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秦唐之好》 60-70(第1/19页)
第061章 第 61 章
眼前的冬薯和四季薯显然是刚从地里被刨出来的,一个个看起来都灰扑扑的。嬴政却毫不嫌弃地拿起面前的一枚四季薯,放在眼前仔细端详着。
“王上……”嬴政身边近身伺候之人,看嬴政做着这极不符合他身份之事,总觉得他是被李令月给“带坏”了。毕竟,出身高贵却这般“接地气儿”的人,他们也就见过李令月这么一个。
他们心中这么想着,面上却不敢表现出来。
李令月眼见着嬴政对红薯东瞅瞅,西看看,一副颇为好奇的模样,上前道:“陛下不如亲自来选几个红薯吧,我命人拿下去烤一烤,咱们午食就吃这个了。”
想起烤红薯那香甜软糯的口感,李令月便不由吸溜了一声。
虽说在她的不懈努力之下,如今红薯在大唐境内早已广泛种植,不算什么金贵的作物了,但秦国缺啊!自她来到这战国时代之后,已经一年没吃过烤红薯了!
李令月是个随遇而安的人,在没有条件的时候,有些东西她压根儿就不会去想。
但现在,她既然有条件丰富自己的菜色了,还不许她捣鼓一番吗?
嬴政看着她面上丰富的表情,感到很有意思。他按照李令月所言,选了几个看起来个大而饱满的红薯,交予身边的近侍,而后走到了李令月的身边。
“这红薯……当真那么美味?”
李令月肯定地点了点头:“廉价而又美味。不仅可以拿来烤着吃,还可以制成红薯饼,红薯饭,红薯条。当然,最重要的是,红薯产量极高,便是普通黔首也能吃得起。红薯藤亦可拿来入药或是制菜。”
她眼神放空,似是陷入了回忆中:“在我年幼之时,有几处地方闹起了灾荒,那场灾荒持续了很久。朝廷虽就近调了赈灾粮食,却仍然如同杯水车薪。后来,还是靠着红薯,才勉强让那几处地方从灾荒中走了出来。”
嬴政闻言,对这红薯添了几分重视。他就着身边近侍递过来的铜盆净了手,而后问道:“这红薯在我秦国境内都能种植吗?”
“要看土质。”亲自栽培过红薯的李令月对此很有些心得:“这红薯适合栽种在半沙半土的土壤中,施以适量的肥料……”
嬴政一面听着她的话,一面在心中盘算着即刻便命人去勘测秦国境内究竟有多少土地适合种植红薯。
秦国如今总的来说还是人少地多,即便如李令月所言,这红薯不能连种,需要轮种,他们也不愁没地可以轮换。
对于嬴政而言,掌握这种高产作物,在接下来的“灭国战”中便掌握了更多的主动权。
年年都有自然灾害发生,不是发生在这国便是那国。
若是发生在秦国,强大的粮食储备可让秦国安稳度过这些灾害,若是发生在他国,秦国便可以粮食来牵制那些国家。
李令月曾详细为嬴政阐述过,该如何以经济的形式来牵制他国。嬴政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一向很强,自然很快便能从这方面来考虑问题了。
当然,嬴政也明白,想要做到这一点,秦国必定要有强大的粮食储备量,让其余国家逐渐依赖于从秦国进口粮食,目前秦国的粮食储备粮还远远做不到这一点。
嬴政心头一片火热。
看样子,他得想法子尽快扩大秦国的粮食生产量了。与之相比,一些不那么重要的产业,可以渐渐移交给山东六国。
比方说,手纸与宣纸。
印刷术还需要掌握在秦国的手中,以确保秦国对“纸质出版物”的话语权,但手纸与宣纸这类日常生活用品的生产线,却可以移交给六国。
正好秦国已经因为手纸与宣纸等物,从六国国君和贵族身上狠狠捞了不止一笔了。这羊毛再继续薅下去,只怕六国国君和勋贵就要顶不住了。
在这时候,秦王若是肯将造纸厂搬到山东六国去,减少六国国君和贵族的用纸成本,他们定然是乐意的。
届时,六国出了场地,出了人,秦国赚了钱,赚了名声,还能为六国黔首提供工作岗位,以此来归拢六国之地的民心。而秦国的黔首们也不必再为来自六国的订单而赶工,自然能腾出手来种植小麦、红薯等作物。
考虑到这次,蒙恬与李信从大月氏、匈奴等部带了不少牛羊回来,这些牛羊也需要人来养……
未来的规划,在嬴政心中渐渐成型。
李令月一看到嬴政这副心不在焉的样子,就知道他的思维肯定已经发散到秦国粮满仓之后,他该如何利用粮食的优势来攻略六国了。
嬴政虽放弃了直接对六国之地动兵,但他骨子里还是那个想要吞并天下的秦王,有任何可以削弱六国,壮大己身的机会,他都不会错过。
她也没有去干涉嬴政的思路,只等着嬴政从思绪中回过神来,才对他道:“除了红薯之外,我还在试验田中种下了土豆、玉米。此二物都极为高产,只是,我手中这些东西数量不多,只够留个种。想要让这些作物在秦国境内扩散开来,还需要陛下花些功夫。”
这两样东西都是李令月从系统中兑换出来的,老贵了。
不过,一想到嬴政的各项举措源源不断地为她带来的积分进账,李令月便觉得,贵就贵一些吧。
她家阿政这么能耐,很快就能帮她把用掉的积分再赚回来。为了更大的利益,前期的投资是必不可少的。
嬴政在听了李令月的话之后,果然愈发高兴。他觉得,遇到李令月,对他而言,当真是一件幸事。
“令月,可否为我详细讲讲这土豆与玉米是如何高产,此二物有什么习性,能否在我秦国境内广泛种植?”
“自然。”李令月说着,整理了一下思路,将信息尽数告知嬴政……她只负责将这些资源交给嬴政,至于如何调配这些资源,就看嬴政的意思了。
嬴政在了解完新作物之后,又与李令月谈起了他在六国建厂的规划。
李令月一听他准备在六国之地建厂了,顿时颇为高兴,因为这意味着,她又有一批积分即将进账了。
嬴政在看到她面上的笑容时,嘴角的弧度也悄然上扬了几分。
“怎么看起来,你竟比寡人还要高兴?”
“陛下的野望即将随着咱们秦国的纸张一起遍布六国了,我自然替陛下高兴啊。”
嬴政扣住了身侧李令月的手,与她十指交握。
她这般处处为他打算,他又怎能不动容?
“与他国进行……”嬴政想了想李令月平时的用词,开口道:“贸易往来之事,并不是寡人的强项。寡人虽将此事定下,但一些细节还需令月你来帮寡人参详……”
“好说,陛下有什么拿捏不准之处,只管来问我就是。不过,陛下既准备在六国开造纸厂了,这兜售的人,也该一并寻摸起来了。”
李令月手底下倒是有这方面的能人,可她不打算把自己手底下的人推荐给嬴政。
与六国的交易是一项长期活动,等到一切真正踏上正轨的时候,只怕就是他们离开的时候了。
她若派人去协助嬴政,到时候嬴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秦唐之好》 60-70(第2/19页)
政又要重新找人,既如此,还不如她的人一开始就别插手,只让嬴政的人来呢。
李令月对嬴政道:“这造纸厂中所售之纸,以及给与六国黔首的工钱最好统一定价,以显示陛下对六国一视同仁。若是六国国君购买的量大,可以给予他们一定的优惠。”
在这个过程中,宣纸与手纸也会逐渐从奢侈品,变为日用品,尤其是手纸。
别看嬴政与李令月现在就开始讨论此事,考虑到六国的办事效率,即便嬴政立马派出人手去与六国国君商议此事,起码也得花几个月甚至更长时间,才能真正把造纸厂建成。
等到六国之地的造纸厂中产出之纸真正在市面上流通,则需要更长时间。
也就是说,纸张在一定时间内,仍将享受“奢侈品”的待遇。
王离与蒙毅缀在嬴政与李令月的身后护卫他们的安全,因距离离得颇近,王离的耳朵又十分好使,不免将二人的对话听了一些进去。
“蒙毅,你听得懂王上与王后在说些什么吗?”
蒙毅摇了摇头,他虽听明白了秦王准备在六国之地开办工厂,但其中的用意,他仍是一知半解的,不过——
“王上与王后的意图不是你我可以揣摩的。”蒙毅一板一眼地道。
王离撇了撇嘴:“你真无趣,你哥可比你有意思多了!”
至少王离在与蒙恬聊天的时候,不会把天给聊死。而蒙毅……他现在有种话题终结者的意味了。
蒙毅眨了眨眼,对于王离的吐槽充耳不闻,他继续在嬴政与李令月周遭保持戒备的姿态。
王离看着前方两个挨得极近的身影,开口道:“王上与王后之间,似乎总有聊不完的话题。”
王离也承认,王后的确十分有才干。只是,王上既然这般看重王后,时不时便要向王后问策,为何不让王后直接搬去咸阳宫呢?
且如今,王上虽让他们这些身边亲近之人唤李令月为王后,到底没有举行过大礼,这王后之位便显得有些名不正言不顺的。
王离不好直接开口向嬴政询问,他与嬴政的君臣关系远没到可以随意闲聊的份儿上。他就是有再多的疑惑,也只能埋在心底。
李令月还不知道,她与嬴政之间的关系,引来了嬴政身边近臣的诸多揣测,不过,即使她知道了,她也不会放在心上。
第062章 第 62 章
“六国之地人手比秦国充沛,陛下若是在六国之地建立造纸厂,可依照纸张的质量,将所造之纸分为几等。那上好的纸张,价格自然该比中等与下等纸张贵,却又比六国国君直接从陛下这里购买的纸张便宜。如此一来,既不耽误陛下继续从六国国君和贵族身上赚钱,又可满足他们高人一等的心理”
“中等纸与下等纸价格相对便宜,假以时日,便是六国境内的普通黔首,也能用得起我秦国的纸张。届时,六国黔首们自然要念陛下的好。”
“对了,陛下还可时不时推行少量‘秦王同款优质纸’,限量发行。六国那些对陛下颇为推崇之人,或是想要向陛下示好之人,自会争相购买这限量纸张。”
李令月向嬴政传授着自己兜售物品的心得。
嬴政一面听着,一面也不得不佩服李令月赚钱的本事。只是卖个纸而已,就被她玩出那么多花样来。
但他不得不承认,李令月的这种法子极为实用。
大家都用一样的东西,如何能体现出某些人尊贵的身份来?
如今秦国将纸张分为好几等,明面上价格是降下去了,可因此而受惠的却是中低层人士。
至于高层人士,他们为了显示自己与众不同,自然还是愿意花更高的价钱来购买上好的纸张,甚至是限量版纸张。
商议完在六国之地开办造纸厂的事,嬴政又开始与李令月谈论印刷术之事。
“六国国君虽糊涂,他们手底下却有一些聪明人,已然意识到了印刷术的重要性。”
随着纸张在六国之地扩散开来,印刷术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在用过了便利轻薄的纸张之后,没人愿意再拉着数车竹简到处跑。
这时,由秦国出品的各大纸质书籍迅速在六国之中占据了高地。不过,因纸张和书籍目前都是稀罕物件儿,有价无市,这些刊印成册的纸质书籍目前倒是还没有流入市场之中。
这些纸质书籍都被摆放在六国王室的藏书馆中。只有六国王室,与王室关系匪浅的高官勋贵,以及受到这些人赏识的士人,能够出入藏书馆,借阅这些书籍。
寻常人别说是借阅了,连看都看不到一眼。
秦国在刊印这些纸质书籍的过程中,暂时没有夹带私货。但秦国官员们在刊印这些书籍的时候,用的都是秦语。
好一些的,会用秦国与目的地国双语来印刷,有些书籍,则只用秦语来印刷。
虽说现在这种情况还不明显,但一些敏锐的六国人仍然对这种现象产生了担忧之感。
他们担心,长此以往,各国的书籍中将仅有秦语流通,而原六国文字会渐渐消失。
李令月听嬴政这么说,便知是发生过一些事故了。
她拉着嬴政的手晃了晃:“别吊我胃口,快与我说说,可是六国国君派人来盗窃印刷术了?”
嬴政不屑地发出一声冷哼:“他们有那个眼界吗?”
如今山东六国在位的国君,楚王启是自己人,韩王然、赵王偃、燕王喜和齐王建一个比一个糊涂蛋,魏王增倒是比他们稍微清醒些,却是个胆小怕事的,不敢轻易招惹秦国。
这样的人,便是给他们几个胆子,他们都不敢得罪秦国。
“那究竟是谁?你这样说,肯定是六国之人无疑。既然不是六国国君派来的人,便只能是六国民间的有识之士了。”李令月道。
“说来,此人与令月你还有几分瓜葛。”嬴政道。
李令月仔细回想了一下自己近日接触过的人,没有任何头绪。
自打驻扎在长安之后,与她接触的不是咸阳宫的人,就是嬴政的心腹爱将,总不可能是这些人背叛了嬴政吧?若真有自己人在背后捅嬴政刀子,只怕嬴政面上的表情也不会这么放松了。
李令月又将回忆的范围扩大到自己率军来到战国时代之后,在来秦国的路上,她曾接触过的那些人……
她挠了挠自己的脸:“莫非是廉颇?还是韩非?总不可能是小张良吧!”
廉颇在离开邯郸前往大梁之时,便已对如今这位赵王心灰意冷。如今廉颇在秦国颇得秦王赏识,奉命跟着李斯,为变法开道,他不太可能会背叛秦王。
那么,是韩非?可韩非不是跟在李斯身边操持变法之事吗?
变法之事这般繁杂,若李斯还不能榨干韩非的精力,以至于韩非有余力想东想西,那李斯也太没用了吧?
“是张良。那孩子不愧是日后的‘汉初三杰’,年龄虽小,却多智近妖。多少成人都看不透的事,却让他一介孩童给看了出来。”
在听到这个答案之后,李令月有种意料之外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秦唐之好》 60-70(第3/19页)
,又在情理之中的感觉。
“小张良做了什么?”她一面说着这话,一面祈祷着张良别当真做出什么触及嬴政底线的事。
否则,即使他再怎么聪慧,恐怕也要半道夭折了。
嬴政对于聪明人向来都是十分欣赏的,只是,他对不能为他所用的聪明人,绝不会手下留情。
“在发现由秦国印刷成册的书籍都以秦语写就之后,张良写了一封信,向韩王然阐明弊端。”
李令月听到这里,不由放下了悬着的心:“韩王不可能听他一介稚子的话,他怕是要失望了。”
若张良仅仅只是去信提醒韩王,没有做多余的事,那么一切尚在嬴政的忍耐范围之中。
“不错,韩王然说,寡人对韩王室格外厚爱,才能让韩王室以相对低廉的价格获得纸张与纸质书籍。他让张良莫要多想,只管在咸阳好生襄助韩非,服侍寡人。”
光是听一听嬴政的转述,李令月都能想到小张良会有多郁闷。
他如今在咸阳没什么人脉,好不容易才将这消息传出去,偏那韩王还醉生梦死,错把豺狼当恩人。跟错主公,便是这般下场,但愿小张良能早点想明白。
“小张良定然大受打击吧?不过,他小小一个人,居然能顺利将消息送到韩地,只怕少不了阿政你的‘帮助’。”
张良虽聪慧,不过仅凭他如今那点手段,放到嬴政面前是当真不够看。
嬴政颔首道:“韩国上下如今值得寡人看重的,唯有韩非与张良。”
他显然也知道,目前这俩人仍然心向韩国。但这俩人无疑都是良才美玉,为了得到这俩人,他不介意费些心思。
其中,让韩非与张良对韩王室死心,便是重要的一环。
“说来,寡人虽知张良是未来的‘汉初三杰’,但因他年岁尚小,寡人并未对他有过多关注。此次,他当真是给了寡人一个‘惊喜’啊。”
嬴政感叹道:“他小小年纪就这般聪慧,非但让寡人愈发想要将他收入麾下,寡人更是对汉初另外二杰生出了好奇之心。”
李令月闻弦歌而知雅意:“那兵仙韩信如今尚未出生呢。我将与他有关的消息写给陛下,陛下到时候派人去他的家乡留意着就是。至于那萧何,只比陛下小两岁,如今尚在楚地。楚地既已落入了陛下的掌控之中,陛下正好可命人将那萧何带到咸阳来。”
“萧何十分擅长稳定后方,整顿秩序。我虽不知他如今学识如何,但想来,他这等人物即便是年少之时,也会有不俗的表现。这萧何是沛县之人,与汉高祖正是同乡。”
说到这里,李令月也不介意把话一口气说全乎:“既然陛下都准备派人去寻萧何了,不妨把汉高祖一并带来咸阳吧。汉高祖刘邦——如今应该被人唤作刘季,只比陛下小三岁,也是楚地沛县之人。”
“汉高祖,刘邦……”
嬴政曾听李令月提过不止一次,在她的世界中,大秦二世而亡后,在秦的尸骸上建立起来的王朝,正是大汉王朝。但当他从李令月的口中听到汉高祖这三个字时,感观仍然十分复杂。
当嬴政一手缔造的偌大王朝,随着他的驾崩而訇然坍塌的时候,汉高祖却起兵加入了秦末战乱之中,并成为了最终的胜者。刘邦的王朝,延续四百余年,影响深远。据李令月所说,后世许多人仍以“汉人”自居……
“是的,刘季出身不显,如今只怕还是个游手好闲的少年郎。你若要寻他,可得命手底下的人仔细着些,莫要寻错了人。”李令月认真地叮嘱嬴政。
嬴政闻言,不解地蹙起了眉:“既然他这般懒散,他是如何当上汉高祖的?”
在嬴政心中,优秀的王者都该勤政而自律。不学无术者,如何能治理好一个国家?
“兴许是因为,刘邦拥有敏锐的政治天赋,以及独特的人格魅力吧。他给人的感觉不怎么靠谱,他却能将秦末汉初的许多能人都汇聚到他的身边,为他出力。”李令月道:“乱世之中,他可为一方枭雄,至于治世之中要如何用他,就端看陛下的意思了。”
嬴政又向李令月询问了一些与刘邦有关的问题,以及秦末汉初的局势,最后,他状似不经意地道:“我记得你说过,率先带领军队进入关中,让我大秦灭亡的是刘邦,但真正将我秦军主力击溃的,却是项羽。既然这刘邦的出身已明了,那么,项羽呢?”
他可没有忘记,项羽在率兵进入咸阳之后,屠戮咸阳城,火烧咸阳宫,盗窃秦始皇陵地面陵墓①。
当时李令月以“西楚霸王未曾出生”岔开了话题,但嬴政显然不可能忘记这个名字。
“西楚霸王项羽是楚国大将项燕之孙,为人勇猛好斗,却不善文治,也不善用人。他与王翦将军那样稳扎稳打的老将不同,与韩信那样用兵如神的将领也不同。项羽之猛,在于他能率领部下硬生生杀出一条血路来。”
李令月道:“陛下若是不介意另一个项羽做过的那些事儿,待项燕的孙子出生之后,陛下可将他召到跟前来为你效力。”
“再看看吧……”嬴政神色莫测地道:“寡人接到书信,如今项燕对楚王启十分不服。”
楚王启是嬴政推上去的楚王,项燕对楚王启不服,也就等于他对嬴政不服。
此人颇有几分烈性,便是嬴政,也没有收服他的把握。日后,项家会是个什么结局,嬴政也说不准。
不过,嬴政可以肯定的是,若项家定要与他作对,他定不会手下留情!
因刚才的话题有些沉重,嬴政与李令月面上的神色都不复惬意轻松。
就在这时,李令月拉了拉嬴政的袖子:“我们到肥皂生产厂了,你方才不是还说没有用过肥皂嘛,现在,你可以亲自去试用一下,看看我究竟有没有骗你。”
第063章 第 63 章
嬴政看着底下的人捧到他跟前的肥皂,面色虽未有什么变化,但李令月却从嬴政的目光中看出了几分征询之意。
这肥皂,他不曾见过,实在不会用啊。
李令月在收到嬴政发来的信号之后,眉眼含笑地上前,然后……在他惊讶的目光中,往他手上抹了一层灰。
“令月!”
李令月的耳边传来了嬴政低沉的声音,她怕当真把人给惹毛了,赶忙安抚道:“我可不是故意作弄你的,我这是为了让你更好地看到肥皂的功效啊。”
嬴政不说话,只用他那双幽深的眸子盯着李令月,把李令月看到有些心虚。
李令月摸了摸自己的鼻子,看向了嬴政身后的王离:“可否劳烦王小将军去为阿政打一盆水来?”
别以为她没听到王离刚才在他们背后的嘀咕声。
嬴政方才还在与李令月置气呢,如今,在听到李令月这般客气地跟王离说话之后,看向王离的目光顿时便有些不善:“你是我秦国王后,你有什么事,直接吩咐他便是。”
令月对他尚未这般客气过,王离何德何能!
在嬴政充满压迫力的目光下,王离赶忙一溜烟下去为嬴政打水去了。
他一边小跑着,一边想,他似乎没得罪过王后吧?王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秦唐之好》 60-70(第4/19页)
后到底是不是故意在整他啊!
求生欲爆表的王离动作十分迅速,不多时,他便打来了一盆水,并将那盆水递到了嬴政的跟前。
“你先将手浸湿,而后再抹上肥皂……”
在李令月的指导下,嬴政很快便用肥皂洗完了手。
晶莹的水珠顺着他骨节分明的手掌流下,他将洗干净的手放到跟前端详了一阵子,不得不承认,用这肥皂洗完手,的确比平时干净得多。
“肥皂不仅可拿来洗手,还可拿来洗衣服……阿政,你突然离我那么远做什么?我又不会为了让你看到效果,故意弄脏你的衣服!”
对于李令月的话,嬴政表示,听听就好了。他刚吃过亏,短时间内,绝不愿意再上第二次当。
私底下如何姑且不说,在人前,他定要保持住他身为秦王的形象。
“我说的是真的,你怎么就是不信呢!就你那身黑衣服,我就算往你身上抹灰,也看不出来呀!”
嬴政身边的近侍都低下了头,装作什么都没有听到的样子。
嗯,他们没有听到王后说要往王上身上抹灰,也没有看到王后刚才“偷袭”王上的经过,更没有看到王上失态的样子……
嬴政额角青筋直跳,他觉得,自己在人前之时,情绪已经很久没有波动这么大了。
他以手摁着自己的额头,才终于将那些情绪给压了下去。
虽然事实证明,肥皂的确有效,但嬴政这次的肥皂制造厂之行,体验还蛮糟糕的。
来时,嬴政与李令月挨得极近,离开之时,也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他与李令月保持着相当的距离。
跟在他们身后的人都在猜测,他们俩人是不是闹脾气了。
这种情形相当罕见。嬴政不是什么好脾气的人,但他与李令月相处的时候,向来耐心十足。
眼下,嬴政板着张脸,黑瞳中带着几分阴翳之色。
他虽然什么都没说,但周围侍奉的人就是能够察觉到他的不开心。
他们跟在嬴政身后,一举一动不由愈发小心了,生怕自己一个不慎触怒了嬴政。
在这等情况下,也唯有李令月敢主动凑到嬴政身旁。
“阿政,你还在生我的气吗?”李令月扯了扯他的衣袖:“你要实在生气,我就站在这里让你弄回来好了。”反正她又没有什么形象包袱。
“没有生气。”嬴政面色虽未和缓,到底配合着李令月放慢了步伐。
“还说没有,我怎么不知道,原来你也是会口是心非的?”李令月双眼一亮,伺机拦在了嬴政跟前:“你要是想证明你当真不生气了,那便笑一个给我看看。”
嬴政见李令月满脸期待的样子,回转过头,紧绷的神色再也维持不住了。
李令月见状,悄然在心中比了个“V”字。
阿政果然吃软不吃硬,形象包袱又重。每回只要她一记记直球打下去,保管他招架不来。
王离看到这一幕,对身边的蒙毅感慨道:“还是王后有办法。三言两语就将心情不悦的王上给哄好了。咱们可要好生与王后打好关系,这样一来,日后王上再对咱们动怒,咱们就可以去找王后求情了。”
蒙毅有些无语地看着他。这人也是,才受完罚,难不成就忘记自己因何而受罚了吗?
他们这些做臣子的若是想不惹王上生气,最好与王后保持足够的距离。
蒙毅虽这样想着,却没有将这些话直接说出口。他向来性子内敛,与他脾气爽直,喜欢有话直说的兄长蒙恬极为不同。
许是从事文职工作的缘故,蒙毅比王离和蒙恬这类武将多了一分细心与谨慎。
这时,走在前方的嬴政忽然停下了步伐。王离、蒙毅等人也跟着刹住了脚步。
而后,他们被面前的一幕震撼到了:“这是……”
只见眼前,一条青灰色的平整路面,向远处延伸而去。这条路十分宽敞,足可容纳嬴政的六驾马车从上面通行。
嬴政看向了身旁的李令月,静静地等待着她给自己一个答案。
李令月侧过头,朝着嬴政粲然一笑:“这是天然沥青路。年前我不是说过,我准备给你个惊喜嘛,这便是了。”
说着,她松开了与嬴政交握的手,神色自如地走到那条平整的道路上跳了跳,而后感慨道:“还是这种路面走着令人舒坦些。”
那条看似脆弱的路并没有因为李令月一番肆意的举动而变形。
“你不是说过,坐马车来我这里的时候,路上颠簸得很吗?若是能够在你的行宫与长安乡之间修上这么一条路,你的马车在路面上行驶的时候,震感便会小很多。怎么样,这份礼物,你喜欢吗?”
嬴政闻言,面上露出了动容之色。他未曾料到,他不过是随口与李令月说的一句话,竟被对方记在了心中。
面对神色诚挚的李令月,他自然说不出不喜欢的话。
“可否为我介绍一下这条路,它能承载多少力道,你是如何将这条路铺得这般平整的?”
李令月点了点头:“这是自然。”
她早知嬴政会问到这个,因此早有准备。
在大约三四百年前,巴比伦的空中花园建成之时,第一条沥青路面也应运而生。这种路面的原材料是用天然沥青、芦苇和瓦混合的①,可惜这种技术在不久之后便失传了。
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沥青湖名曰彼奇湖,湖内储存着巨量的天然沥青。
秦国境内虽没有天然沥青湖,但巴蜀之地却有天然沥青矿②。
既然知道该用哪些原材料,又知道天然沥青矿的分布,李令月在与嬴政打了声招呼字后,便派手下的人前往巴蜀之地,去寻找天然沥青矿,而后将天然沥青给运回来。
这个过程,说起来简单,实则花了李令月不少功夫。
待李令月手底下的人将天然沥青运回来,研究该如何用天然沥青来合成铺路的材料,又花了不少功夫。
天然沥青路在当下是一种十分先进的路面,但其缺点也不可忽视。
夏季天气炎热之时,强度便会下降,路面也容易出现发软泛油的情况。冬日里天气寒冷之时,材料会变脆,路面可能开裂③。
若是能加入一些辅助材料,将天然沥青路变为沥青混凝土路面,就能扬长避短。
不过,李令月对于该如何修路并不清楚,她最多只能从系统中购买一份修筑方案,然后让手底下的工匠们进行反复试验。
李令月手底下的工匠:主将啊,你还记得我们是专职制造火器的匠人吗?求放过啊!
目前李令月命人修筑的这条路面,是用天然沥青铺就的。
若想对铺路材料进行改良,增加材料的稳定性,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既然有了沥青路,再修筑一条水泥路与沥青路搭配着来,也挺好。沥青路为柔性路面,水泥路为刚性路面,按照李令月的想法,就该在不同的地方根据需要,用不同材质来铺筑路面。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秦唐之好》 60-70(第5/19页)
可惜,当李令月拿到水泥的制作配方之后,立刻放弃了让手底下的人制作水泥。无他,烧制水泥时,温度需要达到一千多度,且要保持一段时间,才能得到合格的水泥熟料④。
后世还可以通过机器来达到这种温度,在大唐,乃至生产力更为底下的大秦,想要达到这种温度,实在是太难了。
算了,有沥青路用用也不错了,李令月安慰自己。
不管怎么说,既然巴比伦王国在公元前六世纪就能铺筑天然沥青路,他们好生研究一下天然沥青路的改良方案,总能够得到比巴比伦那条沥青路性能更好的路面。
“至于它能承载多少力道,我就不知道了。毕竟我也没在这条路上运过什么重物。”李令月收回思绪,对嬴政道:“这条路的承载上限,怕是还得由你来告诉我。”
嬴政虽听不大懂这条路是如何铺就而成的,但只听李令月诉说着这件事的经过,他都觉得颇为不容易。
他在亲自踏上这条天然沥青路走了一圈之后,对李令月道:“辛苦你了,令月。”
作为一名有着长远目光的领导者,嬴政比任何人都清楚,稳定便捷的道路,对一个国家来说意味着什么。
若是他能在全国主要交通枢纽处修筑这样的路面,大秦的邮驿⑤传输将变得更为便捷,日后秦军需要出征之时,不仅路更好走,补给线也能缩短许多。
李令月潇洒一笑:“咱俩谁跟谁?说这多见外啊。你在得到这项技术之后,若是尽快让这样的道路遍布秦国,也算是没有白费我花的这些功夫。”
修路固然要花不少钱,可修完路之后,带来的好处不胜枚举。
李令月比嬴政还盼着沥青路能够早些日子修出来,好造福秦地的黔首。
第064章 第 64 章
嬴政当即便命人去将那些为秦国效力的墨家子弟唤来,让他们好生跟着李令月手底下的人学习如何铺筑沥青路。
在得知这沥青路的重要原材料——天然沥青,是出自巴蜀之地的天然沥青矿后,嬴政又大笔一挥,将天然沥青矿纳入了秦国官方的管辖之中。
秦国官员们本以为,秦王去长安是度假去了,他们万万没有想到,自家王上在去了长安之后,他们的工作量竟成倍增长。
尤其是墨家子弟,被李令月带领手下工匠们拿出的一样样新技术,砸得晕头转向。
能够认识到新事物,学到新知识,墨家之人自然高兴。
可这事物出现的频率也太高了吧?
入秦墨家子弟拢共才多少人啊,他们便是连轴转,也没法满足秦王的需求啊!
秦国这一代的墨家钜子当即便决定给身处齐、楚之地的其余两位同行各写一封信,劝他们带着手底下的子弟一起入秦为秦王做牛马……不是,入秦来将墨家发扬光大。
虽说当初墨家是因内部理念不合,才一分为三,有了秦墨、齐墨和楚墨。
但现在,入秦墨家钜子在自己手底下的弟子们即将过劳死的时候,他愿意摒弃前嫌,力邀另外两支墨家入秦。
秦王手底下可用之人多一些,也好让他们喘口气,腾出手来培养新弟子,来为他们分担工作,同时将他们的理念传承下去。
当然,这时候的秦国的墨家子弟们还没有想到,这连轴转的生活,对他们来说仅仅只是一个开始。即便是他们将楚墨和齐墨都拉来秦国,也顶多是多了一群陪着他们一起加班的人罢了。
他们预想中可以喘口气的生活,是不存在的。
……
秦王不知出于何种考虑,放着好端端的咸阳宫不住,偏要去长安乡住那寻常的房子。
虽说嬴政已命人尽可能将李令月的大房子给盖得气派一些了,可不到一年的功夫,能盖出什么来?
在秦国朝臣们看来,长安乡的房子,委实配不上嬴政的身份。
可惜嬴政执意如此,秦国朝臣们也只好认命地时常出入长安乡。
大量车马在长安乡往返,一些大臣们坐在轺车上,看着长安核心地带人来人往,商铺林立的景象,不由感叹道:“这长安之地与过去大为不同了。”
谁能料到,在咸阳王城中颇为荒僻的长安乡,仅仅只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便有了这样的景象呢?假以时日,长安的繁华程度,怕是能赶上王城的核心区域了。
“那位大唐太女不愧是后世王储,果然有些本事。”
“这么多人来来往往,一切却井然有序,若是能将长安乡的发展模式借鉴到别处,我咸阳的规模只怕还能扩大不止一番……”
一些脑子活络的大臣们,在见到长安乡的发展进程之后,已经开始筹划着在长安乡买房子、盖房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