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节(2 / 2)

霍尔丹中校是一个军人,并非是传统意义上的职业军人,他是一个爱惜部下生命,每次战斗都深思熟虑减少最大程度减少己方伤亡的军人。

贝里琉岛之战的艰辛与苦难让他明白了非常多的事情,更让他坚定了自己的理念。

有些时候,就是需要一批人去甘愿牺牲,才能换取胜利,这是没办法的事情,但自始自终他、伊文、乡巴佬、老枪等军官从未有过逼迫的行为,都是在K连询问有没有志愿者。

到后来甚至需要去筛选志愿者,自愿站出来的勇士们明白自己会遭受的下场,还是那么去做了......当霍尔丹中校听闻美利坚的死敌苏联的军队,以及在华夏大地上取得最终胜利的那支军队很像K连,下意识就去收集信息了解那两支军队。

发现K连与苏联红军的相同之处有不少,但与另外一支军队有更多的相似之处。

如果真的只靠高压命令,让士兵对于不执行命令的恐惧大于死亡的恐惧,红军是如何打赢卫国战争?另外一支军队又是如何在极度劣势之下解放华夏!?

想不通,完全想不通,所以找到了伊文。

并不一定能获取什么答案,但总比一直憋在心里上战场要好。

所讨论的第一项就是美利坚这次出兵是否正义,联合国的盖棺定论在这两个营级指挥官眼里就是个笑话——现在的联合国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列强没多少区别。

“朝鲜半岛按照历史的定论,本就是一个完整的主权国家,他们只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被日本吞并了,那是侵害主权的行为,我们自诩正义......”

乡巴佬的话没有说完,伊文忍不住嘲笑道:“现在美利坚干的事情不就是维护朝鲜半岛的主权吗?总统与国会的议员们人为,朝鲜半岛的正统在于南方的李承晚,因为他亲近美利坚,不仅能压制住北面的康米主义,还能提供不小的利益。”

“利益?战争有什么利益!?”霍尔丹上尉非常不解,“除了伤财劳民,以及让大量家庭经历悲剧以外,我看不到一丝一毫的好处。”

“军工企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赚的盆满钵满,当一个资本商人尝到这份甜头以后,他就会觉得这本就是属于自己应该拥有的,并十分贪婪的想要往前更进一步。”伊文回答道,“永远不要指望法律底线都不一定是道德底线的资本家们,能够学会一种名叫满足的美德。”

“英斯伍德,你的意思......”乡巴佬惊讶的小声说道。

“美利坚的军工企业们渴望战争。”伊文掷地有声道,“资本是永远逐利,当它发现在这个行业依旧能扩大利益基本盘的时候,就会不停冒出更加贪婪的想法。政客也永远是逐利的,人们讨厌什么,他们就得去讨厌什么,于是一种双向奔赴出现了——军工企业拿到了订单,赚到了金钱。政客们得到了选民,拿到了选票继续成为这个国家的统治阶级。”

对于现在的美利坚而言,无疑是一种双赢的局面。

那么,问题来了。

霍尔丹中校意识到了问题所在,“世界上不可能所有人都赢,那么谁输了?”

“军人输了。”伊文说道,“他们拿着对不起自己卖命的薪水把命送在了一场毫无意义的战争之中,人民输了......他们交给国家的税金用在了一场毫无意义的战争之中,而不是用来建设与发展。”

“可是......”

看外面大街小巷的宣传机器,以及人们看上去对这场战争的支持程度越来越高,那副根本不像是输家的样子历历在目。

“他们被骗了?”

乡巴佬一语中的。

“是的,却也不是。”

伊文摇晃着玻璃杯里头的威士忌,笑道:“当所有人都在糊涂,清醒的人反而成为了一件错事。当一个人指责你的时候,那或许是指责者的错误,但几千人上万人指责你的时候,那一定会是你的错误——过去的两次世界大战让美利坚吸收了非常多的外来资本,掌控它们的人已经掌控了所有的舆论,把触手伸进了社会的每一个角落里头,人民的身上插满了吸血的树枝......一边被吸血,一边还被灌输‘我们可不是康米主义那样没收你的一切私人财产,相反还会给你与劳动的报酬’。”

“那么,苏联真的会没收吗?”

面对这个问题,伊文摇了摇头,道:“不知道,但我知道苏联会将生产资料进行归公。”

“生产资料?”

霍尔丹中校参军前的家里与军方有合作关系,生产制作一部分军用物品,显然能明白什么叫做‘生产资料’,反观乡巴佬一窍不通。

“意思就是我家生产皮具的过程、方法都得充公?”炮王问道。

伊文点了点头,“并不一定,可能会也可能不会。”

如果没记错的话苏联有过商品经济的时代,是慈父从导师的新经济政策中攫取了一部分搞出来的商品经济......注意这个东西与市场经济不能划上等号。

慈父在1932年后大量构建了集体农庄市场,农民可以乘坐集体的汽车一起来到集体农庄市场然后买卖农产品,城市小手工业者也可以来贩卖自己的产品,就是约等于华夏人耳熟能详的个体户不能雇佣工人。

还有一点就是苏联主要商品的价格都是严格按照国家的规定来制定的,只有公民自己发明的产品才可以自己定价,因为苏联有价格调控和价格补贴,防止出现过高的物价。所以,农民和民营工商业者不能随便调整商品的价格,他们的商品必须按照国家的商品价格来售卖。

对于习惯市场经济的美国佬而言,商品的定价权不在自己手里就有些莫名的难受,霍尔丹中校听着总感觉自己不是在做生意,而是在给国家工作。

“给苏联当工人,我不觉得是一件坏事。”伊文回答道。

“那失业了该怎么办?”炮王与乡巴佬异口同声道。

失业?苏联的工人会失业!?

当然会,因为她会解体。

“长官,你搞错了一件事情——首先作为苏联的主要力量,也就是工人,国家会对你与你的家庭负责,甚至可以说只要苏联没有倒下她会终身负责,衣食住行医疗住房娱乐,乃至是你孩子从出生至上学工作任职都是苏联一手包办......抛开衣食住行娱乐基本都是免费,同时还会给你支出根据工作性质、难度、能力相匹配的薪水、福利、待遇,总而言之多劳是多得。”

PS:

解封了?没注意到解封了,算了我已经成为大章的形状了,后面看情况再改吧

90.他们在害怕,所以发动的战争(5K)

伊文说道,“如今的美利坚工人可以在每天8小时每周5天的工作制度下养活妻子与2个孩子,外加1条狗,苏联的工人也能够做到如此程度,仅仅是商品的可选择程度较低而已。”

“缺乏自由。”乡巴佬又一针见血道,“听起来人生都被包办了。”

“并非如此。”

伊文笑道,“全看个人对‘自由’的定义是什么,希望休息日有更多的商品购买?希望能带着家人去度假?希望节假日享受舞台剧?除了商品可选数目不太多以外,苏联几乎都能满足你......很多苏联人民都有工作之外的第二爱好,且能够精通的非常厉害,如果没有足够多的时间也没有足够多的自由度,他们能做到这种程度吗?”

听闻这些以后,两个美国佬依旧是眉头紧张,端着酒杯的样子像是听不太懂,他们来找伊文是想谈谈对康米主义的看法,因为战争在即......心中对这场战争的看法趋向于毫无意义,只是听着伊文简单粗陋,可能还有很多错误的描述,云里雾里。

总有种缺少的感觉。

大约过了几分钟,霍尔丹中校放下酒杯,猛然说道:“缺乏的是美式自由!”

说简单点叫做资本主义制度的拜金拜物自由。

在美利坚怎样的人有社会地位?

资本家,有点钱的中产阶级,这些阶级在苏联是看不见的,也就意味着从古至今的装逼需求从简单粗暴的金钱与权力变成了劳动,用劳动来提高社会地位,而并非是通过其他方式攫取财富获得社会地位。

美利坚的工人能做到那种程度,与其说是以劳动换取果实结晶,倒不如说是资本家为了对抗苏联的让利,牺牲短期利益来换取长期的利益。

要是遇上经济危机......劳动价值本没有降低,但资本家的利益会因此降低,于是就把劳动价值定义为可有可无,用合理的手段、洗脑般的借口开始取消让利,最后开始剥削——企业都活不下去,你们工人要养家庭,看你们可怜我就留下你们,所以多忍忍吧。

明明经济危机不是工人造成,却需要工人来兜底与买单。

“苏联的工人直到这个社会联盟倒下以前不会经历经济危机,也不会失业。”

“全都由国家兜底吗?”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