嘴炮王者鲁迅现在正在北大,组织了一帮人重新编史、评史。其提出的种种“颠覆前人”甚至堪称是“离经叛道”的“无产阶级史学观”,已经在整个中国教育圈、文人圈引发喧然大波。
而另外两位北大的知名校友,现在同时流亡海外,不敢归国。其二人的名声,这一年来更是臭不可闻。
胡适身上的那些黑点,“媚日”、“学历造假”、“私生活混乱”,过去一年里被人登在报纸上,不断地流传,渣男、汉奸、文贼就是贴在他身上的标签。
至于曾经的北大校长蔡元培,他的名声比同样也是毁誉参半。半个月前,新加坡那儿传来消息,流亡海外的蔡元培归天了。
——————
作为近代中国有名的教育家,光复会的建立者,辛亥革命的参予者,发动者,蔡元培门生故吏无数,即使是在中共内部,不少领导人见了他,也得恭敬地喊一声“校长”或“老师”。
不过这一切,在四一二后蔡元培的名声就臭了。两年前中共公审常凯申后,其在四一二前后的那些作为,更是被公布于众,然后在北大学生中的声望更是直线下跌。
(四一二前十天,即4月2日,蔡元培担任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会议主席,组织召开监察会议,附和吴稚晖关于弹劾共产党的文告,并拿出共产党破坏、祸害证据的两个报告。通过了“请查办共产党呈文”,审议了中央执行委员、中央监察委员和各省应进行处置的共产党人的名单,共计179人。这其中,既有毛泽东、周恩来、陈独秀等中共领袖,也有柳亚子等国民党“左”派人士的黑名单。称将这些危险分子“就地知照治安机关,分别看管,制止活动”。当时参加会议的有蔡元培、吴稚晖、李宗仁等8人。
关于蔡元培的一生评价,近年来网友受《赤色黎明》影响很深。不过笔者查了资料,在四一二后看到局面演变成成片的大屠杀后,很快就后悔了,并努力地动用关系救了不少共产党员。此人属于政治幼稚病,是类似邓寅达搞第三党一般的天真,完全没有意识到,阶级斗争一旦开始,就只有你死我活,而不是温谦恭让的书生嘴炮。
在这事上,鲁迅先生生前,曾对冯雪峰说起蔡元培: “其实像蔡先生也还只是一般地赞成进步,并不反对共产党而已。到底共产党革命是怎么一回事,他就不甚了然,他甚至于悲愤地说,国民党为了想消灭政治上的敌人连民族的存亡都可以不顾,这是他所始料不及的。可知他同情革命者,也不过是为了民族而已。
作者本人也是执此类观点:四一二时,旧文人旧思想在他身上的烙印太重,他只是跟不上时代的剧烈变化。四一二前在那个决定中国命运的特殊时期,在他眼里,他以为中共的方式太过“左”,以中国传统文人的“中庸”的心态,站到了反动势力那边。然后很快就被血淋淋的现实打脸。
其蔡元培的这一生,有功有过,四一二后,也明显地的后悔和亡羊补牢,同时努力地救助被捕的中共党员的行为,其中也包括杨开慧,许多被捕的党员就是他动用关系解救的。他有功有过有错,事后也努力地悔改,并没有象很多人评价的那么“黑”。)
1938年中共击败日本,开始横扫全中国时,对于蔡元培这位“前辈”还是是持包容和争取的态度。官方对其在四一二时犯下的错误的定性,也只是“一时糊涂,事后努力地亡羊补牢”,并没有太过深究其罪责。反而是蔡元培本人,过不了自己心理上的那一关。而后公审常凯申时,关于四一二前后发生的那些事,中共这边是一点点一地详细地揭开揭,并向全世界宣传公布。
公审常凯申罪行前后持续了整整两年才算结束,在这过程中,黄克出面,召集人马,命人写了一本《常凯申的这一生》的书,给常凯申做了个彻底的人生总结。这本书,有部分内容是黄克从后世弄来的资料和后人的盖棺论述。但更多的内容,却是他找来的文人笔杆当枪手写的。事后出版前,黄克这儿先过了一道手,以主席为首的中共高层看过后,加了批注,修修改改后才正式出版。出版发行时,主席等人的批注批文,都专门列出说明。
这本书在1939年十二月就在中国发行,其中更有上千本,根据宣传的需要,通过各种地下渠道运到东南亚甚至是美国的华人聚集区,以免费赠送的方式广为流传。书中的内容就特别提到了蔡元培在四一二前后的作为。
蔡元培在死前看到了这本书——书是中共派到新加坡的代表,他的爱徒之一林风眠送去,当时中共表示对他在四一二犯下的错误既往不咎,希望他能回国。但蔡元培本人在看了书后,却反而是羞愧难当,没有脸面回国与故旧学生相见。
当时的蔡元培已经病得很重,看完书后,不到一个月,就在四月二日这天病死了,这一天恰好也正是主持国民党清党会议的同一天。死前他留下遗言希望能“遗骸还乡”。十天后,在四一二这一天,常凯申被公开绞刑。
蔡元培被火化后,骨灰在近日被送回国内,安葬在其家乡。在中央的批准和主持下,北大这儿还为了他开了个追悼会,而李润石主席在黄克的建议下,也按上一篇《常凯申的这一生》,亲自动笔写了《蔡元培的这一生》,将其一生的作为,功过,按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重新进行了定性评价。
司徒雷登出生在中国,1919年起就担任燕大校长,从前和蔡元培也有打过交道有过接触。作为一个在中国生活了几十年的“中国通”,他非常明白中国的“师生关系文化”,现在北大正在开蔡元培的追悼会,许多中国的名人名流甚至中共代表都有到场,比如,柳亚子,宋庆龄,鲁迅,章士钊都有出席。
现在因为中共在缅北和安南的军事行动,中美关系一度正处于一个微妙的关卡。拿到司徒雷登敏锐的感觉到,中美之间看似“友好”的气氛,实际上却是“当面微笑,背后按剑”。这两年来,苏联和中共,在对待美国的外交宣传上,玩的“捧杀”的把戏,美国的精英又如何看不出?
不同的身份,不同的地位,有不同的职责。
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有人扮演鹰派,有人扮演鸽派,有人扮演“中立派”。在这出中美间外的外交互动中,在中国出生的司登雷登,现在所要扮演的角色,就是“蝙蝠”——一个既爱中国,又爱美国,想要努力地将分离的两家拉在一起的“调和派”。
(注:司徒雷登本人,在美国政府高层的影响力其实很小很有限。历史上甚至还在受到麦卡锡主义的冲击,被指责亲共,审查导致中风。相对于美国政府,其实他也只是一个棋子,传声筒小人物而已,在对华政策上,他个人的影响力远远比不上赫尔利,马歇尔这些人。)
抗战前,黄克在北平讲各所大学流动讲学时,他曾和司徒雷登有过一面之遥。不过那时的司徒雷登的身份还只是燕大校长,双方的关系也只发展到点头之交的地步。
蔡元培的追悼会(送别会),黄克也有在现场。作为一个中国问题专家,司徒雷登很清楚黄克在中共上层的影响力。他也想借着这个机会,接近黄克,仔细观察一下这个中国在国际上风头最盛的年青人,毕竟他刚刚拿到了第二个诺贝尔奖。
关于黄克此人,罗斯福专门命令胡弗收集他的材料,甚至找了一堆的专家对他的个性进行了“专业性”的分析,不光是他,中共的主要高层领导,也都有类似的“性格素描”,黄克这个看似没有实权的“小人物”能有这样的待遇,由此可见罗斯福对他的重视。
而相关的分析报告,司徒雷登在被任命为美国驻中国大使时,就拿到了一份。
那些报告上是这么描述黄克的:
“是个才华横溢的天才科学家!在机械加工和计算领域的才华令人惊叹。一直有谣传,他本人拥有某些神奇的超能力。但他不止是个科学家,他在政治上同样野心十足。除了是个共产份子外,更有着明显的社会达尔文主义标签。”
“性格,自大,张杨,因为少年得志,甚至有些目空一切的傲慢!”
“表现型人格,做事常有出乎常人意料的疯狂之举,但很多时候,却是故意装出来让别人这么以为的,其真实的意图往往被隐藏在看似疯狂傲慢的伪装之下。”
“他表面上在中共内部一直没有固定明确的职位(很多时候黄克只是挂着“特派员之类”的空头衔),但实际上其在中共上层政治甚至是外交上的影响力极大,更是中共与苏俄关系间极为重要的连接点接头人。”
......
车子驶到北大校园门口时,司徒雷登在路上,以一目十行的速度,草草地将《美利坚崛起之路》看了几章。
读了几章后,司徒雷登对黄克又有了新的看法:
“他过去一定是在美利坚长大,他太了解美国人了!”
“他非常了解美利坚!甚至比大多数美国人都了解美利坚的过去!”
“从前是日本,现在是美国!他对美利坚,充满了敌意与警惕!”
PS:昨天那一章,今晚早上校对后,把开头忘记删掉的部分和各种错漏字修改过来了。大家可以重看了。
停了三天,休息了三天后,反而把思路理清,知道新一卷该写什么了。
世界大战卷,接下来的重点部分,部分是以中国国内的和安南剧情为主,其中会穿插东南亚的剧情,这也是这一卷的重点。外国的战争部分,尤其是法国战役部分,我在未来只会一笔带过,
座间外传:当李润石看到网友的评价
时间进入到1940年时,大黄克和小黄克的接触周期,已经被延长到了12:1。也就是小黄克这边,除非是异时空零距离接触,否则要过十二个夜晚才会在梦中遇上另一个自己。
大黄克那边,那位叫红猫的道友写的《赤色黎明》,已经写完了另一个版本的四一二,枪毙蔡元培剧情。
不要小看小说家对民间舆论的影响控制力。
民间说书人的火烧庆功楼的段子,影响了几百年都还有傻瓜上当。包衣查良庸的一本《碧血剑》,就让袁崇焕成了抗清名将,甚至还让九十年代的中国拍了一部电视剧《袁崇焕》,这一情况一直到另一位作者灰熊猫的《窃明》,才又把被洗白了袁崇焕重新刷黑了回去。至于著名的丝袜 将军庄继华,那本书同样骗了不少不动脑子的人,把他的书里的剧情当成正史了,比如以为蒋先云是张国焘杀的。(我在网上遇上这样的人。)
而让黄克都感到人类有多愚蠢的,是大黄克在网上看到钓鱼贴,有人写了一篇《诺曼底海滩的无敌七十四师》,明明里面用了250军74师这么明显的梗 ,但是还有傻子信了,然后煞有其事地在QQ群里大谈七十四师在诺曼底的表现这种蠢事(作者本人亲历)。一部法国人按自己一战表现想象中替代到苏联红军身上拍摄的《兵临城下》,就让很多人以为斯大林格勒苏联红军是在玩步枪都配不齐的人海冲锋,政委躲在后面当督战队。
在没有网络时代全民大讨论,大揭黑,洗白,抹黑,正正反反地反复折腾,直至最后过滤出真相前,平民所能看到的历史,就象是一个被资本和水军包装出来的流量明星,爱怎么玩就怎么玩。
在《赤色黎明》写到四一二蔡元培的作为前,网上虽然也有人知道他在四一二时的作为,但是几乎没有人提起过,一本《赤色黎明》出现后,老蔡一世上百年积累下来的英名,瞬间被黑得发亮。到2020大黄克在网上看新闻时,只要一提到北大精神,提到蔡元培,下面的评论栏里,瞬间就出现一大堆“现行反X份子蔡XX”、“四一二屠夫”之类的回复或弹幕飘过。
回到2011年,重新经历《赤色黎明》这本书诞生过程时,和红猫道友常打交道的大黄克,其实最感兴趣的就是看到网络上对蔡元培评价的瞬间反转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