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们那一拨人中,刘季俨然就是领头人。
刘季、卢绾、周勃等人在看到萧何之后,好奇地凑了过来。
“你也受到了楚王的传唤吗?”
见萧何点了头,刘季便热络地迎了上去与他攀谈起来。不过片刻功夫,两人便混熟了。
萧何不得不承认,这刘季果然有些过人之处。可不是谁都能像刘季似的,在短短时间内就能令人放下戒心。
至少萧何不觉得自己是这样的人,可偏偏刘季却做到了。
待人齐之后,楚国将领点了点人数,而后对他们道:“出发吧。”
刘季等人出行,乘坐的是时下颇为高级的马车。
刘季坐在车上,对身边的萧何感叹道:“我老刘如今也算是在众乡亲面前风光了一把,我还从来没坐过这么好的马车呢。”
路边不断有认识刘季的人冲着刘季招手,有让刘季赊过账的酒肆老板,有赠予刘季饭食之人,还有与刘季眉来眼去的女子……他们都在让刘季发达之后莫要忘了他们。
刘季笑嘻嘻地冲着他们招了招手:“放心吧,待我去寿春做了大官,我便把你们接过去帮我。人家大官身边都有那么些个心腹,我身边怎么能没个帮手呢?你们说,对吧?”
刘季的态度很乐观,萧何却不知在想什么,有些心不在焉的。
直到马车驶出了沛县,刘季才注意到萧何的反常。
他将手勾在了萧何的肩上,关切地问道:“萧老弟,你这是怎么了,可是身子不舒服?若是身子不舒服,你可要及时说出来。外头的将军既是要接我们去做大官,定不会为难我们。他知道你身子不舒服,会答应为你寻医问药的。”
萧何摇了摇头,对刘季道:“我并未感到不舒服。只是,这方向,似乎不是前往寿春的方向。”
刘季闻言,往外探头探脑地看了一阵,也跟着皱起了眉。
“楚王派人来接我们,这些人不送我们去寿春,准备把我们送到哪里去?”
数日后,萧何与刘季看着近在咫尺的函谷关,终于得到了答案。
“怪哉!”刘季摸摸下巴,深感不可思议:“楚王派人来接我们,结果他手底下的人要把我们送入秦国?”
此时,萧何心中一直悬着的心终于落了地。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秦唐之好》 70-80(第6/15页)
他开口道:“只怕,从一开始,想见我们的人就不是楚王,而是秦王。”
“秦王?”刘季瞪大了眼:“难不成我老刘的名气就这般大,连远在咸阳的秦王都知道了?”
他就算再自恋,也不会这样认为。
萧何叹了口气:“究竟是怎么回事儿,等到了咸阳,就知道了。”
……
当萧何与刘季等人踏入咸阳境内时,嬴政与李令月已从雍城返回咸阳。
李令月听说嬴政要召见刘季与萧何,立马道:“你召见他们的时候,记得叫上我。”
她倒想看看,少年时期的刘邦与萧何究竟是什么样的。若是可以,她还想“欺负”一下他们,说出去,她也是戏弄过刘邦和萧何的人了。
嬴政见李令月双眼放光的样子,心中微微有些不悦。
“那刘季与萧何,就这般让你在意吗?”
“当然在意!假如阿政你某一日突然穿越到你曾大父秦昭襄王年轻之时,难道你不想去看看你曾大父长什么样吗?你不想看看武安君白起年轻之时遇到貌美女子会不会脸红吗?”
这就是名人效应啊!
嬴政仔细想了想。
好吧,他当真会好奇,想着去见识一下。
不过,令月的提议对他来说毫无意义,毕竟,他可没有如同令月一般的机缘,可以穿梭在不同的时空之中。
他正这么想着,就听李令月又道:“若是能去秦昭襄王晚期,还可以去赵都邯郸看一看陛下小时候的样子,真是让人想想就期待呢!也不知陛下小时候脸上有没有婴儿肥呢?”
嬴政:“……”不,这就不必了。
嬴政已经快要忘记在赵国那些年,他究竟是什么样的了。
不过,那时的他,长期生活在充满敌意的环境中,这也让他满身戾气,像只随时准备战斗的小刺猬。
令月若是见了那样的他,定然喜欢不起来。
为了防止李令月继续说出惊人之语,嬴政赶忙道:“寡人召见刘季与萧何之时,会叫上你的。”
……
刘季与萧何在抵达咸阳之后,没多久,便收到了秦王的传召。
秦王派来的使者贴心地为他们准备好了干净的衣裳,让他们在驿馆中沐浴更衣,直至收拾妥当了,才将他们引至咸阳宫门口。
咸阳宫巍峨雄壮,有着高台建筑特有的摄人之感。
刘季那帮子兄弟们平日里往来与市井之间,所见过的最好的建筑也不过是沛县令长的府邸。
他们何曾见过这样壮丽的宫殿?
当他们站在咸阳宫的台阶前时,他们深刻感受到了自己与这些王孙贵胄之间的差距。
起初,刘季与萧何也愣了愣,但他们很快就反应了过来。
刘季对着自己身后一帮仍在愣神的兄弟们提醒道:“走吧,莫要让秦王久等。”
他们沿着台阶拾级而上,不知走了多久,才终于来到了秦王召见他们的宫殿之中。
此时,他们额上都已渗出了些微的汗渍。
这座象征着王权的宫殿之中,身着衮服的秦王高坐于上首,旒珠从他面前垂下,遮住了他的表情。
他的身旁,正坐着一名容貌清丽的女子,此时正好奇地看向了他们。
能够出现在这种场合的,想必就是秦王新娶的王后了吧?
萧何这么想着,与刘季等人一起向嬴政行了礼。
“你们就是刘季与萧何?”
嬴政的目光,准确地锁定在萧何与刘季身上。
他这只是很寻常的一句提问,但他话音低沉,气势迫人,再加上周围的环境带来的压迫感,让萧何与刘季压力倍增。
第075章 第 75 章
饶是心大如刘季,头一次觐见嬴政之时,也有些发挥失常了。
毕竟此时的他还不是日后那个见过了大世面,远远对着秦始皇的车驾感叹“大丈夫当如是”的刘季。几日前,刘季还在与兄弟们在乡间喝酒,与面容姣好的女子眉来眼去呢。
他在沛县之时,连沛县令长都极少能够见到,此时,突然把他反到嬴政面前,他可不就失态了么?
好在刘季脸皮够厚,勉强能够装作什么也没发生的样子。若是换个人站在他这位置上,只怕此刻已经无地自容了吧?
嬴政看着比他小几岁的刘季,心中暗道,这就是汉高祖么?不过如此。
若刘季一直是这个模样,嬴政实在难以想象他是怎么结束秦末乱世,成为另一个大一统王朝的开国之君的。
兴许日后的刘季经过了一定的成长,心性也好,能力手段也罢,都会让人刮目相看。
但在嬴政眼中,此刻的刘季,显然还太过青涩。若非李令月告诉他,这是未来将要取代他大秦统治之人,他怕是连看都不会多看刘季一眼。
嬴政的目光略过刘季,放在了萧何的身上。
萧何虽然也有些紧张,但应对还算得体。嬴政与他交谈了一阵,便安排他去辅佐治栗内史。
在楚汉之争中,萧何为刘邦稳定了后方的后勤线,想来对于治栗内史分内的活计,他应该得心应手。
自从嬴政这个秦王在秦国境内开设各种厂子,将产出之物卖到六国,秦国国库每年的收入就呈几何倍增长。
这对于治栗内史而言,实在是一种甜蜜的负担。
往常,治栗内史都在为国库入不敷出而发愁——打仗可是一项极烧钱的活计。如今,他也终于体会了一把“梁满仓”的快乐感。
只是,钱多了,业务多了,问题也跟着接踵而来。
治栗内史他已经忙不过来了。
按照嬴政的想法,先将萧何送去治栗内史手下,帮着治栗内史处理一些挤压的政务。他人就在嬴政眼皮子底下,也正好方便嬴政观察他的才干与品性。
正好李斯那边也派了人过来,道是如今手底下的人不够使,想让嬴政再多给他指派几个能臣过去帮帮他。
变法一事,对于如今的秦国而言,是重中之重。
待过一阵子,若是萧何可堪大用,嬴政便准备将他派去襄助李斯与韩非等人。
虽说萧何不是法家的人物,但他既然能够为汉朝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政治制度与管理体系,想来,在李斯与韩非变法之时,他也能给出一些切实有效的意见来。
早在嬴政从李令月那里得知萧何的事迹时,他就已经开始盘算着要怎么用萧何了。
在他心中,萧何是块砖,哪有需要往哪搬。
比起萧何,刘季在嬴政心目中的地位就低了许多。
是,作为汉高祖的刘邦地位是比萧何要高,但这对嬴政来说有什么用呢?嬴政又不可能让刘邦来代他管理秦国。
同时抵达咸阳的两拨人中,萧何很快就得到了嬴政的重用,开始到治栗内史手底下帮着治栗内史做事,刘季则尴尬地被晾在了一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秦唐之好》 70-80(第7/15页)
边。
当刘季手底下的兄弟们都开始在秦国为官为吏之时,他还是一个吃白食的,这也让刘季有些不自在。
刘季想得开,该吃吃,该喝喝,该睡睡。从前他在沛县时的做派,如今被他原样搬来了咸阳。
好在秦律中的许多较为苛刻的条款已经被废黜了,否则,刘季就要挨罚了。
当刘季在咸阳街头游荡的时候,偶尔心中也会觉得空虚。如今,他的兄弟们各有各的活计要忙,他连喝个酒,都找不到人陪他一起了。
不过,刘季交朋友的速度极快。旧的朋友没空陪他出去浪了,他就立马交上了新的朋友。其中,甚至还有一些是秦国的官家子弟。
他是跟朋友们一起出来做官的,总不能他的朋友们都在咸阳混得风生水起,他却灰溜溜地回去吧?不管怎么说,他既然大老远往咸阳跑了一趟,总不能白来。
咸阳作为秦国都城,人来人往。刘季想着,自己若能积累下一些人脉,日后也可多一些门路。
当刘季在咸阳城内四处结交人员之时,嬴政一直在暗中观察他。
初见之后,嬴政看似不再留意刘季,实则他安排了几个人,专程盯着刘季。
当他发现刘季不管在哪儿都吃得开,甚至有人愿意为他效劳之时,嬴政立马开始思考怎么将刘季的这份才能给利用起来。
萧何擅长做事,刘季擅长用人。既如此,为秦国“招贤”之事,就交给刘季来做吧。
现如今楚地的官吏就已经出现了很大的缺口。
嬴政想要完全掌控楚地,就必须培养出一批精通秦法,且心向秦国的官员,并派遣这些官员前往楚地。
他看刘季就很适合做这种事。
待他将各项要求告知刘季之后,便由着刘季忙碌去吧,若刘季顶事,日后要派往其余几国的官吏,也交由刘季来招募。若是刘季不顶事,嬴政目前也有别的人才招募渠道。
至于嬴政与李令月讨论过的科举制,眼下的实施条件尚未成熟,便未曾推出。
不过,关于启用科举制一事,嬴政已纳入了第三次变法的范畴内,他准备在秦国完全掌握六国之地后,再命李斯进行变法。
很快,刘季就收到了来自嬴政的任命。
正欣喜于秦王还没有忘记他的刘季,此时尚不知道,他即将开启身为大秦社畜的悲惨人生……
秦王的白饭,可不是轻易吃的。吃了秦王的白饭,都要连本带利地吐出来。
这一日,对于嬴政来说是忙碌的一天,对于刘季来说,是大喜大悲的一日,对于李令月来说,也是个忙碌的日常。
如今,李令月的手中,除了领着“简化文字”与编书等活计之外,她每天还有一定量的奏疏要批。
为了确保李令月这个王后对秦国各项大事的知情权,所有大事在嬴政跟前过了一遍之后,会同样在李令月跟前也过一遍。
“哎,真是烦人,也不知能不能跟阿政说说,让他别把这些奏疏往我跟前送了……”
李令月揪着自己的头发道。
这时,一直很少出声的系统开始提醒李令月,大部分奏疏上,都有嬴政的批阅痕迹。她正好可以跟嬴政学着处理某些她不擅长的事。
至于少部分尚未批阅的奏疏,指不定就是嬴政给她留的“作业”呢。
李令月双目无神地望向天边,幽幽地道:“在听了系统你的话之后,我觉得郁闷了怎么办?”
系统没有回答李令月。
回答她的是嬴政。
“令月,你这是怎么了?为何这般愁眉苦脸的?”
李令月抬起双眸,恹恹地看了他一眼:“我为何愁眉苦脸……难道你还不知么?”
她看着桌案上摆放的一堆奏疏,磨了磨牙:“阿政,你当真不是人呐!”
“不过是些奏疏罢了,若是掌握好了诀窍,很快便能处理完。”
对于李令月的咬牙切齿,嬴政丝毫不以为意。
他走到李令月的身后,看上去,像是将她虚虚环在了怀中。
在感受到身后传来的灼热气息之时,李令月的身子,突然变得僵硬。
当嬴政的呼吸似有若无地拂过她的耳廊之际,她更是连思绪都变得混乱了起来。
偏生嬴政假作毫不知情,一般似有若无地撩拨着李令月,一边道:“你有何处不懂,只管说来,寡人教你。”
“寡人从未给人做过老师,令月,为了你,寡人可是破例了。”
“若你学得不好,便要挨罚。”
李令月勉强将注意力集中在眼前的奏疏上,但嬴政却不住地作怪。这也让她意识到,嬴政今日,怕是根本就没有打算好好教她。
“陛下,你假公济私!”李令月控诉道。
“寡人是真心想要教你的,奈何你今日总是走神。寡人不忍苛责你,也只好由着你去了。”
在说完这番话后,嬴政抽走了李令月手中的笔:“既然你今晚不想处理公务,便陪着寡人早些安置。”
他一手揽在她的腰间,另一手则抚上了她的小腹:“令月,给我一个继承人吧。”
李令月垂眸道:“这可不是我能控制的。不过,我倒是觉得陛下你不必着急,便是我未能给你留下继承人,在我离开之后,你也可以去找其他女子……”
她的话尚未说完,便发出了一声闷哼。
嬴政幽深的瞳眸中闪过一丝寒芒:“令月……这话,日后莫要再说了……”
分明是李令月先来招惹他的,可随时准备抽身离去的人,也是她。
这让嬴政觉得,哪怕他拥她在怀,可依然什么都没有抓住。
第076章 第 76 章
嬴政尚未立后之前,他时常独自处理政务,待他立后之后,他与李令月相处的时间也多了起来。
此时,油灯下,李令月正认真地翻阅着秦国的奏疏。
有些奏疏上,嬴政已经完成了批注,有些奏疏他还没有翻阅。
李令月的手纸停留在嬴政留下的字迹上,正分析着嬴政这般处理这件事的意图。
她虽不爱批折子,却也知道,能够得到嬴政的辅导,是多么难得的机会。
当初,她阿耶指点她阿娘的时候,都不一定有这么上心。她若是不好生珍惜这个机会,未免太过暴殄天物了。
如今,李令月尚能以初等储位业务不熟为由,将奏疏赖给她家阿娘,但往后,该她承担的责任,终是要由她来承担的。
故而,她虽偶尔嘴上抱怨两句,但她在处理面前的秦国奏疏之时,终究还是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
就当是提前练手了。
她若能在秦国学到些东西带回去,也算是不枉此行。
从面前的奏疏中,李令月得知,秦国已与六国达成了协议,并在六国境内选好了造纸厂。眼下这造纸厂已经开始动工了。想来,用不了多久,纸张就会遍布其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秦唐之好》 70-80(第8/15页)
余几国。
难怪最近系统又给了李令月一笔积分。
再加上,前不久蔡泽将利用天然沥青筑路的技术带回了楚国,如今,李令月的积分进度已经超过了60%。
积分还在持续不断地上涨。
今年秦国利用更为先进的方法进行作物种植,且又引进了一些新作物,若无天灾人祸,秦国作物的产量必是要增长的。
李令月估摸着,待到秋收时节,她又能从系统处收获大量积分。
不知过了多久,她放下手中的奏疏,揉了揉眼睛,准备起来活动活动。
处理政务自然要紧,但久坐无益,每过半个时辰,李令月便要站到窗边眺望一下远方。
此次,她这一抬头,却看到了嬴政眉头紧锁的样子。
“陛下,这是怎么了?”李令月问。
渐渐从思绪中回过神来的嬴政道:“楚地发生叛乱了。”
这对于他们而言,其实是意料之中的事。
不久前,楚王启为向秦王自陈清白,主动请秦王派人介入调查纲成君遇刺一事。
尽管楚国老氏族们及时进行了收尾工作,但秦王派去的人仍然查到了蛛丝马迹,并与楚国老氏族发生了冲突。
楚国老氏族一怒之下,直说这是秦国灭亡楚国的阴谋,楚王启一心向秦,引狼入室,帮着秦王迫害楚国“忠良”,他实在不配为楚王!
也不知楚国老氏族是怎么操作的,他们联合楚地那些中小氏族,共同推举公子负刍为新任楚王。
自此,一场反抗楚王启的行动浩浩荡荡地开始了。
与此同时,在楚地三方势力之中一直处于弱势地位的公子犹,不知怎么,搭上了楚国大将项燕,竟劝得项燕支持他。
趁着公子负刍一系的人开始与楚王启斗法之时,项燕与公子犹也开始浑水摸鱼,想着为自己一方捞些好处。
为了将楚王启拉下马,公子负刍的门客全员出动,寻找各种机会刺杀楚王启。
可惜楚王启生性谨慎,日常出行之时,身边也总是跟着护卫队,没有叫公子负刍得逞。
楚王启以谋逆的名义,下旨抓捕公子负刍。公子负刍赶忙逃回自己的封地内,调集士兵对抗楚王启的军队。
可惜,自楚王启推行秦法以来,他麾下的军队变得悍勇了许多。毕竟依照秦法,他们若是在战场上立了功,既可得到爵位,又可分田!
如此一来,楚王启麾下的士兵们自然作战悍勇。他们看向公子负刍的私兵时,目光炙热,仿佛在看一个个人头。
在这样的情况下,公子负刍麾下的士兵自然不敌楚王启的军队。
他们甚至还在想,他们为什么要跟着公子负刍一起对抗楚王启的军队?
秦的军功爵制不是很好吗?若是秦法能够在楚国全境推行开来,他们这些底层的兵卒便也得到了改变命运的机会。
他们在这里帮着公子负刍对抗楚王的军队,便是战死了,家中也不过得到些微的赔偿金,与楚王启那边的军队相比,待遇可是差远了……
从前大家待遇都一样时,这些兵卒们还没什么想法。可这人呐,就怕对比。
楚王启麾下的将领看出了公子负刍麾下军队人心不稳,他开始蛊惑公子负刍麾下的军队向楚王投诚。
凡是楚地的士兵,都是楚人。既是楚人,向楚王效忠便是名正言顺之事。他们这些兵卒投向楚王,既没有名声方面的负担,又能得到实打实的好处,何乐而不为?
在这名将领的劝说下,本就意志不坚的兵卒们很快便倒戈了。
公子负刍见势不妙,赶忙想逃跑。
然而,他未曾料到的是,他的车夫出卖了他。
他平日里并不如何看得上自己的车夫,心情不好之时,还会拿这车夫撒气。于是,在逃命的关键时刻,这名车夫给了他致命一击,主动将他送到了敌军的手中……
公子负刍的遭遇,让楚地老氏族们愈发惶恐。
连公子负刍的私兵都可以被策反,他们麾下的军队,当真还靠谱吗?
会不会有朝一日,他们也像公子负刍一样,被他们手底下某些利欲熏心之人,拿去给楚王启做投名状?
毕竟,那名出卖公子负刍的车夫,以及带头投降的将领,可都得到了楚王启的嘉奖啊。
忧心忡忡的楚地老氏族们空前地团结了起来。
他们甚至放下与项燕的恩怨,主动与项燕联手,要拥立公子犹为新任楚王……
待李令月从嬴政处了解情况之后,不由问道:“陛下打算怎么做,继续让楚王启与老氏族们对峙,消耗老氏族们的力量吗?”
没有外力胁迫之时,这些老氏族们各有各的心思和算计。有了楚王启,或者说秦王政这个共同的敌人,他们倒是难得展现出了“一致对外”的面孔。
“只是打消耗战,效率未免也太低了。”嬴政道:“楚地大大小小二十多个老封君,可不都是一条心。屈景昭三家虽势大,其余家族联合起来的力量也不可小觑。且那项燕先前与屈景昭三家罅隙也颇深,如今虽勉强联起手来,他们彼此之间,又能有几分信任呢?”
李令月脑海中灵光一现:“陛下这是又打算使离间计了?”
嬴政笑而不语。
“这可是纲成君的拿手好戏,也是陛下的拿手好戏……”
“寡人自上位以来,何曾对他国使用过离间计?这离间计,怎么就变成寡人的拿手好戏了?”
嬴政怀疑李令月又将始皇帝做过的事安在了他的头上。
“离间计不好吗?能用离间计解决的事,为何非要靠着在战场上损兵折将来解决?”李令月问。
“不管是离间计也好,其他计策也罢,只要奏效,便是好计策。”嬴政道:“不过,寡人尚未用过的计策,你却说是寡人用惯了的,这话寡人可不敢认。”
“陛下,你何时这般较真了?”李令月奇道。
“这不叫较真,这叫严谨……”
在聊完楚地之事后,嬴政又在另一方面让李令月深刻体会了一下他究竟有多严谨,多认真。
李令月发现,虽然平时的嬴政让她甚为喜欢,但给她做老师的嬴政,她真的喜欢不起来。
“阿政,你究竟是不是喜欢挫折教育啊?”李令月捏紧自己的拳头,而后松开。再捏紧,再松开。
她眼眸中的狰狞之意,连嬴政也察觉到了。
嬴政轻咳一声,为自己方才一时的肆意发挥而暗自后悔。这下子,让令月抓住了把柄。只怕接下来几日,他又要“独守空闺”了。
“是寡人的错,令月你莫要生气……”
嬴政见李令月不肯搭理他,便悄悄伸出手,搭在李令月的手背上。
然而,他的指尖还没碰到李令月的手背,便被对方躲开了。
“今日我有些疲乏了,奏疏就批到这里吧。”说完这话,李令月便起身回了自己的寝殿。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秦唐之好》 70-80(第9/15页)
嬴政则呆在李令月的书房之中,眼中难得出现了几分茫然。
摆放在书房中的随侯珠散发着莹润的光泽。
嬴政看着那颗随侯珠,暗自琢磨着要不要寻一些别的宝物来,好让李令月尽快消气。
……
渐渐步入盛夏时节,楚地的局势仍未明朗。
不过,在楚王启和蔡泽的共同努力下,不断有兵卒从老氏族们手底下逃脱,投向楚王启。
蔡泽最是擅长利用老氏族们的间隙来制造矛盾。
譬如在对抗楚王启的军队之时,某些老氏族的军队损失惨重,而另一些老氏族的军队明明正面与楚王启的军队相遇,却被放过。这也让老氏族们怀疑,他们这种已经有人投向了楚王启。
虽然屈家家主当众说,他们这些老氏族同气连枝,不该相互猜疑,否则恐怕会中了楚王启的奸计。
可惜,怀疑的种子一旦埋下,又岂是可以轻易解除的?
老氏族们嘴上不说,实际上内部又分裂为几个派系。便连议事之时,他们也渐渐只叫与他们一个派系的人去参加了。
见状,屈家家主叹了口气。尚未与楚王启进行正面对决,他们内部便又四分五裂。
他有种预感,他们此次的联合,怕是又成功不了了。
楚王启与秦王政不肯与他们进行正面对决,只拿钝刀子来割他们的肉,偏他们中有一部分人还一无所觉,这也让屈家家主产生了深深的忧虑感。
与此同时,萧何也结束了在治栗内史手底下的工作,准备去李斯手底下报道了。
因他极为能干,工作效率很高,嬴政要将他调走的时候,治栗内史颇为不舍。
他甚至来到嬴政的跟前,向嬴政陈述萧何对优化大秦财政系统起了多么重要的作用,希望嬴政能够将萧何留在他手底下,日后好接他的班。
然而,嬴政却摇了摇头:“萧卿有大才,只将他留在你们处,着实是屈才了。寡人打算让他在不同的职位上进行一番历练。待日后,寡人是要重要他的。”
治栗内史闻言,这才失望地离去。
与此同时,被嬴政肯定的萧何则颇为感动。
他未曾料到,高高在上的秦王竟会这般看好他的才能。
现在的秦王,在萧何心中无疑与他理想中的君主十分吻合。因此,他彻底放下了心中的最后一点芥蒂,准备好生辅佐秦王。
同僚都这么卷了,刘季又怎么能闲着呢?
一心想要做出一番大事业的他,当即便向嬴政提出申请,要亲自带着手底下他招揽来的小团队,为秦王遍访六国,搜寻各类需要的人才。
下属主动提出要出差,嬴政自然不会不同意。
他甚至考虑着,等刘季从六国之地回来,便为他升职。
想要让刘季这头驴儿卖力奔跑,就得在他跟前栓好胡萝卜。这一点,嬴政再清楚不过。
正当秦国一片欣欣向荣之时,与秦国相邻的韩国、赵国与魏国日子却不那么好过。
他们遭遇了可怕的蝗灾。
第077章 第 77 章
蝗灾多发于盛夏之际,且常与旱灾相伴。
干旱少雨时节,湖泊河流水位降低,十分适合雌蝗产卵①。
其实一切早有预兆,今年的夏季来得比往年早,各地的温度与去岁同时间段相比要高上不少,便连降雨量也少了许多。
韩、赵、魏的君王只顾着抱怨酷暑难捱,却未曾考虑过这种温度对于农事会有什么影响。
反正他们的粮仓中堆满了粮食,饿着谁,都不会饿着他们这些国君。底下的黔首死活与他们何干?便是不幸饿死了,也只能说是他们命不好。
春日里,这三地的农人辛辛苦苦种下的秧苗,如今损失惨重。眼见着今年就要颗粒无收了,他们中不少人都跪坐在干裂的地面上,哭天抢地,不知道接下来的日子要如何熬下去。
秦国在六国之地安排了不少细作,韩赵魏遭灾的第一时间,细作就将消息传回了秦国。
对此,秦国君臣第一时间便引起了高度重视。
韩赵魏既然遭了灾,秦国会不会也有同样的灾祸?
便是秦地没有那许多蝗虫卵,他们也需谨防韩赵魏三国的蝗虫吃光了他们境内的庄稼,向着秦国而来。
朝会上,坐在上首的秦王与王后,以及秦国臣子们面上的神色颇为沉重。
司农出列道:“今岁雨水较之往年确有减少,但关中之地有郑国渠,关外之地亦修建了一些水利设施,可在旱涝之时进行一定的调节。我秦国境内虽有局部地区发现了少量蝗虫卵,但一切还在可控范围中。”
“去岁冬季,左庶长在变法之时,特意派了人到各地教导农人如何才能进行高效的耕作,其中也包含了遇到各项灾害之时,该如何进行预防和处理。这些教导,也起了重要的作用。如今,不少农人都对左庶长与朝廷感恩戴德。”
当朝廷派人去教导黔首们农事之事,黔首们自然是心存疑虑的。比起那些高高在上的贵人们总结出的大道理,他们显然更相信自己这么些年来在地里摸索出的经验。
若不是他们不敢不遵循秦法,只怕他们根本就不会将李斯派人来教导他们的许多话放在心中。
但事实证明了这些贵人们所说的话是对的。
黔首们对朝廷的信任度无形中增加了许多。
当他们在里长的带领下,将蝗虫卵一个个挑出来的时候,他们意识到,贵人们的教导,让他们避免了一场可怕的灾难。
嬴政并不听这些虚话,他详细地向底下的农官们询问了各地的遭灾情况。
待农官们一个个汇报得口干舌燥之际,嬴政面上的神色总算是舒缓了不少。
“李斯做得不错,你们做得也不错。待此次灾难平安度过,寡人再论功行赏。”
他的这番话,也让各地的农官们吃了一颗定心丸。
“既然秦国境内的情况尚且在可控范围之中。我等需要忧虑的,便是韩赵魏之地的蝗虫是否会越过国境线,进入秦国。蝗虫来势汹汹,一旦它们大举入境,我们再做防范,只怕就晚了。”说到此处,王绾看向了李令月:“不知王后可有什么好方法?”
能够站在这个朝堂上的官员,都知王后是后世之人。故而,许多时候,他们哪怕有了自己的方案,也喜欢听一听李令月的意见,看后世之人有没有更好的方法来处理这些事。
位于官员队伍末端的萧何也抬眸望向了李令月。
这些日子萧何虽跟在李斯身边,协助李斯拟定需要变更的律令,但因他与李斯所在之地恰好也是发现了蝗虫卵的地区之一,秦王派出的官员要召他回咸阳问话,他便也跟着秦王派出的使者回到了咸阳。
无论如何,秦王肯关心底下农人的受灾情况,总是符合萧何心意的。
在与秦王相处的过程中,萧何也发现,秦王并非生来就是个仁君,他如今所做的不少堪称仁君之举,都是受到了王后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