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琦没有任何犹豫,直接开口,进行提问。
而且一问就是非常犀利的问题。
何为儒?
陈琦这个问题一出,不仅稷下学宫的诸多夫子和弟子哗然。
就连论道台四周听道台上前来观礼的众人,也是一片哗然。
因为陈琦这个问题太犀利了。
就像问修佛者何为佛,问修道者何为道一样。
只不过“何为佛”、“何为道”自古以来,相辩者有不少。
但是“何为儒”这个问题,似乎还是第一次出现。
这也让众人心中好奇。
想要听听孔继这位地仙界儒家圣地,稷下学宫大祭酒,前任儒家魁首的回答。
孔继听到陈琦提问,心中不由生出一股不好的感觉来。
只不过如今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他也没时间思考陈琦提出此题的深意了,沉思片刻,随后开口道。
“儒字,通濡,是指学习以先王之道浸润其身的人,亦是指真正的道德之辈!”
孔继沉声回答道。
他说完紧盯着陈琦双眼,问道“不知道明微子先生对此答案可否满意?”
这个回答,倒也算是可以。
儒家的核心本就是德道学说。
所以将“儒”解释为学习王道,有道德的人。
勉勉强强也算是能说的过去。
周围听道台上众人虽然觉得孔继的解释有些平庸,却也是点头表示赞同。
因为,他们也是这么理解的。
然而陈琦却摇了摇头道。
“错!”
这个错字,格外的令人瞩目。
不仅让孔继这位稷下学宫大祭酒愣在那里,更是让场中所有人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陈琦也没有理会其他人众人惊诧目光,而是笑问道:“以夫子的学识,肯定知晓最初的儒源于什么吧?”
0 ······求鲜花···· ·····
这位稷下学宫大祭酒的回答虽然符合众人对“儒”字的定义。
但这个“儒”,真的是这么解释的吗?
并且,若是陈琦没有记错的话,孔继“儒字通濡”的回答,是来自南朝梁皇侃的《论语集解义疏》。
是南北朝时期的一个儒家弟子,对“儒”的定义。
那么真正的儒是什么呢?
儒有来源于什么?
孔继听到陈琦略带讽刺的反问,不由沉默了。
因为这个问题,他根本就不敢回答。
陈琦却没有孔继的顾虑,他见孔继沉默,便自问自答道:“殷商有儒,其职为帝子、公子、国师等,司冠婚丧祭也。”
没错!
最初的“儒”,并不是来源于孔子。
而是可以追溯到上古殷商时期。
只不过当时的儒,并不是儒生和读书人。
而是专门负责办理丧葬事务的神职人员。
..... . ...
你也可以将其理解为为巫师或者术士。
他们精通当地的丧葬礼仪习惯,时间一长,便形成了一种相对独立的职业。
春秋时期,因为儒士们称赞人殉为厚葬,故而遭到墨家的极度反对。
并且,由于这种职业地位低微,收入也少,既没有固定的财产和收入,做事时还要仰人鼻息。
所以儒士们也形成了比较柔弱的性格。
这就是儒的本意,即柔。
最关键的是,儒家一直强调“子不语怪力乱神,非不信也,敬鬼神而远之!”
却又有谁知道,最初的儒士就是负责办理丧葬事务的神职人员呢?
是不是很惊讶,也很让人难以置信。
然而,这却是真的。
关于儒的最初记载,在很多文献资料中都有明确记载。
儒家众人想要否定都难。
至于孔夫子那句“子不语怪力乱神”之言。
更是属于“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筷子骂娘”的行为,有木有。
陈琦所说的这些,场中众人也全都清楚。
只不过,他们清楚归清楚,却如孔继这位稷下学宫大祭酒一般,根本就不敢这么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