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瑶与阿桃姊妹二人是跟着李令月去战国时代晃悠过的女兵,只要一想到当初天降暴雪之时,李令月是如何带着她们脱离险境的,她们就完全紧张不起来了。
太女殿下既然有着如此神奇的本事,她和圣人定然无虞。别说她们了,就连客栈中与她们同住的那些客人,也多半不会有事。
有事的只会是那些胆敢对圣人和太女殿下动手之人!
两名女兵的镇定也感染了狄仁杰,他不由自嘲一笑,枉他贵为宰相,关键时刻,还不如两名年轻的小娘子有用。
不过,这两名小娘子心性绝非一般的人,难怪能被武皇和李令月选中做她们的替身。
“太女殿下曾告诉我们姐妹,若是遇到紧急情况,可事从权宜。已知圣人和殿下安然无恙,若是她们选择不主动露面,定是她们想要借此机会试探一下其他人……”
阿瑶垂眸道:“我们姊妹驽钝,只能想到这么多,具体要怎么做,就看狄相的手段吧。”
狄仁杰沉思片刻,道:“既然圣人和殿下想要引蛇出洞,那么,她们二人遇刺的消息,便不必再瞒着众人了。”
……
陪同“武皇”和“太女”巡游的太守发现,周围的氛围似乎变得有些不一样了。
可具体是哪里不一样,他又说不上来。
正当他暗自疑惑之际,走在前方的“武皇”和“太女”忽然一把掀开了繁琐的礼服,一左一右制住了太守。
太守:“!!!”
他口中一声“刺客”刚要脱口而出,便忽然被“太女”抵住了咽喉。
这时,在场的其他地方官也都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秦唐之好》 100-110(第6/16页)
被狄仁杰带来的玄甲军控制了起来。这支玄甲军的职责便是保护武皇和李令月的安全。
当太守看到玄甲军将他们包围起来的时候,忍不住开口质问:“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你们为何要突然对我们动手?”
阿桃冷笑一声:“我们为什么对你动手,你心里难道没数吗?恐怕你早就知道我与阿姊只是圣人和太女的替身,于是,你表面上与我们虚与委蛇,暗地里却派人去行刺圣人和太女!”
太守:“……”
数日相处下来,他的确对眼前的“圣人”和“太女”有所怀疑,但他也只是怀疑自己是否有什么怠慢之处,导致“圣人”和“太女”兴致不高,鲜少开口说话。他是真不知道“圣人”和“太女”竟然是假的啊!
圣人和太女为何要撇下诸多朝臣独自出巡,她们遇刺又是怎么回事?
太守越是细想,便越觉得恐怖。
与他同样茫然的,还有他的下属们。
然而,因为他们被卷入了皇帝和皇储行刺案,他们还什么都来不及搞懂,就被玄甲军给带走了。他们将要面临的,是严峻的审问。
这时,其他官员也终于回过神来。他们三三两两地凑上前,开始向狄仁杰等知情者打探事情的真相。
他们与武皇及李令月相处的时间更长,其实,在此前,他们也隐隐察觉到了“圣人”和“太女”的不对劲之处。
不过,他们中大部分都是聪明人,在看到狄仁杰等人主动为“圣人”和“太女”打掩护之后,他们便猜到这是武皇和李令月的安排,他们自然不能破坏了母女二人的计划。
于是,他们选择装聋作哑。
但现在,既然狄仁杰和两位“替身”主动选择披露此事,他们也能够满足一下自身的好奇心了吧?
更何况,皇帝和皇储同时遇刺,此事非同小可,一个弄不好,可是要动摇国本的。
他们实在没法对此事不关注。
狄仁杰等少数知情者将周围环视了一圈,而后他们示意官员们跟他们入内说话。
……
“狄相说得可是真的?圣人和太女一早便得到了上苍示警,知晓此地官员对朝廷的命令阳奉阴违,所以才特意甩开我们,微服私访?”
“自然是真的,难不成,狄某有骗你们的必要么?”狄仁杰指着阿瑶与阿桃道:“这两位是太女麾下的精兵,她们二人便是奉圣人和太女之命在此敷衍太守等人的。你们若是不信,便只管问她们。”
阿瑶与阿桃早有准备,她们拿出了能够证明她们是李令月麾下亲兵的信物,又将武皇赐予她们的令牌拿了出来,朝臣们这才不得不信了她们的话。
“看样子,上苍的预警果然是有道理的。如果本地的官员没有问题,他们又怎会对圣人和太女痛下杀手?”
“据你们所言,圣人和太女离开之时,身边并未带多少人,实在叫人忧心呐。”
狄仁杰听完周围同僚们似真似假的感叹之后,没有说什么,只是跟着叹息。
待这批官员们离开之后,他的眼中闪过一丝冷光。
“究竟谁是真正忧心圣人的安危,谁是心怀鬼胎,很快便见分晓了。”
太守毕竟是一方大员,在朝中也有些人脉。
很快,便有人悄悄将消息递给了身处牢狱中的他。
“没想到,竟是贩卖私盐一事东窗事发了么?”太守叹了口气。
本朝才开始将盐业转为官营,对于贩卖私盐之事打击力度不如后世那般狠。
仅仅只是贩卖私盐,还要不了他们的性命。不过,他们贩卖私盐所获利润巨大,再加上,他们在这过程中不仅撬了朝廷墙角,还盘剥百姓,以至民不聊生。
这罪过就严重了。
一旦让圣人和太女得知真相,他们绝对没什么好果子吃。
现在,两名贵人在调查私盐的过程中,又遭人行刺。他们这群地方官,是无论如何都讨不到什么好处了。
此时,太守也只能盼着武皇和李令月遭逢不测。如果新继位的是李显或者李旦,那么,他兴许还有一番运作空间。
武皇那样对待自己手底下的几个儿子,皇太女又横空出世,夺了本属于她兄长的皇储之位,想必李显和李旦也不会对她抱有什么好感吧?
这名太守显然对武皇的狠辣手段有所耳闻,他根本不指望武皇会因为他并未参与此次的行刺而对他网开一面。
他深知,若是武皇安然无恙,在武皇的盛怒之下,他们这些人,最后只怕都难逃一死……
……
“废物,当真是废物!”
接到消息的王家家主和张家家主面露狰狞之色。
“不是让你们提早堵住那间客栈所有的出口和入口了吗?你们居然还能让人给跑了!”
“家,家主,最诡异的是,不止我们的目标凭空消失了,就连客栈中住着的其他人,也都消失不见了!”
前来回禀之人声音中还带着些许颤抖:“指不定是有神仙在暗中襄助他们!”
否则,他们无论如何也想不通,好好的大活人,怎么会说不见就不见了。
王家家主和张家家主却听不得这种话,他们觉得,他们手底下的人办事不利,还欲逃脱罪责。
他们正欲再训斥这些人一番,却忽然看见县令面色铁青地走了进来。
“你们可知,你们先前派人去刺杀的,究竟是谁?是当今圣人和皇太女!”
“什么?”
王家家主和张家家主眼前一黑,险些一头栽倒在地。
“那对母女不过从外地来的商贾,她们怎么会是圣人和皇太女?”
他们嘴上说着否认的话,心中却不得不承认,县令说的兴许是真的。
外地来的商贾,且又恰好是一对母女……如今看来,竟是处处充满了巧合。
如果那对母女当真是圣人和皇太女,他们都做了些什么啊!
若不是武皇母女在此出巡,县令也不会决定心狠手辣一把。他若是不心狠手辣这么一把,也不会犯下“行刺”这样大逆不道的罪过!
现在细想下来,一切都是命。
县令一咬牙,对张家家主和王家家主道:“本官已经安排家人出逃了,你们也快快安排家人去避难吧。咱们这些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派人去暗杀圣人和太女,已是罪无可恕。若是不尽快安排家人出去避难,只怕家人也难逃一死!”
但凡与谋逆或是行刺沾边,都是要诛族的,再不济,也要满门抄斩,没有任何心存侥幸的余地。
县令将家中老母、妻子和儿女都安排着隐姓埋名,逃往了外地。如果没有意外,他们此生都不会再用原本的名字过活。
张家家主和王家家主则因为准备时间不充分,只来得及给自家“留个根儿”,安排心腹仆从护送家中的小儿子逃命。
他们在做这个安排的时候,并未料到,他们会因此而被家中妻子给记恨上。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秦唐之好》 100-110(第7/16页)
尤其是张夫人,她膝下只有两个女儿。丈夫为家中惹来了灭顶的灾祸,在为家中安排后路之时,却只顾着心爱的妾室给他生的小儿子,全然不顾两个女儿的死活……
一想到此处,张夫人便恨不得吃他的肉,喝他的血。
“阿娘,不如咱们去告发阿耶的罪行吧!”张家大娘子向来主意极大,只听她对张夫人道:“横竖都是一死,咱们若是向圣人告发阿耶,至少可以出一口恶气!阿娘你手中不是还握有阿耶贩卖私盐的罪证吗?若是运气好,咱们指不定还可以凭此将功赎罪呢……”
“反正阿耶都不顾咱们的死活了,咱们何必要管他的死活?”
在张大娘子说这番话的时候,张二娘子就怯生生地跟在姐姐身后,拉着姐姐的袖子,低着头不说话。
第105章 第 105 章
“可是,那毕竟是你阿耶……”张夫人犹豫着说道。
她倒不是担心张家家主的前程,这些年以来,她与张家家主之间早就没什么夫妻情分了。不过是因为张家家主还用得上她,对着她,还能有一分面子情罢了。可这份面子情在关键时刻,简直一文不值。
眼下,张家家主又犯下了死罪,张夫人恨不得尽快带着两个女儿与他撇清关系,自然不会主动去关心他。
张夫人无非是担心女儿状告阿耶,会让自家爱女落下个忤逆不孝的罪名。
张大娘子在与张夫人交谈过后,终于明白了张夫人的想法。她对张夫人道:“阿娘,名声固然重要,性命却更加重要。眼下我状告阿耶,兴许会没了名声,但没了名声总比没了性命强。”
“且让我试试吧。若是失败了,大不了就是一死。若是成功了,兴许还能为咱们三人争取到一条生路……”
听着张大娘子的这番话,张夫人终于不说话了。她的长女才十五岁,就已经懂得为自己,为妹妹,也为她这个阿娘筹谋了。
这让张夫人既感到欣慰,又感到心酸。
“阿娘都听你的,你说怎么做,就怎么做吧。”
于是,张大娘子派人将信件送了出去。只是,她没想到的是,没过多久,张家家主便带着那封书信怒气冲冲地闯了进来。
“好啊,我这么都没有想到,有一日,我千娇万宠的女儿,会跟我的妻子一起蒙蔽我。”
张家家主道:“旁人都说女生外向,我从来还不信,如今却是不得不信了。”
他看向张大娘子的目光素来是宠溺的,这还是他第一次用这么骇人的眼神看着张大娘子。
张大娘子心中怎么想的不得而知,明面上,她却很快向自家阿耶低头认错了。
“我也就是与阿娘说说气话罢了,哪里能真的去告发阿耶呢……阿耶只关心弟弟,不关心我和妹妹,我这心里头,自然不舒坦。要知道,我最是崇拜阿耶了。”
她这番吹捧,以及她孺慕的眼神,终于打消了张家家主的部分顾虑。可为了以防万一,张家家主还是命张夫人将那些要命的账单交了出来。在这方面,他向来只相信自己,而不相信别人。
账单到手后,张家家主冷冷地对自己的妻女道:“老实点,别再让我发现你们背着我搞什么小动作!否则,休怪我不念夫妻之情和父女之情!”
在送走了张家家主后,张夫人将两个女儿揽在了怀中。
“阿娘,那账本……”
“是假的。既然我明知道他不可靠,我又怎么可能把真的账本交给他?只是,你阿耶是个人精,他定然很快就会发现不对劲……咱们得尽快从这府邸中逃出去!”
……
狄仁杰在将本地上上下下的官员缉拿过后,便开始发动地方兵,全面搜索武皇和李令月的下落。
只是,任他如何努力,都找不到半点儿蛛丝马迹。
一日、两日、三日、四日过去了……武皇和李令月,连带着那座客栈中的所有人,始终下落不明,就像是凭空消失了一般。
这下子,就连最为拥戴武皇和李令月的一些官员,也不免心下惴惴——在党争之中,他们可是将李显派和李旦派给得罪惨了。
倘若这二人上位了,他们可没有什么好果子吃啊。
支持李显和李旦的人才不管这些,他们以“国不可一日无君”为由,要求朝臣们拱卫李显或是李旦上位。
双方一时陷入了僵持之中。
这时,阿瑶和阿桃站出来道:“殿下绝不会有事,你们别忘了,殿下可是几个月前才从异界归来!陛下与殿下在一起,也绝不会有事!”
见众人面上的神色有所动摇,阿瑶与阿桃再接再厉道:“殿下才是真正受到上苍青睐之人,你们现在拥立他人,你们可考虑过,待陛下和殿下回来了,事情要如何收场吗?”
一些人闻言,果然有所迟疑。
一旁以张柬之为首的人却坚定地道:“陛下和殿下能否回来还是未知数,国不可一日无君。暂且先从两位殿下中择一位登基。若有一日,陛下和殿下当真归来了,我等自会向她们请罪!”
张柬之这番话说得敞亮,实则心中也打着自己的小九九。
请罪是不可能请罪的,无论武皇和李令月能不能回来,他都会主张让李唐皇子上位,因为他本就是李唐的拥护者。李令月虽然也姓李,但她跟武皇之间的关系太过密切,且又是女子之身,在张柬之等人看来,她自然是不适合上位的。
等到李显或者李旦坐稳了皇位,便是武皇和李令月最终安然归来,一切也已尘埃落定。
张柬之这样一说,自然有不少大臣站在了他的身边,就连方才义正严词反对他的人,此时都没了声音。
狄仁杰深深看了张柬之一眼,没有说话。
张柬之是他举荐入朝的,他自认对张柬之的才干和人品都十分清楚。
然而,随着张柬之入朝时间越久,他们之间的理念分歧也就越大。到现在,他们之间几乎已经没有什么往来了。
在这次的会议中,张柬之“拥立新皇”的提议虽然没有直接通过,却也惹得人心浮动。
散会后,狄仁杰来到了张柬之的身边:“曾经,我见你品行真正,才干过人,这才将你举荐给了圣人。今日你有此提议,我只希望你是出于公心,而非私心。”
张柬之道:“下官的提议,自然是出于公心。倒是狄相莫要忘了,你该效忠的,究竟是谁。”
“谁能让天下人过上太平日子,本相便效忠谁。李显不行,李旦也不行。”说到这里,狄仁杰摇了摇头。
话不投机半句多,两人擦肩而过,再也没有什么交流了。
……
所有人都不知道,此时,武皇和李令月,已经到了另一个空间。
那晚,武皇在睡梦中惊醒,随后,便看到李令月弯着腰,匆匆朝她所在的屋子赶了过来。
武皇刚准备开口,便有一股呛人的味道侵入她的口鼻。
李令月赶忙掏出一方湿帕子,捂住了她的口鼻,示意她不要说话。
随着火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秦唐之好》 100-110(第8/16页)
势的蔓延,周围的温度越来越高,烟雾也变得越来越呛人。
这时候,想要逃出去,已经来不及了。
武皇从未感觉死亡距离自己这么近过。
然而,武皇身旁的李令月却很镇定,许是她的镇定影响了武皇。渐渐的,武皇的心脏跳得不像方才那么快了。
在漫天的火光之中,李令月冲上前来,紧紧攥住了武皇的衣袖。
一阵天旋地转之后,周围的火光消失了,清新的空气重新回到了武皇和李令月的鼻翼之间。
还没等武皇和李令月为她们的劫后余生松口气,耳边突然传来了震天的马蹄声。
不知是谁在耳边吼了一句“安禄山的军队攻过来了”,周围的人顿时吓得四散而逃。
叛军的肆虐声,百姓们绝望的哭喊声,兵戈相接的声音,交织成了一副人间炼狱般的场景。
李令月看着眼前的场景,顿时明白她们来到了哪一个时空——大唐天宝年间,而且,还是正在发生安史之乱的天宝年间。
不是每次穿越,都能那么幸运地带着大军,降落在一个相对安稳的地方的。
这一次,李令月和武皇虽然借着系统,躲过了客栈的那场火光之灾,却又落入了另一处火坑之中。
安史之乱啊……
李令月咬紧自己的下唇,尝到了一丝血腥。
尽管她明白,凭她一个人的力量,难以扭转整个战场的局势。但当她眼睁睁地看着眼前的百姓们,像待宰的牛羊一样,被叛军们狞笑着驱赶的时候,她没法做到无动于衷。
正当李令月想要上前之际,武皇忽然一把攥住了她的手腕。
“令月,不要去,你的安危,才是最要紧的。”她看了一眼李令月隆起的小腹:“别忘了,你如今还怀着身子。”
“阿娘,放心吧,我有分寸。我不会就这么傻愣愣地冲上前,跟那些叛军将领硬碰硬的。”
这般说着,李令月掏出随身携带的火铳,朝着那冲在最前方的叛军将领开了一枪。
砰——
一声巨响之后,那名将领狠狠摔下了马,无法再行动。
跟在他身后的叛军见状,立刻提高了警觉。他们想要停下来查探一下情况,然而,在高速奔跑间,他们完全刹不住车。
只听耳边又传来了几声枪响,好几名叛军将领应声落马。
周围人见到这一幕,不由大声道:“天佑大唐!这是上天给予叛军的惩罚!”
“犯我大唐者,必将遭受天谴!”
这声音一传十十传百,原本有些萎靡的地方守军和百姓们见状,士气大盛。
而势不可挡的叛军,则陷入了迟疑之中。
双方一时僵持不下。
由地方守军和百姓组成的队伍虽然一时之间遏制住了叛军的进攻之势,但双方毕竟兵力悬殊。
等到叛军回过神来,重新整顿旗鼓发起攻势,这支守军定然不会是叛军的对手。
待叛军攻破城池,不知多少百姓将要死在叛军的屠戮之下。
李令月的眼眶红得像是充了血一般,可她却无能为力。
她没有守军的指挥权,以她个人的力量,纵使她能杀死十个、百个敌军将领,她也终究无法阻止这场乱局。
何况,她的身边,还有手无寸铁的阿娘需要保护,她不能不顾阿娘的安危,只顾着自己冲锋陷阵。
最终,李令月一咬牙,从叛军处抢了一匹好马,带着武皇上了马,朝着长安所在的方向一路疾驰而去。
方才她抽空用积分向系统购买了信息,她知道,眼下还处于安史之乱的初期。
想要化解这场危局,她必须朝着长安处使力。
安禄山的叛军才刚刚发兵,这时候,若是朝廷能够及时采取行动,便能使无数百姓免于浩劫。
不过,此时的李隆基,已经昏聩不堪了,该如何让他乖乖听话,对于武皇和李令月来说,是个挑战。
第106章 第 106 章
在系统的掩护下,李令月很快便带着武皇离开了安禄山叛军与守城一方交战的战场。
积分正以极快的速度离李令月而去,李令月却顾不得这些了。
她早已体验过负债累累是种什么滋味儿,如今不过是积分归零而已,算不得什么大事。
对于现在的李令月而言,如何带着自家阿娘和肚子里的宝宝,在这乱世之中生存下去,才是重中之重。
李令月带着武皇停在了附近的一处城镇之中,她们准备稍作歇息,再继续向着长安赶路。
这座城镇虽然还没有受到战火的波及,但因为不断有流民涌入,城中的百姓们还是产生了些许紧张感。
“叛军不会攻到我们这里来吧?我们要不要也开始收拾家当?”
“收拾什么收拾,朝廷这么强大,那些叛军哪里会是朝廷的对手?等你收拾完家当,说不定朝廷派来的大军已经将战乱平定了!”
“……也是,朝廷兵强马壮,能出什么问题呢?咱们还是不要多想了,这日子从前是怎么过的,往后还是照旧吧。”
百姓们相互安慰着,情绪渐渐平静下来。
此时,正与武皇一道坐在客栈中用餐的李令月,在听到这番话后,心情却很沉重。
是啊,经过贞观、永徽和武周年间的积累,大唐终于迎来了开元盛世。
这盛世,给大唐的百姓们带来了不少信心,让他们相信,无论什么样的麻烦,朝廷都能解决。
可惜,这盛世就犹如昙花一现,在短暂地绽放过后,便在风雨飘摇之中,被剥落成一瓣一瓣,无声萎落。
恰如安史之乱结束后,支离破碎的大唐江山。
眼下,百姓们的面上犹自带着笑容。他们是如此的相信朝廷,殊不知,这份信任,马上就要被辜负了。
武皇和李令月母女二人先是经历刺杀,而后又经历了一场战乱,此时她们都没什么胃口。
纵使店家将拿手好菜一一端了上来,她们也只是勉强用了一些,就上楼准备休息了。
“呕……”回到房间之后,武皇再也忍不住,吐了出来。
对于她而言,这是第一次亲眼见到残酷的战场。
叛军的长矛刺入了守城士兵的身体,将守城士兵的身体捅了个对穿,连肠子都掉出来了。
还有一些士兵,被人用铁球砸在了脑袋上,头浆迸裂……
在武皇统治时期,发生过不止一次战争,可她当真是第一次直面如此惨烈的战场。
好在武皇心理素质足够强大,缓了一会儿,终是缓了过来,对着轻拍她背脊的李令月道:“朕无碍。你都能适应战场,朕有什么不能适应的。”
李令月将一碗清水递给了武皇:“阿娘,漱漱口吧。”
待武皇调整好了状态,她这才与李令月坐在桌前,开始讨论起她们这一路的所见所闻来。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秦唐之好》 100-110(第9/16页)
“这依旧是大唐,却不是我们所认识的大唐。”武皇率先开口道。
“不错,这是另一个与我们的发展走向截然不同的大唐。”
武皇想起她们穿越的前因后果,目光落在了李令月身上:“两年前,你率军与吐蕃交战之后,也是像这样,突然到了另一个时空吗?”
李令月点了点头:“每当我有性命之危时,……便会自动将我传送到一个安全的地点。至于这个地点是哪里,我无法掌控。”
“原来如此。”武皇道:“世间安得两全法?危急时刻,能够优先保住性命,已然很好了。”
“是啊,我原本还准备尽快将私盐之时解决,我们好继续向着扬州进发呢,没想到,计划赶不上变化。”李令月感慨了一句:“对了,阿娘可知,如今在位的大唐皇帝是谁?”
她虽然这么问着,却没指望武皇回答她的问题。
毕竟她们在来到这个世界之后,所有的信息,都是从周围人的交谈中得到的。
周围的小老百姓们可不知道如今在位的是哪一任皇帝,也不知道围绕着那把象征至高权力的椅子,究竟展开了怎样的明争暗斗。他们只关心自己需不需要守孝,以及皇帝上位之后,打算采用什么样的策略治国。
在问完这个问题之后,李令月没有过多的停顿,就回答道:“是您的孙子,我八兄李旦的第三子,李隆基。”
“李旦的儿子么……”武皇沉思片刻,开口道:“看样子,这个世界的‘朕’已经作古。那么你呢,你可还在?”
有令月在,武皇实在想不出自己会传位给旁人的可能性。
“‘我’也已经化作一抔黄土。这个世界的‘我’,未曾得到那些奇缘,自始至终都不曾坐上过皇储之位。”李令月整理了一下思路,缓缓将正史中发生的诸多事件讲给武皇听。
“……这个世界中,阿耶比我们那个世界中晚了十来年才过世。阿耶离世之时,兄长李弘已然身故,李贤先是被立为太子,后又因在东宫私藏甲胄之故被废为庶人。阿娘按照阿耶的遗诏,立兄长李显为帝,您则荣升监国太后……”
李显在未上位之前,倒还算得上谨慎,一朝登基为帝,便开始飘了起来。在试图提拔韦皇后之父未果后,他竟说出了让人大为恼火的话:“我将天下给韦玄贞,也没什么不可以,何况一个侍中之职?①”
很快,李显就为他愚蠢的话语付出了代价。武太后用实际行动向他证明了,他想将天下让给韦玄贞究竟可不可以——武太后废黜了李显的帝位,另立李旦为帝。
李旦倒也识趣,知道自己的帝位是自家阿娘给的,阿娘说收回就能收回。于是他老老实实地做着他的傀儡皇帝,朝中一应小事小事,都交由武太后来决断。
虽然儿子还算乖巧,但对于武太后来说,做太后,哪有亲自做皇帝来得舒坦呢?前者掌权只能算是代管国事,后者方才名正言顺。权利场中,从来就没有纯粹的亲情,既然她的儿子不行,那么自然该由她上位!
待时机成熟,武太后终于废黜李旦的帝位,将李旦降为皇嗣,她则亲自登基做了皇帝,并改名武曌。
在那之后,反对武皇的声音此起彼伏,起兵反武之事亦时常发生。
为了捍卫自己的权柄,武皇杀得血流成河,许多李唐宗室,都倒在了她的屠刀之下,唯有她的儿女得以幸免。
听到这里,武皇道:“这像是朕的手笔。”
在她的世界中,因为有令月帮着协调她与宗室的关系,拉拢武将,她没有杀那么多人。
但为了自己的权柄,她仍会在必要的时候大开杀戒。
若是心不够狠,武皇也没法以女子之身坐上皇位,成为有史以来的第一个女皇帝。
“如今在位的既然是李旦的儿子,想来,这个世界的朕最后仍旧传位给了李旦?”武皇问。
“不,您传位给了李显阿兄,只是最后,李显阿兄死于非命。据说,李显阿兄是被韦皇后联合其女安乐公主毒死的。这个世界的‘我’,与李隆基联手发动政变,打着为李显阿兄复仇的名义,将韦皇后和安乐一脉的人诛杀……”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李旦和李隆基的对手们一个个都倒下了,接下来,自然就轮到太平公主了。
李旦在位时,对这个妹妹还算是宠爱信任。李旦退位后,李隆基这个侄子,对太平公主这位姑姑可没什么信任和感情可言。
在这名为权力的漩涡中心,若是手中无权,便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若是手中有权,照样会碍了旁人的眼。
正因如此,李令月才会走上与她阿娘一样的道路。
武皇在听到韦皇后和安乐公主被诛杀时,面上毫无波澜。
待她听说这个世界的太平公主被李隆基一杯毒酒赐死时,这才抬眸看向了李令月:“不够狠的人,在这皇室中,是没法生存下去的。令月,你可莫要犯蠢。”
武皇一直都在为李令月过于心慈手软而担忧。此番,她不过是借由此事来告诫李令月罢了。
“阿娘这是在为我担心吗?您就放心吧,我当然不会步了这个世界的‘我’的后尘。”
在李令月看来,这个世界的太平公主对上已经成为皇太子乃至皇帝的李隆基,是无解之局。
她手中无兵,只笼络了几个羽林卫将领,难以成功发动兵变;她没有大义的名分,她若是想要杀死李隆基,便是大逆不道,人人得而诛之,相反,李隆基赐她一杯毒酒,外人便觉得是理所当然的事。
那个时候的太平公主,能够仰仗的,不过是皇帝对她的信任,以及麾下的些许党羽。她纵然能够做到权倾朝野一时,终究如同镜中花水中月一般。
而李令月所在的那个有别于正史的书中世界,她手握兵权,又有武皇的信任和支持。她绝不会让李显、李旦以及他们的子嗣有上位的机会,自然也不会落得那般惨淡的下场。
李令月虽然秉持着“非必要不杀人”的想法,但必要的时候,她也能狠得下心来。
仁慈的前提,是那些人不触犯到她的底线。谁若是想要与她争权夺利,甚至害她性命,她自然不会手软。
说到这里,李令月顺便也将那场逼迫武皇退位的“神龙政变”的前因后果详细告知了武皇。
虽说在她们的世界,不大可能再有什么神龙政变了,但总得防范于未然。
“张柬之、崔玄暐么?”武皇眯起了眼:“朕记下了。”
至于记下之后要怎么做,她没有告诉李令月。
武皇自认不是一个宽宏大量的人,这些上了她心中黑名单的人,日后最好是一点错都别犯,否则,只要让她抓到把柄,她绝不会轻饶了这些人!
“对了,这李隆基既然能够从李显一脉和‘你’手中夺走权柄,想来该是个有能耐的人,怎么听你的意思,他连区区一场动乱都平息不了?”
虽然这个世界的事,明显不是李令月该知道的事,但武皇并没有怀疑李令月的话。
她这个女儿身上,很有些神异之处,这一点,她再清楚不过。若非如此,她们也无法从那场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