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170(2 / 2)

叶满枝吴峥嵘 鹿子草 44349 字 11天前

吴玉琢将木枪从自己身上取下来,珍惜地挂在了“横渡滨江”的小红旗旁边,兴奋地说:“爸爸给我做的枪!我爸爸说站岗放哨都得有枪,没枪不像样!”

“……”叶满枝在男人的小腿上踢了一下,埋怨道,“她本来就矮,你又给她挎一把枪,万一被压得不长个儿呢!”

吴峥嵘无所谓道:“她又不用每天站岗,只背一小会儿能有多重。让她背一把枪,磨练一下革命意志。”

吴玉琢附和:“对呀,我要磨练革命意志的!雷锋叔叔就当过儿童团团长,我好好表现,以后也能当儿童团团长!”

叶满枝:“……”

她闺女真是太进步了!

*

吴玉琢加入儿童团,让这趟上海之行的含金量持续飙升。

“那个双人间也不算是白白浪费了。”

叶满枝回单位销假时,还在回想昨晚吴大博士搂着她说这句话时的表情。

看得出来,吴峥嵘对他闺女的进步还是欣慰多过好笑的。

叶满枝心里真的很好奇,面对背着一把长枪的吴玉琢时,他是怎么忍住不笑的。

反正她忍不住,从挂着枪的墙边经过时,她都想笑。

叶满枝销了假,回办公室询问这大半个月厂里有什么最新动向。

“人事科那边开始招工了吗?”

周如意说:“招工启事已经张贴一个礼拜了,但是牛厂长出差还没回来,人事科还没定下具体的考试时间。”

叶满枝在心里叹口气。

食品厂就这样,牛恩久攥着人事权,他不在家,人事科连招工计划都要向后推迟。

她给老叶打了电话,听说去三线的名单还没公布,她稍稍松了口气,然后让老叶督促四哥看书复习,食品厂马上就要招工,四哥必须通过笔试。

老叶满口答应着,又问:“具体考试时间是什么时候?”

“应该很快,我们牛厂长最近出差了,等他回来就能安排招工考试。”

厂里不少人都在期待牛恩久的回归,不只为了招工考试,也希望他能为厂里带回好消息。

几位副厂长都知道厂里在打上海义民二厂的主意,只要生产线到位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叶满枝吴峥嵘》 160-170(第6/31页)

,他们的罐头车间就能立马开工。

在众人的期盼中,牛恩久终于在十天后回归了。

时序已经进入八月,盛夏的蝉鸣声惹得人心浮气躁。

叶满枝接到消息,从车间赶回厂部,直接去了牛恩久的办公室。

另外几位副厂长都在,但大家的脸色并不好看。

见状,叶满枝心里顿觉不妙,勉强撑着笑脸问:“这是怎么了?”

王士虎低声说:“上海那条生产线没戏了。”

“价格没谈拢,还是因为什么?”

牛恩久摇头说:“我在那边还跟他们谈价格呢,结果突然就传来消息,那条匈牙利进口的番茄沙司生产线交给了广西。轻工业部综合计划司批准投资84万在桂林建厂。”

“……”

“上海没拿到新生产线,那原来的老生产线也就无法转手了,我没在那里逗留,得到消息的当天就买票回来了。”

叶满枝:“……”

明明可以有双赢的机会,只因为几千块钱就变成了两败俱伤。

他们要是能干脆点,早早往轻工业部递申请,兴许还能有点转圜的余地。

哎。

叶满枝被巨大的失落笼罩,坐在沙发上好半晌都没说话。

办公室里静悄悄的,显得窗外蝈蝈的嘶鸣愈发聒噪。

牛恩久沉默了很长时间,开口说:“这事的责任主要在我,要是不跟他们纠缠那么久就好了。”

叶满枝忙道:“谈生意就是要有来有往,哪有他们要多少咱就给多少的!咱们没拿到生产线固然可惜,但是义民二厂肯定比咱们还头疼呢。为了申请那条进口生产线,他们跟三个生产队签了承包合同。如今计划落空,多出来的原料还不知要如何处理。”

“对啊,”蒋文明说,“牛厂长也算是尽力了,上层领导的决定哪是咱们能左右的!”

“我看买人家的旧生产线也没什么意思,等咱手头有了钱,直接买新的!”

……

几个副厂长在老牛的办公室里相互安慰了一番,一直聊到下班才相继离开。

叶满枝没什么精神地走回家,一进门就趴到了吴峥嵘的后背上。

“怎么了小叶厂长?”

吴峥嵘刚在院子里修车,手上全是机油,这会儿只能擎着双手,任由她拦腰抱着自己。

“义民食品二厂的生产线没了,”叶满枝慢腾腾地讲了事情原委,唉声叹气道,“竹篮打水一场空,白忙一场!”

“你去上海是为了参加上海工业展的,能拿到设备算是意外之喜,拿不到也在情理之中。”吴峥嵘去水盆里洗了手,在她背上拍了拍说,“叶厂长早就不是嫩瓜了,这点挫折就让你蔫了?”

“我就是期望太高了,我以为顶多是价格高一点或低一点的问题,生产线肯定能拿到。”叶满枝失落道,“我昨天还在厂里组织大家打扫清理车间呢,今天就被告知生产线拿不下来,这心理落差可太大了……”

吴峥嵘暗道,要是让叶来芽去研究所工作,可能每天都要失望。

科研工作的进度相当缓慢,且需要灵感。

吴峥嵘已经能看淡失败了,这番话如果是单位里那些研究员说的,他早就让人直接出去顺便把门关上了。

可是,对象换成了自己媳妇,他不但要好言安慰,摸头拍背,还得积极出谋划策,提供有效建议,否则很容易被回过神来的叶来芽秋后算账。

叶满枝靠在吴大博士怀里,寻求了一番慰藉,汲取了点知识分子的精神力量。

终于不再纠结义民二厂的生产线,转而思考起接下来的安排。

厂里还能有什么办法弄到其他生产线?

窗外葵花的叫声将她飘远的思绪拉回来,叶满枝突然问:“你今天没去接有言放学吗?”

“接了,儿童团有活动,她跟其他小朋友一起去参加活动了。”

叶满枝好奇问:“他们都有什么活动啊?儿童团怎么总有活动?”

吴峥嵘对闺女的动向相当清楚,“公社给他们批了一块地,可以种菜种粮,到时候卖光荣粮。据说卖光荣粮的钱,可以用于公益。吴玉琢跟人家一起去地里抓虫子了。”

叶满枝:“……”

听起来咋跟过家家似的。

孩子跟着大部队去参加劳动了,而且劳动地点就在大院里,夫妻俩都不怎么担心。

直到时针指向八点,还不见吴玉琢的踪影,叶满枝才发觉不对。

“外面天都黑了,还怎么捉虫子啊?”

“我出去找找她。”吴峥嵘作势便要出门。

然而,不待他推门出去,吴玉琢就一蹦一跳地跑进了院子。

怀里还抱着一个有些斑驳的铁皮罐子。

“宝宝,你怀里装的什么啊?”叶满枝生怕她把捉到的虫子装进罐子带回家来。

“钱!”吴玉琢把铁罐的盖子打开,将里面的钞票展示给妈妈看。

“你哪来这么多钱?”

吴奶奶和常月娥给她去上海的15块钱,已经被叶满枝存进银行,换成吴玉琢的存折了。

这小屁孩每周只有两分钱的零花钱。

吴玉琢“啪”一下将罐子盖上,得意洋洋地说:“这是我们团长给我的!”

吴峥嵘皱眉问:“他给你这么多钱做什么?”

他家有言才五岁……

“团长说我以后就是儿童团的会计啦!”吴玉琢难以抑制心中喜悦,连珠炮似的说,“郭冬冬挪用了五分钱公款,被团长发现了,团长说以后再也不让郭冬冬当会计啦,让我当!”

叶满枝不可置信地问:“宝宝,你真的当上儿童团的会计了?”

这不是胡闹嘛。

吴玉琢并不觉得团长胡闹,美滋滋地点点头,然后捧着铁罐子回自己房间,找地方藏钱去了。

叶满枝和吴峥嵘:“::::::”

他们家闺女的进步速度可太快了,这才加入儿童团多长时间啊,居然就当官儿了!

第163章

叶满枝私心里认为, 她闺女还是有些当会计的潜质的。

最起码,吴玉琢很会管钱,也很会省钱。

自打她学会花钱买冰棍以后, 他们夫妻俩每周都给她两分的零花钱。

但吴玉琢收了钱却从来不花,想买吃的喝的就跟爹妈开口。

叶满枝在花钱的事上还算有原则, 并不是总能满足她的要求。

可是吴峥嵘一贯的手松, 没结婚之前就大手大脚, 结婚以后, 手松的毛病不但没改,还带着媳妇孩子一起花。

接孩子放学的路上, 有言想要啥, 他掏钱就买了。

以至于吴玉琢的零花钱没有用武之地, 一年就攒了一块钱的巨款。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叶满枝吴峥嵘》 160-170(第7/31页)

然而, 管自家的钱和管外面的钱是两码事,儿童团的公款至少有二十块, 把这么多钱交给一个五岁的孩子, 不是胡闹是什么?

夫妻俩不顾吴会计的抗议, 带着小会计和那个铁皮罐子, 找去了青年街公社。

儿童团受青年街党、团支部的领导, 这事得跟公社书记讲清楚。

让夫妻俩没料到的是, 吴玉琢当会计的事, 公社书记竟然是知道的!

“刚才儿童团的团长来跟我说明了情况, ”方书记给两位家长让了座,笑着介绍道, “儿童团虽然成立了好几年,但之前一直没有会计。去年公社给儿童团划拨了一亩地,让他们自己种, 自己管,自己收,自己用,卖了光荣粮以后有了余钱,这才选了一名会计。”

“会计需要给团员们记工分,要能写会算,但儿童团最大的孩子才十岁,就是他们的团长副团长,其他孩子在5-10岁不等,大部分孩子还没入学或刚刚入学,能写会算的孩子并不多。”

“这大半年来,儿童团换过两个会计,一个是因为记错工分,引起团员之间的矛盾,另一个是因为被团长发现挪用了五分钱的公款。”

吴峥嵘瞅一眼还紧紧捧着钱罐子的吴会计,对公社书记说:“方书记,吴玉琢才五岁,虽然会写字算术,但此前并没有会计工作经验,让她当儿童团的会计,是不是有些草率了?”

一番话说完,他自己先笑了。

有言才五岁,当然没有会计工作经验。

这都是什么事啊……

方书记也笑道:“咱们不要小瞧了娃娃们的力量,对儿童进行共产主义教育,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加速孩子的成长也是很有必要的。这些孩子的成长其实真的很快,换过两个会计以后,他们自己提出,要在儿童团内部竞选会计,凡是能写会算的团员均可报名。”

“这次参加会计竞选的儿童一共有14人,总共10道算术题,只有两人的笔算和口算都得了满分,其中一个就是吴玉琢。”

叶满枝和吴峥嵘对自家孩子能得满分都不怎么惊讶。

吴玉琢能说话以后一直跟着吴爷爷学习,每周都有数学作业,早就会做加减乘除了。

儿童团的算术题应该没什么难度。

叶满枝问:“方书记,另一个得满分的孩子多大了?要不就让那个孩子当会计吧?”

她其实不太想让自家孩子管钱。

小孩子很难控制自己的欲望,挪用五分一毛的公款,现在听起来似乎没什么,将贪污公款的会计免职就好了。但孩子总有长大的一天,要是这段黑历史被人挖出来说,“某某某在儿童团期间贪污过公款”,对以后的进步多少会有些影响。

方书记说:“那个孩子好像有七八岁了,团长让那孩子负责计算工分,吴玉琢负责管账。听说吴玉琢小朋友是有零花钱的。”

这年月的孩子手里很少有零花钱,即便有也要等到上学以后了。

像吴玉琢这样五岁就有存款的,堪称凤毛麟角。

找个手头有零用钱的孩子管钱,能大大降低挪用公款的风险。

叶满枝否认道:“她哪有什么零花钱,估计是家里老人偷偷给的。她太爷爷太奶奶可能是觉得我们对孩子管得太严了,怕她在家受委屈,偷偷给了五分一毛的零花钱。哎,我们拿老小孩也没办法,老话讲的隔辈亲真是没错!”

他俩给孩子零花钱的事还是太打眼了,虽然只有二分钱,但看在外人眼里仍是惯孩子的表现。

这会儿时间不早了,夫妻俩了解了情况,便带着孩子从方书记家里告辞。

既然会计的任命不是瞎胡闹,吴玉琢本人也挺愿意当这个会计,那父母就没必要过多干预了。

回家以后,叶满枝和吴峥嵘轮番跟吴会计讲明廉洁奉公的重要性,想要什么就跟父母直说,千万不要辜负大家对你的信任,冒着巨大风险贪污公款。

哪怕是暂时挪用也不行。

吴玉琢听得可认真了,捧着她的钱罐子连连保证,“我肯定好好看着钱,自己不花!”

叶满枝搂着闺女大夸特夸了一通,说她算术题得满分太厉害啦,能当上儿童团会计也是进步的表现,以后一定要继续努力。

等小崽抱着钱罐子回屋睡觉了,她才不无担忧地说:“让这么小的孩子管那么多的钱,还要求人家不伸手,其实挺违反人性的。”

连成年人都受不住巨大诱惑,更何况是意志力本就薄弱的小孩子。

刚开始工作的时候,大家肯定都表现挺好,时间久了就不好说了。

敢贪污公款的大多是老会计。

吴峥嵘让她放宽心,“我明天带她去银行一趟,帮儿童团在银行开个户,从源头上掐断她犯错的可能。”

“你这个主意好!那儿童团好像没什么需要花钱的地方,给他们在银行办个活期存折,随用随取。到时候只让咱家吴会计保管存折和账本,把取款介绍信放在儿童团团长那里,方便又安全!”

叶满枝给自家男人竖个大拇指,不用担心吴会计职务侵占,她今晚可以睡个好觉了。

*

吴玉琢小小年纪取得巨大进步,让叶满枝很自然地联想到吴会计的亲舅舅——叶满桂同志。

有言已经当上会计了,而她四哥一把年纪没个正经工作,还在电影院门口卖瓜子呢!

于是,她又回单位关心了一下食品厂的招工情况。

“厂长,这次招工可能要复杂了,”周如意小声通风报信,“人事科之前把招工启事贴在咱们厂的告示栏里,没贴在厂外,其实就是想优先招职工家属的意思……”

叶满枝笑道:“优先招聘职工家属不是挺正常的嘛,又怎么了?”

“如果尽快组织招工考试,应该没什么事,但牛厂长一直没回来,咱们招工的消息慢慢传到了厂外,有人把咱们告到了市劳动局,说咱们暗箱操作,搞小团体主义。”

叶满枝讶然问:“真被人告了?”

“真的!”周如意说,“今早牛厂长刚来上班,就被喊去市人委了。”

叶满枝:“……”

很多人一听说哪个单位只招本厂职工子弟,就觉得其中肯定有猫腻,比如给领导送礼啦,内部走关系啦,有萝卜坑啦。

叶满枝没上班之前也有过类似的想法。

可是,她当了街道副主任以后,渐渐就理解了各单位优先招聘厂子弟的原因。

这其中不乏走关系的可能,但是站在企业领导的立场考虑,招聘本厂子弟确实更方便。

一方面大家知根知底,身家背景好调查,政审比较容易。

另一方面,国营单位职工的住房都是单位分配的,企业在这方面的压力很大。

本厂子弟大多跟父辈住在一起,挤一挤总能住得下,不至于像新来的职工那样,闹着让厂里解决住房问题。

而且厂子弟对本厂的归属感和认可度更高,综合考虑几方面的原因,企业领导当然愿意优先招聘厂子弟。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叶满枝吴峥嵘》 160-170(第8/31页)

不过,城里各大单位连续好几年精简职工,很少有单位会面向社会进行招聘。

今年食品厂一次性放出二十个正式工指标,怎能不让人动心?

因为这些正式工指标,牛恩久跑去市里挨批,直到午饭时间才返回厂里。

而他回来的第一件事,就是让人事科将招工启事贴到厂外的布告栏上。

只贴三天,三天以后进行招工考试。

叶满枝下班后特意去厂外的布告栏前看了一眼,等她好不容易找到那张启事的时候,当场就笑了出来。

那布告栏上花花绿绿的,之前贴过的各种大字报并没有被人撕下去,粉的、绿的、蓝的、红的,各种颜色的大字报都有。

不知是人事科哪个大聪明想出的办法,这张招工启事所用的纸张规格很小,黄底黑字,被人贴在另一张黄底黑字的大字报上面。

底下那张大字报的标题还明晃晃露在外面呢!

不留心观察的话,很难发现那里新贴了一张招工启事。

叶满枝心说,老牛虽然挨了一上午的批评,但是积极认错,死性不改呀!

……

告示只贴三天,纸张又那么小,很多人都觉得当天来报名考试的人肯定不多。

然而,食品厂的考试在上午十点开始,叶满枝早上九点去上班的时候,厂门口的那条人行道已经被围得水泄不通了。

本厂职工也好久没见过这番阵仗。

糖果车间的几个工人,一边骄傲地走进厂大门,一边嘀嘀咕咕。

“不是只招20人吗?怎么来了这么多人?这得有两三百人了吧?”

“城里好长时间没有这么大规模的招聘,来的人肯定多呀!而且咱们食品厂的福利多好啊,谁不想进食品厂当工人?”

食品厂属于轻工业,除了仓库那边的搬运工,车间里没啥重体力活。

而且很多人觉得食品厂工人跟饭店厨子一样,不缺吃的。

工作轻松、环境好、福利待遇高,有些岗位还能偷吃几口,这样饿不着的工作,就是时下顶顶好的工作了。

“除了20个正式工,还有30个临时工名额呢!现在这种情况,能当个临时工也行呀!我家那边的街道干部又开始挨家挨户做动员了,让没有工作的青年去农村劳动。”

有人接话说:“我闺女的年纪差两岁,要不然我也让她报名参加考试,哪怕只是个临时工也行!等她中学毕业还不知道是什么光景!哎……”

这样的对话在食品厂各处不知上演了多少次。

叶满枝混在人群里听着大家的讨论,目光不停睃巡,很快就找到了正在跟人高谈阔论的四哥。

她走过去,将人喊了出来。

四哥见了她就笑道:“呦,叶厂长,上班挺早呀!”

“这都快九点了,早什么呀,”叶满枝带着他过马路,找个没人的地方交代道,“哥,今天来考试的人太多了,人多嘴杂,你可别跟其他人说你跟我的关系。”

“嘿嘿,咱爸已经叮嘱过我了,不让我到处说。”

四哥在这种事上还是有几分小聪明的。

如今的正式工作多难得呀,尤其是食品厂这样好单位的岗位。

他要是凭自己本事考上了,却被人说是走了妹妹的关系进厂的。

不但影响来芽,连他的工作也未必能保得住。

这会儿不能太嘚瑟,就得闷声发大财。

叶满枝信不过四哥,但对老叶还是很信任的,她笑问:“哥,你笔试准备得咋样?”

“就那么回事吧!”四哥背着手说,“我把主席语录都背下来了,还默写了好几遍,咱爸说,要是遇到了不会答的题,就挑个主席语录写上去。”

“……”

叶满枝语竭片刻,拿过他手里的报名表看了看,“‘曾获奖项’这里,你怎么不填呢?”

四哥啧道:“讽刺我是吧?我获得过啥奖项啊?获得奖项了我还能卖瓜子吗?”

“夺煤英雄不算奖项?”叶满枝将报名表还给他,“赶紧写上,哪年哪月去哪里夺煤,当过夺煤英雄。”

“那算什么奖项呀?”

“你听我的,写上!”

四哥蹲在马路边,按照她的要求写了。

隔了一会儿又听她说,“技能和特长那里,也不能空着,你不是会开卡车嘛,写上!”

“我就应聘个门卫,写那干啥!万一厂里让我去当司机,我可开不了!”

“别管你应聘什么,只要是技能和特长就都写上。”叶满枝想了想说,“会游泳吧?”

“会啊。”

“写上!会唱歌吧?虽然唱得不咋地,但是只要能开口就行,把唱歌也写上!还有长跑、骑自行车,也都写上吧。”

四哥搞不懂自己只是想当个门卫,为啥还得会游泳和唱歌,但他还是按照叶厂长的要求,将这些一一写了上去。

叶满枝看了眼手表说:“我先进去上班了,报名表你自己再斟酌斟酌,不要在表格上留下空白,凡是你会的,能沾上点边儿的,你就别谦虚,全都写上!”

四哥挥挥手,让她尽管去上班,又在心里感叹,来芽可太能吹了,难怪能混成厂长呢!

……

滨江第一食品厂的招工考试,在上午十点正式开始。

由于报名人数太多,总共来了将近400人,人事科提前准备的试卷并不够用。

一部分有试卷的人被带进厂礼堂进行作答,另一部分人就坐在厂部门前的空地上,单人单桌,根据前方黑板上的考题,在稿纸上写答案。

厂部许多办公室的窗户正对着考场,几乎每个窗边都围着几个看热闹的职工。

叶满枝也站在窗边观望了一阵,她当年高中毕业的时候,也经历过很多场类似的考试,尽管全都没考上,可是当年的录取率比食品厂高很多。

按照今天的考试人数来看,哪怕把临时工的岗位也加上,录取率也接近1:8了。

八个人里只有一个能如愿。

*

食品厂组织考试只是一个开始,真正的考验其实在录取阶段。

笔试结束的当天,叶满枝回家就跟家属院门口的执勤小战士说,她这段时间不会客,要是有人来大院登记找她,麻烦将人拦下来,就说她不在家。

小战士尽职尽责帮她拦了几个人,可是能拦得住生人,却拦不住熟人。

招工考试刚结束没几天,叶满枝就在家里招待了青年街公社的方书记。

与他同行的,还有一对提着礼品的父女。

方书记是公社党支部书记,吴会计要受方书记的领导。

为了自家闺女的进步,叶满枝还得热情招待人家。

双方简单寒暄后,方书记介绍道:“叶厂长,这位是我的老同学郭庆福,在滨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叶满枝吴峥嵘》 160-170(第9/31页)

江锅炉厂工作,现在是厂办的副主任。”

叶满枝笑道:“原来是兄弟单位的同志,我就说嘛,瞧着郭主任有点面善,应该是之前在市里碰过面的。”

她口中客气着,心里其实有点纳罕。

锅炉厂也算是大厂了,工作岗位应该挺多的,厂办副主任给自家闺女找个活干应不难吧?

怎么还托关系托到她这儿来了?

郭庆福很快就给她解了惑。

锅炉厂今年也有招工指标,不过要么是技术岗,要么是重体力工人岗,都不适合他女儿郭美荣。

郭美荣高中毕业一年,一直没找到工作。

这次食品厂招人,对她来说是个很好的机会。

叶满枝听说她是高中毕业生,心里就有些了然了。

人家提着重礼找她帮忙,不是为了进厂当工人的,而是奔着厂部那两个干部编制来的。

但是第一食品厂的所有干部编制都要由牛恩久亲自把关,估计老牛厂长心中早就有合适人选了。

郭庆福说:“叶厂长,我这个闺女学习成绩很不错,食品厂的考试肯定能通过,笔试成绩这方面一定不会让你为难。”

他也知道双方不认不识的,第一次上门就让人帮忙办这么大的事,不太可能办得成。

叶满枝也未必能瞧得上他带来的这些东西。

所以,接下来他隐晦地提及,只要食品厂能录取郭美荣,那他以后也可以找机会,帮叶厂长安排一个人进锅炉厂工作。

他当着厂办副主任,不好直接把自家闺女弄进单位当干部,但是大家资源互换一下,相互帮帮忙还是有可能的。

自家人都有活儿干,叶满枝不需要操心其他人的工作。

郭副主任提的条件,在她心里掀不起任何波澜。

但她还是笑着点头说:“既然美荣的成绩好,那进厂工作的可能性还是很高的。方书记,郭主任,这事儿我记下了,等人事科那边出了成绩,我尽量帮美荣争取一下。不过,这次的干部编制只有两个,牛厂长可能会有其他安排,我只能尽量争取,反正咱们及时沟通吧。”

见她答应得这么爽快,郭庆福只以为是他提出的交换条件起了作用,高兴地与叶厂长握手道谢。

叶满枝将人送出门,顺便把他们带来的礼品退回去。

“郭主任,东西你带回去吧,现在正是招工的关键时刻,不知多少人盯着我这里。咱们尽量让美荣清清白白地进厂工作,不要给人留下话柄。”

郭庆福也担心自家闺女被人举报走后门,见她确实不想收这份礼,来回推辞几次就将东西带走了。

*

食品厂这次的招工,虽然招收50人,却并不是按照考试成绩从高到低录取50人的。

这年头招工人跟考大学差不多,除了成绩,还要看出身,看历史是否清白。

有些车间还要求有专业制作技能。

所以,以防有人政审不合格、学历造假、户口造假,导致人数不够,人事科划定的录取分数线是67分,笔试通过80人。

在正式公布录取结果之前,几位厂长和人事科长的家里简直门庭若市。

叶满枝住在军事学院的家属院,站岗小战士帮她拦了不少人,目前只有两人跑来给她送礼了。

但是其他领导家里可没这么清静。

因此,食品厂不出意外地又出意外了!

厂领导频繁接待访客,被有心人看在眼里,又把食品厂给告了!

人家这次告状还拿出了证据,副厂长王士虎的侄子也参加了这次的招工考试,以67分的成绩排名第80,压线通过了笔试。

这不就是副厂长给亲侄子走后门吗?

王士虎对这种指控简直暴跳如雷。

第一轮先录取八十名,是人事科早就做好的方案,他侄子正好压线考了第八十,跟他有啥关系?

再说,他侄子进厂不是为了当干部,而是要去糕点车间当工人的!

他家的几个孩子受他影响,都学过做糕点的手艺,有一技之长傍身,进糕点车间工作不是很正常的吗?

以他侄子的手艺,哪怕不进食品厂,也可以去其他糕点店上班。

……

食品厂的这次招工,明里暗里被不少人盯着。

针对厂里不断被举报的情况,牛恩久紧急召开了一次班子会议。

专门商量这次的招工事宜。

“自打传出招工的风声,厂里就一直不消停,”牛恩久伸出两根手指比量了一下,“我抽屉里打招呼的条子能有这么厚,跑去我家送礼的人也不在少数,真是烦不胜烦。”

陈谦和蒋文明也附和着说,遇到了同样的情况。

“现在最矛盾的是,咱们招了熟人或是厂子弟进来,会被人揪着不放,到处举报。不招人家进来,又有失公平,毕竟大家都通过了笔试,不能因为在厂里有熟人,就把人家刷下去。”

叶满枝主动发言说:“咱们既然搞了招工考试,就应该按照报考条件上的说明进行录取,一是一,二是二,不能受外部舆论的影响畏首畏尾。”

“王厂长被举报以后,我特意关注了王志明的情况,人家考了第80名,又有一手做糕点的手艺,按照人事科公布的条件,将他划进第一批名单是没什么问题的。”

被点名的王士虎冲她严肃地点点头。

叶满枝微笑道:“有句话叫举贤不避亲,既然提到了王厂长的侄子,那我也顺带说说我这边的情况。这次笔试的第50名是我亲哥叶满桂,大家都知道我是工农阶级出身的,老家在农村,父亲是工人,我这个哥哥跟我的出身一样,也是工农阶级。”

目前暂时没人举报她跟四哥,但叶满枝还是主动提了。

自己报备好过被人举报,至少这样能掌握主动权。

“我哥小时候的学习条件不好,只读到高小毕业就辍学了。有关叶满桂的情况,人事科的报名表上都有记录,我就不多说了。我只说一点——在过去的四年间,叶满桂同志参加过十次夺煤大会战,当过十次夺煤英雄!挖煤有多辛苦大家都清楚,不但辛苦,而且没有工资,坚持当十次夺煤英雄需要很强的毅力和很高的思想觉悟。”

“叶满桂高小毕业,能考到第50名,其实还挺出乎我意料的。只要他符合厂里的录取条件,被招进咱们厂工作,那其他人说什么我是不在乎的,不能因为我当了副厂长,就否定了叶满桂的努力。”

叶满枝没帮四哥打过招呼,没给他泄过题,毕竟连她自己都不知道考题。

四哥凭自己本事通过笔试,她没啥可心虚的。

认真说起来,四哥能考进前五十名,算得上是天时地利人和。

时下的很多工作都要求政治挂帅,而且今年全市各大单位都在组织职工学主席著作。

人事科的那张试卷上,凡是文科方面的试题,都与主席语录的内容有些关系。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