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神武八年(公元1673年)三月,明军从荷兰人手中接管了巴达维亚和万丹,并驻防了重兵加以稳固。
爪哇岛的战争也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已经从小规模的袭击,逐渐升格为全面战争。
此时,摆在新任总督李春生面前的,就是在这场爪哇内战中,采取何种策略,以取得利益的最大化。
杨宁已经调任爪哇岛驻军司令,面对李春生的征询,他把目光投向副手罗族英,笑着问道:“土著的情况,你了解更深,说说你的看法。
罗族英在婆罗洲的征战中,已经完全成长起来,不仅是年岁,还有心理和经验。
沉吟了一下,他开口说道:“马打蓝的军队数量不足,且必须靠地方领主提供主力。”
“叛军士气旺盛,之前还从荷兰人手中购买了不少火器,又有地方同盟派来的骑兵。”
“在会战中,追求自保的领主不会太出力,形势不利倒是可能先行逃跑。”
杨宁微笑颌首,不掩赞赏,说道:“一旦会战失败,叛军便可能长驱直入,马打蓝难以抵挡。”
强弱形势发生变化,马打蓝苏丹国的那些土邦王公便会倒戈,形成有利于叛军的滚雪球效应。
而马打蓝苏丹为了削弱地方势力,之前就下令将许多地方城镇的外墙与工事拆毁。
李春生思索着,缓缓说道:“这么说来,马打蓝军队战败的可能性很大。此时向我们求援,只是预防万一的准备。”
他露出了意味深长的笑容,说道:“战败了才好啊,再求援的时候,就不会是现在的条件了。”
“让这些土著先打个你死我活,我军再出动,可收渔人之利。”
杨宁表示赞同,说道:“提前做好准备,特别是船只,能够迅速调动兵力。”
“泗水是港口,更方便我军登陆作战。”罗族英补充道:“如果马打蓝战败,叛军长驱直入,正能攻袭重创。”
叛军攻城掠地的同时,兵力也分散。
明军便能出动数支部队,分头包围那些已落入叛军之手的北爪哇城镇。
如此一来,不仅能将敌人切割开来,还能配合南方内陆的马打蓝军队,形成大战略层次的整体包围。
“马都拉岛是叛军的主要支持,必须予以切断。”
杨宁看着地图,微眯了下眼睛,“没有了兵源,武器弹药也难以自己制造,叛军不足为虑。”
李春生哈哈笑道:“有杨将军和罗将军指挥,本督就不多费心了。”
停顿了一下,他又补充道:“作战时可多抓俘虏,现在奴工可是很值钱,各地都有迫切需求。”
要统治爪哇岛,就必须减少岛上的土著人口,特别是青壮年。
李春生不知道万岁为何如此痛恨爪哇土著,篾称其为“猴子”,更有着几乎要灭绝的狠辣。
当然,他说的也是事实。各海外占领地都在开发经营,缺劳力是最大的困难。
而奴工,性价比最高。除了吃喝,创造的几乎全是价值,能为各地的建设添砖加瓦。
何况,现在又有了澳洲这个大户,对人口的旺盛需求,运多少人过去,好象也难以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