雷登怀着复杂的心情走入燕京大学的校门,只是故地重游,想看看燕大的现状。如今在北平教育圈,俄国人的影响力正在急剧上升。燕大开设了专门的俄语专业和留苏预科班。而大量从苏联留学回来的学生,则一回国就直接进入校园担任教师工作。

作为新中国为数不多的现代化学府,司徒雷登在燕大里跟了一节“电教课”。燕大里两年前新建了一座小型电影院,主要的功能之一就是电影教学。教学影带基本都是在苏联制作的。因为师资力量严重不足,这种先进的“电教”方式正在中国以极快的速度被推广。

出现在电影镜头里最多的人物,就是黄克黄元兴,以及著名“黄金公主”。前者主要是从事机电专业的教学讲课,而后者则是医学专业。

走出校门时,司徒雷登愁容满面地对助手道:“中共正在全面倒向苏俄,这太糟糕了。”

他的助手皱着眉道:“欧洲现在正打得火热,而李润石则一心想着趁机开疆拓土,收复失地。在中国问题上,我们的总统现在和英国人,法国人站在一起,并对中共进行了经济制裁.......”

中共受到美国的经济制裁,比苏联还要早一点,是1940年二月就开始了。罗斯福借口中国对安然发动战争是入侵他国的违法行为,要求中共军队停战和撤出安南以及缅北,遭受拒绝后,就在第一时间对中共发动了禁运。此时欧洲已经大打出手,光靠英法两国的订单美国工业资本家就可以浪得飞起,相比之下中国的那点订单根本不是啥事了。

在罗斯福的视角里,新中国在安南和缅北的军事行动,意味着中国正在向南亚、东南亚伸手。这里是美国渴望已久的市场,“卧塌之侧,岂容中国伸手”?这是他心理上的红线,阴险的罗斯福在第一时间就和英法两国站在了一起。

罗斯福心里很清楚:几个竞争者中,日本是个岛国,要捏死他太容易。而中国却是个超过五亿人口的大国。在和中国有接壤的陆地上发生争战,绝对是得不偿失的行为——此时的罗斯福,还没有完全意识到,美国的军力有多么地可怕,还没有真正地建立世界第一强国的自信。行事还很谨慎的他,还在习惯性地用阴招给中苏两家下绊子,玩着所谓的“势力平衡手”——在亚洲表面支持英法,在欧洲中暗中“援德”。

在对中共的禁运上,罗斯福玩得很漂亮:他并不是明着禁运,而是命令胡弗出面,警告那些和中共作生意的资本家,要求他们“优先完成”英法的订单,对于中共这边的订单则拖延交货或者直接抬高价格——不明着翻脸,却是各种设置槛制造障碍。

他自己平衡手玩得很漂亮,替他顶在前面,待在中国的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日子就不是很好过了。

这一年里,司徒雷登清晰而痛苦地感觉到,过去四十年里,美国在中国教育界埋下的种种暗子,尤其是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建树,正以极快的速度被拔除。

摧毁的力量,小部分来自于华盛顿,另外大多数,却来自新生的红色中共政权的主动。

司徒登走出燕京大学时,手上正握着一本书,这是他在燕大故地重游时,无意中得到的。此书才发行不过三天,首发地就是北平的各个大学,在校学生人手一册。

书名:美利坚崛起之路,作者:黄克。

燕大的校门口,早有一辆大使馆的专车在等他。坐在车后座上,司徒雷登翻开书,发现其是用简体字写的,这让精通中文的司徒雷登阅读时稍有些吃力,但还是能看懂。

只是看了几眼,司徒雷登捧书的双手,就忍不住颤抖起来。

书的第一章,章节名为:从五月花号到感恩节大屠杀。

而第一章第一句话就是:美利坚是诞生在无数美洲土著印弟安人尸骨上的国度。

在司徒雷登的座位边上,还放着今天早晨刚刚发行的《人民日报》,其头版头条的文章标题是《蔡元培的这一生》。司徒雷登现在要去的,就是前往北大,参加蔡元培的追悼会。

就在两个星期前,新加坡传来消息,新中国成立时逃到海外的前北大校长蔡元培客死异乡。(注:历史上他也是死于1940年四月)其尸体火化后,骨灰在近日送回北平。

在中国近代史上,尤其是新文化运动,蔡元培是无法绕过的重要人物,其本人更和北大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因为北大、燕大、清华三大学府的学存,北平一度是西方思想传入中国,然后扩散传播最重要的窗口:既有资本主义民煮尸油的“白色天堂”,也有马列的无产阶级革命吊死剥削阶级的“红色激情”。

民国第一嘴炮王者鲁迅在这里教过书,隔壁的北大校长蔡元培“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思想,公知祖宗胡适也在那儿讲过课。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