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90(2 / 2)

秦唐之好 晏央 43414 字 1个月前

李令月拍了拍他的肩膀,开口道:“想开点吧,能够翻阅一些早已失传的书籍,我们已经足够幸运了。”

不过,若当真有选择的余地,他们恐怕宁愿不看这些早已失传的书籍,也不会来秦国。

对于他们而言,研究古籍固然重要,却比不过他们当今生活之世。

“我们大概什么时候能回到大唐?殿下可与秦王说过此事了?”陈茵问道。

秦国既非他们的故乡,生活水准又不如大唐,即便秦王对他们颇为礼遇,可他们在大唐时,也能得到来自武皇的礼遇呀。

对于陈茵等人来说,这个时代毫无吸引力,他们早已归心似箭了。

如果不是不想让李令月烦心,陈茵等人也不会一直按捺着自己,不去找李令月询问此事。

他们相信,等到了合适的时机,他们的主将定会带他们返回大唐。

“我也说不清。”李令月摇摇头:“估摸着少则半月,多则数月功夫吧。我自己都不确定的事,我又该如何告诉陛下呢?”

“如今,秦国正处于最紧要的关头,我如何能让他为着这件不确定的事悬着心?倒不如,等到那一日真正到来的时候,再说吧——其实,说与不说,大约也没甚要紧,我早早便与他打过招呼了。若时机不凑巧,我们怕是要不告而别。”

说着这些话的李令月,看起来与平时没什么差别。细心的陈茵,却从她的神色间看出些许不同来。

陈茵心中不由暗自叹了口气。

她记得,自家主将,最是厌恶别离了。

她曾听侍奉李令月的人说过,李令月年幼之时,李治病情加重,将她叫到病窗前去与她道别。

李令月哭得稀里哗啦的。当时,她便抽抽噎噎地对李治说,她最讨厌道别了。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秦唐之好》 80-90(第6/15页)

尤其是一去不返,再也无法相见的那种道别。

彼时,李治已经几乎要失明了,却依旧摸索着,将她揽入了怀中:“那耶耶不与令月道别了,令月不要讨厌耶耶。”

可是,怎么可能会讨厌呢……李治所在的那几年,是她一生中最无忧无虑的时光。

他的离开,也带走了这份纯白之色。

李令月一方面为李治早早离开而感到遗憾难过,另一方面,又庆幸自己不曾走上史书中太平公主的老路。

因为没有李治为李令月遮风挡雨,没有父母的温情蒙蔽视线,李令月早早便看清了权力的无情,于是选择出动出击。

事实证明,早早便开始做打算,的确能够掌握先机。若是等到李令月成为他人妇了,她再想做些什么,只怕就不那么容易了。

至少武皇不会再轻易松口让她去边关历练。

这些话,有一部分是陈茵从李令月身边伺候的人那里听来的,还有一部分,则是她自己琢磨来的。

因此,当陈茵听李令月主动提起“告别”一词之时,心中不由微微一颤。

她的主将,大抵还是不想直面这个情形的吧?

若是秦王知道了,也不知他会如何恼怒。不过,如果没有意外,他们此番离秦归唐,就要桥归桥路归路了。

日后,李令月与嬴政不会再有见面的机会。

他们之间的婚姻,会永远地成为一段过往,尘封在记忆深处。

既如此,即便嬴政会恼怒,也只是一时之事罢了。

他们的心中都装着家国天下,想来是不会让这等小事在心间停留太久的。

陈茵这么想,也就没有再劝李令月,她只愿李令月不会因此而后悔。

……

韩王的受降仪式就在不久之后进行。

当韩王然将一国印玺交给秦王派去的人,并跟着秦人来到秦地之后,韩国就当真不复存在了。

韩王向秦王投降一事,在六国之间掀起了一阵轩然大波。

魏王、赵王等人怎么也想不明白,韩王究竟是吃错了什么药,为何要这么做。

是,韩国现在是很弱小,完全不是秦国的一合之敌。但只要能够保住韩王的名头,韩然至少还有尊贵的身份。日后时来运转,韩国未必不能再起来。

向秦国投诚,将韩地尽数献给秦国,可就什么都没有了。

日后,韩然去了地下,他该如何与韩国的列祖列宗交代?

“寡人定不会像韩然那般愚蠢!”赵王偃和魏王增纷纷对自己的臣子们说道。

他们愿意对秦王卑躬屈膝,那也是建立在他们还能继续做赵王和魏王的份儿上。

倘若秦王要将他们的名头,地位,地盘全部夺走,他们定然是不会答应的。

魏王和赵王的臣子们嘴上与他们虚与委蛇着,心中却打定了主意,要好生看看韩国那些降臣们的待遇。

倘若那些人在秦王手底下过得比在原本的君王手底下过得滋润,他们倒也不是不能考虑向着秦王靠近……对于他们而言,国君的利益,哪里比得上自己的利益重要?

当发生这等重大变故之时,赵王、魏王与他们手底下的臣子各怀鬼胎,各有算计。

小张良与韩非在得知韩国正式亡了的时候,一个呆愣愣地站在原地,一个几乎哭成了泪人。

可偏生,他们还没有办法责怪秦王政。秦王政并没有派人攻打韩国,他甚至还派出秦军去帮助韩国度过蝗灾。

这地,是韩王主动献的。与其说韩国是灭于秦王政之手,倒不如说,韩国是灭于韩然之手。

在心灰意冷过后,小张良自嘲一笑。

他不是早就该料到会有今日了吗?这一年多以来,他与公子非在咸阳见了不少,也思索了不少。

他们不是没有将自己的心得告诉韩王然,不是没有劝着韩王然变法图强。可韩王然一句也没有真正听进去过。

有时候,小张良和韩非说得急了,韩王然还会让他们好生为秦王效劳,莫要想些有的没的。

这次,韩然向秦王献地,虽给了小张良重重一击,但等待小张良回过神来,却发现他竟然并不感到惊讶。此时,他的心中,只有一种尘埃落定的死寂。

在对着窗外枯坐良久之后,小张良终于折身往室内走去。

他想,罢了,韩王都不在意,他在意又有什么用呢?

自那日过后,一切似乎都变了,一切又似乎没有改变。

咸阳城里悄无声息的多出了一个韩然,初时,人们倒还会在意他几分。等到后来,周围人对他的存在习以为常了。

而这时,远在赵国的赵王偃终于从韩国灭国的震惊中回过神来。

送走了秦军的他,在郭开和王后的提醒下想起了李牧。

他决定把李牧好生召来邯郸折腾一番,拿他来出口恶气。

第085章 第 85 章

李牧在听闻赵王偃将他召入邯郸之时,他原本已经想好了该如何向赵王偃陈情。

他要让赵王偃相信自己,明白那满城风雨是秦王与秦王后的离间计。

可惜,李牧一进入邯郸,连赵王偃的面都没见到,就被不知从哪里冲出来的人兜头打了一顿。

当他拖着满身的伤去求见赵王偃的时候,却被告知,赵王偃已经派了赵葱去接替他在代地的职务,他已不再是赵国的臣子了。赵王偃还责令李牧伤好之后就离开赵国,他不想再看到李牧。

郭开怕李牧死在半道上,完不成秦王后交办的任务,还特地请了医正来为李牧治疗伤势。

他看着满脸愤懑之色的李牧,思及李牧与秦王后有亲,有心想缓和一下他与李牧之间的关系,便道:“不就是赵王不信任你么,何必这样要死要活的?秦王后既然这般看重你,你去为秦效力,照样可做你的高官,拿你的厚禄。”

李牧瞥了郭开一眼,别过头去:“我的想法,你这等靠着谄媚进官之人是不会理解的。”

“是啊,你高贵,你待赵王比我待赵王真心,可赵王就是更信我而不信你。你再是一心为了他着想,又有什么用呢?”

“若不是你和倡后在赵王面前进谗言,赵王怎会疑我?”

“你也知道,我只是向赵王进言啊。最终要不要采纳我的言论,不还是看赵王的吗?你只知我极力吹捧赵王,不把他往正道上引,又怎知不是因为他爱听这些话,我才特意说给他听呢?”

郭开道:“我知道你一向看不起我,可你心心念念的赵王派人打了你,如今,你还得靠着我这个你瞧不上眼的人给你寻医问药,你说讽不讽刺?”

李牧听到这里,终于不说话了。

的确挺讽刺的。

“待你入了秦国,看在我今日派人来为你疗伤的份儿上,你可要帮着我在秦王后面前说几句好话。”郭开还没忘记他此行的目的。他向来是个无利不起早的人,没有好处的事,他是断然不会去做的。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秦唐之好》 80-90(第7/15页)

“我从未说过我要入秦。”李牧道。

“不是吧,赵王都这样对你了,你还一心惦记着为他效忠?”郭开面上露出惊讶之色:“可赵王已经下令驱逐你了,便是你想继续为他效忠,也没有这个机会了。你是秦王后认的亲戚,你不入秦,还有哪国敢用你?”

有时候,郭开是当真不理解李牧的脑回路。

但凡他自个儿能与秦王后扯上关系,他早就二话不说,主动往秦国那边跑了。

他承认自己不是什么好东西,但他也看得出来,秦王和秦王后能够给他带来更大的利益。

“往后的事……往后再说吧……”李牧颇有几分心灰意冷。

被一心认定的国君背叛的他,此时甚至生出了几分归隐的念头来。

……

刚刚忙活了一整日的嬴政,回来之后,发现竟不见了李令月的踪影。

虽说李令月有多项要职在身,的确时常往外跑,但不知是不是嬴政的错觉,近些日子,她离开咸阳宫的频率,越来越高了。

漆黑的宫室,空落落的房间,让嬴政生出些不安之感。

直到月上枝头,李令月才从长安乡返回咸阳宫。

油灯下,她发现嬴政竟没有在批阅折子,反而似乎……在发呆。

这对于嬴政而言,绝对不正常,他向来是个极为注重效率之人。

李令月有些担忧地道:“阿政,你怎么了?可是发生了什么?”

据她所知,近来一切进展顺利,嬴政不应该如此反常啊。

昏暗的灯光下,嬴政目光幽幽地望着她:“这话,该由我来问你才是。令月,你近日究竟在筹谋些什么?”

李令月心中一紧,而后叹道:“果然什么都瞒不过你。”

嬴政道:“我这些日子虽然手头事务繁杂,但还不至于连枕边人的异常都察觉不到。令月,我便是再忙碌的时候,也不曾忽略你。”

他这话语调与平时没什么不同,李令月却似乎……从中听出了一丝极为微弱的委屈和控诉。

这也让她生出了些许愧疚之感。

“阿政,我就快要离开了。”李令月道。

她的一句话,让嬴政倏然攥紧了她的手腕:“什么时候?”

当初,李令月曾承诺过,有些事,她不会主动告诉他,但他一旦询问,她也不会对他有所隐瞒。

她一直都信守诺言。

李令月摇了摇头:“少则十天半月,多则长达数月,我亦不知。”

她选择了凑够回程所需积分便自动传送的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消耗的积分是最低的。

若她要手动选择什么时候离开,她至少还需要再多攒三分之一积分。这样一来,她回程之日又将被推迟至少数月。

第二种模式,对李令月来说,显然是不可接受的。

“若我不主动询问,是不是直到你离开了,我才会知道?”

李令月从来不知,嬴政竟会有这么大的力道。

“即使你现在知道了,除了徒增烦恼之外,也没有什么用。因为,就连我都不知道,我会以什么样的方式离开。除非从今日开始,我们时时身处一处,形影不离。否则,我定然是来不及向你道别的。”

李令月向来厌恶诀别,她也庆幸自己不必做这个抉择。

“是不是徒增烦恼,该由我说了算!”

嬴政将李令月紧紧箍在怀中,话语中极尽隐忍:“令月,我从不知,你的心,竟是这般冷硬。”

“你现在知道了。今日,就算是我与你的正式告别吧。”李令月将他垂落的一缕黑发攥在手掌心中:“我与陛下,都不该是儿女情长之人。待我离开之后,我会很快忘了陛下,陛下也只当是做了一场梦……”

她的话尚未说完,唇瓣便被嬴政狠狠攫住。

他待她向来珍而重之,从未像此刻一般,动作狂野粗暴,似乎恨不得将她撕碎。

直到李令月尝到了一点血腥味,这个吻才终于结束。

李令月扶在嬴政肩头,喘息着道:“阿政,你这是……生气了吗?”

“我不该生气吗?”嬴政黑黝黝的眸子盯着他,眼瞳深不见底,似有一场风暴在其间酝酿:“你尚未离开,便迫不及待地想要摆脱我了。”

“不是想要摆脱你,只是劝你想开些,也劝我自己想开些……”

难过只是一时的,往后的日子,还长着呢。

嬴政却听不进这些话。他决定,好生给这个凉薄的人一个惩罚。

“你以为,寡人是你想招惹就能随便招惹,想离开就能随便离开的吗?”他在她脖颈处咬了一口。

李令月吃痛:“阿政,你是属小狗的吗?”

眼前的情形开始变得混乱了起来,天旋地转间,她口中的话语也变得支离破碎。

直到天边晨曦初绽,两人才筋疲力尽地倒在榻上。

“阿政,我收到消息,赵王将我的老祖宗李牧召进邯郸,命人打了他一顿,还要将他赶出赵国。”李令月道:“李牧是一员名将,我欲亲自前往赵国,为你招揽他。若你日后准备开疆扩土,定然用得上他。”

“用不着你去,你们陇西李氏不是还有别的人吗?让他们去就好。”

嬴政攥紧了李令月的手。

自他得知李令月随时可能离开之后,他便恨不得将李令月拴在他身边,不愿让李令月离开他的视线范围。

“可我是秦王后,当然是我亲自去招揽他效果最好啊。眼下李牧是一门心思扑在赵王身上,想要将他对赵王的忠诚,变为他对你的忠诚,可不是那么容易做到的。可一旦做到了,你手下便又多了一员大将,且不必担心他会背叛你。”

李令月道:“我亲自去招揽他,最能体现秦国的诚意,况且,你觉得我那名义上的哥哥能把人给劝回来吗?他一张嘴,就让人恨不得想打他。”

“至于我名义上的阿父,他也不是个能说会道的人。若我是他,早就想法子借着亲缘关系把李牧给笼来了。”

她的这番话有理有据,可嬴政还是不愿意松口。

她轻笑一声,开口道:“难不成,你是怕我一去不返吗?可是,我们已经道过别了。接下来,每多相处一天,对于我们来说,都是赚到了。你要是太过惦记我,那我就更不能留在你身边了。”

否则,也未免太影响做事效率了。

不管对她而言,还是对嬴政而言,都是如此。

“……阿政,我离开的那一日,我不希望你一直看着我的背影。”

“我知道了。你此次入赵,要带多少人?”当她下定决心要去做一件事的时候,他从来都是阻拦不住的。

“就带一千人吧。若是带的人多了,恐怕又要引起赵王的恐慌了。”

李令月想的是把她那一千特种兵给带上,他们人手一把火铳,火力既足,机动性又强,即便遇到了什么突发状况,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秦唐之好》 80-90(第8/15页)

也不至于无法脱身。

但嬴政却为李令月的安危感到担忧。

在他的坚持下,李令月原定的千人出行计划,终究还是扩张到了五千人。

自打李令月一年多以前率领大军进入咸阳城,她便一直没离开过此地。

此时,李令月率领五千轻骑离开的场景,还是引来了许多人的围观。

咸阳城外,一处茶肆之中,近侍程武不解地看着自家便装出行的秦王。

“王上,您这又是何必?”

既然不舍得王后离开,为何又要答应让她离开。既已答应让她离开,又何不亲自为她送行?

“令月说,她不希望寡人看着她离去的背影……”

嬴政的声音似乎比以往低沉了些许。

他当时答应了李令月的话。可这一别,日后不知是否还有再相见之日,他又怎能当真做到呢?

第086章 第 86 章

李令月刚刚走出秦国之时,便迎来了一次截杀。

待她手底下的人审问过后,方得知,原来,这些人竟是魏王增派来的。

杜从约开口道:“姚贾、顿弱曾与我提起过,这魏王虽明面儿上对我秦国很是恭敬,可他一直忌惮着秦王。看样子,魏王这是想要活捉主将,利用主将来牵制秦王。”

“将这些活口通通绑了,送去秦军处便是。后续阿政要如何处置魏王,我们八成也看不到了。”李令月道。

待处理完刺客之事后,李令月道:“先秦之时,还真是刺客盛行。日后,阿政怕是要辛苦了。”

主要是,现在许多人一遇到棘手的敌人,就先想着怎么买通刺客来暗杀对方。这种手段在李令月看来,实在是有些不入流。

李令月一行人赶到赵国之时,收到消息的赵王偃当即便派了一队人马来保护她的安全。

赵王偃听说了李令月遇刺之事,虽然现在,他还不知道此事的来龙去脉,但他生怕李令月会在自己的地盘上再出点什么事,导致自己被秦王问责。

李令月一行人被赵王偃派来的人恭恭敬敬地迎进了邯郸。

在与赵王偃一番虚与委蛇之后,李令月终于如愿得知了李牧还在邯郸养伤的消息,她不由松了口气。

李令月所不知道的是,赵王偃也松了口气。

幸好郭开担心李牧会因伤势过重而有个什么闪失,派人去给李牧治疗了伤势,否则,现在局面可就难以收拾了。

想到这里,赵王偃不由朝着郭开投去了赞赏的目光。

赵王偃虽然知道秦王后与李牧是亲戚,但他没有想到,秦王后居然对李牧这般看重。为了李牧,她居然亲自跑到邯郸来了!

早知如此,赵王偃定会对李牧好一些,即便他不愿再重用李牧,他也不会派人去折辱李牧。

现在,赵王偃只希望李牧能够识相一些,不要在秦王后的面前告他的状——依照李牧的性格来说,应该不是那等会背后告人黑状的人吧?

耐着性子应付了赵王偃一日后,第二日,李令月终于在郭开的引路下,见到了李牧。

李牧穿着一身寻常的衣裳,看起来就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中年人。

然而,当他看到走在前头的郭开时,眼神却突然变得犀利了起来。

虽说他知道他的伤势能够好的这么快,全赖郭开为他请医问药。可正如他之前所说,他这一身伤,原本就是拜郭开和倡后所赐。他见了郭开,自然不会有什么好脸色。

李牧正准备开口讽刺郭开两句,就见郭开让开身子,将身后的人请上前来:“秦王后,这人就是李牧了。”

李牧的目光落在了走在郭开之后的人身上,秦王后是一名看上去英姿飒爽的年轻女子。

她有着精致的五官与明媚的容貌,若是身着华服站在此处,定会给人以雍容之感。

但此刻,她穿着一身干练的戎装,当她锐利的眸子望过来时,经验丰富的老将李牧瞬间便判断出,这是一名战场老手。

这事儿也当真奇怪,秦王后明明还这般年轻,秦国境内又将才济济。有什么仗,需要她去打呢?

不知是不是李牧的错觉,这位秦王后身上,似乎有着与周围人格格不入的气息。

秦王后对身边的郭开道:“多谢郭相为我引路。我有些话,想单独与我本族堂叔说,还请郭相暂且退避一下。”

郭开应了声,却依旧磨磨蹭蹭的不肯走。

李令月眼中闪过一丝不耐,面上却依旧温和可亲:“郭相的好处,我已记下了。回去之后,我就说与王上听。”

郭开这才满面笑容地离开。

李牧看不上她这副样子,不由冷哼一声道:“郭开不过一个凭着谄媚上位的小人罢了,你是秦王后,为何你要对这样的小人物这般客气?这就是本家人教出来的风骨吗?”

李牧如今虽然被贬,但他自有他的傲气。像郭开这样的人,他向来是不屑理会的。

“若我只是一名普通的秦国将领,我自然可以不理会郭开。但我是秦王后,我就免不了要为秦国考虑——这郭开,可是我秦国灭赵的关键所在。”

不知多少人,瞧不起那些不起眼的小人物,最终却在小人物身上栽了跟头。李令月自然不会犯这样的错误。

不过是与郭开虚与委蛇一番罢了,这对于李令月而言,并不是什么难事。

可若换做是李牧,杀了他,他也做不出这样的事来。

李令月的一番话,令李牧变了脸色:“秦王果然有一颗虎狼之心!”

“赵王没有虎狼之心,难道是他不想么?是他做不到罢了!你总不能因为赵王做不到,便不许秦王去做吧?”

有时候,李令月听着那些人左一句“虎狼之心”,右一句“暴君”的,都觉得好笑。

在这大争之世,没有野心的国家,早早就被吞并了。能够挺进决赛圈的,哪个不是吞并了无数小国的存在?哪个不是一路厮杀过来的?

既然如此,谁也别说谁。

总不能只许你兼并别的国家,不许别的国家兼并你吧?

李牧的嘴唇颤抖了数下,想要反驳李令月的话,最终却闭上嘴,颓然叹息了一声。

“无论如何,这些都与我没有关系了……我现在已经不是赵国的将领,但我也绝不会成为秦将。”

“赵将、秦将,你的格局,就仅此而已吗?”李令月道:“在来赵国之前,我便听人说了,你对代地的普通黔首甚好,因而代地的黔首也对你颇为感念。正因如此,我一直对你心向往之,可今日一见,不得不说,我有些失望……”

这般说着,李令月摇了摇头:“明明有兼济天下的本事,可你却一心只为赵王这个昏庸无能之人效忠。赵王不用你了,你便也无心去管那些视你为保护神的普通黔首了。”

“旁人周旋于各国之间,或为功名利禄,或为一展所长,你又是为了什么呢?为了这片名为赵的土地吗?赵国本就是两百年前三家分晋得来的,当初晋国君主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秦唐之好》 80-90(第9/15页)

做得不好,所以晋国被韩、赵、魏所取代。如今赵王做得不好,那么他自然也该退位让贤。”

“你让德不配位之人一直待在一国之君的位置上,才是对赵国黔首们最大的不负责!”

李牧听着这番话,陷入了怔愣之中。

李令月道:“你自诩为赵人,你所希望的,究竟是这片土地上的人能够过得好,还是赵王的政权能够一直延续下去,你好生想想吧。”

“当今之世,唯有秦王,能够好生发展赵地,善待赵人。在秦国与赵国进行贸易往来之时,赵王又为赵国的发展做了什么?你当真要为了尸位素餐的赵王,而反对秦王吗?”

话说到这里,李令月觉得已经没有必要再说下去了。

接下来,就看李牧能不能想通了。

李牧将自己关在房间内,思考了很久。数日后,眼窝深陷的他才终于下定决心,站在了李令月的面前:“我跟你回秦。”

李令月却微笑着摇了摇头:“不是跟我回秦,而是秦兵护送你到秦国,去觐见秦王。”

就在刚刚,积分已经飙升到了临界值。看样子,是蒯彻成功了。

在李牧与秦兵们的视线范围中,李令月与她身后的人马身上忽然泛起了白色的光芒。

这光芒越来越盛,耀眼到令他们再也睁不开眼。

等到那片光芒消失,李牧与秦兵们重新睁开双眼之时,他们赫然发现,李令月一行人已消失得无影无踪。

秦兵们何曾见过这样的情形?他们中的许多人,当即便朝着李令月一行人离去的方向跪下了。

“神、神迹啊……”

李牧则呆愣在原地,半晌回不过神来。

秦王后……究竟是什么人?在见过刚才那副情形之后,李牧再也无法骗自己说,秦王后只是一个普通人了。

莫非……她是天上的仙人吗?

秦王后是来邯郸劝说李牧入秦的,她突然在邯郸消失得无影无踪,秦王不会怪罪他们吧?

李牧越想,便越是头皮发麻。

他们所不知道的是,就在李令月一行人消失的同时,远在长安乡的唐兵们,也一同消失不见。

早在李令月率领护卫队离开咸阳之时,他们就开始与秦人进行工作交接了。

如今,就算他们突然消失,也不会对秦国造成太大的影响。

原本热热闹闹的长安乡,因为十万大军突然人间蒸发,而骤然冷清了下来。

唯有长安乡中遗留的许多建筑,能够证明李令月一行人曾经来过。

当嬴政接到消息时,沉默了片刻,而后低声道:“知道了。”

他看起来就像个没事人一般,只有在他身边近身伺候的程武,能够看出他眼中的空茫。

程武知道李令月在嬴政心中的分量,他自然不会认为,此事对嬴政来说毫无影响。

明明前一刻,他们还身处同一时空,下一刻,他们就已分隔两端,再也不能相见。

别说是嬴政,就连程武,心中都生出了一些不真实感。

秦王后是他所见过的,最为温和可亲的王后,也是最为他们这些底层小人物考虑的王后。

那样好的一位王后,日后,当真再也见不到了吗?

这回,嬴政发了很久的呆。

哪怕是底下的人呈上燕王喜主动献地的奏报,也没能令他露出笑容。

在漫长的沉默之后,嬴政终于理智回笼。

他决定将此事利益最大化。

“寡人的王后……在赵国境内失踪,赵王少不得要给寡人一个交代!”

与此同时,李令月一行人站在潼关处,怀着无限的感慨。

时隔一年半,他们终于,又回来了。

第087章 第 87 章

一年半了,纵使李令月曾数次从潼关处经过,如今她瞧着这座关隘,竟也觉得稍稍有些眼生了。

许是因为不久前,她才从这条狭长走道经过的缘故吧。

李令月在离秦入赵之时,是从函谷关出去的。当她最后回望函谷关时,函谷关一侧黄河涛涛,另一侧密林遍布的样子,给她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当李令月望着与函谷关相似又不同的潼关时,才真切地意识到,她回到了大唐。

而那座古老的函谷关,连同与函谷关有关的那一段过往,都被她抛在了身后。

“主将,仔细着些。此处地势险峻,稍有不慎,便可能栽入黄河之中。”

尉迟循俨见李令月面上似有恍惚之色,忍不住出声提醒道。

其实,莫说是李令月,即便是他们,这一路行来,心中也是感慨万千。

只是,他们到底不像李令月那般,与秦时之人牵涉甚深,故而在离秦之时,他们受到的影响自然小得多。

“孤明白。”李令月很快便回过神来。接下来,她还有一场硬仗要打,实在没有多余的功夫沉湎于过往的记忆之中。

“也不知如今的潼关守将是何人,是否还认得孤。”

李令月身上自然随身携带着能够证明她身份的信物。

可距离她离开,毕竟过去了一年半时光,朝廷局势瞬息万变,她也不清楚,如今的朝堂上,究竟是个什么样的光景。

失踪一年半,足以让李令月被时人判定为遭遇不测。

若是在这段时间中,武皇另立李贤、李显或是李旦为储,李令月的地位可就尴尬了。

潼关有着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潼关守将向来由帝王的心腹来担任。

从潼关守将的态度中,李令月也能窥测出些许端倪来。

但李令月一行人手持大唐与大周的双面旗帜,身着军服来到潼关前时,立刻便引起了潼关守将的警觉。

潼关守将可不会因为李令月一行人乍一看上去像是自己人,便放松警惕。

大唐自立国以来,便常有叛乱之事发生。及至武皇建立了大周,各地起兵反武之事,更是屡见不鲜。

“你们是什么人?”一名大嗓门的潼关守兵朝着李令月一行人大声喊道。

李令月身后,同样走出了一名大嗓门的士兵,高声回答道:“我们是大周太女麾下的兵卒!”

“一年半之前,我们跟随太女前去讨伐吐蕃!”

“现在,我们回来了!”

他的这几句话,就像是朝着平静的水面丢入了几颗巨石一般,炸得所有人都回不过神来。

负责镇守潼关的娄师德在听到这则消息之后,脚下一个趔趄,险些栽倒在地。

他急匆匆地拿起手边的一副望远镜,冲上了高处——说来,他这副望远镜,还是当初他与李令月在吐蕃处并肩作战之时,李令月赠予他的。

许是因娄师德曾与李令月并肩作战的缘故,他对李令月的好感度,比他对任何一名皇子的好感度都高。

当李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