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140(2 / 2)

郑山辞虞澜意 端瑜 42017 字 2天前

郑山成听说给多多请了夫子,夜里还睡不着,满心担忧着,林哥儿还把人说了一顿,让有学问的哥儿来教多多认字本就是好事,郑山成这般担心着,要是多多以后嫁人了,他这个爹还不知道会怎么样。

把林哥儿跟多多送走后,虞澜意的乐子又没有了。

金云看虞澜意焉巴巴的样子说道,“少爷,吕少爷不是给你下帖子了么,你怎么不去看看。”

“他又让我去园子里泡花茶,要么就是去骑马,他的帖子下的是明天,约我去庄子上玩。”没有郑山辞,虞澜意做什么都有点提不起劲。

这次赈灾又分开了这么久,还是在小平安这个关键的时候,只有他一个人在家,他又没办法去指责郑山辞,这本来就是陛下看重他,才让他去赈灾的。他总不能说陛下的不是。

虞澜意算了算,速度快的话,应该还有几天能回来了。

京城里除了虞澜意最希望郑山辞回来外,剩下的最希望郑山辞回来就是崔子期,都快半年了他的话本已经写好了,苦于没有门道,还是等郑兄回来后,把他的话本投给郑兄比较好。

萧高阳,梅淮,姜兰礼的笔记火了,火到朝臣们都买了一套给家里的小辈准备着,有的还买了一套自己拿来看。

魏首辅就买了一套,闲来无事就会翻看一二。

郑山辞离开京城去赈灾,魏次辅就变成了首辅,现在的次辅就是从阁老里提了一个人上来,一个跟魏首辅不对付的人。魏首辅是重实际的,这个庞次辅出身勋贵,为人刻板严厉。他认为魏首辅是一个虚伪的人,因为魏首辅总是含着笑意去看人,实则是一个笑面虎。再加上两个人的政治理念不同,那就更加水火不容了。

魏首辅明白这就是武明帝用来制衡他的手段,若是整个内阁都是一条心,那武明帝该睡不着了。汤首辅归乡养老,魏首辅上位后,毫不犹豫的把汤首辅的人换成自己的人,当然有才干的人,魏首辅还是把他们留下来了。

萧高阳在吏部表现出色,已经升为从五品翰林院侍读学士了,他作为状元,终究还是到了翰林院,等过几年会作为乡试的主考官下派到地方监考,乡试过后在翰林院就又可以升官了,不出意外这就是他的晋升之路。

翰林院作为储相之地,要入阁一般情况下是从翰林院里挑选人才。

过了没多久梅淮也升官了,成了从五品工部员外郎,姜兰礼从六品户部主事变成了从五品吏部员外郎,他们都升了一次官。

……

两个月后,郑山辞终于到了京城,现今已经是夏天了。他还没来得及拾掇自己,先去皇宫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郑山辞虞澜意》 130-140(第6/29页)

给武明帝汇报情况。

他站在盘龙殿外,冯德瞧见他喊了一声郑大人,“陛下正在跟魏大人说话,等说完了,郑大人再进去。”

郑山辞点头应声,“多谢冯公公。”

等魏首辅从里面出来,魏首辅看见郑山辞笑了笑,郑山辞给魏首辅见礼,由冯德把他引到宫殿中。

武明帝坐在椅子上,看见这郑山辞见完礼后,捏了捏眉心,“冯德,给郑爱卿端一把椅子过来。郑爱卿一路上舟车劳顿,辛苦了。”

“为陛下做事,臣不辛苦。”郑山辞坐在椅子上,只坐了半个屁股。

他把青州的情况说给武明帝听,顺便把奏折递给冯德,冯德把奏折呈上去。武明帝一边看奏折一边听郑山辞说话。

“郑爱卿这次做得不错,朕心中有数了。你且先去歇息,等会儿赏赐就会到府上。”武明帝颔首。

郑山辞行礼后出了皇宫,他回到了府邸,到了府门前还有些不敢进去,有门子瞧见他后喊了一声大人,“大人回来了,我这就去告诉少爷!”

“少爷,大人回来了!”门子边跑边喊。

旺福把郑山辞的包袱提下来递给侍从,让他们拿去收拾好。

郑山辞本来不是这么张扬的人,现在被门子这么一喊,耳朵就有些发红,他拾阶而上,回到自己的家里。

虞澜意听见门子的叫声,从院子里走出来。看见郑山辞走过来,看着人是风尘仆仆的,虞澜意抱着他,抱得紧紧的。

郑山辞也有半年没有见到虞澜意了,他伸出手抱住他,安抚的拍了拍他的后背。

“你终于回来了。”

“回来了。”郑山辞闻言内心泛着柔软,“我没人的时候一直在想你。”

“你在有人的时候就不想我了。”虞澜意抠字眼。

郑山辞:“……”

有人的时候他要赈灾,郑山辞聪明的没有说出这句话。

在外边还有侍从看着,他不好意思。虞澜意拉着郑山辞进屋去,到了屋子里,虞澜意让郑山辞坐下,他捧着郑山辞的脸仔细的看了看,瞧着就是疲倦了一些。

“你先休息吧,舟车劳顿的也累了。”虞澜意贴心的说。

郑山辞点头应好。

等他睡了一觉起来就去洗漱,虞澜意让厨房给炖了鸡汤,还做了几个小菜,郑山辞正好可以吃点。

他吃了点胃里舒服多了,到了家里才知道家里的好。

“你还不知道,书铺里卖的笔记赚了很多钱,这次你又立了大功。”虞澜意把京城的一些事说给他听。

“我走后,京城还是有诸多变化。”郑山辞不禁感叹。

“现在的首辅是魏大人了,萧高阳他们也升官了。”虞澜意小声的说,“你这次赈灾回来,陛下有没有说什么?”

长阳侯比郑山辞先去边疆,他去送个药就成了,没有耽误多少功夫。回到京城后,武明帝赏赐了金银珠宝。叶云初从扬州回来后,武明帝给他赏赐了金银珠宝,叶云初才多少岁,要再升官就要变成大理寺正卿了,武明帝还是压着点的。成为大理寺卿,这就是掌管整个大理寺了。

郑山辞:“陛下说回府后赏赐会下来。”

他吃完了,侍从把碗筷收下去,金云进来说道,“大人,少爷宫里来人了。”

两个人对视一眼,他们纷纷整理了一下衣裳,虞澜意眼睛亮晶晶的,昂首挺胸的走出去。

这圣旨是一个小太监来宣旨的,“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封郑山辞为正四品太常寺少卿,兼任正四品少詹事,负责教导两位皇子。”

教导皇子一般是兼任,少詹事是正四品的官,这次郑山辞一下子从正五品户部郎中变成了正四品,除了他在青州赈灾赈得好之外,还有在户部的政绩做得好,梅侍郎跟雷尚书都为他说话了,这般才顺理成章的变成了正四品的太常寺少卿。

像是户部,户部郎中是正五品官,户部侍郎就是正三品的官了,这中间缺了一个正四品,所以一般要担任尚书跟侍郎这两个职位,他们一般都会去其他的部门里历练,等历练好后,有了阅历要是上官推举,那么就有可能成为侍郎。

郑山辞这次也没想到连续升了两个官阶,他跟虞澜意领旨谢恩。

“郑大人好大的福气,一下子就变成正四品的官了,还兼任了少詹事,这可是一个好差事。”小太监笑眯眯的说,少詹事负责皇子的学习。陛下就两位皇子,兼任了少詹事就能接触两个皇子,还有师生之谊。以后不管是哪个皇子上位,这少詹事都是信任的人。

少詹事拢共有两位,还有一位是蒋詹事,已经教导两位皇子几年了。陛下一直把另一个少詹事的位置空出来,也是在想找个什么样的。他更偏向于找个年轻一些的,现在郑山辞跳出来,武明帝就把这个少詹事的位置给他。

这样教导皇子才是名正言顺。

虞澜意让金云给小太监塞了荷包。

小太监收下荷包带着一行人回宫了,他在路上打开荷包一看,“果然是侯府的哥儿,出手就是这么大方。”

有虞长行在御前走动,他们这些人对长阳侯府客气着,只有他们这些在御前伺候的人才知道陛下对虞大人是顶好的。

现今郑山辞又兼了少詹事的职,这以后新帝上位,长阳侯府还是能屹立不倒,这真是说不尽的福分。

虞澜意对太常寺少卿不是很了解,对少詹事倒是听说过几句,“郑山辞,你要去给皇子讲课了。”

虞长行是被选为了武明帝的伴读,然后武明帝上位后,虞长行一直深受宠信。这次郑山辞做了两位皇子的老师,这不就跟皇子更亲近了。以后皇子上位后,他也是亲近皇家的。

“都是陛下抬举了。”郑山辞笑着说道。

虞澜意从郑山辞的手里接过圣旨,“这消息传出去,谁不羡慕你。”

谁不羡慕我。

虞澜意得意的扬了扬下巴,以后旁人就更不敢惹他了。郑山辞从正七品县令现在已经升到正四品了,虞澜意畅想了一下,万一郑山辞还要往上升,那就是真正的实权人物了。

那他跟小平安就跟着郑山辞享福。

太常寺相当于是礼部的扩展,太常寺掌管祭祀跟礼乐,同时也会参与礼乐的制度。太常寺卿是正三品的官,郑山辞这个少卿就是正四品的官,在太常寺会变得清闲,这样他就能抽出时辰去教授皇子了。

郑山辞对于礼乐的知识还停留于《礼记》跟《尚书》,这次去太常寺他还要多学习一阵。

虞澜意想起来自己听过太常寺的名头,“这地方清闲归清闲,但不好升官。”

这倒是,太常寺无法做出对朝廷有用的事,这般说来,他要是想再升官的话,只能把重点放在两位皇子身上了。

郑山辞心思一动,这有没有可能也是武明帝的计谋。自打汤首辅的退位恰逢其时后,郑山辞就觉武明帝的心思莫测,他是一个真正的帝王,夺嫡之路的胜利者。

第133章 太常寺

郑山辞明日还要去户部交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郑山辞虞澜意》 130-140(第7/29页)

接后才能去太常寺。虞澜意把圣旨收好,放在衣柜小箱子里,箱子里面还还有三道圣旨,有两道圣旨是升官的,还有一道圣旨是郑山辞把水泥方子献上去,陛下给的赏赐。现在把这份圣旨放进去,郑山辞拢共有四道圣旨了。

虞澜意有种收集东西的快乐。他要把郑山辞得到的圣旨都收集起来,以后两个人可以拿着圣旨说道说道。

这也是他们这一路上走来的见证。

小平安自己从屋子里跑出来,他扶着墙进来,他奶声奶气的喊,“阿叠!”

他刚把午觉睡完,喝了水后就跑过来找虞澜意。

他走进来,人矮矮的,只有郑山辞小腿一样高,他瞧见屋子里还有另一个人,脑袋歪了歪,“诶。”

郑山辞瞧见儿子长这么大了,还会走路,心里又惆怅又激动,他看向小平安想去抱他,可又怕把人吓到了。

虞澜意拉着小平安的手过来,“这是你爹。”

小平安懵懂的站在郑山辞面前,他伸出手试探性的抱住郑山辞的大腿,仰着头,用那双跟虞澜意相似的眼睛水汪汪的看着他,疑惑出声,“叠?”

郑山辞应了一声,没有贸然去抱小平安,伸出手轻轻的摸了摸他的头。小平安的小脑瓜想了想,他觉得他以前好像也被一个人这么摸过脑袋,他下意识垫着脚尖用脑袋蹭了蹭郑山辞的掌心。

“平安已经一岁半了。”虞澜意瞅了郑山辞一眼,他还特意去看郑山辞的表情。

郑山辞脸上带着笑,伸出一只手,小平安抓住他的大手玩,这五根手指头就够一个小孩玩很久了。

“是我错过了平安的满岁酒,我明日给他补上礼物。”郑山辞看向虞澜意,“辛苦你了,澜意。”

虞澜意不好意思的抓了抓脸,“你知道就好。”

郑山辞带着小平安玩了一会儿木马。他还有一副象棋,虽然不会下棋,但他喜欢拿着棋子耍。还有一个小皮球。

他拿了皮球出来,在郑山辞面前还有些紧张,小平安拿着皮球拍了五下皮球就跳不动了,他有些沮丧。

郑山辞瞧他委屈巴巴的样子,蹲下来捏了捏他的小脸,把他抱起来。小平安忙不迭去看虞澜意,见虞澜意什么话也没说,还对着他笑,小平安伸出手攥紧了郑山辞的衣襟。

郑山辞抱着他倒也是稳当,他心中感叹果然是长大了,重了不少。

晚上吃饭时,郑山辞看见虞澜意把小平安送进他的专属座椅上,郑山辞还稀罕的看了好几眼。小平安看着示范性的拿着碗勺,他还在吃辅食,自己拿着勺子吃饭。

郑山辞看着他认真的吃饭,心都要融化了。自己都顾不上吃,目光一直放在儿子身上。

虞澜意提醒郑山辞,“快吃饭,等会菜凉了。”

郑山辞这才应声吃饭。他这次回来,虞澜意吩咐厨房做了一大桌子的菜。郑山辞喜欢青椒肉丝跟红糖糍粑,还有一碗枸杞红枣排骨汤,郑山辞也很喜欢。

小平安把自己的一碗饭吃完了,吴氏把他抱出来。他拿着碗勺就凑到主桌边上来了。他拿着碗,用勺子敲了敲,在虞澜意跟前叫阿叠。

虞澜意:“……”

“去找你爹去。”虞澜意选择甩锅。

小平安被虞澜意驱赶到郑山辞面前,郑山辞用汤碗,给他喂汤喝。

小平安顺从的张开口喝汤,“还要!”

郑山辞给他喂了半碗汤,他喝完就要去花园里走一走,他笑了几声就去园子了。

“你儿子每次吃完后就要去花园里逛一逛,等他高兴一阵,再回屋子里玩一玩玩具就睡了。”

屋子外边还是亮着的,吴氏陪着小平安一起去园子。

郑山辞瞧着小平安自己独立的走在路上,心里更添了几分惆怅,他都还没有教小平安如何走路,回来后小平安已经会自己走路了。

用完膳后,郑山辞去屋子里找小平安,小平安大方的带着郑山辞玩了自己的小四合院。

郑山辞看着小平安睡觉,给他盖上了小被几。小平安伸手揉了揉眼睛,随即双手放在两侧,眼睛还是亮晶晶。

“叠?”

“诶。”

郑山辞吹了蜡烛回到屋子里,虞澜意已经洗漱完躺在床上了,等郑山辞洗漱后,虞澜意立马说道,“快吹蜡烛,睡了。”

郑山辞还不困,但听虞澜意这么说,他还是顺从的把蜡烛吹灭。

他爬上床,晌午睡了现在还没有睡意。虞澜意瞧见他丝毫没有动静,瞪了郑山辞一眼。自己伸出手去摸了摸他的腹肌。

好久没摸了,虞澜意的手一放上去就舍不得放下来了。

这男人还是要好好锻炼才好。虞澜意得意的想,他已经把他的六块腹肌练出来了,虽说比郑山辞少了两块,但他觉得他的腹肌很漂亮,少两块也没关系。

郑山辞拉着虞澜意的手压上去。

正当两个人的尽兴的时候,郑山辞要退出去,虞澜意不满的说,“不要。”

郑山辞只好喘息了一下,去亲虞澜意的锁骨。

……

翌日一早,郑山辞要去户部交接,吏部提上来一个户部郎中,大约四十岁的年纪,郑山辞把文书跟东西都交给他。

他升官的事,户部的众人也都知道了,纷纷恭喜他。郑山辞道谢后,还去三个他管的铺子看了,三个管事都对他很不舍。

离了郑大人,谁还对他们这么包容,还能赚这么多的钱。

于管事忙不迭把笔记的事告诉给郑山辞,“郑大人,您不在的这段日子,这笔记拢共赚了两百万两银子。”

郑山辞是知道国库一年有多少银子的,一般情况下国库会有一千万两银子,这一个小小的印刷坊就赚了两百万两银子。

“我当时说过要给萧大人、梅大人、姜大人分成的。”

于管事恭敬道,“还在等您回来,结果您就升官了。”说到升官这件事,于管事为郑山辞高兴,心里又不想郑山辞离开户部。

这就是他的遗留问题了。

郑山辞按照分成让于管事兑换成银票,他今晌午拿着去给三位好友。

他自己都没想到笔记卖得这么好,三位好友对他这么信任,他自然是给他们分了不少银子。制瓷坊的事,郑山辞多说了一些,“多去找宫廷画师设计图案,纺织坊同样也是,不能困在以前老旧的款式。制瓷技术跟纺织技术你们都是有的,多去找京城中的人喜欢的款式,每个季度都要有不同的变化。”

两个管事恭敬应声。

郑山辞从于管事手里接过银票,让他们散了。他也要去吏部报道,拿官袍跟官印。

吏部的人验明正身后把官袍跟官印交给他。

郑山辞自己去了太常寺。

刚到了太常寺就有人来迎他。

太常寺卿是正三品,其中有两位正四品少卿,还有两位正六品寺丞,做决策只有他们这三类官职。然后就是正七品典薄,一共有两名,他们主要负责掌管文书的记录跟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郑山辞虞澜意》 130-140(第8/29页)

存档,还有太常寺跟其他部门都文移往来,祭祀物品的申领以及寺内官员俸禄的申报与领取日常庶务。

像是属官,有博士、协律郎、赞礼郎和司乐。博士跟协律郎都是正八品,礼赞郎是正九品,司乐是从九品。

郑山辞从户部走到太常寺,越走人越少,比起户部的热闹,太常寺太冷清了。而且在皇宫中位置偏远的地方,大白日的瞧着还有几分冷飕飕的。

来迎郑山辞的就是冷寺丞,他是正六品,隶属于郑山辞管,现今先是见礼才说道,“郑大人,先把东西放在位置上,下官再带郑大人熟悉一下寺里。”

郑山辞颔首。

冷寺丞一边引着郑山辞一边说道,“下官姓冷,官职是寺丞,归郑大人管,若是郑大人有什么事都可交给下官来办。另外还有一位谢少卿,谢少卿性子有些难测,他是宗室子弟,郑大人若是无事的话,尽量不要同谢少卿起冲突。”

郑山辞听了冷寺丞的话很受用,他的目光落在太常寺里,这太常寺院子里有一棵参天大树,遮天蔽日行走在里面带着一丝凉意。在院子里有一个杂役正在扫地,长廊上一个人都没有,静悄悄的。到了主殿,里面供奉着佛祖,宝殿巍峨壮观,雕梁画栋。还有一处地方都是祭祀用的服饰跟器具,郑山辞瞅了一眼,心里一阵发凉。

虽说他同样感到庄严和神圣,但由于他本身胆子比较小,所以内心深处还是有一丝害怕。

“郑大人,这就是您办公的地方,最近没甚需要祭祀的,所以文书很少。”

他把自己的东西放好,又跟着冷寺丞把太常寺逛了,随即去见了太常寺卿胡大人。

胡寺卿待他倒是亲热,让小吏给他一盏茶喝说道,“郑大人到了此地,就当到了自己家一样。我们太常寺事少,很是清闲。只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完,你不做出出格的事,我们都是省得的。”

胡寺卿悠悠然然的说,显然在他眼里太常寺是一个好地方,只有需要祭祀跟礼乐的时候他们才有活干,其余的时候每日点卯,喝喝茶,吃吃饭,这一天就过去了。

郑山辞闻言应下来。

梦中情职啊。

郑山辞回到自己办公的地方,几个属官也来见过了,郑山辞说了一会子话就让他们回去做事。冷寺丞把今天要处理的文书交给郑山辞。

这文书是户部的十分之一,郑山辞刚开始还有些不熟悉,很快就上手了。果然习惯了户部的强度,到了太常寺这点文书就跟洒洒水一样。他先把文书处理后,这才把自己的茶具摆在桌上,这里的窗户对着外边的林子,风景很不错。郑山辞让小吏去接了热水过来,泡了一壶清茶。

夏日炎热,他喝的是薄荷茶,喝了几口他继续整理自己的东西。从户部搬到太常寺来,这不亚于搬一次家。

毕竟作为户部郎中,他有单独办公的地方,还有一个小内室可以睡觉,像是被褥床单枕头这些都要搬过来。现在做了少卿他也有单独的小内室。

这些大一点的物件都是让小吏帮着搬过来的,还有几件备用的衣裳也放在内室。郑三辞收拾起来很快就收拾好了,晌午便去膳堂用膳。

半年没到膳堂了,郑山辞打了饭菜就找一空桌坐下,没到一会儿萧高阳便过来了,“郑兄还真是你,恭喜你升官。”

郑山辞向萧高阳道谢。

等好友们都聚在一起,他把怀里的银票拿出来分别递给萧高阳,梅淮还有姜兰礼。

“说好了要给你们分成的,这是这半年来的分成。”郑山辞不好再谈以后的分成,毕竟他走之后,这三个铺子就交给新来的户部郎中了,还不知道这户部郎中是个什么性子的人。

“郑兄,这钱太多了。”萧高阳拿着银票,面露惊讶。这足足有十万两银子,这怎么好意思拿这么多。梅淮跟姜兰礼拿着银票一看,也被惊住了。

这十万两银子可不是小数目,像是他们这样的世家子弟一时半会儿也拿不出这么多银子。像是梅淮跟姜兰礼,两个人还未成家,家里的铺子只给了少许,这十万两银子对他们来说就是意外之财,可以攒起来成亲以后作为小家的钱。

郑山辞说道:“这次笔记赚了不少钱,这是你们应该得的。要是你们不收下,这样以后谁还敢把书交给印刷坊。”

他们三个也不是矫情的人,便把银票收起来了。

杜宁瞅了一眼,瞠目结舌:“这数额太大了。”

他们一个月才几两银子,这般他们就赚了十万两银子了,看来这读书就是能赚钱,这读书人的钱真好赚。杜宁羡慕得肚子里冒酸水。

崔子期也瞅见了银票,心里更不平了,他说道:“这厢郑兄去了太常寺,我的话本都还没出呢。”

怪他自己写得慢一些,这般错过了好机会。谁会嫌钱多,而且他若是出了书,听起来也是极为威风的。吕锦怀孕了,等以后孩子生下来,他就自己的话本给孩子看。

“崔兄的事,我之前应承着,这厢若是崔兄写好了,我便为你去说说看。”之前崔子期说了要把自己审理的案子写上去,郑山辞本就极为期待。现今回来崔子期已经写好了。

崔子期还真带了过来递给郑山辞,他笑吟吟的说,“我先写了三个案子,怕写得不好。”

崔子期还给话本取了名字。

《京城疑案》。

郑山辞快速把饭吃完,先看了几页,第一个案子是密室杀人案,第二个案子是冥婚,第三个案子是情杀,看起来都很不错。

“崔兄,我明日给你答复。”

崔子期点头。

吃了晌午,郑山辞还睡不着,他便把崔子期写的话本拿来看,结果越看越精神。等午休的时辰过后他要去一趟上书房。

郑山辞恋恋不舍的放下话本。

上书房的侍卫问了他的官职跟名字才放他进去。郑山辞进了上书房走进去后有小吏带着他先去熟悉一下上书房。

“这里是为郑大人准备的休息的场所,您看还有什么缺的,小的就去内务府把东西要过来布置好。”小吏恭敬道。

郑山辞瞧了这住所,比他少卿办公的地方还要华贵,他忙不迭点头,“不必了,这里的东西已经置办妥当了。”

小吏带着他去教授皇子上课的地方,现今是蒋詹事在给两位皇子上课,郑山辞在窗外看了一阵。谢承认认真真的在听课,另一个小一点的皇子用手撑着下巴,懒懒散散的。

这应该就是二皇子谢澹了。

谢澹注意到有人在看他,好奇的看向窗外,瞧见一个年轻的官员,眼珠转了转,他趁着蒋詹事不注意冲着郑山辞挥了一下手。

“郑大人你先等一会儿,因为魏大人跟庞大人都会抽空来给两位皇子上课,所以您跟蒋詹事需要商量一下上课的时间。”

小吏给郑山辞倒了一杯热茶。

郑山辞颔首,拿着茶杯喝了一口,果真是上书房这待客的茶也是好茶,这糕点软糯可口,吃得也好。

蒋詹事皱着眉头从课上离开,有宫人跟他说郑山辞来了,他眉眼松了松,让宫人把书本放到他的屋子里,整理了一下衣裳就过去了。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郑山辞虞澜意》 130-140(第9/29页)

这郑山辞这般年轻,也不知道是怎么让陛下认可的,派过来教皇子们来了。蒋詹事目光犀利看向郑山辞,郑山辞冲他看过来,蒋詹事又摆出一副和善的面孔。

“郑大人现在就来了,我叫蒋哲彦,以后跟郑大人就要在此处共同教皇子课业了,以后还要好好相处才是。”蒋詹事伸出手去握住郑山辞的手,瞧着是热情的。

郑山辞却还是抱着警惕心,他只笑说,“我初来乍到,还要请蒋大人多教教我才是。”

两个人互相客套,说话都是滴水不漏。蒋詹事把两个皇子的排课告诉郑山辞了,“要是郑大人没主意的话,可以选这两日。”

皇子们是五日休一,蒋詹事把最后的两天让给郑山辞,他自己上开头两天,中途还有一天留给魏首辅跟庞次辅。

郑山辞倒是觉得上课上哪几天没甚差别,这就应下来了。

蒋詹事是不想上最后的两天,特别是最后一天,二皇子的心已经飞了。

这样郑山辞还要等几天才能给两位皇子上课。郑山辞还是有些拘谨,他问道,“蒋大人讲到哪里来了?”

蒋詹事把《史记》翻开郑山辞看,他话锋一转说道,“郑大人另则一本书给两位皇子讲。”

郑山辞应了下来,那他就讲《大学》吧。四书五经这类书,他更熟悉一些。每天晚上若是无事的话,他都会翻阅一二。

现今是下课了,郑山辞也不耽误,跟蒋詹事交接后,他便打算离开了。蒋詹事见郑山辞这般老实,脸上添加了几分满意,还是亲自送郑山辞出去。

“郑大人。”谢承看见郑山辞,面上带着惊喜,但他很快就掩饰下去,恭恭敬敬的向郑山辞拱手。

蒋詹事还有些惊讶,大皇子虽说温文尔雅,颇有皇室风度,但也不是见着谁都是这般的。

郑山辞给谢承见礼。

“郑大人做了少詹事是本殿跟二弟的福气。”谢承说了这句话,蒋詹事挼了一下胡子,脸上闪过一丝僵硬。

……

郑山辞走后,谢承心里还高兴着。昨日他就知晓父皇让郑山辞升官还兼了少詹事,昨晚他高兴得睡不着觉。今天到上书房来上课,要不是谢澹说有一个穿绯色的年轻官员来了,谢承还不知道郑山辞已经来了,既然已经知道了他自当要出去见上一面。

谢澹打了一个哈欠,“皇兄跟郑大人私下认识么?”

谢承还记得郑山辞说了不要把跟他交好的事告知给别人,他只摇头,“我只是觉得郑大人这样年轻就是正四品官了,很是难得,他一定有真材实料才得了父皇的赏识。这样的人来教我们,我们要好好学才是。”

谢澹:“只要别像一个老学究一般,我就给他面子。”

他说起话来老气横秋。

谢承轻斥,“你要是不认真读书,又要挨父皇的打骂,你也要听听学学,以后才好明白道理。”

谢澹:“以后皇兄罩着我就好了。”

谢澹倒是很无畏。

郑山辞回到太常寺后,他发现下午就没有文书要批改了,也不用去看什么档案,他上午就把一天都文书批完了。

这日子太清闲了,郑山辞不可置信。

他把崔子期写的话本看了,然后松快的下值回家。

回到家里也没甚事,郑山辞升官后,今晚去郑府吃了一顿饭。郑父跟郑夫郎瞧见他也高兴,说了会儿话就让他们回去了。

虞澜意牵着小平安的手,小平安瞧见有影子,他飞快的去踩影子。

郑山辞一把把小平安捞起来抱着,一家人回到家里。

“郑山辞,你今天在太常寺怎么样?”虞澜意对太常寺有些好奇,家里从来没有人在太常寺当过官。

“比起户部来说太清闲。”郑山辞笑着说道。

“清闲就对了。”虞澜意高兴的捏了捏郑山辞的脸,“以后就不必在休沐的时候还要处理文书了。”

这厢太常寺是清闲了,还要教导皇子终归还是有些紧迫感。

……

翌日,虞澜意醒来郑山辞人已经不见了,他用了早膳带小平安回侯府玩耍。

到了长阳侯安哥儿瞧见小平安就欢喜,“平安来我这来。”

小平安对安哥儿已经熟悉了,哒哒上前去。

“老远就听见小孩儿的叫声了,原来是小平安来了。”虞夫郎笑着去逗外孙。

“山辞升官了,改日把他带回来吃吃饭,说会话。”虞夫郎心中舒畅,儿婿这样有本事年纪轻轻就当上了正四品官,虽说太常寺不是什么要紧的差事,但这兼任的少詹事可是京城中的人都想要。

长阳侯得知郑山辞兼了少詹事,昨日一直高兴着,还同虞长行喝了几壶酒。

这事虞夫郎也高兴便没去劝说,只让他们少喝一些,免得明儿误了差事。

明眼人都知道这个位置的重要性,他们侯府是没什么人在皇子身边,现在就有了,以后都富贵荣华富贵就有保障。

“等你跟山辞在侯府吃完饭了,抽空还要去国公府看看你祖父和祖母。”虞夫郎这样说道。

“知道了。”虞澜意还不知道什么含义,只知道要去看外祖父跟外祖母。

虞夫郎也不见怪,这孩子是养得娇纵天真了一些,这阴差阳错找的相公却是一个聪慧人物。

虞夫郎又去逗小外孙。

郑山辞本想去找户部郎中问印刷坊的事,玉风先告诉他,“郑大人,这印刷坊赚钱了,您又去了太常寺,梅大人不放心就把印刷坊又重新掌过来了。”

郑山辞谢过玉风,去找梅侍郎。

玉风待郑山辞还是恭恭敬敬的,接人待物上挑不出任何毛病。

郑山辞告知梅侍郎想刊印崔子期的话本一事。

梅侍郎先是看了话本确实有些意思。

“郑大人认为先印刷几册合适”

“五百册。”郑山辞不知道这样悬疑的话本能不能让京城中的人喜欢,只好说出一个保守的数字。

“那就这么办吧。”梅侍郎应下来。

笔记赚了不少钱,就是这五百册的话本不赚钱,对印刷坊的损失也不大。而且郑山辞把一甲的笔记用来卖这事打开了他们的新思路,每三年都会出状元榜眼探花,他们可以出状元笔记二,状元笔记三,一直赚钱。

第134章 讲课

梅侍郎把话本收下了。等郑山辞走后,梅侍郎就喊小吏把话本送到印刷坊去说要印刷五百份。

郑山辞回到太常寺,他花了半个时辰就把文书批完了,然后他喝了一杯茶,心里还有些心慌。把《大学》拿出来看,给两位皇子备课。

郑山辞要给两位皇子讲《大学》中的仁政跟修身,他找了几个篇目开始给自己写教案。

冷寺丞路过看见郑山辞还在忙,捧着茶杯回到自己的位置上叹息。郑大人的速度太慢了,像是他们飞快就把事务处理完了,现在已经闲下来了。在工位上不能做其他太明显的事,不能大声喧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