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120(1 / 2)

郑山辞虞澜意 端瑜 43253 字 2天前

<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郑山辞虞澜意》 110-120(第1/22页)

第111章 圣旨来了

二皇子在坤宁宫吃了晚膳回到皇子所,他让宫人给他的床垫得更软一些,他打算趴着睡觉。他的贴身太监说,“二殿下,大殿下之前来给你送了药膏。”

谢澹高兴,“我就知道皇兄对我最好了,快扶我起来,我要去找皇兄。”

小太监喊小祖宗,谢澹已经跑出去了,他跟谢承住所只隔了一条走廊,因为宫里只有他们两个皇子。

谢澹到了门口就喊皇兄皇兄。

谢承还在看书,他今天被武明帝说了,他还要更加努力才是。听见谢澹在喊他,他还是放下书本出去了。

谢承知道谢澹又被武明帝教训了,把他请进来。谢澹打了一个哈欠,“皇兄,我今晚想跟你一起睡觉。”

谢承的目光柔和应声好。两个皇子都在这里,谢承身边的周嬷嬷是在先凤君身边的人,自打先凤君离开后,她就一直照顾谢承。现在看见两个皇子关系这般好,她心里也高兴。

只有二皇子过来了,大皇子神色才会缓和一些。

谢澹洗漱后毫不避讳就在谢承的床上趴着,谢承还在看书。

“皇兄,别看了,上来一起睡觉呀。书那么多,你看不完的。”谢澹眼睛圆溜溜的看谢承。

谢承听了谢澹的话,想了想今天二弟被父皇打了屁股,现在还疼着,他先陪弟弟,早上起来再学。想到这里谢承也上床了,他是平躺着的,谢澹是趴着的,他戳了戳谢承,“皇兄,你睡得好僵硬。”

谢承轻咳一声,“可能是因为好久没有跟你一起睡觉,而且我怕我乱动碰到你的伤口了。”

谢澹唉声叹气,“父皇太暴躁了,皇兄明天你给我换药吧,今天去坤宁宫让父君给我换药,父君对我很不耐烦。”

谢承笑着应下来。

谢澹:“父皇考的题很刁钻,答不上来也很正常,我们才多少岁,他多少岁啦。”

谢承的神色轻松了一些,他摸了摸谢澹的头,“快睡觉,明天还要早起上课。”

谢澹哀嚎一声,“我都受伤了,还要上课,我就不能不上么。”

谢承:“明天带个厚垫子放在椅子上。”

谢澹:“……”

……

郑山辞在户部把资料整理好了,然后他把账本递给段郎中,段郎中应了一声,“郑大人坐吧。”

郑山辞坐下后有人给他上茶,看来是要细谈。

段郎中想了想,“从江南来了一批丝绸商,户部要给他们结算银两,我现在这里走不开,还要你去接待一二。”

朝廷在江南设置的纺织局,是官商合办,每年年底还会进献贡品,一些大商人有机会在户部官员这里露面,士农工商他们待户部的官员很客气,出手又大方,说着去给他们款子,实则去给他们结款子的人还能捞上一笔。

水至清则无鱼,郑山辞明白像是这样的送礼,一般情况下皇帝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别闹到他面前,他都可以假装没有看见。

郑山辞把这个活计应下来了。

纺织局的人,郑山辞还是很有兴趣的。他们在布铺用的纺织机经过了改造,效率提高了一倍。江南的纺织局被称为天下第一纺织局,里面有很多技艺精湛的绣娘。单单是江南纺织局就给朝廷带来了百万银子的利润。

户部有一条隐形的规定,不准经济发达地方的人进入户部。浙江布政使司、江西布政使司、苏州府跟松江府这四个地区禁止担任户部官员。这四个地区经济很发达,世家大族的关系错综复杂,若是这里的进士来户部担任官职,很有可能造成户部的消息泄露,让地方反而对朝廷造成影响。

段郎中:“还有宝泉局那边你盯着点。”

郑山辞心中怦怦直跳。这就对他太信任了,宝泉局就是朝廷铸钱的地方。

段郎中说完让郑山辞先退下了。浙江有一笔账不对劲,他今年不能留在京城过年了,要去浙江微服探查,所以手里有些事只能交给郑山辞来做。

郑山辞领命退下,姜兰礼跟他一起去接待江南纺织局的商人,为首的商人姓冷。他们是谈事就选了一个酒楼谈事。

冷老板很来事,给郑山辞跟姜兰礼都带了见面礼。

“到了京城没想到户部的大人的又有变动了,小小心意还请两位大人笑纳。”

郑山辞跟姜兰礼都没收,郑山辞笑道,“冷老板客气了,我们是来给冷老板结款子的,怎么还能要冷老板的礼物。”

冷老板看出郑山辞跟姜兰礼是真没想收,他也不强求。有的官员是不吃这套的,要是强行让人把礼物收下,反而显得失礼。

众人一起把饭吃完后,郑山辞给冷老板结款子,给他的款子有八十万两,郑山辞把银票交给他。

冷老板说:“两位大人不要我的礼物,总要带两匹丝绸吧。”

郑山辞知道做人不能太冰清玉洁,他跟姜兰礼拿了两匹丝绸。

冷老板等郑山辞跟姜兰礼走后,心中叹息。好不容易才跟金郎中打好关系,结果金郎中直接废了,现在这个段郎中不知道是什么样的性子。这郑山辞跟姜兰礼初入官场,目前还没官场上的习气,不吃他那套,不好入手。

“老爷,我们现在回去么?”

“回去吧。把我带的礼带给朝中的各位大臣,还有今天秦大人的儿子生辰,你去送生辰礼物。”冷老板心里有谱,他把这些朝中的大臣祖辈的生辰全记下来了,要是他到了京城正要撞见有个什么生辰,祝寿的,他都会送上一份礼。

礼不重,但可以露一下脸。

冷老板是一个精明的商人。

郑山辞跟姜兰礼回到户部,姜兰礼说,“郑大人,我看了冷老板送给我们的夜明珠,一颗价值一百两银子。”

这一颗夜明珠差不多是他一年的俸禄了。

果然做官收礼也能有不少的钱。

姜兰礼说了这句话就没有说其他的了,郑山辞也没有说话。

郑山辞去盯了宝泉局,他本来怀着激动的心情,结果看了铸钱之后,他发现跟打铁一样,已经变成了平常的心态。

“郑大人,今年的目标是要打……”小吏跟郑大人汇报他们今年要打多少钱,有的铜钱有磨损,他们会融进去重新铸造。

每年大燕要流通多少的金银也是要做出规定的,这都要靠户部的人力去算,不然很容易出现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郑山辞拿到了今年铸钱的目标。

他回到工位上处理事务。

地方官员考核升官是三年为期,京官升官的途径就比地方官更多了。有一方面是京察制度,京察制度六年一次。考察对象是五品及以上的官员通过吏部的考功司按照四格守、才、政、年来评判官员的等次。除了采用四格来考核外,还要从官员实际的工作内容来确定专业考核科目,这种方法称为无格。

京官想往上升还有熬资历,论资排辈。当职位有空缺时,官员中没有突出功绩时,资历深的官员优先补缺。还有一种就是上官赏识,当有空缺职位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郑山辞虞澜意》 110-120(第2/22页)

上,上官推荐。最特殊的晋升渠道就是得到皇帝的赏识。

郑山辞给雷尚书说的模型,武明帝看了觉得是特殊的功绩,只是目前职位上没有空缺,所以武明帝还在思忖。

现在他并不想把郑山辞安排到其他的部门,只想让郑山辞在户部好好的历练。他看好的几个人都分散到六部了,毕竟这些人都还年轻,缺乏资历。

郑山辞在户部轻轻的咳嗽一声,他感觉有点冷。

“郑兄,明日去我府邸围炉煮茶么?”崔子期邀请友人。

郑山辞想,澜意最近一直缩在家里,可以让他一起去崔兄的府邸找吕锦一起说说话,他应下来。

下值后回到家里,金云给他端了一碗姜汤,喝了一碗姜汤郑山辞好多了。

郑山辞带了一部分的公务回来,年前事太多了,有一部分户籍需要整理,他还没有整理好。郑山辞还是做了分类,把固定的人口用黑色的墨水,加入的人口和迁出的人口又用不同的笔写上,这样一目了然。

他把用在账本的方法,迁移过来用在统计户籍上。

虞澜意看见郑山辞回来了,他拍了拍榻上,让郑山辞坐过来。

郑山辞坐过去烤火,“今天怎么样?”

虞澜意夹了一下声音,“不舒服,今早跟晌午都没吃饭。”

“那你有没有想吃的?”

“吃点糕点就成了。”

郑山辞把桌子上的糕点端过来递给虞澜意。

虞澜意继续戳鞋垫,“郑山辞好神奇啊,我记得我没怎么绣鞋垫,结果我已经快要绣完了。”

郑山辞:“……”

虞澜意美滋滋的说,“难道我在这上面还有天分不成。不过我绣了这一双就不想绣了,只想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郑山辞把明日去崔府的事告诉给虞澜意了,虞澜意很高兴,“正好去找吕锦。”

翌日他们去崔府,先是去拜见了崔子期的父亲后才去小两口的院子里。崔子期的院子里引了山上的活水,有一方池塘,一个小风车在池塘里借着水流运转。杜宁的父亲是工部尚书,他立马就被这个小风车吸引了注意力。要说他家里也有很多缩小版的狼牙棒跟木桶,还有一个缩小版的杜宅,都是他父亲给他做的。

杜宁科举之后被分到了刑部,现今已经做到了刑部员外郎的位置,他对工部的感情很深,但在刑部也找到了自己的价值。

再者父子同在工部,他的父亲还是工部尚书这总归是不好的。哪怕他们是坦坦荡荡的,吏部也不会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吏部尚书李大人是武明帝的亲信,历来吏部都是被皇帝控制在手中。

郑山辞看着这处的景色只觉好,雪把石头浸透了。

虞澜意进了府就去寻吕锦,吕锦知他已是双身子的人,都是小心的待他。

“才两个月,我还没什么事,只是在吃食上挑剔了一些。”虞澜意喜欢吃酸的。

吕锦让下人去洗一碟酸枣过来,“正好庄子上送了枣子过来,你有口福了。”

屋子里的炭盆放得多,桌面上还有一幅字帖。想来是虞澜意没来时,吕锦正在写字帖练字。

“让你瞧见了,冬日无聊,我便在屋子里练练字。”吕锦笑着说,“好段日子没写了,倒是写得不如往日好了。”

虞澜意仔细去看,看不出来没什么不同,“我觉得还是好的。”

虞澜意对写字起了兴趣,他拿着毛笔在吕锦字帖后面练了几个字,吕锦去瞅。

“澜意,你这字端正多了。”之前都是狗爬。

虞澜意得意的扬了扬下巴,“我也是勤学苦练过的。”

他们都是说一些哥儿之间的话,吕锦嫁给崔子期后,常跟年轻的夫人跟夫郎走动,反正都是说宅子里的事。吕锦一般搭几句话他就不说了,崔子期有洁癖,不喜欢府邸有什么人伺候。到了刑部审讯犯人免不得要沾血,回来要把皮都洗破,搓红。

瞧那架势,要是旁人对他献媚亲近他,他能把自己沉到湖底。

要说崔子期的风流名声在京城传到有鼻子有眼的,谁想到他是一个洁癖。

吕锦就给他做了几双手套,让他去审讯犯人的时候把手套戴上,免得他把手洗脱皮了。

吕锦问虞澜意酒肆的事。

这边两个哥儿在说话,另一边围炉煮茶,他们大抵说的是朝中大事。

崔子期:“大皇子已经有十三岁了,陛下想让大皇子开始观政了。”

施玄摸着茶杯,“观政,这有些早,但大皇子是嫡长子也没什么奇怪的。”

礼部最是注重规矩道理,施玄这般说就没问题。倒是嫡长子这三个字引起了他们的思忖,他们都明白这三个字的分量。

武明帝正值壮年,后宫只有王凤君一个人,原因他们都知晓。大皇子是先凤君之子,二皇子是王凤君之子,他们都是出自同一个家族,所以家族势力是重合的,至少在目前为止,朝中还是在观望,但大部分朝臣更偏向于立大皇子做太子。

这样权力可以平稳过渡。

今日只谈一句他们便略过去了,说起朝廷放的七日假做甚。

郑山辞道,“走亲戚,然后就回家好好休息。”

杜宁笑道,“我便也是如此,今年还没这么长的假,我定然是要在床上度过的。”

萧高阳却是约了时哥儿同他一起去看雪,只是这话不能跟好友们说,只说走亲戚。施玄也是跟着爹娘一起走亲戚,然后他打算去佛寺待斋戒三日后回来。

吃了茶,众人各自散去。

施玄回到家里,他娘问他上哪儿去了,施玄答了。

“你过年还要去佛寺做甚,好好的待在家里不好么。还是该给你找个夫人把你栓在家里,免得一天到晚就是念着佛祖。”施夫人也信佛,但这个三儿子太痴迷佛祖了,让施夫人都有些不知所措,只盼着儿子成家后不要太痴迷佛祖,别想去做光头和尚。

家世这些她都不看了,只要模样好些,性子跟施玄和得好便行。他的大哥跟二哥都成亲,就他一个人过年还是孤单单的一个,可怜见的。

施玄纠正:“娘,不是夫人是夫郎。”

说完这句话他就回房去了。施夫人被他这么一说,心里有了计较,她找施大人。

“你说玄儿是不是有喜欢的哥儿了?”

施大人:“他除了去上值外,哪里去认识哥儿了。”

说起施玄,施大人也是一肚子的火。本来他们家世代是书香门第,施玄还是传胪,二甲头名前途无量,结果他偏要去佛寺,这事弄得人尽皆知,丢尽了他们家的脸。施玄这般几年了,施大人便放下了由着施玄的性子。

“你去探探儿子侍从的口信。”施大人沉思说。

施夫人点点头。

过年要买年货,今年郑山辞跟虞澜意一起去买的年货,他们还给府邸贴了春联。

郑清音从屋子里出来,喊二哥二嫂。

“二嫂的肚子还没有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郑山辞虞澜意》 110-120(第3/22页)

显怀呢。”郑清音摸了摸虞澜意的肚子。

他们来郑父这边烤火说话。

“还说二嫂,你的婚事也该办了,今年都已经十八了,还不办都成老哥儿了。”郑夫郎趁机把郑清音的事说了。

“我还不想成亲。”郑清音的脸上泛粉,“我管着布铺,自己赚钱了,不想一直在宅子里。而且上哪去找好男人,见过了大哥二哥这样的好男人,我还怎么找。”

“清音你说说你想找什么样的?”虞澜意笑着问。

“就合眼缘就成了。”

虞澜意:“你这说得更难了,不过慢慢相看,总有合适的。”

林哥儿:“清音长相这么标致,那定要找一个长相俊美的夫婿。”

虞澜意极为赞同,不然他们家的样貌就不一致了。

晌午在郑家这边吃了,晚上他们就去侯府吃饭,晚上他们自己回家去守岁,他们两个人守岁就没人盯着了。

虞澜意摸着肚子,理直气壮,“我熬不住,我们的孩子也不能熬。”

郑山辞让虞澜意先睡了,等到打三更时,郑山辞把准备好的压岁钱放在虞澜意的枕头下面。

新年新气象,虞澜意拿着压岁钱,眼睛亮晶晶的,“郑山辞,你给我压岁钱啦。”

郑山辞笑着点头。

“你真好。”虞澜意双手搂着郑山辞的脖颈。

新年的第一天,郑山辞给郑清音,还有多多都给了红包。

郑夫郎给林哥儿红包,郑清音也有一份,虞澜意是一份的。成亲了是一家了,都是只给一个红包的。

“一年又过去了。”郑夫郎笑着说。

郑山辞听了这话看向虞澜意,虞澜意在逗多多。

长阳侯府还给了红包,安哥儿也给了虞澜意红包。

“郑山辞,你看这就是回到京城的好处,过年可以拿好多红包。”虞澜意用手拍着红包得意的给郑山辞看。

还有不少亲戚来长阳侯府拜年,虞澜意又拿了不少红包。他再拉着郑山辞去国公府,手里都塞满了红包。

晚上要去参加宫宴,虞澜意数一数他得到的红包,有小两万两。

他趁着郑山辞不注意把自己的私房钱藏好。他知道钱不能藏在一个地方,不然很有可能被一窝端。所以他藏了三个地方。

第一次跟着郑山辞一起去宫宴,他们到了皇宫就有宫人把他们引到座位上。以前虞澜意坐在前面的,今天跟着郑山辞坐在后面。后面听不见什么声音,跟着众人一起跪拜然后坐在位置上便能吃东西了。

皇宫的吃食精致,光是在桌上的茶点就有五种,马猪羊这些肉都是有的,虞澜意爱吃这里的羊肉,入口骨头就跟肉脱离了。

他如今怀孕后胃口不佳,好不容易有了胃口,郑山辞尽照顾他吃去了。

遇见熟悉的官员,郑山辞也会端着酒杯喝上一杯。宫宴有助舞的,他们在后面看不清,所幸就不看了。虞澜意瞧不着还高兴。

他看不见,郑山辞也就看不见了。

他以前瞧过那舞,那么冷的天穿得太薄了,他不爱看。他冬日就怕冷,见他们穿得那么薄跳舞,只觉自己身上也冷起来。

他埋头就吃,桌上还有果酒跟茶,他不能喝酒的,只喝几口茶,喝一些汤。

到了这远一些的地方,连皇帝的衣角都看不清。后面倒是安静,这里的官员瞧见虞澜意,再伸出脖子一看长阳侯跟虞长行都在前面呢。

他使唤郑山辞给他夹菜。

有官员喝了一口酒,心想这侯门儿婿也不是这般好做的。这娶甚夫郎,分明是娶了一个少爷回去。

郑山辞早就习惯作为朝臣npc了。

虞澜意只管吃了,往日在前面虞澜意也鲜少说话,在前面说话都要小心免得被人听见了,还不能多吃,要是吃多了,看你桌子上的碟子就知你不知礼节,怎地在皇帝面前还吃那么多。

每回吃了宫宴回去,他自己都让金云去通知厨房,自己再置一桌吃一顿才能应付过去。

前头武明帝问了蒋詹事大皇子跟二皇子的课业。

蒋詹事只好说一些好话给武明帝听,毕竟是高兴的日子,他何必自讨没趣让陛下不高兴。两位皇子其实都不错,就是大皇子背书和听课都挺认真的,就是记不住。二皇子纯粹就是调皮捣蛋,根本就不怎么学。

他们又不能打了去。

武明帝神色莫测,心里却知道两个儿子课业一塌糊涂。这都换了几个詹事了,还是不经用。

宫宴结束后,众人就散了。

今晚虞澜意吃饱了,两个人回家便睡。

……

虞澜意在郑山辞的年假前把鞋垫绣好了,他忙不迭拿了一双郑山辞的靴子,把鞋垫垫在里面。

“郑山辞,你快来穿靴子。”虞澜意只觉哪哪都满意,“我绣了这么久终于绣好了,你穿上试试看。”

郑山辞脱下自己脚上的靴子正要穿进去,虞澜意哎呀一声。

“你先别穿。”虞澜意从一只鞋垫里拿了一根针出来,“我忘记把针拔出来了。”

“你现在可以穿了。”

郑山辞:“……”

郑山辞不敢穿。

他怕脚底透心凉。

郑山辞伸出手把鞋垫拿出来,看着鞋垫上熟悉的针脚,那是他绣的,他仔仔细细的摸了,从另一只鞋垫里又找出来一根针。

虞澜意轻轻的移开眼神,嘟囔:“我没注意嘛,只想让你先穿了。”

郑山辞笑道,“我这便穿。”

这下穿了新鞋垫,虞澜意东问西问,问他暖和不暖和。

郑山辞都说好。

“那就好。”虞澜意了却了一桩心事,心里高兴着。

郑山辞是把户籍带回来看的,他做了分类后发现有些人口对不上。

……

郑山辞在户部没甚人再来阻他了,他还是晌午去藏书楼看书,他现在已经不局限于看财政的书,各类书籍都看一些,万一哪天就能用上了。

他在书架上找书,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少年也在抽书,郑山辞松了手,把书让给他。

谢承颔首,自己寻了一个地方看书。他在学堂又没跟上夫子的进度,这便是来找书看的。晌午藏书楼没人在,再合适不过了,不曾想这里还有一个人在。

这个人明日就会走了吧,谢承这般想。

结果这人日日都在。他们看书互不干涉。

武明帝有时瞧见一回只觉有趣也没去提醒。

这人穿着绯色的官袍,又绣了五品官员的飞禽,合该是五品或是从五品官员,这般看读书倒是少见。就说翰林院那些翰林也没这般喜欢看书的,翰林院起草诏书,文采倒是可以。

“朕这大儿子还是聪敏,就是太死板了。要是去科考没准儿还能考个进士,可这对他来说没甚用。”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郑山辞虞澜意》 110-120(第4/22页)

郑山辞不知这少年是谁,竟也这般喜欢看书。他瞧见他也不是胡天胡地的看,四书五经是在看的,余下的还有《二十四史》跟《资治通鉴》。

他不曾去打扰,午休过后便回到户部。小吏进来喊人:“郑大人,雷大人让您去一趟。”

郑山辞跟着小吏走了。

“郑大人被雷大人喊去做甚?”

“这事谁知道,总之是有事的。但我记得户部最近没甚大事。”

郑山辞进来后,雷尚书让他坐下,他手里拿着郑山辞做出来的户籍册子。

“你的脑子太活了,这户籍册子按照你的方法来看,统计更清楚了。不管是财政还是户籍,你都想了法子让它们变得更简单,你太年轻了。”雷尚书最后一句话没头没脑的。

他最后一句话既是赞叹也是遗憾。

郑山辞:“雷大人谬赞了,下官不敢当。”

“你的品性是好的,只是有时候需要耐心。”雷尚书拍他的肩膀又夸了他几句便让他下去了。

郑山辞不缺少耐心。

他还是按部就班。段郎中从浙江回来,喜气洋洋的,看样子是有大的收获。

郑山辞出茅房时,听见有人要谈论他。

“我们这些二甲进士极少留在京里,六部的主事都是状元探花榜眼,我们还只能在翰林院里做翰林。”一个翰林抱怨道。

“今年会试已经开始了,等殿试一过又有新的进士了。”

“说来我们这一年的状元官职还不如一个三甲进士,还是到了户部那样的好地方。”翰林泛着酸气说话。

“不然我也去地方做个官回来成了,我都怀疑是侯府帮他开的后门,不然一个穷小子有甚本事。”

郑山辞从茅房里出来净手后离开,徒留这几个翰林在原地尴尬。

财政预算是明年的事,郑山辞把户籍人口清清楚楚的展示出来,雷尚书提了他的名字报给武明帝。武明帝心中有了计较。

户籍人口这般清楚的看下去,还有一些隐匿的人口被清查出来,最高的一户富商家里隐匿了一百口人。

这便是依附在富商下的百姓。富商隐匿人口可以减少赋税,百姓可以逃避徭役跟兵役,这些人口已经被视为富商的财富了。

有的百姓是自愿的,但有的却不是自愿的。这样隐匿人口还有一个害处,就是把人害死了,也无从去申冤,毕竟在户籍册上,这些人根本就没在大燕。

隐匿人口这事查起来费劲,当然有苗头了,朝廷还是派人去抓了杀鸡儆猴。

郑山辞没负责全部的户籍册,只是把他负责的一部分他认为有问题的挑了出来。

他今年过年还收到了丁宣的信,丁宣避嫌只是略说了一些新奉县的事,不然要是他们的信件落在旁人手里还要惹出事端。地方官成京官后就不该跟地方上的人有联系了。

丁宣最后落笔说萧规曹随。

“有圣旨来了!”

第112章 升升升

户部的官员隐隐有些期盼,郑山辞知道自己年纪轻刚升为从五品员外郎,才过了一年不能再升。郑山辞明白雷尚书的话,他太年轻了资历少,在官场不好往上。

他们还是要一同去拜见。

太监说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这是封赏段郎中,段郎中去了国子监做祭酒。他在浙江搜查到证据,对刑部抓捕浙江的贪污起到重要的作用升迁了。段郎中起初是平调成户部郎中的,在正五品位置上已有五年,现在抓住机会升了官。

众人纷纷恭喜段祭酒。

太监说道,“还有一道旨意是给郑大人的。……擢升为正五品户部郎中。”

众人又是跪下接旨,郑山辞自己都没想到他又升了一阶现在是五品郎中了。小太监笑吟吟的把圣旨递给郑山辞,“郑大人真是年轻有为,短短一年的时间又升官了。”

郑山辞从袖子里拿出银子递给太监,“多谢公公。”

小太监脸上的笑容更甚,他带着一行人离开了户部。

户部的官员面面相觑,他们没想到郑山辞升官升得那么快,他们只知道郑山辞一直踏实的做事,还有让财政跟户籍的条目更加清晰了。

“恭喜段大人,恭喜郑大人。”

“恭喜段大人,恭喜郑大人。”

户部今日喜气洋洋的,两个官员都升官了。雷尚书见他们高兴,难得说道,“今天高兴,我做东去春风楼摆三桌吃饭,给段大人跟郑大人一起庆祝了。”

“多谢雷大人。”

尽管雷尚书被罚了半年俸禄,但请下属吃饭的钱还是有的。雷尚书看着他们两个人也欣慰,到他们户部来了,能有一个好的开头挺好的,这说明他们户部很养人。

老段也不容易这么大年纪了,年都没过还去浙江走了一趟,听说人回来时跟个乞丐一样,这样独身去浙江太危险了,他还真找到证据了。

段祭酒就把自己的事务交给郑山辞,郑山辞有自己单独的办公地方了,里面跟他在地方做县令一样有一个小内室,午休时可以进去睡觉,还有一个可以放置脸盆跟帕子的地方,可以洗脸。内室的空间不大,挨着墙边还能放下桌椅。

有小吏抓紧把这里收拾干净,郑山辞的东西搬了过来,他把老婆给他紫砂壶跟珍贵茶叶也拿来了。他一个人的办公地方,不用委屈他的茶具在一角缩着了,郑山辞把他摆在长桌子上。

换了新的地方,屋子也亮堂起来。就是手里的事要多一些,他现今手里就拿了大燕田地的事。这田地的事也要一丝一缕的慢慢理清。

圣旨前脚去了户部,皇宫里的人过了半晌都晓得段大人升为祭酒了,正好白祭酒乞骸骨,这便把祭酒的位置空出来了,正好提拔段大人上去。这本也没甚吃惊,这吃惊的是郑山辞升为了户部郎中。这才一年的时间,陛下就把他升了职。要说郑山辞这些同年就他的官职升的最快,快过了状元萧高阳。

在兵部当值的人,到了长阳侯跟前还要对他说恭喜,有一个好儿婿。

“侯爷真是慧眼识珠啊。”有官员捧着长阳侯说话。

长阳侯嘴上谦虚,他实在也不知郑山辞为何升职了。这升官的速度把他都吃了一惊,毕竟刚从正七品县令变成从五品员外郎,现今又变成正五品郎中了。

这升官的速度已算快了,二十六岁的正五品官员算年轻。其余的人若无家族的荫庇,便还没官职,长阳侯确实还未使劲,郑山辞自己又往前走了一步。

正五品官员在他们这些勋贵面前不够看,不过户部是实权部门,掌握的权力大,他们也不好得罪。长阳侯心里对郑山辞这个儿婿心上满意至极。

这到底是升官的喜事,长阳侯打算今儿就喊儿婿去侯府喝上一盅酒,好生庆祝一番。

这难得的喜事传到旁人耳边就不算喜事了,翰林院的翰林们大都羡慕郑山辞,被陛下记住了名字,所做的事都看着,上官又不抢功,这已算好了。

有的是刚在茅房说了郑山辞坏话的翰林,现今听说郑山辞升官了,他们心里羡慕嫉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郑山辞虞澜意》 110-120(第5/22页)

妒。这官运通达,又有那样的岳家,成了他们这辈升官最快的人。

升到了五品官就是一道槛。再往上升官就是真正的实权人物了,所以升到五品官后往上升四品就会变得很难,户部侍郎是正三品官,在户部根本没有四品官。升到五品官后还有一种办法调换职位那就是平调。

京官比地方官更有机会升迁另一方面在于他们很少平调,但是在地方就不一样了,很多情况下到了任期官员会进行平调。大燕有两千多个县,就这么平调一辈子也不给升官。

郑山辞只觉手里的活更重了,他升为户部郎中后,员外郎的位置就空下来了,补上来的是玉大人,大约三十岁的模样,长相清秀干净,瞧着很是秀气。

吏部的速度快,今天就把所有的官全补上了,这个月他还是领员外郎的俸禄,等下个月郑山辞才领郎中的俸禄。郎中的俸禄是一个月十二两银子,禄米这些都有增长。

晌午郑山辞去吃饭,自是被崔子期他们调侃了。

“我比郑兄进官场还早些年,好不容易升了一个刑部郎中,郑兄这就追上来了。”崔子期心中佩服,他知晓郑山辞是干了实事才让陛下给他升官,心里并不嫉恨,但是说泛着酸,那还是有的。

崔子期三十岁才升为郎中,郑山辞二十六岁就是郎中了。

萧高阳:“郑兄,恭喜。”

施玄也说了一句恭喜。杜宁大大咧咧的说恭喜。

郑山辞一一谢过。

下值后他刚打算去春风楼里,长阳侯叫住他说一同回府用膳。

“岳父,雷大人为我跟段大人置了席。”

长阳侯了然,“今晚你去吃那边的席,明晚带着澜意来府上用膳。”

郑山辞应声。长阳侯拍了拍他的肩膀,“好小子。”

郑山辞待长阳侯颇为敬重。郑山辞去春风楼吃席,让旺福去家里给虞澜意带话晚上要回去的晚一些。长阳侯看郑山辞的马车离开了,他自己回到家里寻了虞夫郎便说,他那个好儿婿。

“你说,这还不长脸么。这便成了正五品郎中了,还是任户部的职。”长阳侯心里痛快,“到底这人还是要自己有本事才好,我以前是小瞧这儿婿了,没准儿这以后还是要升的,澜意这日子好过。”

虞夫郎见他一回到屋子里就说了一通话,嗔他一眼,“你回来说甚话,山辞这是又升官了?”

长阳侯点点头。

虞夫郎心里泛着喜意,“那是该高兴。”

不说别的,这京城的人还是要看家世跟官职的,儿婿官职越高地位越重。英国公府大抵是他爹从位置上退下来后,大哥顶上去这厢关系跟皇帝没那般紧密了,大哥当了国公爷却只担了一个虚职,这还不如低一些的实职。

顾同在大理寺任大理寺少卿这般还算是实职。虞夫郎见侄子还在大理寺做事做得不错,心下也放心。这般看来山辞已算大大的出息了。

“我约山辞明日要吃饭,今晚雷大人要给他们办席,这便不好过来了。”长阳侯说道。

“这是应该的,要先顾着前头,现在看来雷大人也是一个厚道人。”虞夫郎说道。

厚道自是不必多说。郑山辞在春风楼给梅侍郎跟雷尚书敬酒,明儿还要上值,他们并未喝到太晚。

郑山辞回到家里就喝了醒酒汤,洗漱后才去见虞澜意。

虞澜意看见他眼睛亮起来,“郑山辞,恭喜你升官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