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节(1 / 2)

如今就连密苏里州、堪萨斯州这种无聊的乡下地方,都已经是神秘再现,魔法降临了。

偏偏新奥尔良这座全美闻名的吸血鬼名城和巫术之都,却是既没有吸血鬼,也没有巫术。”

作为土生土长的路易斯安娜人,红脖妹德洛丽丝也对此感到很失望,在燥热的盛夏晚风中揉着额头嘀咕说,“……呵呵,这可真是一个完全不好笑的笑话,想必一定会让神秘学爱好者们很失望。”

“……从好处想,新奥尔良至少是不用担心爆发一场魔法版的生化危机了!我们都知道,那些巫毒教的黑人巫婆,可是玩各种尸体和骨头,还有给人下诅咒的行家!”经纪人弗莱娅小姐撇嘴说,

“……确实,黑人女巫赶着一群骷髅走街串巷,到处吓唬人勒索保护费的场面,一点都不好看。”

泰国来的疾病魔女艾比点头附和,“……更不用说那种会飞的人头,下面挂着一串肠子跟内脏……想想头顶上有这样的玩意儿飞来飞去,我就要吐了。”她流露出一个作呕的表情,娇美的脸蛋仿佛皱成一团。

“……呃,会飞的头颅下面挂一串内脏?这么恶心的玩意儿……

嗯,应该是你们泰国的飞头蛮吧?新奥尔良这些黑人的巫毒教可不玩这玩意儿。”

马彤眨了眨眼睛,插嘴纠正道,“……相反,如果巫毒教真能把他们的活死人给搞出来,并且成立公司的话,估计立刻就会成为金融投资界的大热门,顷刻间吸来无数风险投资,成为美国新的经济增长点啦!”

“……巫毒教的丧尸?那个魔法版的丧尸永动机?”

秋山惠想了想,点头认可,“……这东西确实是很对黑心资本家的胃口!”

——巫毒教最出名的传闻,除了扎巫毒娃娃下诅咒,就是施展还魂秘术,让死者从棺材里爬出来,从此以丧尸(又称还魂尸)的状态复活,继续无怨无悔地继续打工,被主人当奴隶使唤,并且从不停歇,从不喝水,从不说话,只是一直不停地为主人劳作……当真是比活生生的奴隶用起来还要顺心!

这简直就是全世界黑心资本家们最最梦寐以求的永动机社畜啊!

如果不影响工作效率的话,估计所有的资本家都巴不得把员工换成不需要发薪水的丧尸呢!

什么?道德?法律?这话听着就好笑。

你跟一个主动给本国城市偷偷投放细菌弹、故意制造大瘟疫的政权讲道德?

只要能够赚钱,有利可图,美国的统治阶层是绝对不惮于在本土制造一场生化危机的!

当然,就凭他们手高眼低、狂妄傲慢的做派,让生化危机演变成丧尸末世,也是可以理解的事情。

“……好啦,闲话到此为止!既然在魔力最强的午夜,象征神秘的红月照耀之下,灵气覆盖的范围也只能扩张到这里,那么我的旅途也只能到此结束,东南方五十公里外的新奥尔良就没必要去了。”

看了一眼公路两旁影影绰绰、荒无人烟的森林、湿地和沼泽,毒药与瘟疫女神塔洛娜的选民,疾病魔女艾比如此说道,“……接下来我打算掉头往北,去看看明尼苏达州、南达科他州和内布拉斯加州的魔力覆盖情况,到那里的医院、药店、医学院校和国营吸毒点传教,让合适的人们信奉吾主。

或许还会越过国境线,到加拿大去看看——所以,就此别过了哟,可爱的小狐狸!有空多联系!”

她向秋山惠俏丽地挤眉弄眼了一番,随手抛出一个飞吻,便跳上自己的房车,掉头往北走了。

紧接着,率领魅魔们的辉耀修女萨尔玛,也向秋山惠等人告辞——因为从身体到灵魂都已经被改变,这些魅魔小姐姐们根本无法适应没有魔力的无魔空间,也不能穿过超凡世界与无魔世界的分界线。

更要命的是,现在是魔力最强的红月午夜,不可名状的神秘边界才扩张到这个荒郊野地。

若是等到时间再往后推移,天亮日出,魔力收缩的话,就连这里恐怕也会随着魔力退潮,变成无魔区。

所以,既然已经确定了没法去新奥尔良开分店,这些魅魔们也要立刻离开,掉头往西北的德克萨斯州和俄克拉和马州考察环境,视情况决定是否要开设分店了。

就这样,看着这些不请自来的旅伴们,顷刻间调转车头、相继离去,只剩下自己一辆孤零零的绿皮房车停在路边,秋山惠虽然知道旅途总有分别之时,但还是忍不住感到有几分惆怅和恍惚。

直到向导兼首席拎包小妹德洛丽丝,询问秋山惠下一步何去何从,是不是先去她家的水稻农场时。

秋山惠才从发愣中反应过来,挥手道,“……这个不急,我们来都来了,还是先去新奥尔良逛逛吧!”

※※※※※※※※※※※※※※※※※※※※※※※

于是,告别了疾病魔女艾比一行和魅魔们之后,秋山惠的绿皮房车继续沿着高速公路,在密西西比河三角洲的湿地上,往东南方行驶。很快,房车就穿过了灵气的边界,进入无魔的平凡世界。

尽管按照常理来说,位于大河出海口的三角洲,一般都是人烟稠密之地——比如莱茵河口的尼德兰低地,恒河三角洲的孟加拉,还有埃及的尼罗河三角洲,以及中国的珠三角和长三角两大城市群。

但美国的密西西比河三角洲,人口却不算稠密,依然保留着大片未开发的沼泽和森林。哪怕是新奥尔良的郊外,也随处可见广袤的荒芜沼泽和生长在湿地里的茂密森林,甚至还有鳄鱼出没。

究其原因,还是因为美国的文明历史太短了,来不及对城市四周的地理环境进行全面的改造。

须知,大河三角洲上疏松肥沃的土壤虽然非常适合农业生产,而河流交汇、江海联运的地理位置,更是天然的交通枢纽。但与此同时,居住在三角洲上的人们,也必须承受洪涝频发、海潮来犯的灾难。

想要把三角洲变成旱涝保收的金饭碗,人类就得一点点地挖掘运河、排干沼泽、修筑堤坝、规划水库,花费无数的时间和精力,流下难以计数的血汗,才能改造自然,变害为利,真正利用好三角洲的沃土。

比如中国最富裕的江南之地,如果从良渚文明的时代算起,当地先民前后可是花了三四千年时间,才把荒凉的长江三角洲改造成了后来那种富庶繁华的模样……同理,荷兰人开发莱茵河三角洲,孟加拉人开发恒河三角洲、越南人开发湄公河三角洲,也都花了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用了N代人的努力。

相比之下,美国人在密西西比河三角洲的开发,实在是太晚了,需要补的课也太多了。

这并不是现代化工业技术能够快速弥补的,只能耐心地花费时间耕耘土地、修理地球。

雪上加霜的是,北美大陆的气候和降水量,从来都跟更年期妇女的脾气一样阴晴不定,一旦老天爷发了疯,无论是夏季暴雨还是飓风登陆,半个密西西比河三角洲的土地,就都会泡在水里洗澡……

眼看着三角洲的开发如此艰难,而北方的大平原则容易耕耘得多,迄今依旧人口压力不大的美国,就更懒得对密西西比河三角洲大动干戈了——等到哪天美国人口密度赶上印度的时候再说吧。

是以,跟其它大河相比,密西西比河口的三角洲,更多地保持了人类到来之前的各种自然风貌。

就这样,在红月高悬的夜幕下,秋山惠的绿皮房车驶过广袤的沼泽和森林,最终迎着东升的朝阳,缓缓驶入了位于加勒比海北岸,密西西比河口与庞恰特雷恩湖之间的新奥尔良。

不得不说,新奥尔良城的名声虽大,但真正进入其中,却总给人一种“不过如此”的失落感。

——这座城市的外围街区,同样跟铁锈带的底特律和密尔沃基一样,呈现出一副破败的工业城市的面貌,到处都是废弃的工厂和灰扑扑的公寓楼,杂草丛生的绿化带,疯长的树丛,还有萧瑟破败的街景。

此外,跟底特律的市民成分类似,从新奥尔良街头望去,整座城市的人口也明显是黑人居多,占到了绝大多数,别说亚裔面孔寥寥无几,就连白人在这儿都是少数,乍一看很容易让人误以为这是在非洲。

但在进入新奥尔良最核心的老城区,也是旅游景点最集中的【法国区】之后,画风却猛然一变,仿佛一下子变得色彩鲜亮、热闹繁华起来:那些法国殖民者遗留下来的精致老房子,看上去颇有一种浪漫的情调。路边随处可见露天的咖啡座,还有各式各样的街头艺人,把欢快热烈的音乐送到每一个造访者耳中。

一辆辆装饰华丽的复古马车,从圣路易斯大教堂出发,载着好奇的游客招摇过市。

而街上叮当作响的有轨电车,更是增添了几分属于十九世纪的古典风情。

不过,尽管新奥尔良法国区的街景十分有趣,但对于开着车的秋山惠一行人来说,却很折磨屁股。

因为,这座城市的基建水平实在是……呃,让人不敢恭维,总体来说就是太老旧了。

除了进入新奥尔良的高速公路,保养得勉强还算可以之外,整个城市没有一条路是平整的。

就连那种六车道的宽敞大路,也时不时突然冒出一个坑或路面隆起之类。至于普通的双车道小路,那都已经不能叫公路了,只能叫做“互相连接起来的各种大坑和小坑”,颠簸得让人怀疑人生。

但若是仔细打量街道两旁生长了一百多年,树枝都能在中间连接起来的榕树和梧桐,看着阳光透过枝叶的缝隙,洒落在坑坑洼洼的古老街道上,并且街道两侧都是鳞次栉比、历史悠久的法式老房子……

那么,一种在其它美国城市很难寻觅的历史沧桑感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就会油然而生。

怎么说呢,如果不是新奥尔良城内出没的大半都是黑人,或许真有一种徜徉于巴黎街头的错觉。

呃,不对,现在的正版巴黎,也同样是满眼的黑人和黑白混血儿,都快变成黑人城市了。

由此可见,这个世界上曾经的法兰西文化区,都是要么已经黑化,要么正在黑化的过程中。

或许,法兰西文明终究会演变成一个黑人文明?

PS:今天看了一部二战电视剧,里面有个超级倒霉的排长,在战壕里被炮弹震昏,等到冲锋的时候还没醒,于是战斗结束时发现他还在后面昏着,并且没怎么受伤,被宪兵认定是装昏怕死,要枪毙。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